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祥(1933-),祖籍浙江萧山下邵村,生于北平。1947年起发表诗作,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组诗《到远方去》等以工业化建设为背景的抒情诗,当时在青年中广为传诵。他呼吁保护人的生命、权利和尊严的《贾桂香》一诗和若干批判性诗文,被认定为毒草,作者也被划入另册。被迫沉默20年后复出,近30年间出版诗集多种。以及人生实录《找灵魂》《别了,毛泽东》等。杂文随笔也有较大影响。
邵燕祥1948年考入中法大学法文系,不久即中断学业。经华北大学短期受训后,到中央广播电台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作协。80年代初一度任《诗刊》副主编,并曾当选作协第四届主席团成员。
大致说来,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邵燕祥}大多数诗中的说话者,往往是直接面向时代的,而九+年代以来,则更注意感受人在时代的命运,以个人记忆、感受与想象同时代对话。
——王光明
新时期开始诗人复出后的创作,许多都是用这生命痛苦换来的尝尽苦难生命的清醒之歌,愤怒之歌。高张启蒙大旗的鲁迅的精神血脉化入了诗人的灵魂,在他的诗和杂文的字里行间流淌呼啸。
——孙玉石
(邵燕祥)陆续写于八九十年代之交的组诗《五十弦》,里面有“珍藏”的情感和体验。在这些断续散乱的有关爱情、青春思念的“碎片”中,连缀起的是悲剧的人生历程……
——洪子诚
如果说,邵燕祥是一个战斗的诗人,那么也是“困兽犹斗”,斗争的力量来源于被困,来源于内心的幽黯,对他来说,除了斗争,不但无以拯救社会,首先便无以拯救自己。
——林贤治
邵燕祥就是邵燕祥,具有一颗倔强的真正知识分子的诗心。
——洪迪
3 有用 独孤奴 2017-10-05 15:49:53
四星给《最后的独白》。邵燕祥的长诗明显比抒情断章有力多了,后期的短诗太过平淡无奇。另外必须吐槽一下可能是编辑造成的出版事故:明明是1988-2010的诗选,外封内封两处都给印成1998-2000.
2 有用 林雨希 2014-10-06 13:37:05
组诗《五十弦》,凌乱断续的“碎片”珍藏着青春、爱情。
1 有用 海扬尘 2013-01-24 22:35:54
邵燕祥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算是七月诗派还是九叶诗派的老诗人了?
0 有用 那颗晴空 2020-08-03 13:07:42
补记。四星半。很明显作为纯粹诗人的邵燕祥后来得到的重视与实绩不成比例,伤痕文学及见证文学作为无心插柳的写作知名度更为显扬,可以理解但也显示出很长一段时间国内文学阅读(宣传、批评)的morbid生态。 缅怀诗人,作为京派诗人中清健硬朗的代表,确实值得当今有心转变风气的年轻诗子学习。
1 有用 CaCO3 2017-12-15 17:15:24
邵老是我最爱的本国诗人,《五十弦》组诗也是个人觉得全书最棒的部分……对爱和青春的温情追念后,是难以忽视的沉重无奈与悲怆,篇篇精彩,第十八、三十一、五十五首尤甚。后面独立短诗中的《碎雪》、《烛光》我也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