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训诂类稿》序………………………………赵振铎(1)
前言……………………………………………………(l)
《庄子》解诂…………………………………………(l)
“《庄子·杂篇》旧注辨正”之辨证……………… (9)
《汉书》旧训考辨(一)……………………………(14)
《汉书》旧训考辨(二)……………………………(25)
《汉书》旧训考辨(三)……………………………(39)
《汉书》旧注辨证……………………………………(46)
《汉书》旧注辨证(续)……………………………(5l)
《盐铁论简注》诂训拾疑……………………………(60)
试论郭璞注释的成就…………………………………(64)
魏晋南北朝语词溯源…………………………………(79)
古文献的多音节同义复词……………………………(8l)
略论古籍整理中训诂学知识的运用…………………(85)
《广雅疏证补释》献疑………………………………(99)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语言研究……………………(105)
《太平广记选》语词训释商兑………………………(126)
《太平广记》语词考释………………………………(134)
《太平广纪》语词拾诂………………………………(156)
《太平广记》同义复词举隅…………………………(163)
《五灯会元》语词考释………………………………(189)
《宋高僧传》语词札记………………………………(203)
明代拟话本小说《型世言》语词例释………………(219)
读书识小
“舍皆取诸宫中而用之”新解…………………(236)
“而弃规矩”解…………………………………(239)
释“自今”………………………………………(240)
再谈“旋其面目”………………………………(242)
也说“很如羊”…………………………………(243)
“伯”、“叔”单称始於何时……………………(246)
“脚”有“足”义始於何时……………………(247)
“君既若见录”解………………………………(250)
也说“治”………………………………………(252)
读书琐记…………………………………………(254)
“佝偻承蜩”与古人的“食蝉”习俗…………(258)
借物表意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260)
《史记》校点疑误……………………………………(266)
《史记》校点疑误(续)……………………………(275)
《汉书》标点举误……………………………………(285)
《汉书》校点赘议……………………………………(293)
《资治通鉴》标点疑误………………………………(302)
中华书局版古籍标点献疑……………………………(312)
《宋高僧传》标点琐议………………………………(321)
《辞源》(修订本)书证刍议……………………… (336)
全书语词汉语拼音索引………………………………(345)
后记……………………………………………………(356)
· · · · · · (
收起)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