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内容简介:对于村上春树所述说的美国的留学经历、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学生运动、奥姆真理教事件和阪神大地震对个人的;中击,河合隼雄给予了深层的理解,并谈论了他对箱庭疗法以及每个人独自坐拥的“故事”的重要性的看法。从“个体和日本历史的密切关联”到“有关婚姻生活的体悟”,《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以极具现场感的方式,呈现了两位学者之间的对谈,轻松率性的言语中透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索和独到观察。
目录 · · · · · ·
第一夜 人们通过“故事”会治愈什么
1、有关参与这件事
2、阪神大地震与心灵创伤
3、语言还是形象
4、用“道理”答复还是用“情义”回答
5、当作家以后感到吃惊的事
6、日本的“个体”与叫做历史的纵线
7、“语言的差异”的深层
8、现在是发热潜伏期
9、自我治疗与小说
10、故事的诞生,故事的生命
11、结婚与“掘井”
12、夫妻与他人
第二夜 挖掘潜意识的“身体”与“心灵”
13、故事与身体
14、作品与作者的关联
15、作为联结的故事
16、超越因果关系
17、治愈和活下去
18、个性与共性
19、宗教与心理治疗
20、在诺门罕发生的事
21、暴力与表达
22、日本社会中的暴力
23、痛苦与自然
24、我们今后该走向何处?
后 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现在的年轻人究竟该干些什么呢?作为一个样板,可以参考一下村上做的事情。不是针对“体制”完全对着干的“反叛”,而是“在什么也没有的地方,靠着自己的双手想开拓出一条路来,那就不得不花大力气去构筑自己的文学风格、生活风格”。从这里,才有可能孕育出新生事物。否则,仅仅是参与这些图解式的、硬想出来的“反抗”,不过是脑子里的空想,顶多像纸捻儿的小火花一样,热度持续不了五分钟。相比之下,想要构筑一个“自己的风格”,就要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进去,这样的“参与”,才能够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0页 -
并不是只有治愈才是好的。不是吗?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绝对不能忘记。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 更多书评 27篇
-
现在的年轻人究竟该干些什么呢?作为一个样板,可以参考一下村上做的事情。不是针对“体制”完全对着干的“反叛”,而是“在什么也没有的地方,靠着自己的双手想开拓出一条路来,那就不得不花大力气去构筑自己的文学风格、生活风格”。从这里,才有可能孕育出新生事物。否则,仅仅是参与这些图解式的、硬想出来的“反抗”,不过是脑子里的空想,顶多像纸捻儿的小火花一样,热度持续不了五分钟。相比之下,想要构筑一个“自己的...
2012-10-12 21:12:58 7人喜欢
-
fnlemonee (在我心中唱 仍是昨日少年歌)
村上:去美国以后感到,只要在美国待着就不用花力气以一个“个人”来拼命逃离任何东西。那里本来就是一个强调个人生存的地方,这么一来,我一直追求的东西在那里一下子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 河合:简单地把什么都“反过来”,反过来的东西其实跟原来的东西没有什么不同。先制造出了“体制”,由此思考出的反过来的“反体制”其本质也不过是被组织到原来的体制当中。这时候的“参与”表面上无论多强烈,都没有深度,无法持续,一...2013-03-25 13:11:42
村上:去美国以后感到,只要在美国待着就不用花力气以一个“个人”来拼命逃离任何东西。那里本来就是一个强调个人生存的地方,这么一来,我一直追求的东西在那里一下子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 河合:简单地把什么都“反过来”,反过来的东西其实跟原来的东西没有什么不同。先制造出了“体制”,由此思考出的反过来的“反体制”其本质也不过是被组织到原来的体制当中。这时候的“参与”表面上无论多强烈,都没有深度,无法持续,一定会衰弱下去。 村上:翻译当中,有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像是变成了一个透明的人,通过文章这条线走进了别人(写文章的人)的心中或脑中。就像是悄悄进入空无一人的别人家里一样。或者可以说,通过文章跟别人有了关系。也许我就是对这样的事情特别有兴趣。当然,不是说对什么人、对什么样的文章都会有这种感觉。只有当事情对自己有着特别意义时,才能感觉得到。 河合:我说的精明换一个说法就是,人的思想或是政治立场这一类事情单纯地用逻辑的整合性去守护是行不通的,这就是我的想法。人自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因此,当我们根据自己所怀抱的什么样子的矛盾来描述事物时,在外界看来就可能是精明吧。 村上:说起为什么开始写小说,其实我也没有很清晰的想法,就是有一天突然想写了。现在想想,我觉得这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自我治疗的步骤。 