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猿性》的原文摘录

  • 然而,有些人却把过程和结果混为一谈,因而认为,既然自然汰择的过程残酷无情,产生出来的必然也是残酷无情的动物。按照这种想法,卑劣的过程必然会产生卑劣的行为。 。。。 自然汰择作用偏好能够生存繁衍的生物,这点毫无疑义;至于怎么达到这样的结果,则完全交由生物自由发挥。生物的攻击性、团结性、关怀能力不论是提升或下降,只要在生存繁衍方面胜过其他竞争者,就能广泛散播自己的基因。自然汰择作用没有指定什么样的道路才能通往成功,就像维也纳的脏乱公寓也不会告诉我们,屋里的主人贝多芬会写出什么样的音乐。 (查看原文)
    间客 1赞 2015-08-06 23:52:48
    —— 引自第34页
  • 我注意到群体中地位排行第二的公猿萨可上唇有一道颇深的新伤,能够伤害它的只有另一只公猿,也就是雄性领袖毕扬。毕扬的体形比萨可小,但是非常聪明机警,而且下手绝对不留情面。它以卑鄙的打架手法维系自己的优越地位,这是我们多年来得出的结论:通过观察毕扬的打斗手法,以及它在对手身上各个不寻常部位留下的伤痕,例如腹部或阴囊。萨可这只高大笨拙的“菜鸟”竞争不过,只好活在这个小暴君的阴影下。幸运的是,萨可和即将成年的弟弟感情很好,不久之后,这一定会成为毕扬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耶基斯,我们面对的是黑猩猩社会中永无止境的雄性权力政治。雄性黑猩猩的争斗最终也是为了抢夺母猿,也就是说,人类这两个最近亲的基本差异,只不过是一者以权力处理性的问题,另一者则以性处理权力的问题。 (查看原文)
    熊猫の大叔🌈 2023-04-06 19:35:50
    —— 引自章节:离不开母亲的孩子
  • 在那次麻醉之后,路维特就再也没有醒过来。它因为勇敢对抗两只公猿,地位迅速蹿升,结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两只公猿早就一直图谋要从它手上夺回大权,它们的残暴手段让我大开眼界,终于见识到黑猩猩是多么认真地看待政治斗争。 黑猩猩的权力斗争之所以多彩多姿却又极度危险,原因就是它们会采取二对一的运作方式。政治结盟是关键所在,没有一只雄性黑猩猩能够单凭一己之力支配群体,就算做得到,时间也不会太长,因为只要社群团结起来,就可以推翻任何一位领导者。黑猩猩非常善于拉帮结派,因此领导者必须拥有盟友,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并且获取社群的认同。要保有领导地位,一方面必须强力展现自己的权威,另一方面却也必须讨好支持者,同时避免大规模叛乱。这种现象听起来颇为熟悉,因为人类的政治运作也正是如此。 在路维特丧生之前,阿纳姆动物园里的黑猩猩社群原本由两只公猿共同领导,一只是年轻的新秀尼奇,另一只则是年老力衰却工于心计的叶伦。17岁的尼奇才刚成年,体格壮硕,神情呆笨;它虽然坚毅果决,但不够聪明。支持它的叶伦则是在体力上已无法胜任领袖,却握有庞大的幕后影响力。叶伦习于隔山观斗,在大家情绪激昂的时候,才平静表示自己对其中一方的支持,从而强迫所有成员聆听它的决定。叶伦就是采用这种狡猾的方式,在年轻力壮的公猿互相争斗时从中渔利。 (查看原文)
    熊猫の大叔🌈 2023-04-08 07:40:50
    —— 引自章节:以二敌一
  • 对雄性动物而言,权力是终极春药,而且成瘾度极强。尼奇与叶伦对于丧失权力所出现的猛烈反应,完全符合挫折攻击假说的说法:失落感愈深,怒火也愈炽烈。雄性动物极度重视自己的权力,一旦有人挑战,就会毫无自制地反击。何况,叶伦已经不是第一次失势了;路维特遭到的攻击之所以如此凶猛,也许就是因为这是它第二次掌权。 路维特首次取得上风、终结了叶伦的长期统治之时,我对这位领袖下台后的反应深感不解。平常总是相当稳重的叶伦,突然间完全变了一个模样。和其他黑猩猩对峙的时候,它会像烂苹果一样从树上掉下来,在地上蠕动号叫,等着社群里的其他成员前来安慰它。它的行为就像是一只幼猿被人从母亲的乳头上推开,而且,就像幼儿在号哭时总会偷看母亲是否有软化的迹象,叶伦也总是会注意有谁前来关怀它。