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作者罗伯特·K·雷斯勒,身为FBI行为科学调查组创始人,首个在刑侦过程中运用罪犯心理侧写。《FBI心理分析术——我在FBI的20年》一书,不仅详述了其参与侦破“里根遇刺案”、“吸血鬼杀手”等重大案件的过程, 而且真实记录了作者深入狱中,以身试险,与“山姆之子”、“曼森家族”等连环杀手面对面访谈的情形。雷斯勒首度将他一生积累的犯罪心理学研究成果首度公诸于世,深刻分析了连环杀手的社会成因和心理演变过程,把那些官方讳莫如深的犯罪心理侧写程序首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简介 · · · · · ·
罗伯特·K·雷斯勒(Robert Ressler)上校,作为FBI前犯罪学专家,曾于70年代早期在FBI成立了行为科学组,并在监狱中研究了大量暴力罪犯,从而完成了犯罪方法和动机的资料库,犯罪分析由此成为重要的侦破工具。雷斯勒还完成了多本著作,并为世界各地担任刑侦顾问。雷斯勒曾在《红龙》、《沉默的羔羊》和《汉尼拔》中任顾问,影片的很多细节都源于他的研究和调查,《动机杀人》的编剧伯肯坎普回忆:“有一天罗伯特交给我一摞录像带,这些都是他与连环杀手会面时的情景,实在是令人不安,因为我能想象到的远不及他们所做的,这些录像教给我,真实的生活是杜撰不出来的。”
目录 · · · · · ·
第2章 与魔鬼作战
第3章 凶手访谈录
第4章 暴力的童年
第5章 报童的死亡
第6章 有组织与无组织罪犯
第7章 动机+过程=凶手
第8章 骗局
第9章 再次杀人
第10章 天网恢恢
第11章 摄影机下的凶手
第12章 沉默的羔羊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瑞妮儿是名通灵巫师,过去曾帮助许多地方的警察搜寻实体的下落,并在这方面表现十分优异。 在课堂上她告诉我们自己无法完全控制住自己的力量,因此预言有时候准有时候不准。那天有许多警界人士在座,她大胆预测里根总统会在当月月底前遇刺,她还说凶手会射中总统左胸,不过并不会死,而且除了迅速复原外,还会赢得广大人民的同情。 里根遇刺后,我好奇心大起,又问她下次还会有什么大事发生,这次她预测有位总统会在11月被刺身亡,同时凶手身着外国制服,手提机枪……这次她的预言有对有错,错的是日期为10月而非11月,至于遇刺身亡者是埃及总统沙达特,凶手赫然是身着外国制服、手提机关枪的军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7页 -
p6 体型与精神状态密切相关,身材清瘦或者衰弱的人更容易发生精神分裂的症状。大部分精神分裂的恶人食欲不佳,经常不吃饭,导致营养不良。这种人不太注意个人卫生与整洁;很难找到喜欢自己的人。因此这类杀手大多是单身。所以住所脏乱不堪。 p74 心理受创的男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会发现自己的社会适应性和社交技巧越来越差,也无法和异性简历良好的关系。我们说过杀人犯通常内心孤独,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在青春期里表现的内向、害羞。的确有些杀人犯是这样,但也有一些人在中学时期非常善谈,有一帮男性朋友,可他们这么做只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孤独感。 p82 一类凶手有性方面的问题,一般无法通过正常的男女交往获得性满足,因此就把性方面的无能转化成了谋杀的变态行为。并不是所有没有参加过接吻比赛的男孩长大后都会变成性变态凶手,但是如果他们能够和一星有良好的性关系,甚至同性之间相互照顾和扶持,他们也不必走上这条路。大约有一半的杀人犯说自己从来没有在双方自愿情况下发生过性行为,他们也为自己找不到异性朋友感到沮丧,这种心理让他们犯下了那些强奸和谋杀的罪行。 凶手们的青春期一半都是在孤独和寂寞中度过的,他们爱做白日梦、枪支手淫、谎话连篇、尿床和做噩梦的毛病,这让他们更加孤僻,恶性循环,他们越来越反感这个社会。小时候住家里、长大住校,无人管束,在大街小巷为非作歹,虐待小动物、欺负小孩子、旷课、和老师顶嘴、纵火、损毁他人或资金财务。 找不到工作、生活潦倒的情况时有发生。他们可以胜任不错的工作,但是他们总是从事最卑贱的工作,并且工作不认真。 p118 有组织罪犯会拿走被害人的东西当纪念品,也可能为了不让警方找到证据。 无组织罪犯不会取走被害人的东西,但是由于理智丧失,可能会取走被害人一部分身体、头发或者视频。 我一度强调,所有的犯罪行为在本质上都和性有关,即使作案过程没有对受害者进行性侵犯也是如此。有组织罪犯会通过多...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FBI心理分析术"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FBI心理分析术"的人也喜欢 · · · · · ·