我二十几岁的那段时候就是什么也不想,拼命工作,才好容易生存下来。到了29岁,走到了一个像楼梯转弯平台一样的地方。在这个阶段我有了想写点东西的想法,这并不是像做箱庭疗法,而是想把自己也说不清、解释不清的东西以小说的这个形式提交出来。 这真的是某一天突然发生的事情。这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要写小说,只是不停地工作。然后有一天突然想到了:“对了,写小说吧!”就去买了钢笔和稿纸,工作完了就在厨房每天花上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一点一点地写。做这件事情真的让我很高兴。其实把自己说不清的事情转化成小说是件相当吃力的事情,我在创造出自己的问题之前重写过好多次,一写完,就觉得肩上的负担一下子消失了。结果就是,我的小说做为文章来说属于不和谐或者不参与,跟我之前读的日本小说完全不是一个样子。这是因为用以前日本小说的文体表达不出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所以才会花了这么多时间。 河合:如果想着“要理解他”,就会发现其实根本无法理解。一直生活在一起,以为什么都明白的,但忽然一下子又感到什么都不明白了。 河合:所谓的正常、健康的人都具有这样一种才能,这个才能就是可以摆出了了无生趣、没有超脱的东西。 村上:尽管写作开始的时候把它当作一个虚拟情节来写,到了某个时候必然有超越这个设置的那一部分。 河合:我觉得以一个虚拟情节开始写,这没有问题。但最终不能超越虚拟情节的话就成不了艺术作品。 河合:我的职业其实就是在等待偶然。我不想着要去治愈,只是一直静静地等待着偶然的发生。 村上:走一步算一步的话,虚构这个东西总是比现实弱的。而且我是觉得不可能有比现实更强的虚构。 村上:我觉得小说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在于它迟钝的反应、少量的信息和繁重的手工作业(或者说笨拙的个人营生)。只要保持了这一点,小说就不会失去力量。时光流逝,大量的直接信息如海浪般退潮后,看看剩下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明白这个道理。 村上:我经常在小说里写超常现象或者是那种超现实的事情,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基本上是不相信这类的。 河合:人是以各种形式“病”着的,而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人是会死的。大概别的动物不知道这一点,只有人很早就知道自己是会死的。所以,人生观必须包含着“自己会死”这件事,人只能这么活着。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病态。 村上:那时候,我们很明白地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单纯地认为“多消灭一个恶,就会多产生一个善”。不是黑就是白。 村上:我在这现实的空气里感受到了暴力性,但是,怎么样以超越好坏的基准去处理这个暴力性?一旦考虑到我自己究竟能做什么,就感到非常困难了。
回应 2013-03-25 13:11:42 -
和河间先生面对面地谈话,每次让我叹服的是,他绝对不会让对方跟着自己的想法走。反而会非常小心地不去阻碍对方的思考和自发性动向。应该说,还会配合对方的动向,慢慢地调整自己的位置。比如说他一知道我那时候正在写小说,便断然停止一切有可能诱导我(或者是我的小说)的发言,然后讲些几乎毫不相关的话题。这样做反倒是为我启发了几种自然的思路和可能性,其结果是我可以在那前方,自己发现方向。至少我是这么感觉的。P2 但...
2013-08-25 14:52:23
和河间先生面对面地谈话,每次让我叹服的是,他绝对不会让对方跟着自己的想法走。反而会非常小心地不去阻碍对方的思考和自发性动向。应该说,还会配合对方的动向,慢慢地调整自己的位置。比如说他一知道我那时候正在写小说,便断然停止一切有可能诱导我(或者是我的小说)的发言,然后讲些几乎毫不相关的话题。这样做反倒是为我启发了几种自然的思路和可能性,其结果是我可以在那前方,自己发现方向。至少我是这么感觉的。P2 但是,在写下去的过程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内心也一点儿一点儿地起着变化。而且,相当长一段时间在国外的生活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能简单地说是好是坏,只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迫切地感觉到需要改变对事物的看法。这种体验绝对有着深刻的意义。当然,我也慢慢有了一定的岁数,在自己的内心就已经可以自然地处理一些事情,完成一些自我治愈了吧。P8 想要构筑一个“自己的风格”,就要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进去,这样的“参与”,才能够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这里说的“作品”,并不单纯指所谓艺术作品。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正是这个人自己的作品。P30 恐怕一个好的翻译,必定需要有这样深层的移情或是共鸣能力。至少我是这样想的。