如果它身边的群众聚集够多、权势够大,尤其如果其中也包括了雌性领袖在内,它就会立即重拾勇气。有了群众撑腰之后,叶伦会再次与对手展开对峙。明显可见,哭叫正是它巧妙操弄手法的又一个例子。不过,我最感兴趣的却是权力与幼儿依赖之间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可见于“紧抱权力”或“权力断奶”这类说法。雄性动物丧失权力宝座的反应,就像婴儿为了安全感而紧抱在怀里的毛毯被人抽走。 叶伦失势后,经常会在和其他公猿打架之后坐着凝视远方,脸上空无表情。它对身旁的社会活动视而不见,而且连续好几个星期都拒绝进食。我们以为它生病了,但是兽医完全检查不出问题。过去趾高气扬的叶伦现在似乎只剩下一具躯壳,我从没忘记叶伦这种挫败沮丧的模样。丧失权力之后,它的活力也随之消失了。 (查看原文)
    熊猫の大叔🌈 2023-04-08 07:54:22
    —— 引自章节:地位崇高的雄性
  • 恃强凌弱的公猿可能会遭到非常严重的惩罚。野外研究者曾在野生黑猩猩当中发现放逐现象,也就是强迫公猿独自待在社群活动范围边界的危险区域。曾有一份报告提到公猿“遭到流放”。放逐通常是由集体攻击行动促成,例如精灵在贡贝河遭遇到的就是这种现象。它遭到规模庞大的联盟攻击,没有兽医救治很可能活不下来。它两度险些丧生,野外研究人员因此推测,它遭到暴力推翻的待遇应该和它的领导方式有关——它们将它的领导方式描述为“暴烈难测”。 社会阶级的下层成员一旦共同划下界线,并且表明将让越线的上层成员付出惨痛代价,这个社会就算是开始出现法律上所谓的宪法。当然,现代的宪法已经充满各种极度细腻的概念,对于小型人类群体已经过于复杂,更遑论猿类社会;不过,我们不该忘记,当初美国宪法就是诞生于反抗英国统治的革命,其中优美的散文“我们人民…”表达的正是百姓的声音。美国宪法的先驱是1215年的《英国大宪章》(Magna Carta),英王约翰的臣民在这份文件重中要求他停止横征暴敛,否则就将对他发动战争,除之而后快。这里的原则同样是社会成员集体对抗过度滥权的雄性领袖。 既然领袖会带来这么多问题,那又为什么要有领袖呢?别的不提,至少领袖具有定争止纷的功能。与其由所有人选边决定,还不如将权力赋予单一个人、一群长老,或者一个政府,让他们维持秩序,化解争议,从而增进公共利益。平等社会缺乏社会阶级,出现纷争的时候,没有人能够以其意志要求别人遵从,只能仰赖仲裁的方式。中立客观是仲裁的关键。现代社会由司法体系进行仲裁,借此抵抗社会最大的敌人:冲突倾轧的蔓延恶化。 (查看原文)
    熊猫の大叔🌈 2023-04-09 16:04:35
    —— 引自章节:猿类大宪章
  • 不受欢迎的领袖,其内心恐惧显然也最深。马基雅维利说得没错,最好在一般民众而非贵族的支持下当上君王,因为贵族会觉得自己和你的位子极为接近,从而试图削弱你的权势。而且,权力的基础愈广大愈好。这样的忠告一样适用于黑猩猩:挺身帮助弱势的公猿最受敬爱。底层的支持有助于巩固上层的权位。 民主真的是阶级式过往创造出的成果吗?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学派认为,我们刚开始生活在严酷又混乱的自然状态里,身处“丛林法则”的规范下。后来我们经由集体同意建立规则,并且把执行这些规则的权力交给高层的权威阶级,因而得以摆脱“丛林法则”的状态。这是一般针对由上而下的统治方式所提出的合理解释;然而,如果实际上完全相反呢?如果是高层的权威阶级先存在,然后才出现平等的要求呢?灵长类动物的演化过程似乎就显示出这样的状况,说不定人类从来就不曾生活在混乱的状态中:我们一开始就有一套明确的阶级体系,后来才找出消弭阶级差异的方法。说不定人类天生就带有反骨。 民主是一种积极的状态:社会成员必须付出努力,才能减少不平等的现象。我们最近亲当中较具支配性与攻击性的一方,竟然最足以呈现出民主赖以为基础的倾向,这点其实不令人意外。重点就是,我们必须把民主视为从暴力中诞生的成果,因为在人类历史上确实就是如此。这是我们奋斗争取而来的东西: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从来就不是不劳而获的成果,而是必须从权势者手上夺取而来。吊诡的是,如果我们原本不是那么深具阶级性的动物,可能永远达不到今天的民主成就,也可能永远发展不出必要的基层团结现象。 (查看原文)
