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这本虽然足足有三百页,却也像麦克尤恩更拿手的小长篇一样需要寻个时间一口气读完,如同刚才被困在火车上五个小时的我一气呵成。和之前推崇的赎罪不同,这次更吸引我的本质不再是喜爱而认同的角色,而是麦克尤恩同样精准秩序合理的叙述,把一条条绵延不绝的思绪和一整天的故事情节以及过去的回忆编织在一起。与黑犬跳跃的时间与场景不同,这次达罗维夫人式的线性时间与场景实在是需要更完美强大的叙述技巧,既要保持意识流的无限性,又要把这无限性控制在情节叙述的有限框架之下。这是何等又匠气又浑然天成的创作!一片情节叙述,一片思考表达相互穿插,麦克尤恩对叙述对角色对自我的全知视角,在这一次的创作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再加上伊战与反战背景参与叙述,大恐怖主义与小恐怖主义,文学与音乐创作的看法,宽恕与反省的对立交融。
9.11之后,国民作家写给国民的慰藉之书,细腻文笔和医学专业化描述,难掩铺面而来的贴合读者心意的矫揉造作和陈词滥调。能让人回忆起“恐怖伊恩”惊世骇俗的地方的,可能唯有关于阿兹海默症、亨廷顿舞蹈症等引起的道德议题的探讨,但作家只是隔靴搔痒了一下就停笔,他实在不想给读者太多的痛苦。在这一点上,他远远不及乔纳森·弗兰岑(《如何独处》)那样勇敢和深刻。全书最大的败笔出现在故事最后四分之一,绑匪要求男主那被迫脱光了衣服的女儿念诗,男主和绑匪竟至沉醉在诗意中不能自拔,以此说明诗歌的伟大(或者,亨廷顿舞蹈症的莫名其妙),这种硬掰的情节实在不能让人信服。在目前我所读过的麦克尤恩小说中,这是最差的一本。
我喜欢这个裸睡、坐在马桶上尿尿的医生,也喜欢这种“一天过一生”的叙事。
相比拿下布克奖的《阿姆斯特丹》,我更喜欢这本。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厚,作者的手笔也愈加成熟。
花两年研究一个职业然后写出来值得借鉴。但这是911后英美作家都接到的政治立场命题作文么?以及一副典型中产面貌的全家也真是没什么好写的
在意识流的重重包裹下,叙述如树枝般伸展开,果然是教科书式作品,最大的不足就是单薄的内容和说教的观念,这也许就是它为何仅被评价为“炫技小说”的原因吧。3.5星。
优点和缺点都是两个字「匠气」,从叙事角度挑不出毛病的杰作,但缺失灵气。故事围绕一个英国高知中产的一天展开,期间涵盖了反战和恐怖主义的讨论,十分精准而学究气。这个家庭内部的矛盾过于细小,夫妇两的感情纯粹得不够真实,缺乏哈内克《隐藏摄像机》中那种怅然。总得说来还是太过正气,不适合我。
是的,一天的故事能写成一本长篇你就知道有多冗长了。但是看到后面还是决定从三星升到四星,还是很有意思的
不错
2015年得书201。补KINDLE版。
24小时全方位他人人生体验
实在不想看了,完全没有短篇的好,写的冗长又有过多内心戏,太自恋了。我从这本书学到的就是,小说还是多写对话,还有对于外界的观察。自言自语太多而且把明明是自己的认知压在别人身上(他女儿)简直太假了。麦克尤恩可以离开我的梯队了。
一天即一生,一生即一天。
202023比较糟糕的一本
虽然只有一天,但是写得十分精彩,中间很多有趣的地方。就是最后女儿被要挟那里,很好一出设置,但是不是很流畅和柔和。
算是为下一步读《大都会》作铺垫。
第一章和最后一章很棒,中间部分食之无味。总体还可以,ian对生活细节的描写依然美好
明明不喜欢这个作者但偏要买来吐槽又恶心自己,无药可救了呵呵呵...