FBI心理分析术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FBI心理分析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8 条 )

这本书有中文版啦~~
> 更多书评 48篇
-
Tatio (Ramos must die#imgrownup)
Richard Treton Chase 吸血鬼杀手 William Heirens 偷窃女性衣物,芝加哥大学学生,杀害3名女性,其中包括一个6岁女孩,猥亵尸体后分尸,然后将尸体扔进下水道。在谋杀第二位死者时用其唇膏在墙上写“苍天在上,务必在我谋杀更多人前逮住我” Charles Manson 无逻辑杀手,控制年轻人杀人 Susan Atkins 协助谋杀 Squeaky Fromme &Sandra Good 在Manson身边呆了很长时间 Tex Watson 同伙 Sirhan Sirhan 谋杀罗伯特 肯...2012-02-21 17:35 6人喜欢
Richard Treton Chase 吸血鬼杀手 William Heirens 偷窃女性衣物,芝加哥大学学生,杀害3名女性,其中包括一个6岁女孩,猥亵尸体后分尸,然后将尸体扔进下水道。在谋杀第二位死者时用其唇膏在墙上写“苍天在上,务必在我谋杀更多人前逮住我” Charles Manson 无逻辑杀手,控制年轻人杀人 Susan Atkins 协助谋杀 Squeaky Fromme &Sandra Good 在Manson身边呆了很长时间 Tex Watson 同伙 Sirhan Sirhan 谋杀罗伯特 肯尼迪总统 David Berkowitz ”山姆之子“,一年内在纽约犯下6桩命案,另外殴打重伤5、6个人,大部分案件发生在停车场。每次作案后在现场留下笔记并把自己的罪行告诉报社的专栏作家。在杀人前犯下1480桩纵火案。杀人目标主要是独自待在车里的女性或是在车里和男性亲热的女性,受害者大多是夜间工作者 Charles Whiteman Richard Speck ”纵欲杀手“,本意偷盗,但看到8名护校女生后,将他们强暴后杀害。 Juan Corona 典型无逻辑杀手,杀掉许多外籍劳工 Herbert Mullin 无组织罪犯,杀害3人和其问路的一家人后,又将害自己染上毒瘾的足球队友及其妻子枪杀,一个月后,在树林里枪杀4个十几岁男孩,后来在射击一位西班牙裔男子时被死者邻居记下车牌号 John Frazier 典型无逻辑杀手,杀害6人 Edmund Kemper 高智商,体型魁梧,有组织罪犯,杀害外祖父母,后又谋杀7个人,包括他的亲生父母 John Hinkley 跟踪Jodie Foster,计划杀害里根总统 Mart Chapman Arthur Bremer Ted Bundy 有组织罪犯,在十几个州内杀害35-60名年轻女性,将对方诱骗到车上或无人处后殴打至无知觉,再将其奸杀,然后分尸到几百英里外抛尸。 (《天生变态狂》:两度越狱县监狱,被捕时多年后承认犯下30多起谋杀案,并因最后一次谋杀坐上电椅。因在狱中协助分析另一连环杀人案而成为《沉默的羔羊》的原型之一) John Gacy 有组织罪犯,杀害33名年轻男子,然后在自家附近毁尸灭迹 John Joseph Jubert 13岁时拿铅笔插伤路上的一个女孩,后杀害3个男孩 Monte Ralph Rissell 强奸20名女性,杀害其中5人 Jerome Brudos 十二三岁起挟持女孩,后在校园刊物上刊登广告招聘女鞋模特,然后将面试者绑架甚至杀害,然后拍摄尸体照片,他喜欢给死者穿上鞋子拍摄脚部照片 《天生变态狂》 Jefferey Dahmer 连环杀手,将受害者绑架,杀害,强奸,最终吃掉。1994年11月28日清晨在行为矫正中心被一黑人囚犯杀死。
回应 2012-02-21 17:35 -
Tatio (Ramos must die#imgrownup)
-
火爆腰花 (viva la freaking vida)
p6 体型与精神状态密切相关,身材清瘦或者衰弱的人更容易发生精神分裂的症状。大部分精神分裂的恶人食欲不佳,经常不吃饭,导致营养不良。这种人不太注意个人卫生与整洁;很难找到喜欢自己的人。因此这类杀手大多是单身。所以住所脏乱不堪。 p74 心理受创的男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会发现自己的社会适应性和社交技巧越来越差,也无法和异性简历良好的关系。我们说过杀人犯通常内心孤独,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在青春期里表现的内向、...2015-02-15 09:13 2人喜欢
