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 Ordnung der Dinge》的原文摘录

  • It is no longer a question, in fact, of repeating what had already been said(言下之意,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释经学是以对已经被言说的事物的“评论”或“重复”), but of defining through what figures and images, by following what order, to what expressive ends, and in order to declare what truth, God or the Prophets had given a discourse the particular form in which it was communicated to us. (查看原文)
    [已注销] 9赞 2014-07-20 15:58:14
    —— 引自第89页
  • criticism judges it (representation and truth) and profanes it. Now as language in the irruption of its being, and questioning it as to its secret, commentary halts before the precipice of the original text, and assumes the impossible and endless task of repeating its own birth within itself: it sacralises language. (查看原文)
    [已注销] 9赞 2014-07-20 15:58:14
    —— 引自第89页
  • 人,就其本性而言,总是倾向于最逼近和最迫切的结果。他首先考虑他的需要,接着考虑他的快乐。他在考虑这些之前,总是忙于农业、医学、战争、实际政治学,接着忙于诗歌和艺术;并且当他转会到自身并开始反思时,他就为自己的判断规定规则,这就是逻辑学,为他的话语规定规则,这就是语法,为他的欲望规定规则,这就是伦理学。他那时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理论的顶峰。 (查看原文)
    曳尾.avi 6赞 2016-01-28 20:40:08
    —— 引自第113页
  • 福柯欣赏尼采的“谱系学”或“真实的历史”。因为它能区分、分离和分散事物,能释放岐异性和边缘因素,能让间断性在主体身上穿行和涌现,它所依据的是充满着机缘的力量关系的逆转和权力的侵占,所强调的是界限、断裂、个体化、起伏、变化、转换、差距,所突现的是无先验主体的、分散的、散乱的、非中心的、充满着偶然性的多样化空间。哈贝马斯曾形象的解读福柯所发掘的“真实的历史”:它是一座由任意的话语形式构成的移动着的冰山,这些话语形式前后涌动、上下起伏、不停地变化和重组,而无连续性。 (查看原文)
    Gawiel 5赞 2012-02-22 01:47:34
    —— 引自第15页
  • lastly , the purpose of arousing in the other the represent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cry or gesture (but with this particularity, that by emitting a cry, I do not arouse, and do not intend to arouse, the sensation of hunger, but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is sign and my own desire to eat). Language is possible only upon the basis of this entanglement. It rests not upon a natural movement of comprehension or expression, but upon the reversible and analysable relations of signs and representations. Language does not come into being when representation is exteriorised, but only when, in a concerted fashion, it detaches a sign from itself and cause itself to be represented by that sign. (查看原文)
    [已注销] 3赞 2014-07-20 17:00:35
    —— 引自第116页
