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 短评

热门
  • 175 江湖路人 2016-05-10 23:42:15

    爱真好,比浑身长满了眼睛都好

  • 104 双丁路原节子 2013-12-19 21:31:29

    很多看似漫不经心的句子,读起来却十分受用。把大段的心理描写图像化,色彩化,简单化,具体化,对小马和小孔,以及小马和洗头妹的心理描写相当到位。还有那段俩盲人的具体的对话: “泰来,我可漂亮了。我可是个大美女,你知道么?”    “知道。”    金嫣一把抓住泰来的手说:“你摸摸,好看吗?”    “好看。”    “怎么个好看法?”    泰来为难了,他的盲是先天的,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好看,憋了半天,用发誓一般的声音说:“比红烧肉还要好看。”

  • 87 大甜甜~~ 2014-09-25 07:06:16

    这是我第一次读毕飞宇的作品,开合自如,大气磅礴。盲人最需要的是尊严,是平起平坐的尊严,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尊严,而不是健全人方方正正的坐标系外一条像狗尾巴一样扭摆的曲线。我佩服作者。

  • 35 悲欣交集 2011-11-01 19:17:47

    人人爱小马。。

  • 25 大炎 2015-01-03 16:06:21

    3.5★…看完的第一本kindle书…最大的好处是心理,可惜写得实在太满,作者总爱来一段总结式的评论,文风也带着全知的自我膨胀和夸耀,人物交叉起来常不如单独写得出彩,怪不得毕飞宇在最后的访谈中都承认可以写得更好…小说肯定比娄烨的电影版丰满,电影对人物有改动,重心亦不同,转移到小马身上,但各色人物来不及交代太多背景,也是难免遗憾,比如秦昊最后的吐血就显得有些莫名其妙…

  • 17 2015-11-19 21:33:19

    毕飞宇无时无刻不在展示小说家的骄傲,展示有能力懂得他者的意义,那是真正意义的懂得:剖开每个人内部纵横捭阖的精神空间,其中有诗意的美,有艺术的神经质,有纯净的自省,也有不堪的多疑——这是每个人心中都存有的东西,毕飞宇的小说就像手术刀,能把它们挖出来,让你看到你自己。

  • 12 曼仔 2017-04-19 02:45:42

    很好看,一气呵成,流畅、细腻、瑰丽。毕飞宇真是好难得的直男,完全不gay气,但是懂男女,懂情爱,有精致的思索,并不是那种朴素的人道主义价值观,是完成度非常高的作品,很厉害。毕飞宇的确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当年的苏童行文凄艳,但是气质阴郁猎奇,没有毕飞宇这么整饬、沉稳,同时又幽美。

  • 8 司令 2017-11-20 10:37:42

    看得很快,从早到晚一整天就看完了。整体感觉是结构很完整,人物也丰满。看得出作者是做了调查的,细节有了。但太老套了,从写法到故事,太过标准,以至于毫无特色,留不下任何印象。每次买小说月刊,总是这样的文风和写法,就好像出自同一个人的笔下。也许是一代作家共同的特色。

  • 8 碳水化合喵 2018-03-16 00:07:51

    嫁人就嫁王大夫

  • 12 没森 2012-03-20 17:05:37

    “小马玩时间”有意思;“都红学琴”很尖刻;“王大夫还钱”很有戏剧张力

  • 5 Daisy Li 李梦 2014-08-15 09:31:40

    即便结尾处都红断了拇指沙复明旧疾复发,但整个沙宗琪推拿中心拐了个小弯之后仍旧走上了春草复生的向阳的路。我相信小马最后也会“回来”的,即便不是回到推拿中心回到嫂子身边,也会回归某种“正常”的爱情和生活。毕飞宇总愿意写个人的或是群体的困境,而在《推拿》中,他给了盲人出口。或者说,这出口其实是盲人自己留给自己的。

  • 8 陶城小五 2013-05-19 19:49:52

    野心太大可是直到最后也没有一个收的过程,故事就这么尴尬地摊在那里。很多问题浅尝辄止,可惜了。

  • 7 楚腰纤细掌中轻 2018-12-04 09:31:26

    沙复明爱上都红是写的最好的一个段落,在一个只有声音和温度的世界“美”不重要,但却是盲人群体向着“全知”群体攀爬的心理缩影,又比如都红对小马的小心思。毕飞宇的生活体验还表现在小蛮的情欲写真(与小马的对话写的极好),以及沙复明病倒后众人的毫无察觉上,“尊严”带有强烈的自我封闭性,而非推己及人。小说情节当然源自“常识”,是较为精确的摹态,但是短句是否得当个人有所保留,相比刘震云的锤炼,似乎更应该表现一种“蠕动”,像是伸缩不定的距离触角。

  • 4 57 2013-09-14 15:51:44

    书其实也不喜欢。前半还比较好,越看越能察觉到文字上用力,情节上的不通畅,比如分肉、夹手指等等。比较难得的是,极尽笔墨去描写盲人的感受,试图建立一个异于常人的时空。只是,我总觉得更加深刻的理解是同而非不同,是默默相处,甚至息事宁人。

  • 3 ztlpoppy 2015-04-06 14:03:28

    可读性很强 视角很独特,心理的描写细腻好像为我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一扇门

  • 5 mecca 2014-04-02 22:26:25

    4- 本书用人物做小标题穿插起一个小社会里的群像,有“唤醒常识”的情怀,也有“盲人摸象”的隐喻,结构上却有点蛇尾——一直觉得毕飞宇最擅长的还是中篇。最神的当然还是毕氏的“了”字大法,小细节上有冗字。期待一下同名电影和电视剧。

  • 6 晚不安 2014-10-19 10:17:50

    毕飞宇不是在描述,而是带读者去感受。我们以为他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他却说自己只是在还原一种常识。《推拿》的出色让我看到了小说家与小说作者的差距——精彩的小说不在于语言的一城一池,而在于内容的浑然天成。他还让我相信,短句的出现是语言成熟的标志之一。小说的叙事也是盲人式的,它没有肖像描写,把篇幅都用来铺展人物的内心。——心与心之间可以有多接近,就可以有多遥远。海伦·凯勒说:“世界上最美丽最珍贵的东西,不可能听到或看到,只有用心才能感受的到。”在“沙宗琪盲人推拿中心”,这东西看上去像爱情,其实它叫尊严。

  • 2 we are 2015-09-19 19:25:35

    补全了对电影细节的疑问。

  • 4 舍藏 2014-11-15 23:12:36

    把东西嚼得太碎,没味儿了

  • 5 Fleurs.哼哼 2018-02-07 22:05:55

    电影早早看过,也并没有太大波澜。而向我推荐此书的姑娘的理由是青春期时阅读,被书中的性描写震撼到了。而我在阅读到涉及相关章节时,确实也是有一番通感,特别是小蛮内心独白中有关“心”被“操到”的粗鄙描写甚是折服。但和大多数读者一边倒的好评不同的是,我认为毕飞宇在本书中的目的性太强,而他的目的在书末的采访录中也昭然若揭:小到关注弱势群体,大到宣扬普世价值。而这种过于强烈的核心导致毕的文字在书中略显造作,教育意味略浓。而我一直坚持伟大的作家和文字应该是举重若轻的沁透而不是刻意的震撼。像张一亮这样的边缘人物真的只是边缘而没有起到“围魏救赵”的效果。翻过去再思考小说课,毕飞宇的格局还是需要再大一些,或者说路子要更宽一些。不然也只能围绕小人物画地为牢,但小人物是可以写出大气候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