p6 体型与精神状态密切相关,身材清瘦或者衰弱的人更容易发生精神分裂的症状。大部分精神分裂的恶人食欲不佳,经常不吃饭,导致营养不良。这种人不太注意个人卫生与整洁;很难找到喜欢自己的人。因此这类杀手大多是单身。所以住所脏乱不堪。 p74 心理受创的男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会发现自己的社会适应性和社交技巧越来越差,也无法和异性简历良好的关系。我们说过杀人犯通常内心孤独,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在青春期里表现的内向、害羞。的确有些杀人犯是这样,但也有一些人在中学时期非常善谈,有一帮男性朋友,可他们这么做只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孤独感。 p82 一类凶手有性方面的问题,一般无法通过正常的男女交往获得性满足,因此就把性方面的无能转化成了谋杀的变态行为。并不是所有没有参加过接吻比赛的男孩长大后都会变成性变态凶手,但是如果他们能够和一星有良好的性关系,甚至同性之间相互照顾和扶持,他们也不必走上这条路。大约有一半的杀人犯说自己从来没有在双方自愿情况下发生过性行为,他们也为自己找不到异性朋友感到沮丧,这种心理让他们犯下了那些强奸和谋杀的罪行。 凶手们的青春期一半都是在孤独和寂寞中度过的,他们爱做白日梦、枪支手淫、谎话连篇、尿床和做噩梦的毛病,这让他们更加孤僻,恶性循环,他们越来越反感这个社会。小时候住家里、长大住校,无人管束,在大街小巷为非作歹,虐待小动物、欺负小孩子、旷课、和老师顶嘴、纵火、损毁他人或资金财务。 找不到工作、生活潦倒的情况时有发生。他们可以胜任不错的工作,但是他们总是从事最卑贱的工作,并且工作不认真。 p118 有组织罪犯会拿走被害人的东西当纪念品,也可能为了不让警方找到证据。 无组织罪犯不会取走被害人的东西,但是由于理智丧失,可能会取走被害人一部分身体、头发或者视频。 我一度强调,所有的犯罪行为在本质上都和性有关,即使作案过程没有对受害者进行性侵犯也是如此。有组织罪犯会通过多种途径完成性满足,可能在杀对方之前强奸、虐待对方,也可能通过殴打、割伤、勒死等完成性欲发泄。无组织罪犯想不出这么多招数,只会奸尸或与市区抵抗能力的被害者发生性关系。 有组织罪犯很享受杀人过程,作案会精雕细琢,因此不会直接杀死,而是反复折磨。看到被害者反抗,他们会更兴奋更凶残。 无组织罪犯的父亲通常工作不稳定,对他管束严格,家庭成员多有酗酒或精神病史。有组织罪犯大都生长于小康之家,父亲工作稳定,但不大管教孩子,任其我行我素。 无组织罪犯的成长过程经常遭遇沮丧、愤怒和恐惧。正常人会通过与其他人交流缓解压力,而他们会把情绪隐藏在心里,找不到发泄的途径,也缺乏行动和语言上的技巧。长相差、身体虚弱,与旁人格格不入、对自己的情况感到无地自容,很难和异性同居,甚至没有同处的同性朋友。 有组织罪犯通常有多位性伴侣,由于天资聪颖,又会花言巧语,总是能吸引隐形和他们上床。除了有吸引力,他们也有很强心理分析能力,但无法与别人维持正常而长期的关系,他们虽然有很多伴侣,但交往的时间都不唱。 p212 伯克莱校园针对女性搭便车者的调查,24%受访者在搭便车时遭到强暴。另外18%受到攻击,17%差点遭到强暴及其他伤害。整个旅程没遭到任何伤害的只占三分之一。 引自第74页 回应 2015-02-15 09:13
-
在心理侧写中我没有办法提供更加详细的意见或看法,但我相信如果凶手有车的话,也一定是辆残破不堪、锈迹斑斑的破车,后座上堆满了速食品的残屑;当然,他的房子里也是类似的情形。再加上犯罪嫌疑人的生活很懒散,不可能开车到其他地方作案,所以我大胆推断凶手就住在被害人附近,犯下这桩残忍暴行之后就回到了家里。而且,他很有可能是步行到犯罪现场,作案后又步行回家的。最后,我推断凶手在一年之内曾经去过精神病院。
2011-06-30 10:35
-
吸血鬼杀手 1、经验表明,在性犯罪的案件中,凶手通常是男性,而且都是同种族杀人,也就是白人杀白人、黑人杀黑人。 2、一般而言,凶手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凶手犯案有一定的逻辑可循,也就是遵循一种固定的模式;第二种凶手的心理状态则毫无逻辑。 3、一般而言,大约经过8~10年的潜伏期才会进行这种毫无逻辑的残忍杀戮。这种偏执狂的妄想症第一次发作多是在19岁的时候,加上十年左右的"疾病潜伏期",因此凶手的年龄层一般都在2...