  • 《堂吉诃德》是第一部现代文学作品,因为我们在它里面看到了同一性与差异性的严酷理性不停地轻视符号和相似性;因为在它里面,语言中断了自己先前与物的关系,从而进入了这个孤独的主权中,语言还会只作为文学突然重新出现在这个主权内:因为相似性进入了一个时代,从相似性的观点来看,这是一个非理性和想象的时代。一旦相似性与符号相互分离,两种经验就能确立起来了,两个人物也可以面对面出现了,疯人(不是被理解为病人,而是被理解为被确立的和被保持的异常,一个不可缺少的文化功能)已在西方经验中成了具有原始相似性的人。如同在巴洛克时代的小说或剧本中所描绘的,如同其在19世纪精神病学以前被逐渐制度化的,疯人在类推中被异化了,他是同与异的错乱的游戏者。他把事物当成它们所不是的东西,把一个人当成另一个人;他不理睬朋友,只认识陌生人;他认为,当自己戴着面具时是摘掉面具了。他颠倒了所有的价值和所有的比例,因为他认为自己在任何时候都是在辨读符号:因为对他来说,所有符号都是彼此相似的,所有相似性都具有符号的价值。在文化空间的另一端(但是因对称而非常靠近)则是诗人,他在被命名和经常被期望的差异性下面,重新发现了物与物之间隐藏着的关系、它们的分散了的相似性,在所确立的符号下面,并且撇开这些符号,他听到了另一个更加深刻的话语,这种话语唤起了这样一个时刻,那时词在物的普遍相似性中闪烁:同之主权是如此难以陈述,以至于在它的语言中抹去了符号之间的区别。 (查看原文)
    [已注销] 3赞 2015-01-22 18:58:10
    —— 引自第66页
  • 让我们把那些能使人们让符号讲话并揭示其意义的全部认识和技巧,称作释义学;把那些能使人们区分符号的场所、限定把符号构成为符号的一切并知晓符号是如何以及依据什么规律而联系在一起的全部认识和技巧,称作符号学:16世纪以相似性为形式把释义学和符号学重叠在一起,探寻意义,也就是阐明相似性。探寻符号的规律,也就是去发现相似的事物。存在物的语法,就是对这些事物做诠释。它们所讲的语言必须告诉我们的,只是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的句法是什么。事物的性质,它们的共存,它们借以联系在一起和交流的方式只是它们的相似性。这个相似性只有在从这个世界的一头贯穿到另一头的符号网络中才是看得见的。 他们的知识的核心处存在着一种必要性:他们必须在无限丰富的相似性(作为符号与其意义之间的第三个项而被引入)与那个把同样的相似性强加在符号与其所指之上的单调性之间进行调节。在一个符号与相似性于其中彼此缠绕的认识型中(这种缠绕处于无止境的螺旋形曲线中),人们必须在小宇宙与大宇宙的关系中思索知识的保障以及知识拓展的界限。 因这同一个必要性,知识就同时并且在相同的层面上接受魔术和博学。在我们看来,16世纪学识就是理性知识、源于魔术实践的观念和整个文化遗产(因重新发现古希腊罗马作者们,其权威理论已得到全面加强)的不稳定的大杂烩。这样看来,16世纪的科学就其结构而言,似乎是脆弱的;它是一个忠于古人、喜好神奇和对我们借以彼此确认对方的最高合理性所作清醒的注目这三者相互对抗的自由场所。这个三足鼎立的时期因此会反映在每部作品和每个具几种复杂情感的人的镜子中...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赞 2012-06-07 10:05:24
    —— 引自章节:世界的平铺直叙
  • 在其原始的、历史的16世纪的存在中,语言并不是一个任意的体系;它被置于世上并成为世界的一部分,既是因为物本身像语言一样隐藏和宣明了自己的谜,又是因为词把自己提供给人,恰如物被人辨认一样。人们为了认识大自然而打开、钻研和阅读书本中的重大隐喻,只是另一个传递的相反的和看得见的方面,而是是更为深刻的方面,它迫使语言存在于世上,存在于植物、草木、石头和动物中间。 书写的这一重要性,说明了在16世纪知识中出现了两种尽管明显对立但又不可分离的孪生形式。其中一种形式是在所见与所读、观察与关系之间不作区分,从而构成了一个唯一的光滑的表面,在这个表面上,目光和语言无限地交织在一起;第二种形式是第一种形式的反面,即直接分散了所有的语言,并且不用任何可指定的术语,反反复复的评论就把这种语言分成了两半。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赞 2012-06-07 10:05:24
    —— 引自章节:世界的平铺直叙
  • ...而是因为自然本身就是词与记号的连续不断的织物,叙述与文字的连续不断的织物,话语与形式的连续不断的之物。...人们必须把已由自然或人、由世界的语言、由传统、或由诗人看到和听到以及叙述的一切都汇集在同一个知识形式中。 因此,知识在于语言与语言的关系;在于恢复词与物的巨大的统一的平面;在于让一切东西讲话。这就是说,在一个所有标记的层面上,使次等的评论话语产生。知识的本义并不是注视或证明;知识的本义是阐释。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赞 2012-06-07 10:05:24
    —— 引自章节:世界的平铺直叙
