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之前正好读过王阳明和李贽。做得很细,这是日本学者突出优点,但有时也易失之琐细,这点上沟口不如宫崎。如同王阳明之于岛田,沟口以学术与生命热情推至幕前的是李卓吾。沟口认为,阳明的良知是针对里甲秩序松动的秩序重建,非朱熹体制理学的自上而下教化(新民),而是发挥民众能动性(亲民)的乡村重建;东林党人及黄宗羲、顾炎武、王船山是从富民主导的乡村共同体出发,为民争利毋宁是为富民争利;张居正试图加强中央力量,振兴皇帝专制,与东林党等地方分权矛盾;李贽是在国家共同体和里甲框架内,试图以市民欲望为主体,以民-君臣代替君臣-民,与东林党等臣-君民矛盾。从宋到明清,是富民试图从君民一元中分权的过程;再到民国及毛也是政治秩序承担者从为政阶层向一般庶民扩展的过程。沟口试图从中国自身理路中寻找“近代”及其“屈折与发展”。
多年前读过的经典,当时钦佩无似,后来了解其脉络(问题意识、对话与批判的对象),渐觉这也并非定论,倒不如说是新问题的出发点,也有学术史的价值。对错且不论,它本身就展现了思想史的可能性。
沟口这部书作品,显然是受岛田虔次的影响,不过他不满,所以写了这样一部酣畅淋漓的作品。这本书的主人公当然是李贽,而这恰恰是岛田的终点。在这部书中,有之后许多作品的影子,比如李卓吾、东林派、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国近代思想等关键问题。这是沟口著作的开始,也是他一生最为重要的作品。
日本是把古今东西融会贯通的榜样,值得学习
寫得不錯,但這段用思想史處理太簡化了。
这本书对我来说真不容易读,对明清思想缺乏一定了解,在阅读过程中就要不断反复作者的论述,但整体而言也只能把握大概的思想路线,不能对思想深处的特质再有所思考。沟口把近代思想史的历程转化成理观的进程,由此摆脱了“近代”概念对中国思想的拘束,是从中国思想自身进行的概念的考察。只能像作者在后记中说的,这些阅读加强了自身的动荡,能做的只有继续努力阅读。
虽未必没有可议之处,然视野、气象、门径已经吊打国朝学界所谓“宋明理学”诸公了。
喜欢沟口的书,说句废话,日本人比米国人有条理多了,一点也不装模作样
寻找内在理路
绝不放弃历史自身的复杂。
可能只看懂了30%,但还是觉得巨好看
感觉沟口还是没有完全跳出现代公私观的影响,没能完全是其所是地理解中国思想
的确是思想史研究的典范之作,特别是以李卓吾这位极富争议的人物作为切入点,展开了明末乃至民国初期的思想图景,特别是相对于宋学的一种转变以及在现实的社会层面上所引起的真正变动,但是对作者的部分观点并不能完全认同。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李卓吾为典型,现代思想的屈折在此发生,和万历十五年对李贽的评述,更显得晦涩,但一些观点新颖。不得不佩服日本学者治学的功力深厚,难道中学只能在日本和欧美?如是,则是我悲哀。
呃 有点罗嗦
从李贽入手,理解中国之为中国。如何出入于愚夫愚妇之间而得圣人?除了在自然法一段说中欧之区别关键在于自然秩序的建立者“神”的有无外,其他的论述都处于懵逼状态中。
第一本書就來到這樣的高度。
讲《明夷待访录》和中国式自然法的最佳。
冷知识,不是发明什么逻辑不通的奇谈就是学术突破了。沟口雄三对明代思想的解读,是对岛田虔次的大倒退,门外汉呓语而已。把李卓吾与东林学派并列,严重辱贽了SOS
序章很受启发,另外两章不感兴趣
> 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屈折与展开
22 有用 小标点儿 2013-02-03 02:10:47
之前正好读过王阳明和李贽。做得很细,这是日本学者突出优点,但有时也易失之琐细,这点上沟口不如宫崎。如同王阳明之于岛田,沟口以学术与生命热情推至幕前的是李卓吾。沟口认为,阳明的良知是针对里甲秩序松动的秩序重建,非朱熹体制理学的自上而下教化(新民),而是发挥民众能动性(亲民)的乡村重建;东林党人及黄宗羲、顾炎武、王船山是从富民主导的乡村共同体出发,为民争利毋宁是为富民争利;张居正试图加强中央力量,振兴皇帝专制,与东林党等地方分权矛盾;李贽是在国家共同体和里甲框架内,试图以市民欲望为主体,以民-君臣代替君臣-民,与东林党等臣-君民矛盾。从宋到明清,是富民试图从君民一元中分权的过程;再到民国及毛也是政治秩序承担者从为政阶层向一般庶民扩展的过程。沟口试图从中国自身理路中寻找“近代”及其“屈折与发展”。