2011-07-05 16:02
吸血鬼杀手 1、经验表明,在性犯罪的案件中,凶手通常是男性,而且都是同种族杀人,也就是白人杀白人、黑人杀黑人。 2、一般而言,凶手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凶手犯案有一定的逻辑可循,也就是遵循一种固定的模式;第二种凶手的心理状态则毫无逻辑。 3、一般而言,大约经过8~10年的潜伏期才会进行这种毫无逻辑的残忍杀戮。这种偏执狂的妄想症第一次发作多是在19岁的时候,加上十年左右的"疾病潜伏期",因此凶手的年龄层一般都在20~30岁之间。我之所以认定凶手的年龄不会太大,还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大部分性犯罪的凶手都低于30岁;其次,如果凶手大于30岁的话,心理异常就已经到了无法抗拒的地步,因此会犯下一连串奇怪又毫无线索的谋杀案。 4、体型与精神状况密切相关,克莱切莫博士发现身材清瘦或身体衰弱的人更容易发生精神分裂的症状...大部分患有精神分裂的人食欲不佳,他们经常不吃饭,因而导致了营养不良。 5、主人回家检查损失时发现丢了一些财物,但很奇怪的是孩子的床上有新鲜的大便,柜子里的衣服也有一股尿骚味——这都是恋物癖的典型行为。
回应 2011-07-05 16:02
-
Vihreä (為吾為,事吾事,味吾味。)
【连环杀手的真相】 普通人对连环杀手有个普遍的误解,认为他们杀人是因为双重人格,如果他们被治好,就不会再杀人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就像头发会变长,毒牙会更锋利一样,每当 "月圆之时",他们都会忍不住寻找下一个被害者。杀戮是他们的梦想,他们永远不会满足,只会不断进行下一次的杀戮。这才是 "连环杀手"的真意所在。 【近墨者黑】 与魔鬼作战的人要谨防自己因此而变成魔鬼。如果你长时间地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2019-10-22 17:49
【连环杀手的真相】
普通人对连环杀手有个普遍的误解,认为他们杀人是因为双重人格,如果他们被治好,就不会再杀人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就像头发会变长,毒牙会更锋利一样,每当 "月圆之时",他们都会忍不住寻找下一个被害者。杀戮是他们的梦想,他们永远不会满足,只会不断进行下一次的杀戮。这才是 "连环杀手"的真意所在。 引自 关于这本书的一页笔记 【近墨者黑】
与魔鬼作战的人要谨防自己因此而变成魔鬼。如果你长时间地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引自 关于这本书的一页笔记 【做好准备既是尊重自己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访谈的经验告诉我,事先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如果准备不足,对方可能认为你在浪费他们的时间,我必须让他们感受到我是有备而来的,我的访谈绝不是敷衍凑合,对我来说,这也是我能否取得对方信任的关键 。 引自 关于这本书的一页笔记 回应 2019-10-22 17:49 -
花露水 (Today)
——整本书,可以解释几个问题: 1.为什么有人会成长为杀人犯? -【根源】童年(0-8岁)/青少年(8-12岁)时期的家庭环境很糟糕,得不到父爱和母爱,所以学不会爱 (0-8岁,母亲的角色极为重要;8-12岁,父亲的角色极为重要) -由于现实无法给与心理需要,由此转向幻想,通过比较激烈的幻想来满足自己,这种幻想随着年月增长,在现实的巨大落差下会越来越强烈 -另一面,与其他同龄人想必,这一群情感缺失的人,很难与异性正常交...2019-05-06 11:34
——整本书,可以解释几个问题:
1.为什么有人会成长为杀人犯?
