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政治学MPA课程推荐书目:国家理论 (张三疯)
- 邓正来先生 (天雨流芳)
- ◆岊湬的书柜(31) (岊湬)
- 2018购书 (济贫院长正太喵)
- POLI-SOCI (玻璃风铃的眼泪)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2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老而弥狂 2018-07-21 16:14:32
加上这个,算凑齐了邓正来国家与市民社会论文集三部曲了吧……从原文发表的期刊来看,质量应该是很高级。不过内容上仍然没发现什么实锤。只有俞可平对公民社会基本问题的界定比较能看得进去。匆匆看完三部曲之后,对邓正来和中国市民社会理论彻底失去兴趣了。
1 有用 张冬天 2015-01-08 11:21:27
2015年读毕的第一本书。第一部分理论反思可读。《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国家、民间统治精英及民众间互动关系的演变》一文,居于知识分子之列,孙立平对知识精英在国家与民众互动中的评价还是太仁慈了。
0 有用 microcosm 2020-05-14 18:03:18
速读,读完发现和我想读的不是同一本。
0 有用 长军 2012-08-16 20:57:00
邓老师的文章帮我端正了对市民社会的认识,看来以前因不了解而迷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应该得到重新认识,市民社会的作用和意义也应该给予正确的认识~~~
0 有用 don't find me 2022-07-27 17:25:10
1.理论反思部分讲国家现代化的二重困境(权力消解的政治危机,失去制约的回归传统)不如赵鼎新;国家精英农民三因素演变部分对改开后社会分化这一方面讲解较为详细,对精英阶层的分化——经济精英因为利益相同支持改开,知识精英则因为金钱标准评价而渐趋平民主义。2.哈贝马斯的观点在我国研究上提供了比较好的方向,世俗化社会和后上帝时代,公共舆论的支持是填充除民主选举以外,权力合法性的“神意”基础,这也说明建设公民... 1.理论反思部分讲国家现代化的二重困境(权力消解的政治危机,失去制约的回归传统)不如赵鼎新;国家精英农民三因素演变部分对改开后社会分化这一方面讲解较为详细,对精英阶层的分化——经济精英因为利益相同支持改开,知识精英则因为金钱标准评价而渐趋平民主义。2.哈贝马斯的观点在我国研究上提供了比较好的方向,世俗化社会和后上帝时代,公共舆论的支持是填充除民主选举以外,权力合法性的“神意”基础,这也说明建设公民社会(空间)的重要性。后文从古代传统皇帝与“天”的关系由民意证明说明我国有本土传统,儒家的民本主义政治哲学加深延续了公共领域的传统。从建设学校报纸学会三个层面落实公共舆论,但受限于无法体制化和党派之争。3.中西方社会都是共同体社会,但是中国是大共同体本位,西方相反,说明了公民社会建设的差异。 (展开)
0 有用 don't find me 2022-07-27 17:25:10
1.理论反思部分讲国家现代化的二重困境(权力消解的政治危机,失去制约的回归传统)不如赵鼎新;国家精英农民三因素演变部分对改开后社会分化这一方面讲解较为详细,对精英阶层的分化——经济精英因为利益相同支持改开,知识精英则因为金钱标准评价而渐趋平民主义。2.哈贝马斯的观点在我国研究上提供了比较好的方向,世俗化社会和后上帝时代,公共舆论的支持是填充除民主选举以外,权力合法性的“神意”基础,这也说明建设公民... 1.理论反思部分讲国家现代化的二重困境(权力消解的政治危机,失去制约的回归传统)不如赵鼎新;国家精英农民三因素演变部分对改开后社会分化这一方面讲解较为详细,对精英阶层的分化——经济精英因为利益相同支持改开,知识精英则因为金钱标准评价而渐趋平民主义。2.哈贝马斯的观点在我国研究上提供了比较好的方向,世俗化社会和后上帝时代,公共舆论的支持是填充除民主选举以外,权力合法性的“神意”基础,这也说明建设公民社会(空间)的重要性。后文从古代传统皇帝与“天”的关系由民意证明说明我国有本土传统,儒家的民本主义政治哲学加深延续了公共领域的传统。从建设学校报纸学会三个层面落实公共舆论,但受限于无法体制化和党派之争。3.中西方社会都是共同体社会,但是中国是大共同体本位,西方相反,说明了公民社会建设的差异。 (展开)
1 有用 中级小妖盖 2021-05-06 15:59:29
篇篇都是好文,但是放在一块却并没有构成1+1>2的效果。邓正来先生那篇有关市民社会的论文写于近30年前,但是直到现在我很难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市民社会。或许市民社会更多具有学理层面的价值,在现实的中国确是很难的。我一朋友说现在能证明我们身份的叫“居民身份证”而不可能是什么“市民身份证”。栗子虽浅显,内涵值得深挖。其实这本书里面大多数论文发表距今都至少有15年以上,但现在读起来还是觉得有些说得有道理,这... 篇篇都是好文,但是放在一块却并没有构成1+1>2的效果。邓正来先生那篇有关市民社会的论文写于近30年前,但是直到现在我很难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市民社会。或许市民社会更多具有学理层面的价值,在现实的中国确是很难的。我一朋友说现在能证明我们身份的叫“居民身份证”而不可能是什么“市民身份证”。栗子虽浅显,内涵值得深挖。其实这本书里面大多数论文发表距今都至少有15年以上,但现在读起来还是觉得有些说得有道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过去的这十多年,国—民之间的关系到底发展到哪一步了,是进步还是退步?最喜欢的是孙立平老师那篇文章,虽然他现在主攻卖茶叶,但是他对中国社会的观察至今看来都是有参考意义的。知识精英与经济精英的区别造就了现在我们更多崇尚有钱人而知识人却开始慢慢被边缘化以致污名化,剩下的只有一声叹息。 (展开)
0 有用 Incandescence 2021-01-15 20:16:56
十年前的论文集,质量良莠不齐,不过对比中也能看出学者水平的高低。 原来“国家-社会”是一种研究范式,而且两者是冲突的。有好几篇提到中国是国家社会双强模式而不是国家强社会弱的模式,有一定道理,不过我觉得中国的社会之所以强不正是国家强在推动它发展吗,非要说自己是双强,岂不是形式主义?
0 有用 microcosm 2020-05-14 18:03:18
速读,读完发现和我想读的不是同一本。
0 有用 Charlene 2019-12-04 23:13:53
我觉得比前一本对我而言有东西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