22 有用 维舟 2019-07-02 14:08:59
多年前读过的经典,当时钦佩无似,后来了解其脉络(问题意识、对话与批判的对象),渐觉这也并非定论,倒不如说是新问题的出发点,也有学术史的价值。对错且不论,它本身就展现了思想史的可能性。
9 有用 愚公∞ 2015-09-25 15:37:28
沟口这部书作品,显然是受岛田虔次的影响,不过他不满,所以写了这样一部酣畅淋漓的作品。这本书的主人公当然是李贽,而这恰恰是岛田的终点。在这部书中,有之后许多作品的影子,比如李卓吾、东林派、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国近代思想等关键问题。这是沟口著作的开始,也是他一生最为重要的作品。
3 有用 燚燚燚燚燚 2013-12-02 12:41:50
日本是把古今东西融会贯通的榜样,值得学习
6 有用 桴齋 2014-11-20 20:23:49
寫得不錯,但這段用思想史處理太簡化了。
2 有用 书宇阳 2020-02-25 13:18:44
这本书对我来说真不容易读,对明清思想缺乏一定了解,在阅读过程中就要不断反复作者的论述,但整体而言也只能把握大概的思想路线,不能对思想深处的特质再有所思考。沟口把近代思想史的历程转化成理观的进程,由此摆脱了“近代”概念对中国思想的拘束,是从中国思想自身进行的概念的考察。只能像作者在后记中说的,这些阅读加强了自身的动荡,能做的只有继续努力阅读。
1 有用 杨幽 2023-09-27 10:22:18 北京
虽未必没有可议之处,然视野、气象、门径已经吊打国朝学界所谓“宋明理学”诸公了。
2 有用 上古的埙 2013-03-09 09:41:44
喜欢沟口的书,说句废话,日本人比米国人有条理多了,一点也不装模作样
1 有用 天乐乡民 2011-12-25 17:26:39
寻找内在理路
1 有用 社会正义武士 2013-07-31 16:48:18
绝不放弃历史自身的复杂。
1 有用 郭若若 2012-05-24 12:50:57
可能只看懂了30%,但还是觉得巨好看
1 有用 长虹剑 2014-01-08 16:21:22
感觉沟口还是没有完全跳出现代公私观的影响,没能完全是其所是地理解中国思想
2 有用 一味愚 2012-03-11 23:01:32
的确是思想史研究的典范之作,特别是以李卓吾这位极富争议的人物作为切入点,展开了明末乃至民国初期的思想图景,特别是相对于宋学的一种转变以及在现实的社会层面上所引起的真正变动,但是对作者的部分观点并不能完全认同。
1 有用 杨念孜 2016-01-07 21:51:28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李卓吾为典型,现代思想的屈折在此发生,和万历十五年对李贽的评述,更显得晦涩,但一些观点新颖。不得不佩服日本学者治学的功力深厚,难道中学只能在日本和欧美?如是,则是我悲哀。
0 有用 蝈蝈 2012-03-16 20:29:41
呃 有点罗嗦
1 有用 soloye 2018-05-21 17:53:21
从李贽入手,理解中国之为中国。如何出入于愚夫愚妇之间而得圣人?除了在自然法一段说中欧之区别关键在于自然秩序的建立者“神”的有无外,其他的论述都处于懵逼状态中。
0 有用 YING 2021-04-07 21:11:40
第一本書就來到這樣的高度。
0 有用 门松秋零 2022-04-01 11:23:03
讲《明夷待访录》和中国式自然法的最佳。
0 有用 蓮花去國一千年 2022-03-13 19:24:53
冷知识,不是发明什么逻辑不通的奇谈就是学术突破了。沟口雄三对明代思想的解读,是对岛田虔次的大倒退,门外汉呓语而已。把李卓吾与东林学派并列,严重辱贽了SOS
0 有用 龙门山下小娃娃 2021-12-16 09:43:42
序章很受启发,另外两章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