《自由在高处》的原文摘录

  • 当农民守不住自己的土地,法官保不住自己的良心,警察看不住自己的房屋,千万富翁会被灭门,而你握不住手里的笔……这样的时代,没有谁比谁更幸运,只有谁比谁更不幸。 (查看原文)
    穆紫萧 2011-04-23 20:23:28
    —— 引自第1页
  • 和现实相比,诗人与小说家不但输掉了想象力,而且输掉了修辞的能力。难怪有人说,转型期的中国不需要小说了,诗歌也一样——现在需要的是评论。 (查看原文)
    穆紫萧 2011-04-23 20:27:05
    —— 引自第1页
  • 当有的年轻人向我感慨不知道将来做点什么时,我会给他们两个建议:如果不想浪费光阴的话,要么静下心来读点书,要么去赚点钱。这两点对你将来都有用。 (查看原文)
    穆紫萧 1回复 2011-04-23 20:29:22
    —— 引自第1页
  • 没有谁的人生可以复制,你也没有必要去复制,你只能做最好的自己。时代也一样,没有谁可以回到已然逝去的时代 (查看原文)
    穆紫萧 2011-04-23 20:34:40
    —— 引自第1页
  • “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大学的意义不只在于锻炼人格,培养思维能力,还在于找到或者确定裨益终生的兴趣。如果你找到了真正属于你的兴趣,愿意终生为此努力,即使没有读完大学,你的人生也一定是丰满而有希望的。一个人,在他的有生之年,最大的不幸恐怕还不在于曾经遭受了多少困苦挫折,而在于他虽然终日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最喜欢做什么,最需要做什么,只在送往迎来之间匆匆度过一生。 (查看原文)
    穆紫萧 2011-04-23 20:37:25
    —— 引自第1页
  • 生于“80后”的大学生们,时常向我感慨他们的不幸:“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却找不到工作;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买不起房子……”这不是抱怨,而是现实。 (查看原文)
    穆紫萧 1回复 2011-04-23 20:43:00
    —— 引自第1页
  • “其实文字秀美者众,难得的是见识;见识明辨者众,难得的是态度;态度端厚者众,难得的是心地;心地温暖,更需脚踏实地身体力行,方是做学问、求真理、提问解惑、治世济人的书生。” (查看原文)
    穆紫萧 2011-04-23 20:44:57
    —— 引自第1页
  • 细想下来,今日世界与中国让我不高兴的事还挺多,不妨略举数例: 我的父母在乡下吃了一辈子国家的苦和亏,被征了一辈子的皇粮国税与“剪刀差”,到老年却没有社保,以至于我不得不像“临时政府”一样为他们尽责。为什么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仍要“养儿防老”而不能做到“养政府防老”?那么多的财政收入究竟要用到什么紧要地方?为此,我不高兴。 我回到乡下,看到村庄空空荡荡,道路坑坑洼洼,一片萧瑟景象。家乡长了几百年的大树被里外勾结贩卖。在那里,我真切地感受到故乡沦陷。地球是圆的,阳光只照耀城市,不照耀乡村。为此,我不高兴。 走在城里,我看着新修的马路被一次次挖开,虽然GDP因此增长,有人因此大赚其钱,但既然总要这样折腾,为什么不给马路预装一根拉链,而且只在半夜时分悄悄拉开?为什么人民(当然包括行人)没有免于被折腾的自由?为此,我不高兴。 开车时,我看到三三两两的妇女抱着租来的孩子站在马路中间乞讨;不开车时,我看到司机从不知道礼让斑马线上的行人,有时甚至将人撞飞。孙立平先生说,中国的危机不是社会动荡,而是社会溃败。为此,我不高兴。 在一个代议制国家,我的利益被人堂而皇之地代表。然而,代表我利益的人姓甚名谁我竟不知晓 即使是那隐姓埋名的佐罗,我也知道他的刀剑与相貌。在他们穿红戴绿满脸喜庆参加一年一度的“政治嘉年华”之前,为什么从不询问我需要什么利益?为此,我不高兴。 我照章纳税十几年,没有收到过一张税单,更不知道自己所交的税款最后用在哪里。为什么我只看得到税务局,却看不到“税权局”?为什么宪法里只有纳税的义务条款而无权利条款?都说预算是众人之事,为什么我看不到公共预算?没有预算的政府就是“看不见的政府”,没有预算公开的工作就是“地下工作”。为此,我不高兴。 今日中国,“拆迁党”四处招摇。在没有《物权法》时,我盼着《物权法》出台,以阻挡“推土机经济”扫荡民宅;然而《物权法》出台后,扫荡民宅的... (查看原文)
    六哥 4赞 2011-04-27 09:20:00
    —— 引自第200页
