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理想国 书香2012 (理想国)
- 影事杂陈 (疯行)
- 文艺生活周刊 书•讯 (小雪)
- 电影研究类(理论流与技术流)-2 (IVAN)
- 我有的电影书 (二〇二二)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电影之死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七七|烂柯人bot 2011-07-12 15:44:17
蛮坑爹的一本小书
2 有用 叶铭 2011-12-21 10:46:26
书后那个“致出版者审稿报告”最好看,有了共鸣:您这样的忧思在当下看似当务之急,但仔细想想,有何必要呢?自原始人有了岩画开始,多少绘画作品消失毁灭?多少雕塑艺术毁灭?多少文稿没有发表、即使发表也无据可查?唯独你电影担心不能一一保存、源远流长?只因为电影这门艺术的载体特性吗,依靠技术而生,也因技术而毁,这是它本身的属性,也是先天的命运,就像人生下来就不会飞,人只能在大地上自生自灭,任何事物都有局限性,... 书后那个“致出版者审稿报告”最好看,有了共鸣:您这样的忧思在当下看似当务之急,但仔细想想,有何必要呢?自原始人有了岩画开始,多少绘画作品消失毁灭?多少雕塑艺术毁灭?多少文稿没有发表、即使发表也无据可查?唯独你电影担心不能一一保存、源远流长?只因为电影这门艺术的载体特性吗,依靠技术而生,也因技术而毁,这是它本身的属性,也是先天的命运,就像人生下来就不会飞,人只能在大地上自生自灭,任何事物都有局限性,打消对“永恒”的妄求吧 (展开)
9 有用 Manchild 2012-08-03 11:28:39
事實證明“元影像”只不過是一廂情願,作為歷史客體的影像(膠片)跟人一樣是有壽命的,生老病死最終消亡。這至少說明了本雅明的“機械複製論”在影像的歷史上可能并不是萬能的。即便是“複製”的影像,它在短短生命週期中的每一次展現都是不同的。所以數碼時代才是沒有歷史的“複製時代”的開始。
21 有用 时间之葬 2012-10-18 23:21:48
拉一泡屎读10页的书,但这样的书并不可怕,这样的书太多。可怕就在于作者竟然建议读者用超过一年的时间去读它,那就无异于谋杀
3 有用 Gouerwa 2021-03-23 19:49:19
作者所谓的“电影之死”,指的是作为影像载体的电影胶片褪色、磨损或遗失的物理之死,并不涉及本体论意义上的“电影之死”。文中的许多插图倒是很有意思。
0 有用 lookatme 2023-05-24 17:33:57 福建
对胶片电影的一首绝望又充满理想主义的挽歌,守旧又悲观,所有新技术似乎都成了敌对的对象。所谓物质层面上的“元影像”,对于作为艺术形式的电影而言,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0 有用 𝑾𝒂𝒍𝒅𝒆𝒊𝒏𝒔𝒂𝒎𝒌𝒆𝒊𝒕 2023-04-26 10:17:02 江苏
一曲悲怆的挽歌。电影胶片的变质、衰败、损毁,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每一次机器放映都是在加速电影胶片的死亡。我们应当(即便是徒劳地)保护电影——但不是为了各种利益而修复电影,而是尽可能地将电影维持在其被发现时的状态。因为,我们必须揭示而非掩盖电影的有死性。我们对电影之死的见证,亦是对自身有死性的见证:“迟早一天你我都将不在,我们对自己所见的记忆、我们观看的方式也就都随之消散。用不着骗自己。”(但作者在... 一曲悲怆的挽歌。电影胶片的变质、衰败、损毁,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每一次机器放映都是在加速电影胶片的死亡。我们应当(即便是徒劳地)保护电影——但不是为了各种利益而修复电影,而是尽可能地将电影维持在其被发现时的状态。因为,我们必须揭示而非掩盖电影的有死性。我们对电影之死的见证,亦是对自身有死性的见证:“迟早一天你我都将不在,我们对自己所见的记忆、我们观看的方式也就都随之消散。用不着骗自己。”(但作者在序言中希望理想读者用整整一年时间读完这本书,这未免也太自恋了…) (展开)
0 有用 路人甲乙丙丁 2023-04-10 15:54:47 北京
电影历史存在的根源是由于活动影像的毁灭,而人类目前没有办法去实现“元电影”——一种使电影成为历史客体的终极办法,一种使活动影像永恒存在的形态。在这个概念上,“元电影”在我看来就是一种类政治乌托邦的臆想产物,我的态度还是更倾向于书末那个作者“朝前看”的观点。一些配图十分有趣。
0 有用 做爱做的事儿 2023-03-17 14:06:36 江苏
过时了。如此傲慢细致的阐述电影保存的失败,自怜自哀。我们得看清一个事实,时代在进步没必要墨守成规。一星给马丁的
0 有用 Jane 2023-01-11 14:20:30 广东
虽然对于哲学不是很理解,但是对于作者的观点,还是认为他太自以为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