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进入西奥迪尼的社会心理学课堂
译者: 谢晓非等
出版年: 2011-4-1
页数: 382
定价: 6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湛庐教材P系列
ISBN: 9787300131832
内容简介 · · · · · ·
恐怖炸弹袭击、睾丸激素、1分钟相亲、Facebook、政治诽谤阵营怎样影响其他人?传统的社会心理学教材会列出一列你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却少将事实与理论有机结合在一起。由《影响力》作者罗伯特•西奥蒂尼领衔编著,本书14章深度剖析涉及了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和历史事件,用哈佛经典案例式的大案例分析方法,“研究者如同侦探”将方法和应用融入故事。
本书是人们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关系最佳的指导性书籍。虽然外表厚重,但内容并不晦涩。娓娓道来的故事以及丰富的图片,看过之后,你会重新认识自己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
本书特点:大案例,14章深度剖析了涉及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或事件。新视野,全书围绕“行为背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和“目的背后的人和环境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两个主题讨论。新趋势,本书并不是单纯解释心理学的现象,而是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从解释心理学向...
恐怖炸弹袭击、睾丸激素、1分钟相亲、Facebook、政治诽谤阵营怎样影响其他人?传统的社会心理学教材会列出一列你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却少将事实与理论有机结合在一起。由《影响力》作者罗伯特•西奥蒂尼领衔编著,本书14章深度剖析涉及了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和历史事件,用哈佛经典案例式的大案例分析方法,“研究者如同侦探”将方法和应用融入故事。
本书是人们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关系最佳的指导性书籍。虽然外表厚重,但内容并不晦涩。娓娓道来的故事以及丰富的图片,看过之后,你会重新认识自己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
本书特点:大案例,14章深度剖析了涉及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或事件。新视野,全书围绕“行为背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和“目的背后的人和环境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两个主题讨论。新趋势,本书并不是单纯解释心理学的现象,而是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从解释心理学向预测心理学的转型之作。
作者简介 · · · · · ·
道格拉斯•肯里克,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学校执教。多部作品发表在《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等杂志上。
目录 · · · · · ·
本章案例:《三杯茶》的人生
1.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1.2.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1.3.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
1.4.心理学家是如何研究社会行为的
· · · · · · (更多)
本章案例:《三杯茶》的人生
1.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1.2.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1.3.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
1.4.心理学家是如何研究社会行为的
1.5.为什么社会心理学家们需要博采众长
1.6.社会心理学与其他知识领域的联系
第2章.个人与情境
本章案例:马丁•路德•金——从平凡到非凡
2.1.个人
2.2.情境
2.3.个人与情境的交互作用
第3章.社会认知:了解我们自己和他人
本章案例:希拉里•克林顿的“画像”
3.1.社会思考者
3.2.努力地保存
3.3.管理自我形象
3.4.寻求准确的理解
第4章.呈现自我
本章案例:弗雷德•德马拉的传奇人生
4.1.什么是自我呈现
4.2.表现得讨人喜欢
4.3.表现能力出色
4.4.传达地位和权力
第5章.态度和说服
本章案例:彼得•赖利的蜕变
5.1.态度的本质
5.2.什么是说服
5.3.对世界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5.4.维持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
5.5.获得社会认同
第6章.社会影响:从众、顺从和服从
本章案例:史蒂夫•哈桑的两次惊人转变
6.1.社会影响的分类:从众、顺从和服从
6.2.正确选择:向准确屈服
6.3.赢得社会认可:向被喜欢屈服
6.4.管理自我形象:向一致性屈服
第7章.归属与友谊
本章案例:两位囚犯的友谊
7.1.什么是朋友
7.2.获得信息
7.3.获得地位
7.4.物质利益的交换
第8章.爱情与浪漫关系
本章案例:“大象与鸽子”的风流韵事
8.1.爱情与浪漫吸引的定义
8.2.获得性满足
8.3.建立家庭联系
8.4.获得资源和社会地位
8.5.分手还是在一起
第9章.亲社会行为
本章案例:杉原千亩的救人之举
9.1.亲社会行为的目标
9.2.获得社会地位与认同
9.3.自我形象管理
9.4.管理我们的情绪与心境
9.5.纯粹的利他行为存在吗
第10章.攻击行为
本章案例:一场无意义的暴力行为
10.1.什么是攻击
10.2.应对愤怒的情绪
10.3.获得物质和社会奖赏
10.4.减少暴力性行为
第11章.偏见、刻板印象和歧视
本章案例:安•奥特沃特和埃利斯的不可能之路
11.1.行星偏见
11.2.支持和保护自己的群体
11.3.寻求社会赞许
11.4.自我形象管理
11.5.寻求心理效率
11.6.减少偏见、刻板印象与歧视
第12章.群体
本章案例:揭露隐藏的群体病变
12.1.群体的实质
12.2.完成任务
12.3.做出正确的决策
12.4.获得领导地位
第13章.社会困境:是合作还是冲突
本章案例:两种截然不同的未来世界
13.1.定义社会困境
13.2.获得立即满足
13.3.维护自己及重要的他人
第14章.整合社会心理学
本章案例:奥巴马的登顶之路
14.1.我们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
14.2.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14.3.结合不同的观点
14.4.研究方法为什么重要
14.5.社会心理学是怎样嵌入知识网络的
14.6.社会心理学的未来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自我·群体·社会"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自我·群体·社会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自我·群体·社会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 条 )

无比垃圾的书,不要买
> 更多书评 3篇
-
-
《自我•群体•社会》读书笔记一 《影响力》的作者参与了这本书的写作,有很多内容似曾相识。跟《影响力》一样,这本书简单易懂,但更加系统。本想看完写书评,可是这本书比较专业,而且内容很多,我暂时没有能力写。暂且把目前的笔记和思绪记下,顺便检视一下自己理解了多少。可能的话,到时拣些有感悟的组成一篇书评。 第一章 导论 1、社会心理学的任务是描述和解释社会行为,通过对现象的研究,总结出规律性的理论,从而...
