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日] 沟口雄三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原作名: 中国の衝撃
译者: 王瑞根
出版年: 2011-7
页数: 258
定价: 35.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沟口雄三著作集
ISBN: 9787108036230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原作名: 中国の衝撃
译者: 王瑞根
出版年: 2011-7
页数: 258
定价: 35.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沟口雄三著作集
ISBN: 978710803623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1年图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 #打造靠谱的启蒙书单# (相风乌)
- 37°暖书单(二) (37°暖)
- 海外中國研究Ⅲ (東寫西讀)
- 日本學者中國史譯著 (sopher)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的冲击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白鹇 2012-04-29 16:57:33
新意迭出,五体投地。尤其对于各种形式的西方中心论来说,是最好的解毒剂。
15 有用 浮浪少女小暖壶 2017-12-29 10:00:16
第一部分表面上是讨论日本战后责任问题,实际上是要求日本人抛弃近代以来不断强化的“西方文明,日本好学,中国愚昧”的认识图式(似乎对中国的观察太过正面乐观了,不愧左翼)。第二、三部分的散论是尝试跳出中日两国官方对于中国历史的“鸦片战争史观”(也就是反帝反封现代化),看到历史发展的延续性。例子是民国军阀割据与黄宗羲分权思想、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与宋明理学在乡村的礼法教化之间的连续性。对具体论题的讨论有趣但仍... 第一部分表面上是讨论日本战后责任问题,实际上是要求日本人抛弃近代以来不断强化的“西方文明,日本好学,中国愚昧”的认识图式(似乎对中国的观察太过正面乐观了,不愧左翼)。第二、三部分的散论是尝试跳出中日两国官方对于中国历史的“鸦片战争史观”(也就是反帝反封现代化),看到历史发展的延续性。例子是民国军阀割据与黄宗羲分权思想、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与宋明理学在乡村的礼法教化之间的连续性。对具体论题的讨论有趣但仍是尝试性的,还待考。本书最重要的教导是提醒学者如何努力跳出各种史观的先入之限,基本方法就是培养出自己厚重的“历史感”,空着双手进入历史(对于社会学/人类学,就是经验世界喽),把握历史本身的事实脉络,锤炼出轮扁斫轮般的技艺。问题和理论是体会中得来,而非思考中得来 (展开)
1 有用 浆果与牡蛎 2017-11-12 15:40:13
用时三天......我不仅不厌烦其观点的反复申说,且要感激他帮助我这无知无识的人不断加深印象,比如谢罪问题;回归历史脉络看问题的方法;地方自治化与王朝崩溃的联系及同军阀的关系;礼治思想之被打倒与同时地被继承。翻译该当更俭净一些。
5 有用 愚公∞ 2015-09-24 18:43:10
中国的冲击,其实与中国作为方法一样,是以中国研究对于中产生的影响作为切入。从中日关于历史记忆,中国现代化问题,中日关系问题等多角度,提出现代中国对于日本的旧观念造成的冲击。这是从沟口的角度来看,从我们自身角度来看,是否理解百年革命的含义,我觉得这依然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话题。
1 有用 艾吉奥 2016-08-26 10:29:41
沟口雄三致力于中国史研究,非常在意视角取舍,对于五四以来的新文化思潮保持清醒的批判意识,他不断地勾连起中国的20世纪与明清之际,提醒读者注意无论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改造还是辛亥革命都离不开中国原有的文化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个奇怪的或适时的产物,作为矫枉过正的后果,对过去传统的坚决否定再次否定了自身,改革开放就是一个类似轮回的过程。如何不带偏见地进入历史,沟口雄三的论述让人疑惑,如果他本人不对... 沟口雄三致力于中国史研究,非常在意视角取舍,对于五四以来的新文化思潮保持清醒的批判意识,他不断地勾连起中国的20世纪与明清之际,提醒读者注意无论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改造还是辛亥革命都离不开中国原有的文化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个奇怪的或适时的产物,作为矫枉过正的后果,对过去传统的坚决否定再次否定了自身,改革开放就是一个类似轮回的过程。如何不带偏见地进入历史,沟口雄三的论述让人疑惑,如果他本人不对“矫枉过正”的理论感兴趣,那么他如何进入到历史中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