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论 短评

热门
  • 2 毛毛 2012-03-04 11:07:55

    很多观点都中规中矩,还有充斥其中的阶级观点和无产阶级理论,充满了时代感,粗看之下还蛮不顺的。不过老一辈的红学家,立论严谨,出笔工整,引用得当,值得学习。

  • 1 乔木森林 2024-01-27 07:18:38 上海

    很好读的一本小书,顺序很别致,从晴雯起,到宝玉结束。不仅照顾到大观园的主角,红楼梦里的老爷、太太、丫鬟、小厮都有涉猎。 最喜欢针对晴雯、鸳鸯、司棋、尤三姐、黛玉、宝玉的评述。作者是明显的拥林派,更欣赏直率、真性情、具备反抗意识的超俗人物,也因此对宝钗和袭人微词较多。 但其实作者最后也提到,如果人物只具备直感生活的纯粹性,必然是缺乏战斗能力的。太过直感的人易碎,而改造世界需要权衡利弊、虚与委蛇、忍辱负重的智慧。 不过显然《红楼梦》中没有任何一个任务具备这样的抱负、才干与机遇。当然,唯有如此,才让《红楼梦》更贴近生活,更加鲜活,也更激发读者的共鸣与共情。

  • 0 茉轩 2013-04-02 11:40:23

    不喜欢 勉强看完了

  • 0 Godfather 2012-04-30 22:38:13

    看来大家还是很看中出版社啊!阅读越喜欢,一部值得收藏的好书!如读原著一般,雾茫茫,心苍苍!

  • 0 有空 2012-11-29 19:17:20

    写着从作品本身入手的研究,总能一开始就让我读下去。收获最大的是:那块被女娲遗弃的顽石和宝玉的相似,同时也帮我稍带理清了几个次要人物的模糊印象。这是看的第二本研究红楼的书吧,以前一直排斥这类书,当然还是更喜欢先入为主的蒋勋版本。这本书有些话多少给我习题参考答案的感觉。

  • 0 任长风 2021-12-16 14:28:31

    本书上的人物论,基本上为后人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提供了全面又客观的理论。虽然我看评论不多,似乎后人也都是拾人牙慧罢了。

  • 0 罗二三 2022-11-22 12:34:10 北京

    很有趣,看的时候觉得用阶级斗争视角解读红楼梦真是太滑稽了。但是考虑到后记里提到的,本书成书于40年代,再版于60年代这一事实,似乎又觉得很是自然。仿佛持这种批评观的文学批评者完全不必生活,而且可以自由地赋予一切日常事件以革命或反革命的意义,此时此地的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坚固的关系(虽然形貌是历史的)于是都烟消云散了,同时也立起来一座崭新牌坊。

  • 0 观察者 2021-08-12 22:01:38

    有参考价值。

  • 0 华年 2022-05-08 18:54:07

    80年前的观点,在初步解放思想的年代可能算是深刻,如今与中学应试相得益彰,也是有意思。

  • 0 伊莲 2023-05-05 17:53:34 湖北

    唔,还是有一些收获的。不过启发不太大。

  • 0 王敬轩 2023-06-01 09:19:03 江苏

    王熙凤论特别好

  • 0 小白兔Bunny🌈 2014-07-11 13:41:18

    无法直视……充斥着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红楼梦点评……

  • 0 blue 2015-08-01 04:06:17

    思想很极端,而且写作的思路很乱,一点都不像大家写的书

  • 0 王宇鸿 2012-08-21 16:59:56

    不乏真知灼见,通俗得外婆也爱翻翻。

  • 0 南韩子綦 2016-12-19 12:40:07

    在中大修習康來新老師的紅樓夢課程時寫論文參考了這本書,回來又當課餘讀物翻看了一下,主觀意識比較強,仁者見仁。

  • 0 Grass_hunter 2012-07-15 20:19:26

    挺顺溜。这套书都想看。

  • 0 Olive 2012-04-30 13:25:12

    “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现在的人或许永远也无法明白一本书的出版会经历如此的波折吧,有的东西就像是玉石,越经打磨越见价值。不能否认,“红学”拥有了太多的“专家”与“专著”,但书里那些富有感情的字句,独特细腻的感受,还是能够让我眼前一亮。

  • 0 森野夜 2021-02-11 01:28:35

    时代烙印略明显,满眼的“统治阶级”“封建社会”……而且有硬伤,比如第221页说宝钗“顺手替宝玉赶蚊子”,书中只是写宝钗做刺绣,身旁放着蝇帚子。其对宝钗的评价我也不以为然,比如与黛玉作战、一心想当宝玉夫人之类的观点,太粗浅。我始终认为评宝钗最好的还是顾城的那篇文章,“她又何尝看得上宝玉”。

  • 0 光蜥蜴 2015-02-07 22:56:58

    好看。通俗易懂易于理解而且深刻,我可以说是因为这本书喜欢上红楼梦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