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汉方诊疗三十年,ISBN:9787508061528,作者:(日)大塚敬书 著,王宁元,孙文墅 译
目录 · · · · · ·
《汉方诊疗三十年》中文版序2
代序
致本书读者的阅读说明
第壹章
1 患感冒辄畏寒不止
2 桂枝汤备忘录
3 妊娠初期持续低热
4 妊娠初期汗出不止
5 关节炎后的丹毒
6 主诉腹胀、腹痛、便秘
7 桂枝加芍药汤备忘录
8 急性大肠炎
9 臀部一疼痛就哭泣的幼儿
10 被诊断为直肠癌的患者
11 慢性便秘
12 患胃下垂主诉便秘
13 患慢性腹膜炎的少女
14 主诉剧烈腹痛的慢性腹膜炎
15 遗尿症的少女
16 被诊为胃癌的患者
17 遗留在腹中的止血钳
18 肠套叠术后引起的肠扭转
19 腹股沟疝(肠疝)
20 患口吃的少年
21 小建中汤备忘录
22 易患感冒的幼儿
23 虚弱少年的瘰疬
24 结核性腹膜炎
25 黄芪建中汤备忘录
26 经期剧烈腹痛
27 顽固的大肠炎
28 人工流产后的腹膜炎
29 当归建中汤备忘录
30 持续一年血便的患者
31 独自不能翻身的青年
32 脑出血十九年的患者
33 归芪建中汤备忘录
第贰章
34 水泡性皮炎
35 易患感冒的小儿
36 主诉头痛、头面烘热感、足冷、耳鸣的患者
37 诉精力减退的五十二岁男性
……
第叁章
第肆章
第伍章
第陆章
第柒章
第捌章
第玖章
第拾章
第拾壹章
证候、病名索引
方剂索引
高古的诗意——《汉方诊疗三十年》译后小记
· · · · · · (收起)
喜欢读"汉方诊疗三十年"的人也喜欢 · · · · · ·
汉方诊疗三十年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汉方诊疗三十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大冢敬节汤本求真之徒
> 更多书评 1篇
-
D (2014不朽)
335 诊断为胸膜炎、类风湿、神经痛、腹膜炎等长年病痛的患者 女患者,21岁,未婚 数年来被诊断为胸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和腹膜炎等不同病名,曾进行过现代医学治疗,也尝试过针灸、按摩、指压及其他民间疗法,均无明显效果。 1953年2月3日初诊: 患者血色不佳,营养状态一般。 患者自述下肢发冷,头面烘热感,烘热时如火烧般发烫,便秘,腹胀难忍。无食欲,特别是早晨。 肩胛部强凝不适,右侧较甚。从腰部至下肢乏力,...2012-11-22 08:39 1人喜欢
335 诊断为胸膜炎、类风湿、神经痛、腹膜炎等长年病痛的患者 女患者,21岁,未婚 数年来被诊断为胸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和腹膜炎等不同病名,曾进行过现代医学治疗,也尝试过针灸、按摩、指压及其他民间疗法,均无明显效果。 1953年2月3日初诊: 患者血色不佳,营养状态一般。 患者自述下肢发冷,头面烘热感,烘热时如火烧般发烫,便秘,腹胀难忍。无食欲,特别是早晨。 肩胛部强凝不适,右侧较甚。从腰部至下肢乏力,夜间睡眠欠佳,有时出现右侧胸疼。有时痔疮出血,月经不调,经期易错后。 脉沉弦。 腹诊:未触及明显膨满,仅脐左右两侧以下有压痛,右侧稍重。 听诊:自右肩胛部至腋下呼吸音微弱,但X线胸片并无提示胸膜炎表现。 体温37.3 笔者:腹膜炎引起粘连、便秘 以头面烘热和便秘为指征。 Rp:三黄泻心汤 服药后,头面烘热好转,但便秘无变化。改大黄2g。 服药后,仅有少量大便但不完全通畅,仍有腹满。改Rp大柴胡汤。 服药后,腹胀,更加食不下。改温下法,Rp桂枝加芍药大黄汤 服药后,身心感觉好。继服一个月。 服药后,大便不通畅,仍有头面烘热感。改Rp加味逍遥散 服药后,大便完全不通,严重肩凝,情绪反而变差了。 之后试用三和散、麻子仁丸均无效。即使每日大黄量用至6g也不见效。 改Rp大建中汤,情绪好转,但连续服用十天后,便秘加重,很难受。此种情况持续月余。 <众方规矩•疝气门>神效汤条云:"治一切疝气,多为热郁于中,寒束于外。" 古人称为疝气的疾病中,也包括粘连引起的肠狭窄,于是决定试用该方。 服药后,患者身体感觉舒适的程度大大超过了以前服用过的任何药物,大便通畅,每天或隔夜一次,食欲渐增,患者很高兴。 患者连续服用该方十个月,期间有时停药十天左右,会出现便秘。 现已停药一年半,但完全恢复健康,与治疗前判若两人,大便通畅,每天一次。不管吃什么也无不适,腹部不胀,肩背无强凝,晚上睡眠也很好。