2015-04-21 15:15
《自我•群体•社会》读书笔记一 《影响力》的作者参与了这本书的写作,有很多内容似曾相识。跟《影响力》一样,这本书简单易懂,但更加系统。本想看完写书评,可是这本书比较专业,而且内容很多,我暂时没有能力写。暂且把目前的笔记和思绪记下,顺便检视一下自己理解了多少。可能的话,到时拣些有感悟的组成一篇书评。 第一章 导论 1、社会心理学的任务是描述和解释社会行为,通过对现象的研究,总结出规律性的理论,从而预测未知事件,加强控制。社会心理学跟其他科学有着紧密联系(进化生物学、神经化学、历史、社会学等等) 2、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社会文化视角:从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影响的角度进行研究 进化论视角: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对行为、心理进行研究 社会学习视角:认为个体的社会行为是过去所受的奖惩学习经历驱动的 社会认知视角:强调人们对社会事件的选择性关注、解释以及如何在记忆中储存这些经历的过程 3、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 社会行为是目标导向的:建立社会纽带、理解自己以及他人、获得以及保持低位、捍卫自己以及自己重视的人、吸引以及留住配偶 个人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会作出不同的反应。个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情境,同时情境也会选择个人。 4、心理学家研究社会行为的方法 描述法:自然观察;案例研究法 ;档案法;调查法;心理测验 相关与因果,描述法的数据能揭示两个以上变量的关联程度。 实验法:实验法通过操纵自变量和因变量来进行研究。实验的设计要考虑到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心理学的研究通常采用多种方法来减少因各种方法局限带来的负面影响 5、社会心理学与其他知识领域的联系:认知心理学、行为神经科学、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环境心理学 6、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法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 第二章 个人与情境 社会化的个体是动机、知识和情感的动态结合体 动机和目标:低层次的目标将我们引向高层次的目标,而动机是更宽泛的目标。 有意识和自动化的目标追求,我们的策略被运用得十分娴熟后会变得“自动化” 意志力:意志力跟肌肉一样,运用之后会进入疲劳期,在施加自我控制之后要在一段时间后才能恢复 思考抑制:抑制与目标不一致的思维,自动化的目标追求是思考抑制的最大敌人。 知识:知识会影响我么对社会事件的解释以及我们的思考感受和行动 情感:态度、情绪和心境。情感具有基因和文化基础。受到生理和认知因素的影响。情绪能在异常状态下给予我们警示,态度使我们能迅速做出判断,心境能为我们捷径新的情形做好准备。 介绍自己:自我反思使我们能够了解自己、控制自己,并且更有效地将自己呈现给他人。自我概念和自尊来自社会比较、反射性评价过程、自我知觉过程。 情境:社会环境能够塑造我们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 情境的类别:他人的纯粹在场(就是在比别人面前跟独自一人的区别)、适宜性:机遇与威胁、描述性规范(道德规范) 文化:个人主义文化、集体主义文化、文化适宜性、文化与规范、文化脚本(使个体更好地协调自己的行为,与他人保持一致) 个人与情境:不同的人对情境作出不同反应、个人选择情境、情境选择个人、不同情境启动个人的不同方面(比如思维风格)。个人改变情境、情境改变个人。
回应 2015-04-21 15:15
-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情感会强烈地收到我们解释情景所采用的方式的影响 的确,许多时候人格表征的不同源于面临问题之人所惯常的理解方式的差别。半瓶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所以,你可以努力去感触问题中积极的阳面;你同样可以纵容自己困顿于消极的阴面。 洞察问题的精髓并不是只取其一,而是全面地感受,然后在最坏的打算下(阴面)做最好的准备(阳面)
2013-03-10 16:39
-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情感是"人类错误与非理性的根源",我们却不这么认为。我们以为,情感能够告诉我们时下的处境并辅助我们做好准备 消极的情感总是让人难受,所以大家几乎是排斥且不待见的,它总是让人显得无力与虚弱。但是,情感为我们应对不同生活提供了心理上的准备,不至于一蹶不振,一击即溃。
2013-03-10 16:45
-
虚假证据不仅在警方审讯中是合法的,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部分案件中,在虚假证据被呈现后,嫌疑人都认罪了。 这是为什么呢?当然,我们并不排除嫌疑人本身是有罪的。但是,如众所周知的是,那些无罪的人往往也承认了所谓的罪行!"认知超负荷"以及"他人的错误指控"可以对被试的认罪行为达成合理的解释。
2013-03-19 15:48
-