中产阶级的一个拥挤的星期六。然而似乎也没能改变什么,还是照样生活。伊恩展示了高度的写作技巧和控制力,但是总感觉在这篇小说里,内在性的东西缺了点。穿插在里头的关于文学、生活以及现实危机的思考力度有些不够。
这一天 写成故事 还是很平淡的 结局有点讽刺 不知作者想讽刺的是不是这个社会。 翻译翻得很好 读起来很顺
> 星期六
12 有用 牛腩羊耳朵 2012-03-07 15:14:34
这本虽然足足有三百页,却也像麦克尤恩更拿手的小长篇一样需要寻个时间一口气读完,如同刚才被困在火车上五个小时的我一气呵成。和之前推崇的赎罪不同,这次更吸引我的本质不再是喜爱而认同的角色,而是麦克尤恩同样精准秩序合理的叙述,把一条条绵延不绝的思绪和一整天的故事情节以及过去的回忆编织在一起。与黑犬跳跃的时间与场景不同,这次达罗维夫人式的线性时间与场景实在是需要更完美强大的叙述技巧,既要保持意识流的无限性,又要把这无限性控制在情节叙述的有限框架之下。这是何等又匠气又浑然天成的创作!一片情节叙述,一片思考表达相互穿插,麦克尤恩对叙述对角色对自我的全知视角,在这一次的创作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再加上伊战与反战背景参与叙述,大恐怖主义与小恐怖主义,文学与音乐创作的看法,宽恕与反省的对立交融。
6 有用 虾米 2018-08-26 10:07:01
9.11之后,国民作家写给国民的慰藉之书,细腻文笔和医学专业化描述,难掩铺面而来的贴合读者心意的矫揉造作和陈词滥调。能让人回忆起“恐怖伊恩”惊世骇俗的地方的,可能唯有关于阿兹海默症、亨廷顿舞蹈症等引起的道德议题的探讨,但作家只是隔靴搔痒了一下就停笔,他实在不想给读者太多的痛苦。在这一点上,他远远不及乔纳森·弗兰岑(《如何独处》)那样勇敢和深刻。全书最大的败笔出现在故事最后四分之一,绑匪要求男主那被迫脱光了衣服的女儿念诗,男主和绑匪竟至沉醉在诗意中不能自拔,以此说明诗歌的伟大(或者,亨廷顿舞蹈症的莫名其妙),这种硬掰的情节实在不能让人信服。在目前我所读过的麦克尤恩小说中,这是最差的一本。
3 有用 Ada 2014-12-30 21:01:00
我喜欢这个裸睡、坐在马桶上尿尿的医生,也喜欢这种“一天过一生”的叙事。
2 有用 sue 2011-11-30 15:59:13
相比拿下布克奖的《阿姆斯特丹》,我更喜欢这本。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厚,作者的手笔也愈加成熟。
1 有用 安东妮 2015-02-16 12:40:24
花两年研究一个职业然后写出来值得借鉴。但这是911后英美作家都接到的政治立场命题作文么?以及一副典型中产面貌的全家也真是没什么好写的
1 有用 哑谜 2015-07-31 23:42:48
在意识流的重重包裹下,叙述如树枝般伸展开,果然是教科书式作品,最大的不足就是单薄的内容和说教的观念,这也许就是它为何仅被评价为“炫技小说”的原因吧。3.5星。
1 有用 cinvro 2017-08-27 02:57:36
优点和缺点都是两个字「匠气」,从叙事角度挑不出毛病的杰作,但缺失灵气。故事围绕一个英国高知中产的一天展开,期间涵盖了反战和恐怖主义的讨论,十分精准而学究气。这个家庭内部的矛盾过于细小,夫妇两的感情纯粹得不够真实,缺乏哈内克《隐藏摄像机》中那种怅然。总得说来还是太过正气,不适合我。
1 有用 薛定谔的毛 2019-10-09 04:22:47
是的,一天的故事能写成一本长篇你就知道有多冗长了。但是看到后面还是决定从三星升到四星,还是很有意思的
0 有用 AOI 2011-09-05 09:10:19
不错
0 有用 微笑迦朵 2013-02-06 08:36:53
2015年得书201。补KINDLE版。
1 有用 夏目冬耳2.0 2015-07-29 22:43:17
24小时全方位他人人生体验
0 有用 icier 2013-06-24 17:44:10
实在不想看了,完全没有短篇的好,写的冗长又有过多内心戏,太自恋了。我从这本书学到的就是,小说还是多写对话,还有对于外界的观察。自言自语太多而且把明明是自己的认知压在别人身上(他女儿)简直太假了。麦克尤恩可以离开我的梯队了。
1 有用 熊仔面 2012-06-26 11:13:29
一天即一生,一生即一天。
1 有用 悠长的假期 2020-03-14 07:10:17
202023比较糟糕的一本
0 有用 zk 2012-08-10 20:13:16
虽然只有一天,但是写得十分精彩,中间很多有趣的地方。就是最后女儿被要挟那里,很好一出设置,但是不是很流畅和柔和。
0 有用 Mademoiselle B 2012-12-19 17:03:24
算是为下一步读《大都会》作铺垫。
0 有用 起床,走四方 2012-01-01 21:06:45
第一章和最后一章很棒,中间部分食之无味。总体还可以,ian对生活细节的描写依然美好
0 有用 切 2012-07-23 15:19:17
明明不喜欢这个作者但偏要买来吐槽又恶心自己,无药可救了呵呵呵...
0 有用 山月随人归 2011-09-17 23:57:27
中产阶级的一个拥挤的星期六。然而似乎也没能改变什么,还是照样生活。伊恩展示了高度的写作技巧和控制力,但是总感觉在这篇小说里,内在性的东西缺了点。穿插在里头的关于文学、生活以及现实危机的思考力度有些不够。
0 有用 InsomniaUdon 2012-06-09 14:10:54
这一天 写成故事 还是很平淡的 结局有点讽刺 不知作者想讽刺的是不是这个社会。 翻译翻得很好 读起来很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