    熊猫の大叔🌈 2023-04-09 16:25:41
    —— 引自章节:猴子的屁股
  • 对于维系家庭的生殖单纯性,人类演化过程却不太合作。想想看,如果外星人来到地球,从地底下挖出贞操带,他们一定无法理解这种东西的用途是什么。这种铁制或皮制的器具恰可套在女性的髋部,包覆住肛门与阴户,只留下小小的开口供排泄之用,性行为则不得其门而入。这种器具锁住之后,钥匙就由父亲或丈夫保管。我们不需要有火箭科学家的智力,也懂得贞操带为什么比道德规范更能让男人感到安心。人类女性对伴侣的忠实度并不是太高,如果自然界是以性忠实为追求目标,女性的性欲就会局限在排卵期间,而且也一定会出现外显的征象,然而,自然界却创造了几乎不可能控制的女性性欲。一般观念认为,男性天生偏好多重伴侣,女性天生偏好单一伴侣,这种说法其实就像瑞士乳酪一样充满漏洞。实际上看到的现象是社会组织和性欲之间的大幅落差,前者以核心家庭为中心,后者则经常难以约束。 西方医院进行的血液及DNA检测显示,每50名儿童中,就有1名不是书面记录上的父亲所生。有些研究呈现出的落差现象更为严重。既然有这么多“父不详”的儿童存在,难怪大家总是经常强调子女和父亲相貌上的相似性,就连母亲自己也经常说“长得就像爸爸一样”。我们都知道父母当中的哪一方需要在这一点上获得确证。 很少有社会可以公然容忍婚外情,但这种社会并不是没有,例如,委内瑞拉的巴里印第安人(Bari Indian)就具有像巴诺布猿一样的社会体系。他们与巴诺布猿相似的部分,就是女性会和许多伴侣交配,以致男性无法确知后代的父亲身份;属于人类社会的部分,则是这种做法有助于女性获得男性的照顾。巴里印第安人认为胎儿一旦形成之后一通常由夫妻之间的交配而来一就需要精液的滋养,因此,怀孕女性的丈夫以及其他伴侣,对于胎儿的成长都有所贡献(这种观点在现代人眼中显得非常奇怪,但是,人类其实是迟至19世纪才发现科学上的证据,证明卵子只会与一个精子细胞结合)。如此产... (查看原文)
    熊猫の大叔🌈 2023-04-09 19:45:45
    —— 引自章节:贞操带
  • 巴诺布猿社群领域的重叠以及边界地区的杂处行为,与黑猩猩社群互动的方式形成强烈对比。一旦找出形塑巴诺布猿社会的演化压力之后,也许就能了解它们为何能够避免人类最糟的诅咒:我们的仇外心态与漠视敌人生命的倾向。难道是因为巴诺布猿属于母系社会吗?各个物种的雄性天生就会想要把雌性据为己有,但是雌性巴诺布猿在社会里取得优势地位之后,公猿可能就丧失了控制权,以致母猿可以自由与任何对象交合,包括隔壁社群的成员。如此一来,雄性的领域竞争行为也就无从存在。第一,性交流当然可能会导致生殖,所以邻近社群里也可能会有自己的亲戚,敌对双方的公猿就可能是兄弟或父子。第二,母猿既然原本就已乐于和公猿交配,公猿自然不需要再为此争打斗殴。 从巴诺布猿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社群如何发展出和平的关系。同样的情况也可适用于我们。所有人类社会都有异族通婚的现象,因此基因互相交流于不同社群之间,致命的攻击性也就不符效益。即便打败另一个群体能够获得领域上的利益,这么做仍然有其缺点,例如己方的人命损失,自己的亲属因为身在敌方而遭到杀害,以及贸易机会减少。贸易机会也许不适用于猿类身上,对于人类却是相当重要的因素。因此,人类社群之间的关系也就显得模棱两可:一方面具有潜在的敌意,另一方面又希望和谐共存。巴诺布猿正好也呈现出这样的矛盾现象。它们的社群关系绝非完全和谐美好,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强调领域间的界线,但也绝不关上降低紧张程度与友善接触的大门。 在黑猩猩当中,即便母猿迁徙的行为会造成基因的交流,但社群之间的高度敌意却阻绝了巴诺布猿那种自由的性关系。没有人知道究竞何者先出现——是社群之间缺乏杂交生殖的现象才导致强烈的敌意,还是先出现强烈的敌意才阻碍了社群之间的交流——但二者确实有互相增强的效果,从而导致黑猩猩中永远不断的暴力循环。 如此一来,结果就是人类社群之间的行为,与黑猩猩... (查看原文)
    熊猫の大叔🌈 2023-04-11 07:46:58
    —— 引自章节:边界上的交流
