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作者多年来所做的田野调查,对明清以来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的历程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治水、漕运和盐务等政策对淮北的地理、河道、水文、物产、民性及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等的塑造乃至扭曲作用。认为淮北地区之所以从唐宋时代的鱼米之乡演变为穷乡瘠壤,主要是封建中央政府以“顾全大局”的名义而有意牺牲这一“局部利益”的结果。
作者简介 · · · · · ·
马俊亚,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经济史与区域社会生态。著有《规模经济与区域发展——近代江南地区企业经营现代化研究》、《混合与发展——江南地区传统社会经济的现代演变》;译作《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走向“最后关头”: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日本因素》、《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经济和社会》;在Modern Asian Studies,Modern China,《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目录 · · · · · ·
鸣谢
导言
一、研究区域和时段
二、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三、研究现状
第一章 淮北治水事务中的地区冲突与政策偏向
第一节 泗州城的沉没与河务中的政治
一、泗州之沉
二、必须顾全的大局
三、治水政治
第二节 清代的漕运方略与淮北的被牺牲
一、河运的专行
二、海运的废弃
三、被牺牲的“局部”
第三节 官场积习与水患世界的形成
一、“蓄清刷黄”的固持
二、河务习气
三、壑邻之源
小结
第二章 淮北盐业中的集团博弈与利益分配
第一节 国家机器的自利化
一、皇族、官吏、公务人员
二、国家机器职能的异化
三、盐业中的官场政治
第二节 商人寻求租金的最大化
一、商人及其经济权力
二、稳固的利益集团
三、市场化浪潮与利益再分配
第三节 生产者的贫困化
一、盐民的身份限制
二、贫困的阶层
第四节 淮北社会的边缘化
一、私盐世界的形成
二、枭匪乐园
小结
第三章 淮北农业生态与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
第一节 治水与农、伊生态的破坏
一、水文环境的改变
二、水利的缺失
三、墟里沧桑
第二节 稻作农业的变迁
一、天然的沃土:水稻种植的普及
二、人为的瘠壤:水稻种植区的南移
第三节 农家手工经济结构的演变
一、从桑麻之境到不蚕之土
二、“沉舟侧畔千帆过”
三、工业化的差异
小结
第四章 淮北社会的畸态与社会结构的异化
第一节 农家日常生活的异常景象
一、“官之害甚于水”
二、匮乏的林薪
三、饥饿的生灵
四、非人的女
第二节 社会结构与社会形态的畸形化
一、权力统治财产
二、哑铃形的社会结构
三、地主的领主化
第三节 病变社会中的民性
一、民性的演化
二、小利灭亲
三、遍地起贼
四、财富的原罪
第四节 “下江南”
一、南方历史上的淮北人
二、明清以后淮北人“下江南”
三、地缘矛盾与社会分层
小结
结语
征引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青岛在德国人管理时代即不征收盐税。青岛创设盐滩后,盐产量很快超过两淮各场。日本人取代德国人控制青岛后,一仍旧制,在南万、东口、大石头等处陆续增加盐滩,使得产量更大,销路更广。民国中期,每年由青岛运出的无税盐达3179039担。各处私贩纷纷到青岛购盐,盐价最低时,每吨仅3.5元。且对购盐者不加任何限制。水灵山则是青岛口外的一个小岛,距青岛20余里,孤悬海中,形势险要,方圆约五六里。山中有石屋数十间,从外无法窥其内部。是理想的杀人越货场所。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二、枭匪乐园 -
乾、嘉年间的河臣康基田,“驭下素严”,“性刚严洁”。由此造成了其下属对之恨之入骨的结局,1800年,“官吏积弊俱揭,阴纵火以掩其迹”,使得“坝工失火,积料尽焚”。作为河工总负责人的康基田咎责难逃,被革职留在治河工地效力。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二、河务习气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被牺牲的“局部”"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被牺牲的“局部”"的人也喜欢 · · · · · ·
被牺牲的“局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转载】从江南到淮北———马俊亚教授访谈录
> 更多书评 13篇
-
青岛在德国人管理时代即不征收盐税。青岛创设盐滩后,盐产量很快超过两淮各场。日本人取代德国人控制青岛后,一仍旧制,在南万、东口、大石头等处陆续增加盐滩,使得产量更大,销路更广。民国中期,每年由青岛运出的无税盐达3179039担。各处私贩纷纷到青岛购盐,盐价最低时,每吨仅3.5元。且对购盐者不加任何限制。水灵山则是青岛口外的一个小岛,距青岛20余里,孤悬海中,形势险要,方圆约五六里。山中有石屋数十间,从外无法...
