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风声》讲述了地下工作者老鬼的故事。老鬼破译电报的能力超强,打入了日伪情报组织内部,面临身份暴露的危险时,他机智地与日伪和国民党军统特务周旋,制造种种假象迷惑敌人,使得组织内部陷入混乱,搞不清谁是真正的“老鬼”。但因条件所限,最后关头“老鬼”不得不牺牲生命,设法将情报成功传递出去。
风声的创作者
· · · · · ·
-
麦家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家,编剧。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曾从军17年;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7年转业至成都电视台电视剧部任编剧;2008年调入杭州文联任专业作家。
1986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随笔集《捕风者说》,电视剧《暗算》《地下的天空》(编剧)等。作品曾多次获奖:《解密》获中国小说学会2002年中国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提名;《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风声》获《人民文学》2007年度最佳长篇小说奖;《让蒙面人说话》获《小说选刊》2003—2006年最佳中篇小说奖;《两位富阳姑娘》获中国小说学会2004年中国短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
作家本人曾被评为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进步最大的作家;第三届风尚中国榜·20...
作家,编剧。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曾从军17年;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7年转业至成都电视台电视剧部任编剧;2008年调入杭州文联任专业作家。
1986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随笔集《捕风者说》,电视剧《暗算》《地下的天空》(编剧)等。作品曾多次获奖:《解密》获中国小说学会2002年中国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提名;《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风声》获《人民文学》2007年度最佳长篇小说奖;《让蒙面人说话》获《小说选刊》2003—2006年最佳中篇小说奖;《两位富阳姑娘》获中国小说学会2004年中国短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
作家本人曾被评为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进步最大的作家;第三届风尚中国榜·2007年度风尚作家;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7年度小说家;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视节最佳编剧;第三届电视剧风云盛典最佳编剧等。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和编剧的电视剧《暗算》一开中国特情影视剧的先河,深得观众喜爱。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喜欢读"风声"的人也喜欢 · · · · · ·
风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64 条 )



裘庄的终极谜底:李顾其实是双箭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相信只要是读过这本书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意识到顾晓梦喜欢李宁玉,但是李宁玉对顾晓梦是什么心态就有一些争议,经常会看到有人说风声原著里李宁玉是个理性至上的冰冷无情的革命机器,对顾晓梦没有感情只有利用等等。诚然,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我每次看到这些话... (展开)
风声四起,我们如何从假象的密室中突围?


从《暗算》到《风声》,麦家的小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先说个小插曲,刚开电脑,打算写这篇读后感。地震了。 桌子摇晃,彷佛即将散架,周围的墙左右倾斜,窗外一群鸟逃难似的,集体离开树枝,朝天空的远处飞去。这是我第一次在冰岛遇到强烈的震感,也是人生的第一次。持续了五六秒,后来新闻上说震源在雷克雅未克周边地区,五级... (展开)

探求顾小梦不便示人的秘密(大图,流量预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由于豆瓣不支持编辑字体颜色,但为了方便理解,又少不了颜色;于是只能上传图片。大图,流量预警。 我力求的“客观”,我依赖的“感官”,都是抓不住真相的。因为,我感觉作者意图在此,就是要把许多人的历史观打个趔趄,让你去反思,让你在时空与因果里沉默。 顾小梦说,“你...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 )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8.5分 15778人读过
-
Head of Zeus (2020)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南海出版公司 (2007)7.7分 8802人读过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8)8.3分 218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买书如山倒6 (米特)
- Kk的书单 (iithinkso)
- 悬疑推理小说 (刀城洗劫)
- 我山之玉 (独孤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风声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刀城洗劫 2021-08-03 16:08:32
类似谍战的书,因为看了电影所以对原著产生兴趣的,喜欢这种类型的可以一看
0 有用 岳流蠡 2013-05-14 22:50:19
记叙者的视觉描写了过去的历史一笔,或许活下来老人梦惊,一幕幕重启压抑的记忆。
0 有用 Essie 2012-09-16 15:53:26
大三的时候看过不完整的电子版 现在读来仍然新鲜感人 很会讲故事
0 有用 洛羽清音 2013-06-07 20:30:10
不如电影好看呢 =。=
2 有用 声维于天 2017-05-29 18:12:49
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的作者才会连写小说也像是在打官腔?明明一个词就能表达清楚的意思偏偏要写成排比句。在读东风部分时,由于前言的关系,真把“我”当成了作者本人,以至于以为潘教授是个真实的人,而他口中的故事里面的所有人物也都是有其原型的。直到看到西风中顾小梦大骂潘教授的父亲是个政治骗子,才意识到前言也不过是小说的一部分,若非如此,如此描写尚在人世的故事原型人物未免太过不留情面。这一点尤前言在小说中的位置也... 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的作者才会连写小说也像是在打官腔?明明一个词就能表达清楚的意思偏偏要写成排比句。在读东风部分时,由于前言的关系,真把“我”当成了作者本人,以至于以为潘教授是个真实的人,而他口中的故事里面的所有人物也都是有其原型的。直到看到西风中顾小梦大骂潘教授的父亲是个政治骗子,才意识到前言也不过是小说的一部分,若非如此,如此描写尚在人世的故事原型人物未免太过不留情面。这一点尤前言在小说中的位置也可证明,它并非在整部小说之前,而只不过是东风的一部分。只是在读到静风部分芥川龙之介和肥原的交情时,又开始怀疑起小说是否完全虚构,如果是完全是虚构的,完全也可以虚构一个对肥原的转变有重要影响的人,而没必要把这个人写成是诺奖得主芥川。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