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魏晋史探微 短评

热门 最新
  • 325 启风 2013-06-05 20:02:06

    易中天品三国,常提及吕思勉、张作耀,似乎没说过田余庆的名字。但很明显,易中天说到那些“经典”论断,益州的新旧之争、鲁肃版隆中对之类的,都是田老的创见。

  • 234 清暉 2014-12-06 21:10:41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我对这句话的翻译是,多看看有价值的人就把无谓的琐事忘记了。

  • 116 吴 刚 2013-05-23 22:43:20

    跨度四十余年的论集,自然清晰看出作者功力精进之脉络。佩服之余忽生疑惑,书中的历史人物一举一动不是随波逐流,而当真如作者所发隐探微那般有明确的政治意图吗?诸如曹丕之广陵之役,实是为借机消除青徐豪霸的隐患;刘备托孤,意在抬高诸葛亮的地位以抗衡蜀地旧集团;孙权杀暨艳是为了超拔当地大宗的势力。也许政治人物就是如此,清晰决绝如机器人,非小民所敢蠡测;又或者历史也是巨大的文学文本,历史人物也是作者,作者未必然,但后人解读又未必不然,所有的历史剩义全由后人补足。

  • 69 PooomBooom 2013-03-27 12:46:18

    关于三国的几篇文章,一读再读,读罢再看《三国演义》,都觉无味了。

  • 24 虫虫 2020-05-07 16:36:01

    闻名已久,发现自己在某些地方竟然与此书不谋而合,深为此窃喜。田先生功底之深厚自不必说,最有价值的当属第三章以人身依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封建土地制度。曹操和诸葛亮部分明显夹杂着私货,不如前面言必有据,尤其诸葛部分有些许自相矛盾之处,既云诸葛无实权偶尔画策,又言事无巨细均需获得诸葛首肯,真实情况更可能是诸葛已经得到足够信任,但彼时并无马超许靖诸人之爵位声望。论诸葛安慰孟达书之处欠缺说服力,其时刘备刘封已故,诸葛之书实为策反孟达的权宜之计,将此作为谋废李严的证据而推出解决新旧问题略显牵强。不过这都不是问题,毕竟传统观念对此二人太过固化,提供新角度也不失精彩,可惜被有些后来者(不点名)滥用。北府兵部分结合东晋门阀制度更系统,待读完南北朝后再细读《拓跋史探》。

  • 15 流惜子 2017-02-05 15:19:11

    田老告诉我们什么叫探微,什么叫探微!

  • 11 東寫西讀 2012-06-20 21:20:03

    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论及刘备白帝城托孤事,后世论者认为帝王兢兢必为子孙计,以孔明赤诚忠心尚且被疑,玄德亦雄猜之主。田先生根据蜀汉内部新旧势力进行分析梳理,得出刘备是为了稳定自己身后蜀国内部局势,代表荆楚集团的诸葛亮不受李严为代表的西川集团掣肘,必须赋予孔明特殊的权力的一种表现

  • 9 rosemaid 2014-01-20 19:16:28

    似偵探書一樣,可以稱之為歷史偵探典範啊~~~

  • 14 Acer 2012-03-03 10:39:51

    历史的复杂不是读明朝那些事儿那种水书能体会的~

  • 10 秉存 2021-02-09 21:12:59

    《说张楚》一篇一定要给学生看,作为对《陈涉世家(节选)》一课的补充(虽然部编版初中教材这篇课文好像删掉了,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热血沸腾的话怎能不让学生听到?教材没有也一定要补上,初中没懂那就高中再来一遍!),“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号为张楚”以及高中关于楚汉争霸的选文可以作群文阅读,历史不走直线的“之”字型走向、“兴灭国,继绝世”以及合纵攻秦的断世复现……是汉乐府里唱的——“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 11 沈持盈 2019-06-05 12:00:55

    平行世界里的田余庆,可能不是史学界巨佬,而是卓越的推理作家。

  • 7 奔流123 2013-09-09 22:32:06

    学术文章能写到这个地步,绝了

  • 9 溼骨林蛞蝓 2017-12-30 20:51:39

    走的还是义宁之路,用常见史料研究新问题的杰作,读之仿佛侦探小说。

  • 9 鸡兔同班 2018-04-26 16:25:18

    终于明白导师说我论文见解不深是多么正确了,这种史学家的深邃见解只能积年修炼而得,若天性愚钝,在治史之途上只能白费功夫。

  • 7 #Nani?monai 2014-06-08 15:02:17

    几乎在每个维度上,都为后世学者留下很大空间的著作。如称其为秦汉魏晋史入门必读,绝不为过。大批问题由本书而生发、延展。《说张楚》和《轮台诏》的意义现在已被陈苏镇《春秋与汉道》取代,已不为憾。叹服。

  • 5 风眠 2017-04-03 15:00:18

    每一篇都耐读,可以读上一遍两遍三遍甚至更多。

  • 3 水龙吟 2013-12-25 13:07:23

    历史学者几十年前即有此认识 我却现在才得知

  • 2 川中島 2015-07-04 20:29:48

    田先生论史有一种气魄,后辈学者一般难以做到。

  • 2 青琅轩 2016-01-14 00:05:00

    基本上每篇都有收获,印象最深刻的是论曹操一文中提出的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角度或标准

  • 2 三首塔 2019-02-11 17:26:21

    大二上,一出版即买来收藏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