回应 2012-11-22 08:39 -
D (2014不朽)
334鼻塞头痛 女患者 35岁,高个子,略瘦,血色欠佳。直至数年前一直以开酒吧为生。现为家庭主妇。十二三年前曾流产一次,后来再未妊娠。 主诉:鼻塞、头痛,鼻涕不多。 查:手掌干燥,粗糙,皮厚,脱皮。 手心部有烦热感。月经不调,无白带,大便一日二次,略有腹泻倾向,小便次数多。 腹诊:脐下方左侧腹直肌痉挛发硬,按之疼痛。 口唇干燥。 就诊目的:怀孕 Rp:温经汤*7 服药后患者鼻子稍微通畅,手掌皮肤有了柔润感。继服7...2012-11-22 08:39 1人喜欢
334鼻塞头痛 女患者 35岁,高个子,略瘦,血色欠佳。直至数年前一直以开酒吧为生。现为家庭主妇。十二三年前曾流产一次,后来再未妊娠。 主诉:鼻塞、头痛,鼻涕不多。 查:手掌干燥,粗糙,皮厚,脱皮。 手心部有烦热感。月经不调,无白带,大便一日二次,略有腹泻倾向,小便次数多。 腹诊:脐下方左侧腹直肌痉挛发硬,按之疼痛。 口唇干燥。 就诊目的:怀孕 Rp:温经汤*7 服药后患者鼻子稍微通畅,手掌皮肤有了柔润感。继服7付。 服药后,鼻塞消除,头痛停止,左侧手掌皮肤也基本正常,大便也已成形。月经来潮时昏昏欲睡改善。体重增加2公斤。继服7付。 恢复健康。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痢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温经汤主之。" "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对该条的注释云:"条文论述胞门虚寒,该方用于妇人血室虚弱,月水不调,腰冷、腹痛、头疼、下血等种种有虚寒症候者。所云五十等等不可拘泥,应当以方后主治为依据。还适用于下血症,唇口干燥,手掌烦热,下寒,腹中无肿块者。
回应 2012-11-22 08:39 -
D (2014不朽)
331 二十余年的习惯性便秘 女患者 74岁 现病史:从二十年前开始出现便秘,经常使用泻下剂。 1957年5月3日初诊,约一年前起出现恶心,某医生诊断为胃下垂症。 刻下症:无恶心,但心窝部发沉,时有轻微疼痛。脉弦大,血压174/92mmHg。 腹诊:无胸胁酷苦满,全腹部紧张度弱。 Rp:麻子仁丸料(麻子仁丸料做为煎剂)+甘草1.5g P.S.:大黄剂量小,每日0.3g 服药后,效如鼓豉。大便每天均有且通畅,服药20日后停药。治愈。2012-11-22 08:39
-
D (2014不朽)
332 严重粉刺的青年 男性 25岁 既往史:肺结核 面部出现粉刺,痤疮顶部出现脓疱,此起彼伏,难以治愈。投以清上防风汤 三月,基本上治愈。 现病史:头部发际处出现数个疖子,怎么也治不好。 Rp:清上防风汤+桃仁1.5g 服药二三天后,面部粉刺突然增多,痤疮顶部又出现脓疱。 去桃仁,再服,面部粉刺马上好转,六个月治愈。 桂枝茯苓丸治疗面部粉刺,病情反而加重的病例。 思:桃仁为何使病情加重?2012-11-22 08:39
-
D (2014不朽)
331 二十余年的习惯性便秘 女患者 74岁 现病史:从二十年前开始出现便秘,经常使用泻下剂。 1957年5月3日初诊,约一年前起出现恶心,某医生诊断为胃下垂症。 刻下症:无恶心,但心窝部发沉,时有轻微疼痛。脉弦大,血压174/92mmHg。 腹诊:无胸胁酷苦满,全腹部紧张度弱。 Rp:麻子仁丸料(麻子仁丸料做为煎剂)+甘草1.5g P.S.:大黄剂量小,每日0.3g 服药后,效如鼓豉。大便每天均有且通畅,服药20日后停药。治愈。2012-11-22 08:39
-
D (2014不朽)
333 蕁麻疹、粉刺、疖子 女患者 28岁,5年前结婚,未曾妊娠。 现病史:于2年前开始面部出现粉刺,经常化脓感染。不仅如此,还常出现蕁麻疹。大便一日一次。月经规律。 Rp:清上防风汤。 服药两周后,蕁麻疹全部消退,粉刺也少了许多。出现原因不明便秘,加大黄1.5g。 服药后,大便通畅,食欲好转。 继续治疗2月,痊愈。2012-11-22 08:39
-
D (2014不朽)