  • 在文艺复兴时期,符号的组织是不同的,并且较为复杂;它是三元的,因为它需要确切的标记领域,由这些标记指称的内容,以及把这些标记与被这些标记指称的事物联系起来的相似性;但是,由于相似性既是符号形式,又是符号内容,所以,这个排列的三个不同的要素就被归结为一个单一的形式了。 事实上,就其原始的和初始的存在来讲,语言首先存在于简单的有形的书写形式中,语言是事物上面的一个印痕,是散布在世界上的一个标记(这个标记是世界上最最不能抹去的形式的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将,这一语言层次是独特的和绝对的。但是,它还产生了另外两种向其提供了框架的话语形式:在这个语言层次上面,存在者评论,评论重述了在新的话语中被给定的符号,而在这个语言层次下面,则存在着文本,评论假定了文本的首要性,这个首要性隐藏在每个人都看得见的标记下面。于是,存在者三个语言层次,他们都产生于书写的独特存在。 从整个19世纪,直到我们现在这个时候——从荷尔德林到马拉美再到安托南·阿尔托——文学要有自主的存在,并且把自己与其他所有的语言分离开来,并形成一条深不可测的鸿沟,唯一的方式只是塑成一种“反话语”,并从语言的表象或指称功能回溯到16世纪以来已被遗忘的这一原始存在。 无论人们是从所指(它设法说的一切,他的“观念”,它所允诺的一切,或者他促使人们去做的一切)的方面,还是从能指(借助于从语言学或精神分析法中获取的图式)的方面,对文学进行分析,这都无关紧要:所有这些都只是次要情节。...从19世纪以来,文学在某一天恢复了语言的存在:尽管它并不像在文艺复兴时期末出现的那样。因为在现在,不再存在这个原始的、绝对初始的言语,话语的无限运动都建立在这个言语之上并受制于它;从此以后,语言的增长,不再有开端,不再有终结,不再有允诺。这一空幻的但基本的空间的历程日复一日地描绘着文学文本。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赞 2012-06-07 10:05:24
    —— 引自章节:世界的平铺直叙
  • Modern thought, from its inception and in its very density, is a certain mode of action. . . . Thought had already “left” itself in its own being as early as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t is no longer theoretical. As soon as it functions, it offends or reconciles, attracts or repels, breaks, dissociates, unites or reunites; it cannot help but liberate or enslave. . . . At the level of its existence, in its very dawning, [thought] is in itself an action—a perilous act. (查看原文)
    不全 2赞 2019-10-30 23:06:55
    —— 引自章节:任意
  • “存在着秩序” (查看原文)
    psychocandy 1回复 1赞 2022-06-26 22:45:08
    —— 引自章节:前言
  • 有关物之序以及这种秩序所诉情的解释的一般理论,都将在这个被视作确实基础的秩序上构建起来。 (查看原文)
    psychocandy 1回复 1赞 2022-06-26 22:45:08
    —— 引自章节:前言
  • 除了在语言的非场所(le non-lieu),它们还能在其他什么地方并置在一起呢? (查看原文)
    psychocandy 1回复 1赞 2022-06-26 22:45:08
    —— 引自章节:前言
  • 我们从未能成功地限定每一个这样的范畴与包含了所有这些范畴的那个东西之间的一种包容和被包容的稳定关系。 (查看原文)
    psychocandy 1回复 1赞 2022-06-26 22:45:08
    —— 引自章节:前言
  • 存在着秩序的纯粹经验和秩序存在方式的纯粹经验。 (查看原文)
    psychocandy 1回复 1赞 2022-06-26 22:45:08
    —— 引自章节:前言
  • 考古学就限定了同时性(simultaneit)系统。 (查看原文)
    psychocandy 1回复 1赞 2022-06-26 22:45:08
    —— 引自章节:前言
  • 一种深刻的历史性渗入了物的中心,它不仅依据物自己的连贯性把物抽离出来并加以限定,而且还把由时间的连续性所蕴涵的秩序形式强加给物。 (查看原文)
    psychocandy 1回复 1赞 2022-06-26 22:45:08
    —— 引自章节:前言
  • 我在这里则要观察一个文化借以能体验物之邻近的方式,它借以能确立起物与物之间相似关系的图表以及物借以必须被考察的秩序的方式。 (查看原文)
    psychocandy 1回复 1赞 2022-06-26 22:45:08
    —— 引自章节:前言
  • 从‘异’的界限-经验(l'experiencelimite)到医学知识的构成形式,从这些构成形式到物之序和‘同’之思,提供给考古学分析的,是整个古典知识,或确切说,是把我们与古典思想分隔开来并构成我们的现代性的那个门槛。 (查看原文)
    psychocandy 1回复 1赞 2022-06-26 22:45:08
    —— 引自章节:前言
<前页 1 2 3 4 5 6 7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