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共6册)的笔记(126)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第一卷快看完了,零零散散的感想 那个时代的人好酷,有许多关心国家人民命运的人,现代社会下,好像所有人关心的主题只是钱,只是计较钱,但是那时候的人,精神没有那么统一,各种各样的思潮和想法都有,有许多有谋求改变国际的命运的,左冲右突,寻求出路。 居然有工会,居然时不时地罢工、学生罢学,就是工人的工资太低,待遇太差,劳动压迫过分,所以组织工人罢工,后来经过赵恒锡的同意,居然成功了,现在我们为什么没有罢...

    2022-02-21 16:49:01   23人喜欢

  • 长记一惘

    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比如将来要当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等。毛泽东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然后按它去做,若“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 年轻时必须要努力 因为这是这蜉游一生中最有精力的时候 但是应是为志业努力 而非世俗认可的“成功” 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

    2021-06-29 20:36:21   9人喜欢

  • 和光同尘 (充实生活,快乐每一天)

    曾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五千年前,舜帝南下巡视,来到湘江流域。在一座山上,他让人演奏起动听的“韶乐”,竟引来凤凰起舞。后人就把这座山叫做韶山,被它环抱的一块狭长的谷地便是湖南省湘潭县的韶山冲。 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韶山冲农民毛贻昌家出生了一个男孩,取名泽东,字咏芝(后改润之)。他们家的头两胎婴儿都在襁褓中夭折了。母亲生怕他也不能长大成人,便抱他到娘家那边的一座石观...

    2022-12-19 17:57:22   5人喜欢

  • Mr_BeTT

    信中对自己性格中的长处和弱点作了坦率的剖析:“天下惟至柔者至刚,久知其理,而自己没有这等本领,故明知故犯,不惜反其道而行之,思之悚栗!略可自慰者,立志真实,自己说的话自己负责,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不愿牺牲真我,不愿自己以自己为傀儡。待朋友:做事以事论,私交以私交论,做事论理论法,私交论情。” 青年毛泽东的自省值得我学习。常常被朋友关于工作和生活的事困扰,生活中相交甚欢,但被求在工作中多出力帮忙,...

    2021-10-26 10:26:57   3人喜欢

  • 理信仰

    网上不少人都“叫嚣着”收复台湾、打日本、打美国……单纯的认为国家不出手,是实力不够,他们永远都忽略的一点在于,我国每逢对外作战历史上,内部的敌人甚至比外部敌人“破坏性”更大,关键在于其隐蔽性,归根结底,就是“普通百姓”的“阶级敌人”,早在朝鲜战争时期,国内资产阶级就趁机反扑过,比如制药厂把伪劣药品送上前线,比如囤积货物、抬高物价、利用国家政策的空子,做投机倒把的生意,大发“国难财”,(少数人侵...

    2023-08-19 15:57:52   2人喜欢

  • 辰化

    2023-03-16 原文:尽管韶山来历的传说是那样美丽,毛泽东出生时,这里的现实环境却同旧中国其他闭塞而贫穷的乡村没有多少两样。冲里住着六百多户人家。祖父毛恩普是个老实厚道的庄稼人,因为家境窘迫,不得不把祖传的一些田产典当给别人。毛恩普只有一个儿子,去世的时候,孙子毛泽东长到了十岁。父亲毛贻昌,字顺生,号良弼。十七岁开始当家理事,因为负债被迫外出在湘军里当了几年兵,长了不少见识,也积累了一些银钱。还乡后...

    2023-05-21 21:06:44   2人喜欢

  • 小雨雨

    年近四十了,才开始看毛泽东传。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你能想象这是十七岁的孩子写出来的东西么?我觉得我八十岁都没有这种胸襟和气度。 早期的思想就是典型的开始看世界了,也知道专制主义已经不能维持太久。推崇新思想,心里已经种下了民主的种子。你从这里就开始知道,毛泽东非常好学。 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时候, 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晚上熄灯后还借着外面一点微弱的...

    2024-05-23 21:24:48   1人喜欢

  • 理信仰

    我们 90 后 00 后的这一代人,相对于,爷爷奶奶那一辈 30、40 年出生的人来说, 自幼年时代起,虽不缺吃穿,但却是“精神食粮”最“贫瘠”的一代人,老辈人,他们常常把“毛主席万岁、有党和国家在”这些话放在嘴边,我以前非常不理解,甚至觉得荒诞可笑,同样,他们不理解我们在对待生活和工作上的内种“消极”态度,后来我才明白,他们的青春,是从战火过渡到“百废待兴”的“黄金年代”,内时候,“打江山”的人都还在,所以...

    2023-09-29 03:18:07   1人喜欢

  • cyxhorse (~祈り~)

    恩格斯说过:“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痛苦经验中’学习。”毛泽东所以能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个重要论断,正是从大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中取得的。他比其他人高明的地方在于:在事实的教育下,能够迅速看清问题的实质,作出合乎实际的新的理论概括,用来改正自己原有的思想,指导今后的行动。

    2023-06-11 21:39:19   1人喜欢

  • 樱桃子

    上大学的时候,在宿舍楼前买了一本《毛泽东传》,当时读不太进去,反而更关心一些风月传说。 如今毕业7年多,心智思想都成熟不少,重新拿起这本书,竟然感觉兴味十足。 很多章节都很有启发,甚至想要重新研读一些马列主义的著作。 以下是我曾经在朋友圈发表的两段读后感: 1。关于立志 以前跟人谈起教员,大家都很佩服他的前瞻性,对问题判断的准确性。有时简直觉得不可思议。 但是看他的传记,就会发现,他的思想其实也是在不...

    2023-02-27 09:33:46   1人喜欢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2 13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毛泽东传(共6册)

>毛泽东传(共6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