332 严重粉刺的青年 男性 25岁 既往史:肺结核 面部出现粉刺,痤疮顶部出现脓疱,此起彼伏,难以治愈。投以清上防风汤 三月,基本上治愈。 现病史:头部发际处出现数个疖子,怎么也治不好。 Rp:清上防风汤+桃仁1.5g 服药二三天后,面部粉刺突然增多,痤疮顶部又出现脓疱。 去桃仁,再服,面部粉刺马上好转,六个月治愈。 桂枝茯苓丸治疗面部粉刺,病情反而加重的病例。 思:桃仁为何使病情加重?2012-11-22 08:39
-
D (2014不朽)
335 诊断为胸膜炎、类风湿、神经痛、腹膜炎等长年病痛的患者 女患者,21岁,未婚 数年来被诊断为胸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和腹膜炎等不同病名,曾进行过现代医学治疗,也尝试过针灸、按摩、指压及其他民间疗法,均无明显效果。 1953年2月3日初诊: 患者血色不佳,营养状态一般。 患者自述下肢发冷,头面烘热感,烘热时如火烧般发烫,便秘,腹胀难忍。无食欲,特别是早晨。 肩胛部强凝不适,右侧较甚。从腰部至下肢乏力,...2012-11-22 08:39 1人喜欢
335 诊断为胸膜炎、类风湿、神经痛、腹膜炎等长年病痛的患者 女患者,21岁,未婚 数年来被诊断为胸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和腹膜炎等不同病名,曾进行过现代医学治疗,也尝试过针灸、按摩、指压及其他民间疗法,均无明显效果。 1953年2月3日初诊: 患者血色不佳,营养状态一般。 患者自述下肢发冷,头面烘热感,烘热时如火烧般发烫,便秘,腹胀难忍。无食欲,特别是早晨。 肩胛部强凝不适,右侧较甚。从腰部至下肢乏力,夜间睡眠欠佳,有时出现右侧胸疼。有时痔疮出血,月经不调,经期易错后。 脉沉弦。 腹诊:未触及明显膨满,仅脐左右两侧以下有压痛,右侧稍重。 听诊:自右肩胛部至腋下呼吸音微弱,但X线胸片并无提示胸膜炎表现。 体温37.3 笔者:腹膜炎引起粘连、便秘 以头面烘热和便秘为指征。 Rp:三黄泻心汤 服药后,头面烘热好转,但便秘无变化。改大黄2g。 服药后,仅有少量大便但不完全通畅,仍有腹满。改Rp大柴胡汤。 服药后,腹胀,更加食不下。改温下法,Rp桂枝加芍药大黄汤 服药后,身心感觉好。继服一个月。 服药后,大便不通畅,仍有头面烘热感。改Rp加味逍遥散 服药后,大便完全不通,严重肩凝,情绪反而变差了。 之后试用三和散、麻子仁丸均无效。即使每日大黄量用至6g也不见效。 改Rp大建中汤,情绪好转,但连续服用十天后,便秘加重,很难受。此种情况持续月余。 <众方规矩•疝气门>神效汤条云:"治一切疝气,多为热郁于中,寒束于外。" 古人称为疝气的疾病中,也包括粘连引起的肠狭窄,于是决定试用该方。 服药后,患者身体感觉舒适的程度大大超过了以前服用过的任何药物,大便通畅,每天或隔夜一次,食欲渐增,患者很高兴。 患者连续服用该方十个月,期间有时停药十天左右,会出现便秘。 现已停药一年半,但完全恢复健康,与治疗前判若两人,大便通畅,每天一次。不管吃什么也无不适,腹部不胀,肩背无强凝,晚上睡眠也很好。
回应 2012-11-22 08:39 -
D (2014不朽)
331 二十余年的习惯性便秘 女患者 74岁 现病史:从二十年前开始出现便秘,经常使用泻下剂。 1957年5月3日初诊,约一年前起出现恶心,某医生诊断为胃下垂症。 刻下症:无恶心,但心窝部发沉,时有轻微疼痛。脉弦大,血压174/92mmHg。 腹诊:无胸胁酷苦满,全腹部紧张度弱。 Rp:麻子仁丸料(麻子仁丸料做为煎剂)+甘草1.5g P.S.:大黄剂量小,每日0.3g 服药后,效如鼓豉。大便每天均有且通畅,服药20日后停药。治愈。2012-11-22 08:39
-
D (2014不朽)
334鼻塞头痛 女患者 35岁,高个子,略瘦,血色欠佳。直至数年前一直以开酒吧为生。现为家庭主妇。十二三年前曾流产一次,后来再未妊娠。 主诉:鼻塞、头痛,鼻涕不多。 查:手掌干燥,粗糙,皮厚,脱皮。 手心部有烦热感。月经不调,无白带,大便一日二次,略有腹泻倾向,小便次数多。 腹诊:脐下方左侧腹直肌痉挛发硬,按之疼痛。 口唇干燥。 就诊目的:怀孕 Rp:温经汤*7 服药后患者鼻子稍微通畅,手掌皮肤有了柔润感。继服7...2012-11-22 08:39 1人喜欢
