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是现代民族国家重建的开始。
辛亥革命的目标是刻意模仿美利坚合众国,是要建立美国式的政治架构;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是刻意模仿一百二十年前的法国大革命,是要以暴力手段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中国。
辛亥革命的前半场确实是按照法国大革命的剧本在演出,孙中山等先行者经过十几年艰辛奋斗,终于将“一个人的革命”演化成全民族觉醒,只是当武昌起义爆发后,特别是当清政府阵前换将,启用袁世凯职掌朝政,南北对峙一下子由满汉之间的种族冲突变成了汉人之间的对决。辛亥革命后半场放弃了法国大革命的老套,在经过短暂和谈后,南北握手言欢,清帝退位,五族共和。
对于辛亥革命这个结果,见仁见智,许多人觉得这场革命在列强和资产阶级介入后变质,革命归于失败。辛...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是现代民族国家重建的开始。
辛亥革命的目标是刻意模仿美利坚合众国,是要建立美国式的政治架构;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是刻意模仿一百二十年前的法国大革命,是要以暴力手段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中国。
辛亥革命的前半场确实是按照法国大革命的剧本在演出,孙中山等先行者经过十几年艰辛奋斗,终于将“一个人的革命”演化成全民族觉醒,只是当武昌起义爆发后,特别是当清政府阵前换将,启用袁世凯职掌朝政,南北对峙一下子由满汉之间的种族冲突变成了汉人之间的对决。辛亥革命后半场放弃了法国大革命的老套,在经过短暂和谈后,南北握手言欢,清帝退位,五族共和。
对于辛亥革命这个结果,见仁见智,许多人觉得这场革命在列强和资产阶级介入后变质,革命归于失败。辛亥革命其实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超越,不仅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而且避免了一场内战一场血腥,这是中国智慧的最高体现,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完胜,既合乎国际社会的期待,也合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1911年中国大革命的创作者
· · · · · ·
-
马勇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马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及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 · · · · ·
第一章 革命改良二重唱
一个人的革命
革命与改良赛跑
革命暂时领先
立宪反超革命
第二章 构建现代政治文明
迈出宪政第一步
一个时代开始
重建中央与地方权力系统
以政治改革反制革命
构筑现代政治文明的根基
第三章 民主政治的春天
后威权时代:摄政王和他的嫂子
放虎归山:袁世凯归隐
· · · · · · (收起)
喜欢读"1911年中国大革命"的人也喜欢 · · · · · ·
-
- 1900年中国尴尬 7.3
-
- 晚清二十年 7.3
-
- 历史大搏杀 7.0
-
- 清季的立宪团体 8.3
-
- 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 7.7
-
- The Honor Code 7.6
-
- 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 8.7
-
- 米歇尔·福柯 7.8
-
- 民国人物的再研究与再评价 8.4
-
- 民族的构建 7.5
1911年中国大革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马勇讲史(四):革命》: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马勇讲史系列最后一本,清王朝的终结时刻终于来到。 这本书就像是“托克维尔悖论”中国版。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其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曾提出,一个政权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经过几十年外部冲突和内部纷争,清政府几乎已经耗尽了自己的资源和权威,... (展开)
清末的“尬舞”——读《马勇讲史(四):革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showpin,交流读书心得】 清末的“尬舞” ——读《马勇讲史(四):革命》 (一)“尬舞” 【以下故事情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荣幸】 周六下午,住在天潢小区的一帮年轻人如同往常一样来到小区边上的一个街边公园跳舞。这处场地,在小区还没建成之... (展开)
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在一个世纪前的命运赛跑
> 更多书评 14篇
论坛 · · · · · ·
6月26日搜狐读书会:邀您细说《1911年中国大革命》 | 来自无限江山 | 1 回应 | 2012-10-23 14:15:49 |
幕僚体系与多轨决策——Leo鉴书(31) | 来自leo张大志 | 1 回应 | 2012-10-23 14:01:45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金融博物馆书院2012年1-3月推荐书单 (金融博物馆书院)
- 开卷八分钟(2011年) (bigboybt)
- 立人推荐书目 (陈远良)
- 开卷八分钟书单 (南岛)
- 中华读书报2011年度十大好书 (柏林苍穹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1911年中国大革命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木卫四 2012-05-20 14:02:53
以前受国共两党共同的革命史观影响,对晚清的政情和人物有许多脸谱化的印象。马勇老师这本著作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以温情和敬意的视角、清晰的史学逻辑结构,述论了晚清最后十年的历史,让今天的人重新认识清廷立宪回归主流的诚意和历史结局的蹊跷怪异以及先人特有的政治智慧,从而使华夏大地避免一场
1 有用 traveller_LDC 2012-11-09 22:02:58
从更加温情、善意的角度,去解读这段历史
1 有用 伪曼 2011-09-14 00:25:06
1、百年前的权力交接无比文明。2、清廷有其潇洒和智慧,君宪不成,倍感遗憾。3、革命是见血的,改良才是正途。4、国父尚且可圈可点,先帝何以被神话?
11 有用 笑望江湖 2017-05-11 12:52:48
在2011年的“辛亥百年”无数热门书中,梅毅偏袒革命党,雪珥偏袒清政府,张鸣谁都批判,而社科院的马勇则明显占在中间派的立宪党立场上,作为体制内学者,马老先生显然力主温和改良和渐进宪政,因此文笔也相当温和理性,思想脉络显得平和儒雅,高瞻远瞩但毫不咄咄逼人,剖析问题气定神闲,对历史争议并不随波逐流,大量观点明显在借古谈今,作者试图尽量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当“和事老”,经常出现“xx派确实有问题,但xx派... 在2011年的“辛亥百年”无数热门书中,梅毅偏袒革命党,雪珥偏袒清政府,张鸣谁都批判,而社科院的马勇则明显占在中间派的立宪党立场上,作为体制内学者,马老先生显然力主温和改良和渐进宪政,因此文笔也相当温和理性,思想脉络显得平和儒雅,高瞻远瞩但毫不咄咄逼人,剖析问题气定神闲,对历史争议并不随波逐流,大量观点明显在借古谈今,作者试图尽量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当“和事老”,经常出现“xx派确实有问题,但xx派也有道理”的话语,衷心恤国的诚意令人感动。平心而论,当年的中国乱世,如果真按马勇的改良思路走,无革命无内战,我们真的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牺牲和灾难。太过戏剧化的政治变动其实百害无一益,英雄辈出,往往是不祥之兆 (展开)
1 有用 Yang Zhou 2011-08-09 03:14:13
论述翔实而脉络清晰,愈读愈不能释卷。缺点是作者时常有逆反性的预设立场,枝蔓处着笔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