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气候变化 短评

热门
  • 7 经济人读书会 2019-06-09 21:45:16

    葛全胜等著的这本《中国历朝气候变化》详细描述了中国历朝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比如,关于明王朝是如何覆亡的,书中分析: 在探讨明朝政权覆亡原因时,我们很容易注意到制度因素,即高度专制的统治、吏治和税收系统的腐败、土地兼并过度、皇帝昏聩及宦官弄权等。问题是,这些制度上的因素并不仅仅存乎明末,事实上,自永乐帝以后,明朝政治就渐趋腐败,昏君迭出。比较而言,崇祯皇帝朱由检还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对国计民生较为关注,无论政事的勤勉程度,还是处理国家政务、军务的能力都远胜于嘉靖、万历诸帝。然天不佑崇祯。

  • 7 阿道克 2019-08-13 16:25:43

    很厉害的一本书,可以说是关于中国历史气候变迁研究的集大成。有点遗憾的就是收集的很多史料还是作为气候变迁的例证,如果能够有再深入的分析和整合,从气候的历史就能成为人的气候史,那可能就是神作了。

  • 2 韧勉 2017-12-09 03:02:20

    时隔两年观侯公《秦汉史》课程书单,必备书目中仅更新本书,高价购入发现页页干货,详述历史气候变迁细则,或为历史地理气候数据常备工具书。

  • 1 史钧 2017-03-23 08:36:53

    葛全胜作为一个气候学家,居然如此推崇五石散,所谓魏晋风度,大半拜五石散所赐,其实古人早就知道五石散有毒,因为很多人都吃死了,所以在唐朝以后就基本放弃了。葛先生到现在却仍持这种态度,也真是让我醉了。

  • 0 eien99 2015-03-12 16:34:58

    书厚实,内容详细,图表清晰,学术太浓

  • 1 这么近,那么远 2016-03-13 19:00:01

    工具书,图表牛逼。配合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全四册)看。“《中国历朝气候变化》详细描述了中国历朝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内容有秦汉以来中国各朝代温度和干湿(降水)时空变化特征、植被和水体变化过程,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影响。”

  • 0 举世无谈 2013-03-22 19:07:13

    冷抑暖扬,人生的“气候”,值得一读

  • 0 尾椎 2013-09-18 17:03:23

    很细,不过有些乱

  • 0 了无痕 2015-04-09 11:16:08

    脉络不出竺可桢。只看了有用的那部分,不过这本书价值真是高,太值得备一本了

  • 0 一路走来一路读 2022-11-23 17:32:08 北京

    中国气候通史集大成之作,连同中国人口史、中西文化关系通史、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都是思考中国历史的案头好书。葛全胜老师这本书基本研究方法与国际接轨,各类史料文献与湖泊沉积物、冰芯、树轮等自然证据极其丰富,文史功夫很强,且用数据说话,含“数”量极高,图表直观便于比对思考,对历代气候变化(主要是温度、降水,还有火山、太阳黑子)与农业、人口、政局、战乱的关系梳理非常清晰。为突出气候影响论(非地理决定论),有些地方对制度性因素匆匆略过,有拿着锤子找钉子的感觉。此外,全书内容系统且庞大,由于是团队成果,前后内容有重复。如果能精简一点,做成科普通识书,将是功德无量。葛老师不仅是中科院地理所所长,还拿过85年全国钢笔书法大赛特等奖,无比膜拜。

  • 0 Zoe 2022-10-07 00:13:01 湖北

    工具书,但也能在各种资料中找到与当时朝代对应的地方,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比如唐代时气候温暖,带来粮食的连年丰收,无论对政治经济、日常生活还是对外战争,都是十分有利的,战争频次也远低于其他王朝。也有有趣的事情,比如“想象”这个词来源于河南看不到大象了,因为西周时气温降低,大象向南走去,到了东周,河南人韩非子只能想象大象是什么样。总而言之,看断代史的时候如果结合这本书翻看,更能沉浸式体会当时的社会风貌呢。

  • 0 水生葳蕤 2024-03-14 15:50:02 河北

    详实,严谨。

  • 0 云吐月 2023-07-17 14:45:56

    详细又全面的气候史,遗憾的是引用的论文没有脚注。

  • 0 一颗星星 2022-12-14 17:00:43 陕西

    写中国文化史地理沿革小报告用。非常非常详细,图表是亮点。学术精神值得学习(写完这个地理沿革不知道还要标多少😿)

  • 0 38楼的海西 2019-01-15 20:54:26

    自然界之异变及其难以抵御之伟力,岂沧海一粟之人类所能旋转。民以食为天。人相食。

  • 0 行勝於言 2019-07-24 18:26:17

    确实厉害,竺可桢先生开历史气候研究之先河,葛先生这本书则更新,更详细!值得一看!

  • 0 my sunshine 2020-02-29 21:04:13

    视野很广。收集到了有用的资料

  • 0 慢慢走 2021-03-05 07:12:46

    图文翔实,资料备查。P468.2/46 2011 细览唐宋部分,西部地区部分。其中 1.冷暖干湿在南北的变量差异。 2.诗文中生长植物可作为气候重要判定证据,如梅,橘。 3.关于藏,新等西部地区降水较少,但由于冰期的强烈降温与冰冻季节的延长,蒸发显著减少,空气相对湿度增加,气候更湿润。其本质来自高原阻挡。因此吐蕃,夏多向东拓殖(兴兵随暖湿,乱兵随干冷,其中干旱因素,在宋中后期尤为明显)。 4.关于黄河中下游植被敏感性问题,暖干气候洪水频发。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