2020-02-17 08:33:46 5人喜欢
-
唐前,都城在中原,离得近,发展重视,为鱼米之乡。 历史战乱,每每逃亡政府都会认为决堤黄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疲乏,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 明朝治水,但主要治都城南京附近,将黄河夺淮河的下游的水灾引入淮北,从而保全南京。 夺淮入海,漫盖淮北,生态变化 一发大水 积蓄全无,长久便形成了听天由命的性格。且...
2016-03-18 00:53:25 3人喜欢
唐前,都城在中原,离得近,发展重视,为鱼米之乡。 历史战乱,每每逃亡政府都会认为决堤黄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疲乏,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 明朝治水,但主要治都城南京附近,将黄河夺淮河的下游的水灾引入淮北,从而保全南京。 夺淮入海,漫盖淮北,生态变化 一发大水 积蓄全无,长久便形成了听天由命的性格。且修河坝封建贪污腐败,治水不力, 日趋贫穷,读书人少,难以产生江南士绅阶层,没有文化,崇尚武力,赌博酗酒鸦片,恶性循环 匪盗在此中会攫取更多利益 ,所以更加多
回应 2016-03-18 00:53:25
-
唐前,都城在中原,离得近,发展重视,为鱼米之乡。 历史战乱,每每逃亡政府都会认为决堤黄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疲乏,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 明朝治水,但主要治都城南京附近,将黄河夺淮河的下游的水灾引入淮北,从而保全南京。 夺淮入海,漫盖淮北,生态变化 一发大水 积蓄全无,长久便形成了听天由命的性格。且...
2016-03-18 00:53:25 3人喜欢
唐前,都城在中原,离得近,发展重视,为鱼米之乡。 历史战乱,每每逃亡政府都会认为决堤黄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疲乏,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 明朝治水,但主要治都城南京附近,将黄河夺淮河的下游的水灾引入淮北,从而保全南京。 夺淮入海,漫盖淮北,生态变化 一发大水 积蓄全无,长久便形成了听天由命的性格。且修河坝封建贪污腐败,治水不力, 日趋贫穷,读书人少,难以产生江南士绅阶层,没有文化,崇尚武力,赌博酗酒鸦片,恶性循环 匪盗在此中会攫取更多利益 ,所以更加多
回应 2016-03-18 00:53:25 -
Latreia.Histor (认透自己轻贱自己是最有益的学问)
-
Latreia.Histor (认透自己轻贱自己是最有益的学问)
-
地方官员不遗余力地打击上书者,无非是为了向最高统治者提供失真的信息,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不当利益。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专制政体下,不论最高统治者动用多少亲信来为其搜集信息,也很难保证其信息的真实性,并经常导致误己误国的决策。 一个经常通过圣谕、而不是法制才能解决基层问题的社会,注定要产生大量的上书者。这再次验证了马克思所说的:农民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由高高在上的政治权力来代表他们。一个客观上不断...
2022-04-28 20:02:03
-
地方官员不遗余力地打击上书者,无非是为了向最高统治者提供失真的信息,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不当利益。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专制政体下,不论最高统治者动用多少亲信来为其搜集信息,也很难保证其信息的真实性,并经常导致误己误国的决策。 一个经常通过圣谕、而不是法制才能解决基层问题的社会,注定要产生大量的上书者。这再次验证了马克思所说的:农民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由高高在上的政治权力来代表他们。一个客观上不断...
2022-04-28 20:02:03
-
河道变迁的根源是国家政治中心的转移。与首都的距离通常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政治地位和生态命运。 尽管封建政治历来强调“重农抑商”,但高度集中的行政权力不可能真正代表既无话语权、又无其他寻租资源的平民的利益。没有程序化监督的掌权者,天然注定会被富裕集团所收买,必然沦为掌握经济资源的商人集团的代言人。因此,这个社会的实际政策与政治原则往南北撤。就其实际,在传统中国,经商实际上是一种特权,是一种需要行政权力...