  • 在重大的情感时刻,猿类能够设身处地想象别人的感受,很少有动物具备这种能力。科学家也曾想在猴子身上找出慰问的能力,但结果都空手而归。他们在猴类身上搜集的资料,和我们在猿类身上搜集的资料一样,但是却没有任何发现。猴子即便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咬,也不会做出抚慰的举动。猴子会保护自己的后代,但是不会像母猿那样,在孩子难过的时候加以怀抱抚慰。猿类就是因为具有这种行为而与人类非常相像。猿类与人类为什么和其他动物不同?其中一部分答案可能是自我意识的程度较高。除了慰问以外,科学家在更早之前就已经发现,猿类还有一种其他动物没有的能力。除了人类以外,猿类是唯一认得自己倒影的灵长类动物。测试自我认知的方式,就是在实验个体不知道的情况下,在它脸上无法由眼晴直接看到的地方点上一滴墨汁,譬如眉毛上方,然后再让它照镜子。猿类看到自己的倒影之后,就会用手擦拭脸上的墨汁,并且检查擦拭过后的手指,由此可见,它们知道镜子里的墨点实际上在自己的脸上。猴子就没有这种联想能力。 (查看原文)
    熊猫の大叔🌈 2023-04-14 19:42:46
    —— 引自章节:设身处地
  • 早期人类社会必然是“最仁慈者生存”的环境,善于帮助家人并且懂得互惠的人,一定也比较容易存活下来。这种倾向一旦存在,范围也就逐渐扩大。发展到某个程度之后,同情别人这种行为本身就成了目标,从而成为人类道德规范的重点,也是宗教里的关键面向。因此,基督教敦促我们爱邻人如同爱自己,为赤裸的人穿上衣服,为穷人提供食物,并且照顾生病的人。令人欣慰的是,宗教强调仁慈其实只是落实人类原有的本性。宗教不是改变人类行为,只是彰显原本就已存在的能力。 (查看原文)
    熊猫の大叔🌈 2023-04-14 19:49:08
    —— 引自章节:动物的同理心
  • 许多动物都深具社会性,也非常善于合作,因此也具备高度的同理心。立即联想到的两种动物就是大象与海豚。大象会用长鼻和象牙举起衰弱或死亡的同伴,也会发出低沉的声音抚慰苦恼的幼象。海豚会咬断渔叉的绳子拯救同伴,或是把身陷鲔鱼网内的同伴拖出来,也会把生病的同伴顶在水面上以免溺毙。海豚并且会以同样的方式帮助人类。不久之前就曾有报道,新西兰海岸边有几只海豚,将四名游泳者推离一条将近三米长的大鲨鱼。 大象与海豚竞然也会从事这种类似猿类的慰问与目的性协助行为,令人不禁想知道它们对镜子的反应如何。同理心与自我认知的关系也同样存在于这两种动物身上吗?我们还不知道大象对镜子的反应,但海豚是目前唯一证实具备认知镜中倒影能力的非灵长类动物,这绝对不是巧合。研究人员在纽约水族馆的瓶鼻海豚身上点上墨汁,结果它们在镜子前面徘徊的时间就比平常长。它们一游到镜子前方(镜子和研究人员为它们点上墨汁的地方有一段距离),第一件事就是转身观看身上的墨点。 同理心在动物当中极为常见,包括看到别人打呵欠就跟着打呵欠的身体模仿行为,乃至因为察觉别人的恐惧或喜悦,产生同样感受的情绪感染现象。程度最高的同理心表现,则是感同身受和目的性帮助。同理心的发展也许在人类身上达到了巅峰,但其他若干动物——特别是猿类、海豚和大象——却也落后不远。这些动物也懂得别人的困境,能够提供最佳的协助。它们会垂下铁链让对方爬出壕沟,把同伴托在水面上以便呼吸,并且拉着手引导迷失了方向的社群成员。 也许它们不懂得人类的金科玉律,但显然遵循无误。 (查看原文)
    熊猫の大叔🌈 2023-04-16 06:45:49
    —— 引自章节:设身处地
  • 我们让两只猴子一起坐在测试室里,先和一只猴子连续交换25次,然后再换另外一只。如果两只猴子都同样得到小黄瓜,就属于平等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猴子都会乐于交换,高兴地吃着换来的食物。但我们如果给其中一只猴子葡萄,另一只却还是只给小黄瓜,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状况。这种现象称为不平等。我们这些猴子对各种食物的偏好程度,完全符合超市里的标价,因此葡萄是最佳的奖赏。一旦发现自己的伙伴获得“加薪”,原本欣然执行任务换取小黄瓜的猴子就突然开始罢工;不但表现得心不甘情不愿,而且焦躁不安,一再把鹅卵石丢出测试室,偶尔甚至会把小黄瓜丢出去。这种它们以前从来不曾拒绝的食物,突然间却变得不再具有吸引力,甚至令人反感! 这种强烈的反应,显然相当于人类所谓的“不平等厌恶”现象。当然,我们的猴子呈现的是一种自我中心的厌恶行为。它们不是争取所有人的平等,只是对自己遭到不平等待遇感到生气而已。如果它们在乎普遍的平等,获得不平等利益的猴子应该就会偶尔分几粒葡萄给另一只猴子,要不然就是完全拒绝葡萄,但它们从不这么做。有时候,幸运的一方甚至还会把隔壁伙伴丢掉的小黄瓜,拿来搭配葡萄一起吃。获得葡萄的一方心情非常愉快,至于它们可怜的伙伴,则会坐在角落里生闷气。 (查看原文)