-【根源】童年(0-8岁)/青少年(8-12岁)时期的家庭环境很糟糕,得不到父爱和母爱,所以学不会爱
(0-8岁,母亲的角色极为重要;8-12岁,父亲的角色极为重要)
-由于现实无法给与心理需要,由此转向幻想,通过比较激烈的幻想来满足自己,这种幻想随着年月增长,在现实的巨大落差下会越来越强烈
-另一面,与其他同龄人想必,这一群情感缺失的人,很难与异性正常交流,甚至与同性保有坚固的友情都很难,情感的进一步缺失,让其人生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遇到某一个导火索,或者幻想到了一定程度,就开了杀戒
2.他们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一种,少言寡语,融入社会非常困难,社交存在严重问题。里外一致
-一种,外向活泼,通过外在的这种活泼来掩盖内心的孤独。里外相反
3.他们的行事方式是怎么样的?
-有组织罪犯
-无组织罪犯
-混合型罪犯
4.他们的犯罪动机是什么?
-掌控欲
-出名的感觉
-对某一群体的憎恨
-泄愤
——个人比较感兴趣的地方:
1.书中多次提到【幻想】,且不少killer的行为就是在这种幻想驱使下,有的是个人主动的,有的是诸如某个人向他传递了杀人的信息,那么,这种幻想出来的人或者物体,是不是会以实体出现在当事人视线中?类似于《没关系是爱情啊》中男主幻想出来小男孩一样
2.FBI邀请了通灵巫师帮助合作,这是不是属于对“有神论”的官方盖章?
——几个理论:
-所有的犯罪行为本质上都跟性有关,即便作案过程中没有对受害人进行性侵犯也是如此(在第一个案例中,作者通过施害者未对受害者进行性侵害推断施害者年龄)
-体形与精神状况密切相关
-同种族杀人
——几个术语:
-心理侧写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回应 2019-05-06 11:34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St. Martin's Press (1992)暂无评分 9人读过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6)7.4分 461人读过
-
台灣先智 (1997年12月01日)暂无评分 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FBI心理分析术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瑾朵朵 2012-06-15
冲着“FBI心理分析术”去的,以为是LIE TO ME的真人版,结果发现副标题: 我在FBI的20年 才是本体,根本就是一本回忆录啊!!!大失望
0 有用 Brenda 2011-05-18
criminal mind,
0 有用 蝉 2013-11-17
:I712.55/1644
0 有用 0² 2012-07-20
卓越送的,重口味,看得满脑子连环杀手。
0 有用 7酱™ 2017-09-25
犯罪心理的真人版了
0 有用 米花糖 2021-02-16
童年对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引导某人走上犯罪道路最关键的因素是童年和生活环境。
0 有用 guga 2021-02-13
就是一些连环杀手的案例,犯罪心理学爱好者可入
0 有用 布浥薇斓 2021-02-09
又是一本搁置许久的书。当年一时冲动买了回来,翻了几页居然看不进去,躺在橱子里好几年没再碰过。 内容并不是想象中的心理学专著,甚至连案例描述也没有引人入胜。其实就是作者三十五年在军方、警界、司法界的工作经验总结,再缩小一点就是封面说的“我在FBI的20年”。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作者对体制内职业的那种客观真实地表述。比如官僚体制(能够遇到担当作为的领导很难得)、人际关系(人脉很关键,熟人好办事)、宣传... 又是一本搁置许久的书。当年一时冲动买了回来,翻了几页居然看不进去,躺在橱子里好几年没再碰过。 内容并不是想象中的心理学专著,甚至连案例描述也没有引人入胜。其实就是作者三十五年在军方、警界、司法界的工作经验总结,再缩小一点就是封面说的“我在FBI的20年”。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作者对体制内职业的那种客观真实地表述。比如官僚体制(能够遇到担当作为的领导很难得)、人际关系(人脉很关键,熟人好办事)、宣传媒介(媒体是个双刃剑,能成事也能坏事)等。明白了本书的这个定位,就很快看完了。 与魔鬼作战的人要谨防自己因此而变成魔鬼。如果你长时间地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尼采 (展开)
0 有用 正牌白花油 2021-02-06
普通人对连环杀手有个普遍的误解,认为他们杀人是因为双重人格,如果他们被治好,就不会再杀人了。事实并非如此,就像头发会变长,毒牙会更锋利一样,每当“月圆之时”,他们都会忍不住寻找下一个被害人。杀戮是他们的梦想,他们永远不会满足,只会不断进行下一次的杀戮。这才是“连环杀手”的真意所在。
0 有用 此宝贝已下架 2021-01-26
说到底就是本自传.. 最后没耐心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