《自我•群体•社会》读书笔记一 《影响力》的作者参与了这本书的写作,有很多内容似曾相识。跟《影响力》一样,这本书简单易懂,但更加系统。本想看完写书评,可是这本书比较专业,而且内容很多,我暂时没有能力写。暂且把目前的笔记和思绪记下,顺便检视一下自己理解了多少。可能的话,到时拣些有感悟的组成一篇书评。 第一章 导论 1、社会心理学的任务是描述和解释社会行为,通过对现象的研究,总结出规律性的理论,从而...
2015-04-21 15:15
《自我•群体•社会》读书笔记一 《影响力》的作者参与了这本书的写作,有很多内容似曾相识。跟《影响力》一样,这本书简单易懂,但更加系统。本想看完写书评,可是这本书比较专业,而且内容很多,我暂时没有能力写。暂且把目前的笔记和思绪记下,顺便检视一下自己理解了多少。可能的话,到时拣些有感悟的组成一篇书评。 第一章 导论 1、社会心理学的任务是描述和解释社会行为,通过对现象的研究,总结出规律性的理论,从而预测未知事件,加强控制。社会心理学跟其他科学有着紧密联系(进化生物学、神经化学、历史、社会学等等) 2、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社会文化视角:从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影响的角度进行研究 进化论视角: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对行为、心理进行研究 社会学习视角:认为个体的社会行为是过去所受的奖惩学习经历驱动的 社会认知视角:强调人们对社会事件的选择性关注、解释以及如何在记忆中储存这些经历的过程 3、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 社会行为是目标导向的:建立社会纽带、理解自己以及他人、获得以及保持低位、捍卫自己以及自己重视的人、吸引以及留住配偶 个人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会作出不同的反应。个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情境,同时情境也会选择个人。 4、心理学家研究社会行为的方法 描述法:自然观察;案例研究法 ;档案法;调查法;心理测验 相关与因果,描述法的数据能揭示两个以上变量的关联程度。 实验法:实验法通过操纵自变量和因变量来进行研究。实验的设计要考虑到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心理学的研究通常采用多种方法来减少因各种方法局限带来的负面影响 5、社会心理学与其他知识领域的联系:认知心理学、行为神经科学、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环境心理学 6、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法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 第二章 个人与情境 社会化的个体是动机、知识和情感的动态结合体 动机和目标:低层次的目标将我们引向高层次的目标,而动机是更宽泛的目标。 有意识和自动化的目标追求,我们的策略被运用得十分娴熟后会变得“自动化” 意志力:意志力跟肌肉一样,运用之后会进入疲劳期,在施加自我控制之后要在一段时间后才能恢复 思考抑制:抑制与目标不一致的思维,自动化的目标追求是思考抑制的最大敌人。 知识:知识会影响我么对社会事件的解释以及我们的思考感受和行动 情感:态度、情绪和心境。情感具有基因和文化基础。受到生理和认知因素的影响。情绪能在异常状态下给予我们警示,态度使我们能迅速做出判断,心境能为我们捷径新的情形做好准备。 介绍自己:自我反思使我们能够了解自己、控制自己,并且更有效地将自己呈现给他人。自我概念和自尊来自社会比较、反射性评价过程、自我知觉过程。 情境:社会环境能够塑造我们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 情境的类别:他人的纯粹在场(就是在比别人面前跟独自一人的区别)、适宜性:机遇与威胁、描述性规范(道德规范) 文化:个人主义文化、集体主义文化、文化适宜性、文化与规范、文化脚本(使个体更好地协调自己的行为,与他人保持一致) 个人与情境:不同的人对情境作出不同反应、个人选择情境、情境选择个人、不同情境启动个人的不同方面(比如思维风格)。个人改变情境、情境改变个人。
回应 2015-04-21 15:15 -
他人在场确实促进了人们在非常熟练的简单人物中的表现,但是也抑制了人们在未掌握的复杂任务中的表现。 简单的唤醒我们会导致优势反应。 人们容易分心的本质以及经常性地认为他人会评价自己的倾向,共同增加了我们的优势反应。 中群体中,人们可能会失去个体身份感,因此会放松自己对不符合普遍价值观的行为的约束。这个过程被称之为去个体化。 当你与其他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时,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略微改变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2014-10-15 11:02
-
当我们对自己所处群体的负向刻板印象得到公开的时候,我们通常更加难以变现出自己的潜在水平 确实,就复试这件事而论,我所本持的心态一直是动荡的。这很可能是与这里的刻板效应相关,刻板效应影响心态,心态影响行为。而决定心态的则是行为与刻板效应的博弈。我应该更努力的,此书今晚阅毕!
