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部中国记者在生命、金钱和良知之间徘徊挣扎的生存启示录。
如果你知道谁做了见不得光的事情,这事一旦说出去,就会对他不利,那他很可能会给你一笔钱,让你不要声张,这笔钱,就是传说中的“封口费”。根据你的身份和影响力的不同,这笔钱的数额也会不同。
面对封口费,有的记者不动 声色地收下了,有的记者宁死不要。对于那些记者中的硬骨头,对方可能会通过更暴力的手段让他们永远闭嘴。当下的中国记者,正是生存在这样一种异常荒诞、凶险的新闻环境里。本文讲述的,就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封口费的故事。小说带给了我们惊心动魄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引发我们对当下中国记者生存现状的深层次思考。
封口费的创作者
· · · · · ·
-
孙浩元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孙浩元,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现为某卫视记者,出版有《人肉搜索》、《杀人游戏之现场直播》、《媒体暴力》、《谋杀感应》等多部畅销小说。
在这个新闻比小说更悬疑的时代,孙浩元凭借其新闻人的敏锐视角和小说家的本能,以“为新闻立信,为百姓请命,为决策者建言”为宗旨,提出“比新闻更好看,比小说更真实”的创作主张,开拓性地用悬疑小说的形式写大新闻,对当下层出不穷的新闻腐败现象提出拷问和批判,引起社会各界对新闻现状的讨论和反思,被评论人士誉为“新闻悬疑小说之王”。
目录 · · · · · ·
第一章 电视台制片人离奇死亡 / 1
1. 不要这样,被人看见不好 / 2
2. 强力胶水粘住了死者的嘴 / 3
3.他是怎么当上制片人的? / 7
4.王八羔子,敢砸我场子! / 14
5.死者是一名记者 / 15
· · · · · · (更多)
1. 不要这样,被人看见不好 / 2
2. 强力胶水粘住了死者的嘴 / 3
3.他是怎么当上制片人的? / 7
4.王八羔子,敢砸我场子! / 14
5.死者是一名记者 / 15
· · · · · · (更多)
第一章 电视台制片人离奇死亡 / 1
1. 不要这样,被人看见不好 / 2
2. 强力胶水粘住了死者的嘴 / 3
3.他是怎么当上制片人的? / 7
4.王八羔子,敢砸我场子! / 14
5.死者是一名记者 / 15
第二章 不作批评报道的记者不是好记者 / 25
1.花心记者患“性瘾” / 26
2.最后一次作批评报道 / 35
3.采访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 38
4.莫须有的采访任务 / 41
5.殷记者真是性情中人 / 45
第三章 记者遇害前泄露了国家机密 / 51
1.记者是不能随便关机的 / 52
2.你可以拍,但不能播 / 55
3.领导说他泄露了国家机密 / 66
第四章 跨省追捕“造谣”记者 / 71
1.人命关天的事,可不能开玩笑 / 72
2.受害者没有共同点 / 79
3.对兄弟省市的负面新闻要少报道 / 81
4.搞垮一个节目很容易 / 84
5.他们都当众说过假话 / 87
6.制片人收到一颗假牙 / 89
7.舆论对我们很不利 / 91
第五章 不完整的新闻事实 / 97
1.我知道为什么多抽了一管血 / 98
2.新闻教科书里的玄机 / 99
3.收视率是万恶之源 / 101
4.“犀利哥”之后有“犀利姐” / 105
5.海南蕉农的愤怒 / 108
第六章 三鹿奶粉没问题 / 115
1.让你说什么,你就说什么 / 116
2.六成女大学生愿意嫁给富二代? / 120
3.记者应该是个杂家 / 124
4.谁对假新闻最敏感? / 128
5.或许关到审讯室,他就全招了 / 131
6.“三聚氰胺”事件后遗症 / 134
第七章拿人钱财,却不替人消灾 / 141
1.假新闻,是对新闻理念的伤害 / 142
2.我不是网络警察 / 145
3.有了这张照片,事情就好办了 / 148
4.问题疫苗的遗祸 / 149
5.凶手留下的遗书 / 154
6.拿人钱财,却不替人消灾 / 158
第八章总有群众不明真相 / 161
1.他俩没采访过问题疫苗 / 162
2.他们收了好处费,但还是给曝光了 / 164
3.人命真的不值钱 / 166
4.谁收了凶手的封口费? / 171
5.幸亏认识电视台的朋友 / 174
· · · · · · (收起)
1. 不要这样,被人看见不好 / 2
2. 强力胶水粘住了死者的嘴 / 3
3.他是怎么当上制片人的? / 7
4.王八羔子,敢砸我场子! / 14
5.死者是一名记者 / 15
第二章 不作批评报道的记者不是好记者 / 25
1.花心记者患“性瘾” / 26
2.最后一次作批评报道 / 35
3.采访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 38
4.莫须有的采访任务 / 41
5.殷记者真是性情中人 / 45
第三章 记者遇害前泄露了国家机密 / 51
1.记者是不能随便关机的 / 52
2.你可以拍,但不能播 / 55
3.领导说他泄露了国家机密 / 66
第四章 跨省追捕“造谣”记者 / 71
1.人命关天的事,可不能开玩笑 / 72
2.受害者没有共同点 / 79
3.对兄弟省市的负面新闻要少报道 / 81
4.搞垮一个节目很容易 / 84
5.他们都当众说过假话 / 87
6.制片人收到一颗假牙 / 89
7.舆论对我们很不利 / 91
第五章 不完整的新闻事实 / 97
1.我知道为什么多抽了一管血 / 98
2.新闻教科书里的玄机 / 99
3.收视率是万恶之源 / 101
4.“犀利哥”之后有“犀利姐” / 105
5.海南蕉农的愤怒 / 108
第六章 三鹿奶粉没问题 / 115
1.让你说什么,你就说什么 / 116
2.六成女大学生愿意嫁给富二代? / 120
3.记者应该是个杂家 / 124
4.谁对假新闻最敏感? / 128
5.或许关到审讯室,他就全招了 / 131
6.“三聚氰胺”事件后遗症 / 134
第七章拿人钱财,却不替人消灾 / 141
1.假新闻,是对新闻理念的伤害 / 142
2.我不是网络警察 / 145
3.有了这张照片,事情就好办了 / 148
4.问题疫苗的遗祸 / 149
5.凶手留下的遗书 / 154
6.拿人钱财,却不替人消灾 / 158
第八章总有群众不明真相 / 161
1.他俩没采访过问题疫苗 / 162
2.他们收了好处费,但还是给曝光了 / 164
3.人命真的不值钱 / 166
4.谁收了凶手的封口费? / 171
5.幸亏认识电视台的朋友 / 174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这下面有几个商店?”“四个。”“里面有多少人?”“不太清楚,应该起码有四个人吧,因为一般来说,每个店都会留一个人在这里过夜。”“不可能!”市长生气地反驳道:“你要实事求是,店门都锁得好好的,谁会在半夜住在这犄角旮旯啊?”主任还想说点什么,旁边一个人立即开口:“是是是,我们再调查一下。”说着话,用胳膊肘拐了主任一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9页 -
苏楚宜说道:“其实还有一种假新闻,影响更恶劣,对传媒伤害更严重。那就是有关部门以假新闻的形式进行舆论试探。比如,想做出一项决定,却又没有把握,就直接或间接地向媒体透风,让媒体报道。如果舆论反应正常,那就顺势而为;一旦发现舆论反应激烈,那就断然否定,让媒体背黑锅说是假新闻。这几年经常看到政府部门的辟谣啊、更正啊,很多都是这样。”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封口费"的人也喜欢 · · · · · ·
封口费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在游戏与现实中奔走的记者们
在游戏与现实中奔走的记者们 评《封口费》 记者是无冕之王,很多人一提起记者就会想到他们到处奔波,报道新闻、挖掘各种社会真相,看起来很风光的职业,其中也隐藏着记者们的各种辛酸、压力甚至是生命的威胁。在我国,报道地沟油、三聚氰胺牛奶的记者,多多少少也受到各种伤害...
(展开)


