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摇晃的中国 短评

热门 最新
  • 12 nothing传叔 2016-03-01 19:55:31

    难怪说张鸣象唐德刚,这私货贩得满坑满谷子,都要溢出来了,还什么列入中国国家图书馆给高级干部的重点推荐书目,这不是害人嘛。。。

  • 10 海之岚 2011-03-26 00:47:34

    不是学术著作,也不觉得像普及学术知识的读本,更类似通俗历史读物,但又缺乏语言趣味。

  • 9 大眼狗 2012-11-14 10:53:37

    作者满足于摘择过的罗列史料,做一些科普的预设立场的结论,这样写作的文章写得再精致,也最多涉及皮相。

  • 7 鱼更 2012-04-09 13:14:43

    豆瓣读书真讨厌。明明看到一半的书不想再看了,想删除记录,过几天这书又会重新回到”在读“列表里。好的现在我就马克这本书”读过“吧。本来对这本书期望很高的,但是我错误地在读这本书之前已经关注了作者的围脖,发现这作者讲话有一股戾气,很不喜欢。后来再读,发现这书的语言也是一股戾气,且用语不像一本历史书而像故事书,读的我是将信将疑。所以弃书。

  • 6 Bill 2012-02-17 15:02:07

    公知们的历史,仅供他们把玩;于是他们宁愿揉碎了,也不愿做成菜肴。

  • 2 Augentropfen 2012-07-08 16:49:29

    劝君慎读张鸣。1.过于痞子式语言。本身是大学历史教授,写的又是那样一段充满机遇却又注定失败的历史,这本是一个让人尊敬的时代,却让他讲的充满戏谑。2.史料考据欠缺。通篇都是大白话,鲜有史料原文引用,即使缺少权威性。3.人物标签化。以上三点大概也是历史畅销书的通病。

  • 1 左胸上的吸盘 2011-08-13 20:16:53

    看了一半实在看不下去。张鸣写人是不行的,脸谱化太严重,我也算认真读了前一半,可对里面任何人都没留下印象

  • 1 LisaLeung 2015-11-02 16:17:32

    缺乏问题意识的书,浪费好题材

  • 2 東寫西讀 2011-08-13 19:12:19

    概率论上把把概率很接近于零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的辛亥革命就是一件极其偶然的小概率事件,它本不会发生,却意外发生,正应了那句老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谁也不会想到在毫无准备和毫无组织的情况下,10月10日那天夜里武昌新军工程营传来的那阵枪声,会颠覆了统治中国长达267年的清王朝的异族统治,终结了自秦朝以来直至逊帝溥仪退位绵亘2132年的帝制,从此中国人再也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天子子民,而成为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公民。荏苒百年,再度回首,在那个激荡的辛亥年,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身处其间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究竟在做什么,张鸣先生这本《辛亥:摇晃的中国》试图给我们一种有别于过去脸谱化描写的全新的解读。

  • 2 小油飞 2011-09-05 19:37:53

    本是历史八卦,但颇有学者风范。我喜欢张鸣对语言的驾驭——能把短句写好才是真正的牛逼。一句话写半页的那种学者,很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PS,真惭愧,我也是个不会写人话的家伙啊。

  • 3 黄不胖 2012-10-28 09:19:48

    革命党人被黑出翔来

  • 3 小忍怀居 2011-10-13 12:31:48

    充斥着后代人的优越

  • 1 俊西 2013-05-23 22:41:55

    看看序言就够了。高中生读物吧。

  • 2 江海一蓑翁 2011-08-02 16:40:48

    那些教科书之外、不为大众所知的史事片断,只能把它们跟那些宏大叙事组合在一起,才能得出这次伟大革命的全貌。

  • 2 北溟鱼 2011-02-07 18:40:09

    言外之意啥的哈啊哈

  • 3 肖浑 2011-12-15 20:47:12

    这么平易近人的历史书我都得当做功课来读,都怪基础太差了。张鸣的写法,可以说是生动活泼,也可以说是粗疏芜杂。啰里啰唆,亲切,又觉得可疑。不过这本书在“去教科书的毒”上,应该还算成功吧。在武汉才起义成功,是因为湖北人性子急么?盘算计较太多,还不如冲动地振臂一呼,革命就这么成了。

  • 1 2011-09-11 22:58:28

    没看完,这种寻章摘句在角落里下功夫却不能把握大局的所谓“历史观”或写作手法实在是玩闹,饭后消遣足矣,离登堂入室太远。

  • 2 空羽 2016-01-29 12:45:55

    要通俗,不要媚俗。又不是写网文。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