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尽其用 短评

热门
  • 96 黄昏之鸟 2016-02-16 03:32:35

    苏力老师曾在致辞里说,你只有首先理解你的父母,你才能开始理解中国社会。。一代人的写照就是这样的,因为物质的匮乏,所以破铜烂铁都要攒起来,久了,这些废物里已经注满了生命和感情,丢不掉了。我家里也一堆这样的破铜烂铁,父母不舍得丢。我花了很久才明白,那是他们的情感依托,是他们的家之意义。他们的价值观已经定型了,消费时代里他们笨拙不堪,勤劳节俭也显得可笑,可换来的却是他们几十年的心安理得。不像我们这代,情感是流离失所的。

  • 34 [已注销] 2013-10-29 11:15:06

    恋物是什么呢?单纯马克思“拜物教”的解释略显单薄,记忆离不开载体,在现代社会中,当稳固的、终极的意义框架崩塌后,渺小而脆弱的“末人”似乎在生活中只能把自身的意义之网编织在这一件件充满了人情脉脉的物中。无论是建筑物的残垣断壁、老照片的细密裂纹,甚至收集的北冰洋汽水瓶盖,大前门香烟盒,花花绿绿的针脚线头……我们都可以听到生命的回声,于是——物便获得了”灵韵“。

  • 13 祝伟★ 2014-08-27 16:24:38

    宋的妈妈的一生,做成了这一件艺术作品。真实情感,最打动人,胜过很多无病呻吟。

  • 11 秋秋冬 2011-11-17 20:19:28

    《物尽其用》的魅力之所在,观众被它吸引,因为他们在其庞杂的材料中发现了一个真实而清晰的人。:《物尽其用》,此书设计师陆老师阿智说:“原本是無聊無用的物件如何組合生成意義,是卑微的意義,但也是能稍稍觸動人心的意義。。。書的出版最大的意義是能改變什么,而不單是保存什么。。。”

  • 12 温酒 2019-11-16 17:54:32

    “当母亲忍痛放弃一捆捆破布头的时候,心情和战乱中的李清照丢失一车车金石图籍没有两样,她变得脆弱,感觉自己难以抵御生活的风险。”太能理解。

  • 10 零度倾斜 2012-07-13 18:12:54

    做策展人当如巫鸿,做艺术家当如宋冬。很可惜没有亲眼看过这个展览,这才是我想看到的那种展览,那种让人很想走入其中了解其背后故事的展览。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展览都太太太乏味了...

  • 5 月面的成色 2021-01-02 18:37:11

    这本名为“物尽其用”的书并不能“尽其用”,并且这里的物并没有摆脱主客体阶序中作为客体的命运,它是让历史化个体浮现的记忆载体,也是让个体与国家相连的微型场所。它之所以能成为书和展览的焦点,是因为它可以成为我们追思的媒介,而不具有自己特殊的能动性。所以巫鸿大概知道只可将其视作object,研究objecthood,而没有说它是thing。但这并不是说这样的视角应该摒弃,这只是作为历史学家的巫鸿的选择罢了。况且,无论是object还是thing,都属于material culture这一范畴。

  • 5 海洋小饼干🍪 2017-08-09 19:35:20

    整本书算是宋冬“物尽其用”展览的补充材料,他母亲讲的一些关于物品的故事还是挺有意思,但看这本书真不如看他展览来的有意思。或者看过展览再来看这本书,再结合各路朋友讲他本人的为人处事,一起服用,更加生动立体。但我个人还是觉得其实这书可看可不看。

  • 4 鶴sama 2012-08-15 12:46:53

    如果我去看这场展出,也许我也会被感动;但这场展出变成一本定价45块钱的书时,我只能用两个字形容:坑爹。甚至会产生一种想法:不经取舍的民族志真是一场灾难。展出需要视觉冲击,观众也会自行取舍;但文字描述真的不能这么做。

  • 6 把噗 2018-04-05 21:16:37

    想起我外婆在肥皂买来后也是先将其在太阳下晒硬,然后再使用。小时候很不解,后来自己买过一块肥皂来用后,发现新买的肥皂泡水后会变软,而小时候的肥皂即便泡水也是硬的。瞬间明白了外婆的“良苦用心”,乃是物质匮乏年代积累下的旧习。

  • 2 yh. 2015-07-16 18:24:28

    没什么意义,回忆性的文字那部分文笔其实是不过关的

  • 2 累累 2011-07-20 21:15:22

    那母亲也太牛了,家里真成垃圾场了

  • 4 雨露秋禾 2019-03-30 18:45:13

    我承认每件物品肯定有和所有者有过关联性的故事,但是把恋物癖发展成这么大和收垃圾有什么区别?讲的高大上一些就成了小人物的行为艺术,拿出来给别人看就成了个展。

  • 2 かん 2013-04-23 10:25:43

    我看到你的东西,你留存的气息,我怀念我的亲人和我的爱人

  • 1 韧勉 2014-07-09 15:45:24

    在我看来,这本书算是巫鸿“纪念碑性”概念的现代化延续,用一个策展来指示具有历史性与纪念性的实体应该如何才能够达到“物尽其用”的境界。

  • 1 Manchild 2014-10-09 11:32:24

    这恐怕算不上杜尚式的“现成品”吧。

  • 1 ccinder橘不饿 2016-01-20 00:51:13

    展品本身以及母亲的自述,多少唤起了对过去的回忆,或者对经历过那些过去的亲人的回忆。其他关于“艺术”的部分我基本上都滑过去了。

  • 2 元 滚 滚 2015-02-13 19:54:59

    奔着巫鸿来看的,之前这个作品也略知一二。感觉一般。

  • 1 自娱者小五 2013-11-16 15:58:06

    与我想象有很大背离,坦白来讲,我很后悔花钱买了这本书。很适合作为展览的导览手册,只是厚了点。看这本书,不及临场去看那场真正的展览。不过因为买书前就怀有期待,所以我也可能是流于偏见了,不多评价了。

  • 1 马自牧野 2015-08-06 09:46:58

    这本书让我更理解母亲这辈人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