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的历史 短评

热门
  • 17 读书破万卷 2011-04-28 15:45:36

    这个……我译的,腆着脸加个五星吧:)

  • 1 c h l 2011-10-19 23:57:00

    我看的是繁体版~~繁体版名叫金钱的历史~~多出来的这个金字儿,真是十分的画蛇添足且误导群众呢!然后翻译很台湾腔有没有!然后明明充满各种西方文字注释还非得搞成我最讨厌的竖排版!不但要用尺子比着看而且还要不时将头部右倾90度,是要促进颈椎增生么!

  • 1 malingcat 2011-06-04 11:16:54

    钱币史,大英博物馆版本,值得收藏。

  • 2 懒猫 2012-09-08 14:16:37

    翻译有够烂!

  • 0 左手 2012-05-23 13:30:55

    我想送给他

  • 0 2013-11-21 13:31:20

    : F821.9/2242

  • 0 萧轶1989 2013-10-17 04:25:35

    2011年8月,名人大酒店,许知远问马策:「你焦虑吗?」马策装出一句:「没有。」许知远听后:「你活得真是没心没肺……」马策补上一句:「对钱的焦虑算吗?」

  • 0 Henrietta 2013-06-11 19:17:32

    大英博物馆出品,本书唯一看点就是各种各样的古币大图。

  • 0 [已注销] 2016-05-22 20:55:58

    发起战争要求铸造货币和建立货币制度,战争要动员的人力物力太过庞大。铸币时代的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就是通过减少贵金属含量,说白了就是掺假。生产和消费发达时造不出相应价值的贵金属货币也是相当困扰的。这时出现了假币,其实假币还能促进经济发展,官方不就是权威的假币铸造者么,罗马也发行镀银的银币,银币含银量不断减少,最后到了不足千分之五的地步,可以说这和纸币也没什么区别了吧。战争消耗钱币,战争就要为掠夺金银币和金银铜矿服务。罗马帝国最终为了挽救自己改革币制,只能在银币上标明分量了,这就是回归金本位、银本位了。很多人看来本书的翻译没救了,这属于少见多怪,这都属于垃圾翻译中比较令人欣慰的了。这就像掺假的银币一样,是整个国家信用缺失、通货膨胀和统治者为所欲为的写照。

  • 0 咖喱青年曹浮云 2013-02-06 04:26:02

    由于价格较贵,等了很久才从图书馆里借了来。非常辜负我的期待。本身叙述很散,尤有可观之处,可惜错误较多,如某处图片下注释短了一句,如戴克里先好几处成了戴里克先。

  • 0 庖丁 2014-01-05 18:44:31

    还是非洲的钱长得最奇怪了。

  • 0 MERLAN 2012-07-06 22:28:50

    留作以后心情好闲来无事参考参考

  • 0 金剛菩提 2014-02-10 23:06:46

    这本书跨越人类久远的支付历史——从两河流域最早的货币直到现今,尽管不可能面面俱到,确实能够丰富视野的作用。书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各式各样金属币和货币照片,相比之下本书的文字和言语就显得过于直率而生硬了。

  • 0 这么近,那么远 2018-10-30 09:49:43

    按需。“大英博物馆的专家们首先追溯了始于美索不达米亚与埃及的货币系统,继而探讨了希腊与罗马世界币制的建立。其他章节地域视角广阔,涵盖了欧洲中世纪、伊斯兰世界、印度与中国。本书最后部分聚焦于货币成为全球现象的过程,探索了现代早期欧洲与美洲货币功能的扩展、欧洲与非洲及大洋洲地方支付系统的联系,以及过去两个世纪的经济思想对货币事务与日俱增的影响。”

  • 0 lorigh 2023-05-17 02:45:40 江西

    有一些混乱 -14-

  • 0 小小丸子 2023-11-25 21:09:24 上海

    半浏览半精读的读完了,对金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我看的是繁体字。几个印象深刻的结论:钱的本质是欠债而不是交易。社会化债务就是人情世故,在这个明码标价的世界,确实什么都可以用钱来取得。但是,当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钱来体现的时候,便会滋生腐败。由此,我想到了一系列的关于婚姻嫁娶聘礼,家庭主妇用家务劳动偿还债务。经济弱势的一方用“爱”去偿还债务,债务首先发生在家庭里,交易是人类进化的结果。而婚姻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甚至是加固父权制的基石。

  • 0 启风 2023-05-01 12:27:51 北京

    欧洲、西亚什么的不太懂,但是中国部分,原著、翻译、校对真是都不太行,好几处宋徽宗直接印成宋微宗……

  • 0 光悅 2022-06-06 22:12:35

    文物图片挺多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