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我与地坛》收入《我与地坛》、《记忆与印象》等以记事为主的散文,配少量图片。《我与地坛》由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在线试读
:
作者简介 · · · · · ·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写有著名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我常梦想着在人间彻底消灭残疾,但可以相信,那时将由患病者代替残疾人去承担同样的苦难。如果能够把疾病也全数消灭,那么这份苦难又将由(比如说)像貌丑陋的人去承担了。就算我们连丑陋,连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和行为,也都可以统统消灭掉,所有的人都一样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看来上帝又一次对了。 于是就有一个最令人绝望的结论等在这里: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有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那么,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呢?设若智慧的悟性可以引领我们去找到救赎之路,难道所有的人都能够获得这样的智慧和悟性吗?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我与地坛 -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我与地坛"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我与地坛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71 条 )


原来每样人生,都殊途同归。
扶轮问路,那么好手好脚的人,你们可曾向前方迈出过脚步? 不是想说他对生有多么繁密的念想,也不是想说他对死有多么透彻的眺望,更不是想说他对命运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挣扎,那些语句太泛、太虚,对每一个曾被上帝无情摆弄的人都适用。我只是从他身上看到一次又一次真实的起伏...
(展开)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 )
-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2)9.2分 179084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9.2分 10033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9.3分 5506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9.2分 437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散文/随笔/杂文】 (爱玛·包法利)
- 也许能改变你生活态度的书 (/nuː s/)
- 千评9分书 (Sheryl)
- 开卷八分钟(2012年) (bigboybt)
- 含英咀华——总有一本适合你第1辑 (99.9%)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我与地坛的评论:
feed: rss 2.0
442 有用 songset3 2013-04-06 16:50:04
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可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165 有用 十七呀 2016-04-05 08:48:28
認真想過死,才知道如何活。
39 有用 大甜甜~~ 2014-10-06 09:46:02
赴日飞机上读毕.生命是不容易被囚禁的,史铁生证明了这一点.
65 有用 ʚmomoɞ 2011-07-30 19:17:52
真的特别佩服作者的感官,好像就是比别人灵敏得多,才能写出这样的描述。
124 有用 陈小二 2016-01-03 21:54:18
这本书的主线有两条:一是“向死而生”,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二是文化大革命对整个家族对身边人们的影响。在第一条主线里,从患病开始整个心态的变化,我与地坛都是“荒芜而不衰败”,当我慢慢想通,并抽离自己去审视身边来往的各种生命力时,我也逐渐沉淀了母亲的爱,以及找到了如何自由存活于世的方法——在“写作的零度”里抵抗媚俗抵抗世界的异样眼光。而第二条主线,以人物为回忆逻辑,呈现了一个时代的扭曲、无奈与悲伤,我... 这本书的主线有两条:一是“向死而生”,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二是文化大革命对整个家族对身边人们的影响。在第一条主线里,从患病开始整个心态的变化,我与地坛都是“荒芜而不衰败”,当我慢慢想通,并抽离自己去审视身边来往的各种生命力时,我也逐渐沉淀了母亲的爱,以及找到了如何自由存活于世的方法——在“写作的零度”里抵抗媚俗抵抗世界的异样眼光。而第二条主线,以人物为回忆逻辑,呈现了一个时代的扭曲、无奈与悲伤,我们通过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放佛感同身受地走了一遭。现在重读这些文字,总觉得还是浅了些。或许史铁生对于生死、写作等有自己很深刻的理解,然而终究不够大气,可能这和他较为局限的人生旅程有关系,他对一个点钻研得很深入,通过这个点丈量了生活,却始终走不出这个点。所以,读多了他的文字,容易厌倦,重复度较高。 (展开)
0 有用 阿莫西林 2023-06-03 00:13:33 上海
好感人又好真实的情感抒发。温柔又充满力量的文字,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面对虚空中的界限,回到零度,平静地看看。 是我今年最喜欢的一本!写几个人物在文革时期的描述那章让我战栗,尽管读过无数个这时期的故事,听过很多这段历史,但具体到一个个人还是一次次让我震撼。都是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光啊!将一个个丰饶的心魂折磨到无声无息……也很喜欢写青春的那章,充满活力... 好感人又好真实的情感抒发。温柔又充满力量的文字,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面对虚空中的界限,回到零度,平静地看看。 是我今年最喜欢的一本!写几个人物在文革时期的描述那章让我战栗,尽管读过无数个这时期的故事,听过很多这段历史,但具体到一个个人还是一次次让我震撼。都是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光啊!将一个个丰饶的心魂折磨到无声无息……也很喜欢写青春的那章,充满活力与多巴胺,请别用鄙薄的目光和嘴角把春天一笔勾销! (展开)
0 有用 藤井树不是树 2023-06-02 23:52:15 重庆
我想经历过低估困境的人才对这本书的感受更深吧。看书过程中几次钻心地心痛,几次被治愈,几次恍然大悟。 懂了为什么看孔大山说宇宙编辑部有受看我与地铁一书的影响。史铁生在书中思考生的零度,生的意义,与宇宙探讨人类存在在这个世界的意义是什么不谋而合。存在主义的答案让人感动与治愈,就像在最后扶轮问路一篇所说“尼采说“要爱命运”。爱命运才是至爱的境界。“爱命运”即是爱上帝——上帝创造了无限种命运,要是你碰上的... 我想经历过低估困境的人才对这本书的感受更深吧。看书过程中几次钻心地心痛,几次被治愈,几次恍然大悟。 懂了为什么看孔大山说宇宙编辑部有受看我与地铁一书的影响。史铁生在书中思考生的零度,生的意义,与宇宙探讨人类存在在这个世界的意义是什么不谋而合。存在主义的答案让人感动与治愈,就像在最后扶轮问路一篇所说“尼采说“要爱命运”。爱命运才是至爱的境界。“爱命运”即是爱上帝——上帝创造了无限种命运,要是你碰上的这一种不可心,你就恨他吗?“爱命运”也是爱众生——设若那一种不可心的命运轮在了别人,你就会松一口气怎的?”虽然也有在想此种安慰会否有点阿Q了?但罢了,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不能接受的,人生重在参与,沿途的种种风景皆有美好之处。 (展开)
0 有用 时间商 2023-06-02 23:42:02 浙江
本想一辈子再不出门,见过世界后却动摇了。
0 有用 Bo. 2023-06-02 23:41:58 河南
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
0 有用 Paxla 2023-06-02 23:22:11 江西
看到过很多次,别人说,想要把我与地坛的每一句都摘抄下来。看完后,我觉得他们说的一点也不为过。不说遭遇什么巨大悲惨,难道你对生活没有一点抱怨?如果有的话,看看铁生吧,他会给你启迪。我真的由衷的喜爱你的文字,我们都应该好好的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