2021-11-12 22:27:17
河道变迁的根源是国家政治中心的转移。与首都的距离通常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政治地位和生态命运。 引自 结语 尽管封建政治历来强调“重农抑商”,但高度集中的行政权力不可能真正代表既无话语权、又无其他寻租资源的平民的利益。没有程序化监督的掌权者,天然注定会被富裕集团所收买,必然沦为掌握经济资源的商人集团的代言人。因此,这个社会的实际政策与政治原则往南北撤。就其实际,在传统中国,经商实际上是一种特权,是一种需要行政权力积极参与的垄断行为,政府通过剥夺和限制平民正当的经商权利,更好地维护了权商的垄断利益,造就一个附属于行政权力的利益集团。因此,在中国,“抑商”与“重农”实为风马牛不相及之事。在商业不兴的地方,农业也同样不会发达。简言之,在传统中国,国家政策或权力部门“重视”或“抑制”的并不是某些特定的行业,而是特定的群体。那些特权群体,不论是经商还是力农均到重视和优惠;反之,平民群体在任何行业都会受到抑制和侵害。 引自 结语 回应 2021-11-12 22:27:17 -
拜神,反映了百姓对合法权力的崇拜;拜鬼,则体现了对非法暴力的恐惧。 真切地感受自身的弱小,自然就不认为自己有改变现状的能力,因此而习惯于苟且偷生。 普通百姓无法得到行政权力的有效保护,反而不断承受其盘剥和掠夺,并时时遭受水患、洪灾和土匪等的推残,终日生活于恐惧不安之中。由于宗族观念的淡漠,他们甚至连家族的支持都难以得到,更感觉自己的孤寂。而准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张。这样一来,心理疾病的泛滥也...
2021-11-12 21:25:57
拜神,反映了百姓对合法权力的崇拜;拜鬼,则体现了对非法暴力的恐惧。 引自 第四章 淮北社会的畸态与社会结构的异化 真切地感受自身的弱小,自然就不认为自己有改变现状的能力,因此而习惯于苟且偷生。 引自 第四章 淮北社会的畸态与社会结构的异化 普通百姓无法得到行政权力的有效保护,反而不断承受其盘剥和掠夺,并时时遭受水患、洪灾和土匪等的推残,终日生活于恐惧不安之中。由于宗族观念的淡漠,他们甚至连家族的支持都难以得到,更感觉自己的孤寂。而准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张。这样一来,心理疾病的泛滥也就不难理解了。赌博、酗酒、抽鸦片,既是自我麻醉,也是消除孤寂紧张、恐惧的手段。 引自 第四章 淮北社会的畸态与社会结构的异化 在南方,一小群村落通常体现了家族生活的景象,但在北方,家庭却无足轻重。有人的地方,就面临着对各种资源的争夺。同宗聚居的地方,往往意味着对势力较弱的他姓的欺凌,并运用非法手对抗政府以获得不当利益。 引自 第四章 淮北社会的畸态与社会结构的异化 这些是寄生阶层也是社会体制不完善所造就的。在专制社会中,如果动用国家机器的力量是很容易让他们“灭亡”的,而其他权力阶层同样会破坏社会秩序,造成社会新一轮的不公平。只有通过完善社会机制、各级政府恪守职责并增加服务等手段来消灭这些寄生者,才能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 引自 第四章 淮北社会的畸态与社会结构的异化 淮北社会问题的根源,历来是权力积累的不平等,从而导致经济积累方面的不平等,并由此造成社会的不公。准北的巨富从来都不是通过正当的生产发展来扩大自己的财富,而是只要先积累其权力,就可获得相应的财富。 引自 第四章 淮北社会的畸态与社会结构的异化 由地缘关系造成的社会分层,在中国近代非常普遍,这种矛盾激烈程度,有时甚至远远超过“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引自 第四章 淮北社会的畸态与社会结构的异化 为了超常规地发展工商业,加上不良制度造成的浪费,在中国这样低积累的国度里,只能依靠长期牺牲农业和农村这一剜肉补疮式的办法来进行。 引自 第四章 淮北社会的畸态与社会结构的异化 回应 2021-11-12 21:25:57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0)9.5分 31人读过
-
四川人民出版社暂无评分 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广义人类学备忘录 (nothing传叔)
- 豆瓣五星图书【社会学】 (爱玛·包法利)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已上传libgen的中文书 (奥吉尔维同志)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被牺牲的“局部”的评论:
feed: rss 2.0
80 有用 久道 2017-05-09 19:35:55
淮北黄泛区的社会溃败,源自于明清利维坦的折腾,社会溃败之下的人们只求基本生存,无复廉耻和底线,视野短暂,没恒产恒心,没有士绅、义庄、族田,只有半民半匪徒的散沙与官府的直接统治。
79 有用 PooomBooom 2018-02-26 23:04:33
一本被忽视的杰作,读后可知,如今流行于包邮区的地域歧视究竟是怎么来的。大象公会发了那么多关于苏北、白完的文章,所用文献不出此书范围。
8 有用 甘好奇 2017-01-06 13:56:54
表面上是牺牲局部,实际受害者是这个国家的所有人,真正受益的只是极少数人。
8 有用 求田問舍自羞慚 2021-07-23 14:44:58
結合時事,很無奈,但這就是現實。
9 有用 丁不起 2011-02-14 14:45:26
复审小子在此喵!