    熊猫の大叔🌈 2023-04-16 07:27:22
    —— 引自章节:公平正义
  • 人类把性与社会生活区别开来,至少是尽量这么做;但是在巴诺布猿社会里,二者却紧密结合在一起。人类的一大反讽就是用无花果叶遮掩性器官,结果却因此挑起永远无法满足的性好奇。 (查看原文)
    一勺 2015-08-04 22:47:13
    —— 引自第88页
  • 繁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绝不能交由机遇决定。所有的生物学家都认为,动物中的两性都必须主动选取伴侣,而不是只将这项任务交给雄性。 问卷调查总是大幅低估女性的性生活:所有人,尤其是女人,通常都不愿意完全坦露实情。我们知道这一点,因为有另外一种方式能够诱使女性说出实话。只要在大学生身上连接假的测慌器,年轻女性坦白的性伴侣人数,就会比在平常情况下透露的几乎多出一倍。实际上,她们的性伴侣人数差不多和男性一样多。因此,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很可能没有性调查呈现的那样大。 (查看原文)
    一勺 2015-08-04 22:56:40
    —— 引自第91页
  • 断奶冲突是首次与生存所依赖的社会伴侣协商拉锯的过程,其中包括一切应有的要素:利益冲突、共同利益,以及正面与负面接触的循环,最后导致一定程度的妥协。和母亲争吵之余,仍然必须维系那不可或缺的母子关系,也就奠定了日后冲突解决的基础。 (查看原文)
    一勺 2015-08-05 22:37:50
    —— 引自第150页
  • 雄性巴诺布猿缺乏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但它们的最近亲——人类男性与雄性黑猩猩——却把掌控自身命运视为与生俱来的权利。 (查看原文)
    faniory 2015-11-11 12:32:18
    —— 引自第69页
  • 在育有三个子女的人类家庭里,二对一的活动形态是常见的现象,通常会有一个孩子被排除在另外两个孩子的游戏之外。猎人之间有一种说法,认为打猎绝不该三人同行,因为很可能只会有两人生还(意思就是其中两人可能会联手对付第三人)。 (查看原文)
    faniory 2015-11-12 12:21:33
    —— 引自第70页
  • 结盟理论也探讨“最小获胜联盟”的现象,亦即所有成员都希望自己的联盟具有足以获胜的规模,但又希望不要太大,以便自己能在其中发挥影响力。和最强的一方结盟,会导致自己的获益遭到对方大幅瓜分,因此超级强权通常不是一般人结盟的首选。 (查看原文)
    faniory 2015-11-12 12:27:01
    —— 引自第73页
  • 这个异乎寻常而且在生存上极为成功的物种,花费相当多时间检视自己的高等动机,却也花费同样的时间漠视自己的基本冲动。他以拥有灵长类动物中最大的大脑为傲,却试图掩饰自己其实也拥有最大的阴茎这个事实。——德斯蒙德·莫里斯 (查看原文)
    faniory 2015-11-13 12:24:49
    —— 引自第87页
  • 人类把性与社会生活区别开来,至少是尽量这么做;但是在巴诺布猿社会里,二者却紧密结合在一起。人类的一大反讽就是用无花果叶遮掩性器官,结果却因此挑起永远无法满足的性好奇。 (查看原文)
    faniory 2015-11-13 12:28:02
    —— 引自第88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