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Liberty: Incorporating Four Essays on Liberty
译者: 胡传胜
出版年: 2011-3
页数: 401
定价: 3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人文与社会译丛
ISBN: 9787544716741
内容简介 · · · · · ·
简介:
本书是以赛亚·伯林最重要著作《自由四论》的修订与扩充版,在英国政治思想史上被誉为继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穆勒《论自由》以后第三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伯林因此书表达的思想,成为二十世纪复兴古典自由主义价值的最重要思想家之一。伯林著作的编辑亨利·哈代讲述了本书的缘起,修订了文本,确证了引文的出处,收录了伯林其他论自由的著作,伯林的自由观念因而得以完整的体现。三篇附录取自伯林的未刊著作,有助于我们理解伯林信念的核心。伊安·哈里斯的文献综述展现了“以伯林为中心”的英美实践思想的最新进展。
导读:
在当代政治哲学的兴盛中,伯林的著作起到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它激发了持续、昂扬更是富有启发性的辩论。它涉猎广博,既有磅礴的历史感,又有鲜明的现代情怀,在当代学术进展中使政治思想突然变得令人激动并充满乐趣。
——罗纳德·德沃金
平等的公民各有其不同的因而也是不可...
简介:
本书是以赛亚·伯林最重要著作《自由四论》的修订与扩充版,在英国政治思想史上被誉为继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穆勒《论自由》以后第三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伯林因此书表达的思想,成为二十世纪复兴古典自由主义价值的最重要思想家之一。伯林著作的编辑亨利·哈代讲述了本书的缘起,修订了文本,确证了引文的出处,收录了伯林其他论自由的著作,伯林的自由观念因而得以完整的体现。三篇附录取自伯林的未刊著作,有助于我们理解伯林信念的核心。伊安·哈里斯的文献综述展现了“以伯林为中心”的英美实践思想的最新进展。
导读:
在当代政治哲学的兴盛中,伯林的著作起到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它激发了持续、昂扬更是富有启发性的辩论。它涉猎广博,既有磅礴的历史感,又有鲜明的现代情怀,在当代学术进展中使政治思想突然变得令人激动并充满乐趣。
——罗纳德·德沃金
平等的公民各有其不同的因而也是不可公度、不可调和的善的观念,伯林的这个毕生信念,对自由主义来说是核心性的。
——约翰·罗尔斯
这个人告诉我们非常重要的真理,我们因为党派偏见或者因为对理性的狭隘理解而难以倾听的真理。他告诉我们道德的悲剧性与复杂性,告诉我们相互冲突的希望可能导致的不幸。但是他也向我们提供另一种希望:如果我们能公正地坚持这种复杂性,这种悖论,并在同情的理解中调和那些不可公度的道德之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便不难相处。
——查尔斯·泰勒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以赛亚·伯林(1909—1997) 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20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出生于俄国里加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20年随父母前往英国。1928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和哲学,1932年获选全灵学院研究员,并在新学院任哲学讲师,其间与艾耶尔、奥斯汀等参与了普通语言哲学的运动。二战期间,先后在纽约、华盛顿和莫斯科担任外交职务。1946年重回牛津教授哲学课程,并把研究方向转向思想史。1957年成为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并获封爵士。1966年至1975年担任牛津大学沃尔森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自由四论》(1969,后扩充为《自由论》)、《俄国思想家》(1978)、《反潮流》(1979)、《个人印象》(1980)、《扭曲的人性之材》(1990)、《现实感》(1996)、《浪漫主义的根源》(1999)、《启蒙的三个批评者...
作者简介:
以赛亚·伯林(1909—1997) 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20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出生于俄国里加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20年随父母前往英国。1928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和哲学,1932年获选全灵学院研究员,并在新学院任哲学讲师,其间与艾耶尔、奥斯汀等参与了普通语言哲学的运动。二战期间,先后在纽约、华盛顿和莫斯科担任外交职务。1946年重回牛津教授哲学课程,并把研究方向转向思想史。1957年成为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并获封爵士。1966年至1975年担任牛津大学沃尔森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自由四论》(1969,后扩充为《自由论》)、《俄国思想家》(1978)、《反潮流》(1979)、《个人印象》(1980)、《扭曲的人性之材》(1990)、《现实感》(1996)、《浪漫主义的根源》(1999)、《启蒙的三个批评者》(2000)、《苏联的心灵》(2004)等。
目录 · · · · · ·
自由五论
导论
二十世纪的政治观念
历史的不可避免性
两种自由概念
穆勒与生活的目的
自由立于希望与恐惧
论自由的其他作品
自由
希腊个人主义的兴起
最后的回顾
传记性附录
目的证明手段合理
致乔治·凯南的信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只能重复,积极自由的观念因滥用——神话权威——而走向其反面的现象是常有发生的,而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熟悉的、最具压制性的现象。不管出于什么理由或原因,“消极”自由的观念(被理解为对“我被统治到何种程度”这个问题的回答),不管它的失控形式的后果多么具有灾难性,历史地看,从未受到其理论家扭曲,而相比之下,与它对应的积极自由,却常常远离其原意,变成晦暗的形而上学或社会性的邪恶之物;虽然积极自由可能会走向其反面,并会丧失与其清白起源的关联,但消极自由不管怎么说却更常见地保持原样。因此,在我看来,更有必要揭露积极自由的偏离,而不是消极自由的偏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0页 -
因此,如果我们是理性的,我们应该承认,只有在我们对世界的真实本性仍然无知的情况下,我们才会称赞与谴责、提醒与鼓励、促进公正与自我利益、谅解、宽恕、做出决议、发布命令、感到合情合理的自责。我们所知越多,人类的自由因此还有责任的领域就越狭窄。因为对于把握了事物为什么是其所是,不是其所是的全知的人来说,责任或内疚、正确与错误的观念必然是空洞的;这些观念纯粹是一种无知、儿童般的幻想的标志。而对这点有所知觉,正是道德与智识成熟的第一个表现。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自由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自由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自由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4 条 )