P40 说起为什么开始写小说,其实我也没有很清晰的想法,就是有一天突然想写了。现在想想,我觉得这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自我治疗的步骤。P49 而一个拥有丰富意向的人,是不会人云亦云的。P52 能够弥补自己欠缺的人其实惟有自己,他人是无能为力的。而且,想要弥补自己的欠缺,对欠缺的地方、欠缺的大小要有清醒的认识。67 写小说之前,我一直对自己的身体状态不是很在意。但是开始写小说之后,与自己的身体相关的,或是生理相性的东西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开始锻炼身体了。于是感到了身体的细微变化:脉搏、肌肉、体形。同事也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小说观、问题风格都在逐渐变化着。77 打个比方,当我想把故事写下去的时候,没有体力就写不成。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力坚持就无法集中心神将故事引申下去。以我现在的状态,故事写得越来越长,书变得越来越厚。为此如果不去提高自己的耐力和注意力,我觉得首先就不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78 日本如今走到一个艰难的境地。直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是把浮在欧美文化上面的一层清汤巧妙地撇过来为己所用。而从现在开始,终于要在根本的地方开始起冲突了。148
回应 2013-08-25 14:52:23 -
楽小深。 (咿呀咿。)
村上:有关翻译 就像是悄悄进入空无一人的别人家里一样。或者可以说,通过文章跟别人有了关系。也许我就是对这样的事情特别有兴趣。恐怕一个好的翻译,必定需要有这样深层的移情和共鸣能力。 自我治疗与小说 这是因为用以前日本小说的问题表达不出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所以才会花了这么多时间。 但是我也知道作为小说家光靠这点运气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就把那些个不参与不和谐的部分慢慢换成了“故事"。 还有一点,就是股市必须是...2014-02-15 20:41:54
村上:有关翻译 就像是悄悄进入空无一人的别人家里一样。或者可以说,通过文章跟别人有了关系。也许我就是对这样的事情特别有兴趣。恐怕一个好的翻译,必定需要有这样深层的移情和共鸣能力。 自我治疗与小说 这是因为用以前日本小说的问题表达不出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所以才会花了这么多时间。 但是我也知道作为小说家光靠这点运气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就把那些个不参与不和谐的部分慢慢换成了“故事"。 还有一点,就是股市必须是无意识间产生的。对我来说,这个要变成这样,那个要变成那样的情节设计毫无意义。 不过看电视等媒体的报道,总觉得真正至关重要的都没有反映出来,很怀疑谁都没有在认真思考这件事。 如果从参与这个方面来说,那是把那些想到“现在必须要做点什么“的年轻人给拉进去了。只是那些人展示的意象,或者说故事,其实是非常幼稚而拙劣的东西。因为我们对“参与”的意向方面的训练实在是少得可怜。鹦鹉学舌会让意象疏远。而一个拥有丰富意象的人,是不会人云亦云的。 村上:自我治疗和小说 我觉得写小说,很大一部分就是一种自我治疗的行为。而我,是为了找出自身内部到底有什么信息,才写小说的。 更多摘抄 http://www.douban.com/note/330790114/
回应 2014-02-15 20:41:54
-
野里 (所遇孰非梦,事过吾何求。)
注三 村上:关于奥姆的故事的幼稚性 不过在这个同时,对奥姆真理教这个事件我还是深深地感觉到“幼稚的力量”的可怕。用种可能有些武断的说法,这种“力量”和以往的青春”、“纯情”、“正义”具有同样水准的能量,对人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因如此,人心才会被它牵引。2021-02-27 20:25:34
-
野里 (所遇孰非梦,事过吾何求。)
现在的年轻人究竟该干些什么呢?作为一个样板,可以参考一下村上做的事情。不是针对“体制”完全对着干的“反”,而是“在什么也没有的地方,靠着自己的双手想开拓出一条路来,那就不得不花大カ气去构筑自己的文学风格、生活风格”。从这里,才有可能孕育出新生事物。否则,仅仅是参与些图解式的、硬想出来的“反抗”,不过是脑子里的空想,顶多像纸捻儿的小火花一样,热度持续不了五分钟。相比之下,想要构筑一个“自己的风格...2021-02-19 21:51:21
