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同流剧团—余华同名小说改编喜剧《许三观卖血记》,10月24-25日新清华学堂演出。香港连演一月场场爆满,大获好评,荣获三项提名: 最佳女主角、最佳舞台效果、最佳整体演出。全香港主创班底真挚演绎,乐观解读许三观“喜剧式生存方法”。文字介绍&购票http://t.cn/RP95Uwx
豆瓣 http://www.douban.com/event/22312683/
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给我温一温。
悲惨世界中的喜剧式生存方法。
生活,要笑着过。我不卖笑,我笑着卖血!
演出时间:2014年10月24-25日(周五、六)19:30
演出地点:新清华学堂
演出票价:【20/40/60仅限清华师生购买】100/200/300/【VIP380少量】
套票 300*2=500 300*3=700【限量50份】
时长:90分钟
粤语发音中文字幕
演出阵容
• 原著:余华
• 改编/导演:邓伟杰
• 演出:香港同流剧团
剧情简介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的同名小说,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许三观靠着卖血度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恶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话剧围绕丝厂工人许三观,他初次卖血是由于好奇和为了证明自己身体强壮,卖一次血便可以赚到三十五块人民币,刚好足够迎娶人称“油条西施”的许玉兰,而他的卖血人生便在乐观与温情之中展开...
分场表:
序
第一章:三观与玉兰
第二章:卖血记
第三章:炒猪肝
余华简介
目前在国际文坛声望最高的中国作家之一,被认为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代表作有《十八岁出门远行》《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在细雨中呼喊》等。曾荣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庄重文文学奖、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等国内外重大荣誉。
剧目亮点
•余华先生亲自授权改编其同名小说,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
•许三观生活在一个社会环境恶劣的年代,他的一生多次靠卖血度过难关养活家人,但他却从不沮丧反而懂得乐观地面对所有难题。许三观的阿Q精神令他在看似悲惨的生活中仍充满着欢笑,这就是他的“喜剧式生存方法”。
•全香港主创班底真挚演绎,用香港人乐观的角度解读作品。
•香港连演一月场场爆满,大获好评,并荣获香港小剧场奖三项提名: 最佳女主角、最佳舞台效果、最佳整体演出。
•接连受邀参加杭州“华文戏剧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乌镇戏剧节” 等重大戏剧节。
•香港同流剧团组建21年来首次赴内地演出,必将以最佳的状态奉献给内地观众最动人的演出。
原著评论
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小说,是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
——法国《读书》杂志
这本书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其内容的典型性,和他发人深省的主题思想,这部小说不同于普通的喜剧或悲剧,他是一出悲喜剧,全书充满了精巧的讽刺手法的运用,使人悲喜交加。
——意大利《日报》
即使在现如今充斥着过度消费风气的中国,卖血依然是一个真切存在的事实。然而在余华壮烈而又富有喜剧性的小说中,卖血成为了许三观家陷入窘境时一种极端的解决办法。
——意大利《GRAZIA》
没有一个多余的词语,没有绚烂的情节,只有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民间故事:一个中国家庭忍受贫穷、饥荒以及随后的文化大革命……这听起来似乎很严峻,或者很糟糕,但余华令人惊悚而滑稽的风格使小说避免了感伤主义的情调……小说看似普通,却结构巧妙、文字优美,让人难以拒绝,令读者一唱三叹、回味无穷。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
余华是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家,《许三观卖血记》是他的经典代表作,我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备受感动。这次能自导自演,感觉到非常荣幸。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把这部电影拍到最好。
——韩国著名导演、演员河正宇
话剧评论
导演以不同的剧场手法去超越文字以外的想象,令观众感受到许三观这个小人物的血和肉,藉着他卖血的故事,见证中国近代史的荒诞,凡是人道主义者都伤感落泪!是一部具有相当艺术水平的作品。
——香港101arts艺讯
一个令人难忘的剧场精隽之作,剧本改编得简洁有力,将北方土语改成广东话亦非常洽尚。充分运用剧场的空间和特色,除了题材故事吸引,人物性格鲜明之外,全剧运用的灯光,简朴的装置道具,歌咏队,形体和手提布偶充分发挥了戏剧特有魅力。
——香港戏剧协会评审方竞生
前半段运用了比较多的剧场形式,充满想象力,而后半段的表演则渐渐写实。剧中笑料很多,但多数都是建立在苦难的基础上的,观众虽然笑,但是内心依然对舞台上那些无奈的故事感觉到同情与难过,这也正是其宣传语“穷人血,笑着卖”的一样的感受吧,这体现了原著的精神。戏不错,上演不易,再演也难,不要错过。
——@杨小乱
编排得超赞,表现手法实在是巧妙新颖独特又恰到好处。期待年末北京这种这么“南”的话剧碰撞这么“北”的本子又回这么“北”的地方演出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Tony老板
有辛酸、有欣慰、有无奈、有荒诞,嬉笑怒骂,五味杂陈,掰开了,揉碎了,拍扁了,拉长了。当你把一切都看过之后,又有一种说不出的通透。
——@孙悟不想空
歌好听,词配合到故事,令整个剧有更完整的感觉。演员很厉害,唱、演、现场配乐皆能驾驭。表演手演有新鲜感,集形体,说书等,多变有创意。场景转换顺畅,在有限的硬件、环境限制下,做到此效果,实在很精彩,导演功力一流。
——观众吴政怡
真的很棒!最大程度地呈现了余华先生原著的精华。演员表演很敬业,很生动,舞台形式朴素却又发挥了最大的实用价值,扩展了其宽度。导演用他独特的视角给大陆观众带来了一处最大胆的粤语戏剧,很用心,很感动。
——@童普军为了江疏影好好写剧本
改编后的戏剧剧本,比原著少了一些味道,但却比原著多了几分生动。演员们演出很到位,"油条西施"的羞涩,许三观的无知傻愣,一乐的憎恨,二乐的纯真,三乐的无忧。这作品,就是一家一世界的最好例子。
——@肉肚丝小姐
《许三观卖血记》同名话剧10月24日清华大学上演
|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卖血价格三十年不变(ShAN)
到头来还是玉兰最懂许三观(懒咩咩)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