0 有用 陈二 2022-08-12 21:09:22
我的故乡,一本神奇的田野调查,淮北地区可以是中国任何一个地方,政治决定一个区域的变化。最近好像一本讲上海妓女历史的书,到时候也可以和其中一个章节做对比
0 有用 Bosch 2022-07-23 15:15:51
曾经和学长讨论过模型里最优解和均衡解的区别。根据模型假设求解,能得到微观主体不会改变行动的最终收敛的均衡。但这种均衡解,可能不会是社会效用最大的最优解。这里又涉及额外引入的判断标准,且不略效用的序数不可加性,以何种方式构造社会效用函数,对社会成员效用的价值如何赋权等问题。首先就不存在完全信息,找到任何一个正确的函数形式将社会效用表示出来。大运河的存在或许是在社会条件下,社会体系演化得到的一种动态均... 曾经和学长讨论过模型里最优解和均衡解的区别。根据模型假设求解,能得到微观主体不会改变行动的最终收敛的均衡。但这种均衡解,可能不会是社会效用最大的最优解。这里又涉及额外引入的判断标准,且不略效用的序数不可加性,以何种方式构造社会效用函数,对社会成员效用的价值如何赋权等问题。首先就不存在完全信息,找到任何一个正确的函数形式将社会效用表示出来。大运河的存在或许是在社会条件下,社会体系演化得到的一种动态均衡。同时,即便无法完全对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也不能说大运河的存在有害无益。如经济史文献所示,大运河显著促进了沿线地区的市场整合,同时其关闭带来的贸易可达性丧失,显著导致了沿线地区的叛乱活动。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的家伙,哪里能轻轻松松说废就废。 (展开)
0 有用 张茶客 2022-07-11 17:34:38
第四章尤为震撼,可以窥见fx事件悠久的社会基础。20世纪的史学家把战国之后的两千年称为“封建”社会,从经济的角度看不无道理;但较之维系封建制度的血缘纽带,淮北的封建状况倒更像是对国家的合法暴力的拮抗与模仿。自居于两大地理板块之间,我所认知的社会情状到底哪些属于江南,哪些属于淮北呢?或许二者之间本就不可能有分明的界限,而淮北的塌陷本就是江南制造出来的。
0 有用 苟活。 2022-07-11 15:04:23
深受彭慕兰影响的好书!但使用马克思《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里“行政权力统治社会”的理论评价土地改革值得商榷
0 有用 想念夏天 2022-07-09 02:24:57
无疑是一部力透纸背的作品。作者从水务运河、盐业、农业、社会结构和文化四个方面回述了过去几百年淮北地区(对应今淮北、宿州、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的变化,并和唐之前的情况做了些对比。1580年修筑高家堰似乎就已注定上述区域的命运,1680年泗州城沉入湖底彻底成了苦难的开始;再往前,大运河的修建、明祖陵的位置、黄河改道也决定了这个区域的命运;但最大的原因实是政治结构。作为彭慕兰《腹地的构建》的译者,... 无疑是一部力透纸背的作品。作者从水务运河、盐业、农业、社会结构和文化四个方面回述了过去几百年淮北地区(对应今淮北、宿州、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的变化,并和唐之前的情况做了些对比。1580年修筑高家堰似乎就已注定上述区域的命运,1680年泗州城沉入湖底彻底成了苦难的开始;再往前,大运河的修建、明祖陵的位置、黄河改道也决定了这个区域的命运;但最大的原因实是政治结构。作为彭慕兰《腹地的构建》的译者,这本书可以叫彭书的“淮北论证版”,秦晖的“农民社会”(《田园诗与狂想曲》)的观点在书中也有很大体现。如作者后记所言,这是一本十多年研究的总结,引用十分充分,可看作对另两本书观点的验证和校对,且是很好的读书文献指南。初读时觉得作者引用过于充分,但这可能也是一种爱的体现吧。希望每个区域都能有一本这样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