2013-03-29 14:1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Allyn & Bacon (2007)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8.6分 31人读过
-
全场一本包邮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励志/心理/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心理学 博弈论 (IVAN)
- 37°暖书单(二) (37°暖)
- 人生&心理学&哲学 (rink)
- 心理学及行为科学 (Lightsage)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自我·群体·社会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硝 2014-04-24
嗯。。还行。。
2 有用 心智小林 2012-10-02
萧秋水推荐,比《影响力》还要好! 这本书,作为一本社会心理学的书来说,还算不错吧!说明为什么会这样,然后还要教我们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整本书脉络还算清晰!到了群体那章我才认真地看,或者说才真正看懂一章节。前面有很多都没看明白。
0 有用 我是我所是 2019-06-11
各种社会心理学理论大杂烩
2 有用 炼金巫师 2012-10-05
好书。
0 有用 weihu 2016-07-10
看看
0 有用 嗯. 2020-12-10
说服 服从 从众,时时影响着我们的行为,那些我们以为是自己做出的决定,其实被周围环境影响着
0 有用 嗨,初夏你好! 2020-05-31
看完了,还不错。讲的比较系统,浅显易懂,很多概念是之前了解过的,因为内容多,所以不够深入。总体还是不错的,这个版本是2011的了,新的版本应该会补充前沿的知识
0 有用 小丸子 2020-03-28
人类是非常复杂的动物
0 有用 哆啦大胖 2020-03-16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第一个方面,本书从说服、服从与从众三个角度,讲了他人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其中“认知失调”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就会感觉到强烈的不适。第二个方面,本书介绍了群体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这其中包含群体行为和群体期望两个方面,旁观者效应告诉我们,人的行为往往会参考群体的行为,而自我实现预言则让我们明白,当人们期望某件事情发生时,这件事情就更可能发生...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第一个方面,本书从说服、服从与从众三个角度,讲了他人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其中“认知失调”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就会感觉到强烈的不适。第二个方面,本书介绍了群体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这其中包含群体行为和群体期望两个方面,旁观者效应告诉我们,人的行为往往会参考群体的行为,而自我实现预言则让我们明白,当人们期望某件事情发生时,这件事情就更可能发生。第三个方面,本书讲了情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明白了像天气这样的物理环境、人口数量等社会环境、动作表情等生理情境和人们对他人及对自己的偏见情境,都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展开)
0 有用 逅而知智 2020-03-06
他人、群体与情境,对我们的行为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们会改变你的态度、影响你的爱情、迫使你服从他人甚至可能产生暴力行为等等。 他人: 要想说服他人,可以先想办法降低态度的“嵌入性”。除了“中心路径”之外,还有一种叫做“外周路径”的加工方式,这个“外周路径”的意思,就是说通过一些与事件本身无关的信息,来影响人们的态度,比如我们经常在广告里看见的“权威专家证明”、“两千万家庭的选择”之类的信息就属于“... 他人、群体与情境,对我们的行为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们会改变你的态度、影响你的爱情、迫使你服从他人甚至可能产生暴力行为等等。 他人: 要想说服他人,可以先想办法降低态度的“嵌入性”。除了“中心路径”之外,还有一种叫做“外周路径”的加工方式,这个“外周路径”的意思,就是说通过一些与事件本身无关的信息,来影响人们的态度,比如我们经常在广告里看见的“权威专家证明”、“两千万家庭的选择”之类的信息就属于“外周路径”。 认知失调理论告诉人们,如果行为先发生改变,那么态度也可能会随之改变。 从众。 群体: 旁观者效应 “自我实现预言”,意思是说当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会发生的时候,这件事情就更有可能会发生。 情境: 情境对人的影响也有很多种方式,物理环境(气温)、社会环境、生理情境(微笑)、偏见情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