  • 你须寻得你所爱,并且为之守望。 (查看原文)
    ZERO 2011-04-29 16:20:52
    —— 引自第3页
  • 所有帝国终究灰飞烟灭,自由生活永远细水长流。 你可以剥夺我的自由,却不能剥夺我对自由的不死梦想。你可以摧毁我的美好生活,却不能摧毁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无论经历多少波折、困苦与残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亘古如新。 (查看原文)
    ZERO 2011-04-29 16:21:40
    —— 引自第5页
  • 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查看原文)
    ZERO 2011-04-29 16:26:10
    —— 引自第10页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世界,都有人生的当务之急,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 “富人不奢侈,穷人将饿死。”从经济与社会的角度来说,奢侈本来就是完成社会的财富流动与资源再分配的重要途径。 (查看原文)
    ZERO 2011-04-29 16:26:47
    —— 引自第11页
  • 你深爱一个人,不忍舍弃,不是因为她/他独一无二,而是因为你的爱让他/她变得独一无二的。 (查看原文)
    ZERO 2011-04-29 16:28:12
    —— 引自第12页
  • 害怕在别人眼里显得不成功,害怕自己赶不上邻居。早已经衣食无忧的人们,总在为自己不如他人富有而悲叹不已。 现在人大多过得可怜,因为他们天天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然后用钱买回一堆其实并不十分需要的东西来安慰自己。 生命长远,但若是为了得到所谓的社会承认而永远要做不愿意做的事,不如生命短暂,做了自己愿意做的事。 当我们花费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换回一大堆死后并不带走的东西,在我们和这些东西之间,究竟谁占有谁?使我们占有物品,还是物品占有我们? (查看原文)
    ZERO 2011-04-29 17:00:29
    —— 引自第15页
  • 端正不了一个人的思想,就是这端正这个人的姿势,这同样是一种暴力。 (查看原文)
    ZERO 2011-04-29 17:03:53
    —— 引自第18页
  • “好色男人”有两种死法,一是死于女色,一是死于国色。前者指的自然是“牡丹花下死”的男人,后者则是指那些“为乌托邦献身者”,他们在一个虚构的“美丽新世界”中迷失方向。 (查看原文)
    ZERO 2011-04-29 17:04:31
    —— 引自第25页
  • 关乎心灵的东西,往往是向善的;导致人走向罪恶的,往往是人的理性抉择,是计算。 (查看原文)
    ZERO 1赞 2011-04-29 17:07:03
    —— 引自第26页
  • 然而,乌托邦并不害人,害人的知识以乌托邦的名义强奸民众,或怂恿互相强奸,同时强奸乌托邦理想。 (查看原文)
    ZERO 1赞 2011-04-29 17:07:03
    —— 引自第26页
  • 独立思想是理性的最高境界,性是非理性的最高境界。 认得幸福感无外乎两个:一是个体独立,二是与人同乐。如果说思想独立是独立之最,那么性爱就算是合作之最,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生命中的精华,孕育儿女。 (查看原文)
    ZERO 2011-04-29 17:10:21
    —— 引自第27页
  • 有什么样的心灵,便有着怎样的目光。 任何意义的完成,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一方面,它意味着我们因此获得了解释生活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可能因为自己的偏见对信息发送者进行了观念上的附会与迫害。 (查看原文)
    ZERO 2011-04-29 17:12:10
    —— 引自第28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47 48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