现在的年轻人究竟该干些什么呢?作为一个样板,可以参考一下村上做的事情。不是针对“体制”完全对着干的“反”,而是“在什么也没有的地方,靠着自己的双手想开拓出一条路来,那就不得不花大カ气去构筑自己的文学风格、生活风格”。从这里,才有可能孕育出新生事物。否则,仅仅是参与些图解式的、硬想出来的“反抗”,不过是脑子里的空想,顶多像纸捻儿的小火花一样,热度持续不了五分钟。相比之下,想要构筑一个“自己的风格”,就要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进去,这样的“参与”,才能够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这里说的“作品”,并不单纯指所谓艺术作品。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正是这个人自己的“作品”。在这一点上,我对现在的年轻人有着很高的期待:不采取“反叛”的表面方式,而是提倡“自己的风格”。用这种方式,打开现在社会文化蕴藏在深层的东西。我自,非常希望呈现这种形态的年轻人的“运动”能够出现。当这些出现的时候,成人们可能还以为是在强化自己的“体制”。在他们拍手称好后,才突然发现了内含的“暴力性”的一面,开始畏缩。 引自 5、当作家以后感到吃惊的事 回应 2021-02-19 21:51:21 -
野里 (所遇孰非梦,事过吾何求。)
河合:有关语言化 我这种态度经常会让人们误以为我反对语言化。其实,完全是误解。我反对的只是把“语言化”作为心理治疗的中心,以为心理治疗师只要给出“解释”就能推动治疗的进展。特别是有些人在“解释”的时候,经常把自己得以站稳脚跟的理论(多数情况下是欧美流派的)当作依据,在这个框架中利用语言给当事人下个结论。我反对的是这个。 但是,依据箱庭疗法或是梦等意象来进行治疗时,治疗者应该在自己的内心尽可能地将...2021-02-02 22:54:29
河合:有关语言化 我这种态度经常会让人们误以为我反对语言化。其实,完全是误解。我反对的只是把“语言化”作为心理治疗的中心,以为心理治疗师只要给出“解释”就能推动治疗的进展。特别是有些人在“解释”的时候,经常把自己得以站稳脚跟的理论(多数情况下是欧美流派的)当作依据,在这个框架中利用语言给当事人下个结论。我反对的是这个。 但是,依据箱庭疗法或是梦等意象来进行治疗时,治疗者应该在自己的内心尽可能地将治疗进展状况试着语言化,并根据需要(这个判断比较困难)传达给当事人。我认为这是应该做的。 只是,要把实际做的一些心理治疗的过程语言化,并且以与大众相通的形式表现出来,真是非常困难。我自己也还没做到这一点。 可以说,在这个意义上,村上的《发条鸟编年史》和我的工作内容非常接近。真是很难得。 引自 2、阪神大地震与心灵创伤 回应 2021-02-02 22:54:29
论坛 · · · · · ·
《穿透心脏》村上说的这本书到底国内翻译为什么? | 来自黑猫黑长 | 2018-02-21 16:16:37 | |
「约翰 阿文」??? | 来自xukiyt | 1 回应 | 2015-03-26 11:38:3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時報文化 (2004)7.8分 235人读过
-
時報出版 (2016)7.8分 57人读过
-
新潮社 (1998)8.6分 19人读过
-
岩波書店 (1996)暂无评分 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1年7.1~8.31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村上春树】 (年逝)
- 美丽书 (城南草木生)
- 藏书单 (不一定)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蝉 2013-12-09 11:14:44
:I313.65/3182-1
4 有用 猫糊糊 2012-04-06 20:26:52
开本比一般的32开要小,书皮材质手感好,内容浅显务实,适合作为礼物送给年轻人。
6 有用 绿酱(已带电 2014-04-25 16:14:32
我觉得解释了很多自己以为很轻巧的话题
0 有用 糖罐子 2015-10-22 11:23:17
有所思
2 有用 Swing105 2014-09-23 20:52:35
难得看到的对话 有许多有共鸣性和启发性的地方
0 有用 LEK 2022-04-12 16:18:30
可能日本人会比较容易理解这本书
0 有用 伯格曼 2022-04-10 12:43:07
想了解箱庭疗法了…
0 有用 新世纪阿Q 2022-03-31 12:00:12
一窥村上春树的途径,并给中国的读者一条日本化的思路理解六十年代。“并不是他们选择变成这样,而是他们被选中成为这样”,村上以“承受痛苦”作为衡量相对化为空的能指了的“正义”的深度的指标,正义、“意气风发(全无敌)”、“痛苦”与父亲的道德说教在这种经典的日式思维下有了清晰的组织,“参与”的前提是承受着参与的痛苦,这是一种相对主义下的行动主义纲领。全书从奥姆真理教、六十年代学生运动引出“参与”的问题谈出... 一窥村上春树的途径,并给中国的读者一条日本化的思路理解六十年代。“并不是他们选择变成这样,而是他们被选中成为这样”,村上以“承受痛苦”作为衡量相对化为空的能指了的“正义”的深度的指标,正义、“意气风发(全无敌)”、“痛苦”与父亲的道德说教在这种经典的日式思维下有了清晰的组织,“参与”的前提是承受着参与的痛苦,这是一种相对主义下的行动主义纲领。全书从奥姆真理教、六十年代学生运动引出“参与”的问题谈出去,对暴力、超自然与非语言(非常识、超科学、宗教)等话题展开讨论。村上的创作观(性、死亡、暴力,人的精神自带有的不可磨平的“空缺”、理解世界、迟钝笨拙的个人营生)以及“社会已经到了不得不本质性的改变”的预言,使得他的笔成为一种含有“暴力性”的东西,或许可以说,笔是枪杆子的隐喻。 (展开)
0 有用 Flora 2022-03-29 11:16:38
to be reread
0 有用 iwiwen 2022-03-21 11:46:43
读罢有些似是而非的想法在脑子里,说不清道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