悬疑不像悬疑,纪实不像纪实
这本书的题材很不错,现在市面上的热点问题很多是和记者有关的,比如说前两天的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发假新闻,最后导致某股票价格大跌,后果是主编和社长被免职,可见小小的豆腐块文章可以引起多大的风暴。 其实书里讲述记者参与的事件还是很多的,而且是和老板姓息息相...
(展开)

同一题材看多了,有点倦了
这是同一系列的小说,虽然改了封口费,而不是杀人游戏系列。但有点看厌倦了,最好作者能够有所突破。多写更好的东东出来。 另外封面上的人怎么看都像某位老娘舅。鉴于都是复旦毕业,还真是巧合。媒体的封口费是存在的,操作模式也正如书中所言。这个年代,真是什么都敢曝光呢。
(展开)

新闻事件的背后揭示出《封口费》的创作轨迹
作为孙浩元的忠实拥趸,他的每部作品我一部不落全都看过,从他最初的《清明上河图》,到“杀人游戏系列”“人肉搜索系列”,我全都看过,对他新闻悬疑的风格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孙浩元的确很有一套拿捏新闻素材的本事,他能把各种新闻事件不露痕迹地融进小说里。这部《封口费》...
(展开)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传播学类概论类书籍 (IVAN)
- 2011年的小星星(1~6) (新星出版社)
- G的奇闻录 (glassheart)
- G的传媒书1 (glassheart)
- 武陵春:新闻传播、电视、新媒体 (浮生胡言)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封口费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陈英俊 2011-02-18 22:10:09
这……
0 有用 JoyChen38 2012-05-02 21:12:30
居然是悬疑小说?!~~~我还以为是纪实文学揭露内幕什么的呢~~~~ 作为小说,个人不是很喜欢这本书的叙事手法……
0 有用 李西西 2011-01-24 11:13:41
这货原来是小说?就是一个打着新闻记者旗号的劣质的侦探小说
0 有用 阅微草堂 2014-02-22 20:17:05
杀人游戏。。
0 有用 Nowaysis 2011-03-01 05:55:39
记者实在是高危职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