334鼻塞头痛 女患者 35岁,高个子,略瘦,血色欠佳。直至数年前一直以开酒吧为生。现为家庭主妇。十二三年前曾流产一次,后来再未妊娠。 主诉:鼻塞、头痛,鼻涕不多。 查:手掌干燥,粗糙,皮厚,脱皮。 手心部有烦热感。月经不调,无白带,大便一日二次,略有腹泻倾向,小便次数多。 腹诊:脐下方左侧腹直肌痉挛发硬,按之疼痛。 口唇干燥。 就诊目的:怀孕 Rp:温经汤*7 服药后患者鼻子稍微通畅,手掌皮肤有了柔润感。继服7付。 服药后,鼻塞消除,头痛停止,左侧手掌皮肤也基本正常,大便也已成形。月经来潮时昏昏欲睡改善。体重增加2公斤。继服7付。 恢复健康。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痢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温经汤主之。" "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对该条的注释云:"条文论述胞门虚寒,该方用于妇人血室虚弱,月水不调,腰冷、腹痛、头疼、下血等种种有虚寒症候者。所云五十等等不可拘泥,应当以方后主治为依据。还适用于下血症,唇口干燥,手掌烦热,下寒,腹中无肿块者。
回应 2012-11-22 08:39 -
D (2014不朽)
332 严重粉刺的青年 男性 25岁 既往史:肺结核 面部出现粉刺,痤疮顶部出现脓疱,此起彼伏,难以治愈。投以清上防风汤 三月,基本上治愈。 现病史:头部发际处出现数个疖子,怎么也治不好。 Rp:清上防风汤+桃仁1.5g 服药二三天后,面部粉刺突然增多,痤疮顶部又出现脓疱。 去桃仁,再服,面部粉刺马上好转,六个月治愈。 桂枝茯苓丸治疗面部粉刺,病情反而加重的病例。 思:桃仁为何使病情加重?2012-11-22 08:39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HHKNT3(满200-30)ZVYBKQ(满300-60)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汉方诊疗三十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CyberUCDSDick 2018-01-09
没什么参考价值的医案集
0 有用 BanditJohnson 2011-04-21
越看到后面越有味道... 汉方家之诗人。
0 有用 西西里柠檬 2019-01-17
呆滞,古板,僵化 或者说是规矩,,,规范? 不喜欢
0 有用 小辉 2018-07-13
大塚先生科班西医出身,学医时为汉方在日本最没落的大正时代(一百年前),终生以汉方执诊。而且先生最初和很多西医一样,认为这不过是“迷信”,经过实践彻底改变了这种观点。另外,书中提到先生有汉学老师,诚然学医更应理解文化的重要性。
0 有用 赵维桢 2020-02-05
一直有一个疑惑,一方面日本学者的努力和视角让人钦佩,尤其对于具体方证的研究极为精细化,但是又隐隐约约凭直觉感到,这种路子违背了中医的基本精神,丢了中医的魂儿。可是,临床上。又难免想起人家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辩证这块,还是觉得日本这块有些脱轨。
0 有用 辰微823 2020-02-13
这是一本纯经方的临床医案,非常适合初学者的学习。至于有人评论的“呆板”,在我看来不是没有摸到门道,就是自以为是。
0 有用 赵维桢 2020-02-05
一直有一个疑惑,一方面日本学者的努力和视角让人钦佩,尤其对于具体方证的研究极为精细化,但是又隐隐约约凭直觉感到,这种路子违背了中医的基本精神,丢了中医的魂儿。可是,临床上。又难免想起人家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辩证这块,还是觉得日本这块有些脱轨。
0 有用 千城墨白 2019-06-19
初读时感觉新鲜,简洁。后来直到前一段时间,我都觉得其根本摸不到其理法,其本人到底是如何处方,依据在哪。因为记录的症状很少,对于我这种初入门之人有些艰涩难懂。最近我发现其辩证思路和黄煌可能有相同之处,一是证候(包括症状与体征),一是体质,都不太讲究病因病机。虽有此觉悟,可黄师的辩证法我也只是略了解过。此书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可能都很难让我真正利用起来吧。暂且当做扩充视野吧。
0 有用 西西里柠檬 2019-01-17
呆滞,古板,僵化 或者说是规矩,,,规范? 不喜欢
0 有用 豚父 2018-10-26
有医案有思考,相当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