以赛亚·伯林《自由论》读书笔记:消极自由、多元主义、历史决定论批判

伯林《自由论》小摘要

> 更多书评 54篇
论坛 · · · · · ·
一个如此明显的错误 | 来自童 | 3 回应 | 2021-11-02 10:52:25 |
录了一期播客讨论了两种自由与两种逃避 | 来自Fever | 2019-09-09 15:26:27 | |
打包出售全新的政治学经典著作 | 来自逆行者 | 2015-02-23 16:06:2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9.3分 65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03)9.0分 1744人读过
-
联经 (1986)9.6分 178人读过
-
Oxford Paperbacks (1969)8.2分 2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千评9分书 (Sheryl)
- All About Isaiah Berlin(译林出版社) (Aisha)
- 有源好书『偏门书籍杂烩』 (马克爱马克)
- 政治学 (子欲往)
- 37°暖书单(一) (37°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自由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13 有用 久道 2012-09-17 22:05:11
其实我想打六分。
4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2-07-27 20:27:25
思想深邃,逻辑清晰,只可惜由于译者文字把控能力一般,加上伯林的原文又大量运用长句和从句,使得这本书的易读程度跟穆勒的《论自由》、李强的《自由主义》等书相比差之甚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本书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有用 東郷柏 2019-01-02 13:40:08
我向来不喜欢被学院派捧上天的著作 我尊重他们的学识 但这类文字词句的堆砌在我看来不过是学者的智力游戏 另外任何价值之所以成立在于它们脱离不了作为价值载体的人 脱离了人而谈价值便是妄言;关于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解释可追溯至霍布斯 洛克 卢梭 不论是何种意义上的自由 其价值的最终体现在于人最终完成了什么 做了什么 而盲目推崇所谓大家口中的价值不过是又陷入一个新的的牢笼;什么是自由?解释权在每个人自己手... 我向来不喜欢被学院派捧上天的著作 我尊重他们的学识 但这类文字词句的堆砌在我看来不过是学者的智力游戏 另外任何价值之所以成立在于它们脱离不了作为价值载体的人 脱离了人而谈价值便是妄言;关于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解释可追溯至霍布斯 洛克 卢梭 不论是何种意义上的自由 其价值的最终体现在于人最终完成了什么 做了什么 而盲目推崇所谓大家口中的价值不过是又陷入一个新的的牢笼;什么是自由?解释权在每个人自己手里 (展开)
1 有用 WZM 2012-02-27 12:28:34
犀利又温厚。可翻译不是很好。
0 有用 蘇小北 2012-05-20 22:48:40
自由的滥用。
0 有用 小尼玛头 2023-05-31 14:25:33 北京
自由等于“免于……”,不等于“被允许……”
0 有用 迟漫来 2023-05-28 00:27:32 广西
看了编者絮语、二十世纪的政治观念、两种自由概念,看完之后想说一句读不懂。但是也不是完全读不懂,而且在未能深刻体会每一句话半懵半懂的状态下进行的快速阅读,到了自由概念后更是如此。这又与《第三波》的阅读心路历程又不一样,可能这就是不同类型的学术性著作所感受的不同。一个是尽管没有相应的历史事件的了解但能够通过划分的类型所掌握。另一个是阐述的其他学者的观点后进行叙述的。还是得慢慢读感受才行,得有时间再翻一... 看了编者絮语、二十世纪的政治观念、两种自由概念,看完之后想说一句读不懂。但是也不是完全读不懂,而且在未能深刻体会每一句话半懵半懂的状态下进行的快速阅读,到了自由概念后更是如此。这又与《第三波》的阅读心路历程又不一样,可能这就是不同类型的学术性著作所感受的不同。一个是尽管没有相应的历史事件的了解但能够通过划分的类型所掌握。另一个是阐述的其他学者的观点后进行叙述的。还是得慢慢读感受才行,得有时间再翻一翻。(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哈哈哈) (展开)
1 有用 洛兹尼茶 2023-05-27 07:14:21 江苏
以后的阅读方向都会以学习“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方向前行。原来我是古典自由主义者,我所难以接受的原来是现代自由主义者。
0 有用 猛犸猪 2023-04-17 20:09:04 上海
阅读哲学时总能感受到其对于人类社会之构建的重要意义,也喜欢在夜深人静时体验一些大脑的竭力运动。一句话就是“又菜又爱”。
0 有用 笨蛋熊大饲养员 2023-04-12 23:02:39 湖北
“借人们的「真实」自我为名,并且代表那个自我,去欺凌、压迫、折磨他们,同时心里却还坚持认为:只要是人类的真正目标,诸如;幸福、责任之履行、智慧、公正的社会、或自我完成等,便一定能和他们的自由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