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好城市》的原文摘录

  • 新与旧,没有哪个是绝对的好或不好,但一个有深度,有生命力的地方绝对是两者平衡兼具.每个年代不同生命的纹理,就这样一层一层地往上堆叠,让城市地景有着丰富而深厚的层次. (查看原文)
    裙裙**碎花 1赞 2012-07-08 17:21:34
    —— 引自第43页
  • 除旧布新,难道就是进步? 阿姆斯特丹,旧的不增消失,新的也有机会出现 每个年代不同的空间纹理,就这样一层一层地往上堆叠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1-08-22 18:31:40
    —— 引自第41页
  • 多半换上的是大量重复的相同建筑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1-08-22 18:31:40
    —— 引自第41页
  • 比许多国家早一步''现代化"的欧美富裕国家,早已尝到独尊汽车的城市交通规划所带来的苦果...许多欧洲城市甚至结盟,誓言共同努力,朝向"无车城市"的愿景努力.从减少汽车交通,增加其他交通选项做起,最终希望免去人们买车的需要,让城市从车的城市变回人的城市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1-08-22 18:46:57
    —— 引自第52页
  • 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小城市里找到喜欢的角落。 在西雅图,当建筑的环境责任已经成为建筑的基本要求时,用心规划社会服务功能,才是建筑能否出类拔萃的关键。 (查看原文)
    (●--●) 2012-09-14 10:45:00
    —— 引自第31页
  • 给游民一份工作,帮游民找回尊严。 虽然收入微薄,但他们不必再依赖怜悯,还能够借由街头卖报来间接传播知识,让更多西雅图人了解贫困,这是在是一个具有高度创意、一石二鸟的做法。 (查看原文)
    (●--●) 2012-09-14 10:47:39
    —— 引自第36页
  • 修复城市,其实是孕育一个新的都市生态系统:一个人与自然紧密互动的生态系统,一个有别于我们传统认知的自然生态系统。 (查看原文)
    (●--●) 2012-09-14 18:10:52
    —— 引自第208页
  • 直到近二三十年来,科学家才慢慢发现,原来残木从陆地上进入河流中,到随水漂流,堆积等过程,都是河川的自然现象,是维系河流生命力的重要一环。 (查看原文)
    萧莎 8回复 2012-10-10 18:57:44
    —— 引自章节:河流
  • 今天的威尼斯竟好像迪斯尼乐园,表面充满着来来去去的快乐观光客,实际上却是个空虚,生命力凋零的漂亮壳子。 (查看原文)
    萧莎 8回复 2012-10-10 18:57:44
    —— 引自章节:河流
  • 许多富裕的城市开始打造亲水环境,人们也愈来愈喜欢住在水边。……城市与水融为一体,和谐相处的水都表象,其实不过是人类高度控制的结果,荷兰,就是最好的例子。 (查看原文)
    萧莎 8回复 2012-10-10 18:57:44
    —— 引自章节:河流
  • 荷兰城市中的水道虽已不再是排污的管道,但也只剩下替人类服务,提供视觉和经济发展等相当人工化的功能而已。人们看待河流的态度在本质上没有什么重大的改变。 (查看原文)
    萧莎 8回复 2012-10-10 18:57:44
    —— 引自章节:河流
  • 失去生命律动的鸭川,其实很丑!在这里,我的确看到一条清澈见底的水道,但这水道不过是一条没有生命力,硬梆梆的大水沟,而不是一条富有生机的河流。 (查看原文)
    萧莎 8回复 2012-10-10 18:57:44
    —— 引自章节:河流
  • 一条有生机的河流不只是干净的水而已。河流环境的个个环节都担负着创造,维持生机的任务。水陆交接的河岸地带应该是湿润的,涵养各种湿地植物和两栖动物;河岸必须有着多变化的物理环境,让不同习性的鱼类和其他动植物生存繁衍;河床必须透水,让河水与地下水不间断地进行交换,以维持河流清澈,保持河水适温。 (查看原文)
    萧莎 8回复 2012-10-10 18:57:44
    —— 引自章节:河流
  • 河底下的世界也不可忽视,那是个与水中世界截然不同的地下生态系统。我们虽然看不见,却孕育着许多微型生命,对河流生态的健康无比重要。然而,在我眼前的鸭川却是一个彻底水泥化均质化的河道,一点也不美丽。 (查看原文)
    萧莎 8回复 2012-10-10 18:57:44
    —— 引自章节:河流
  • 001——我们会向往那些神灵一般崇高的城市,欣赏那些与天地神人和谐共存的城市,赞叹那些犹如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城市和建筑。 然而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质,世界上的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一座城市都是人类的一种创造,他是无法复制的, 崇尚城市的文化特质,强调城市的个性。 (查看原文)
    lucky 2014-06-05 17:54:12
    —— 引自第1页
  • 003——城市空间 生态环境 文化现象 004——我一直乐观的相信,在任何议题上,只要愈多人开始质疑、反省那些视为理所当然的论点,就会发现问题,并愈愿意采取行动。在城市改造上,我期待改造的力量不只来自空间专业者,更大量地来自于一般市民! (查看原文)
    lucky 2014-06-05 18:01:12
    —— 引自第3页
  • 003——城市规划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城市愈来愈适合人居2, 005——一个适于人居的好城市,能不能同时也是有着丰富生态多样性的地方, 008——今天我们所需要的绿色建筑,不但不能对环境造成负荷,进一步还必须有修复环境的效果,可惜的是,无论国内外的绿色建筑认证系统都还不够积极,仅满足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没有太大的意义。 009——要让城市的运作与自然系统和谐共生, 011——最理想的城市,其生活机能在步行可及之处就能满足;若有中距离的交通需求,可以用自行车或地方性的大众运输系统(例如公交车、轻轨电车或地铁)取代;长距离的交通需求则可仰赖铁路系统。规划生活机能健全的社区、可以舒适步行及骑乘自行车的环境,以及便利的大众交通系统,都是迈向绿色交通建设的重要做法。 011——水利系统的终极目标不外乎是控制水的流动,一厢情愿认为自然的水文循环可以工程来调控,但现代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甚剧,却不见得有效地达到设计的目标,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011——河流水文,包括最低水量和最高水量、干旱和泛滥的规模及频率等的改变,对河川生态的冲击一样剧烈。因此,城市水利系统在满足城市需求的同时,必须同时设法尊重自然水文形态,不要造成生态系统不能负担的水文改变,这就需要水利工程师和城市规划设计共同发挥创意了。 (查看原文)
    lucky 2014-06-05 18:06:53
    —— 引自第2页
  • 015——如果城市像人一样也有不同的个性,那么西雅图在我眼中就是一个在保守大环境中努力做自己的大女生,这个大女生努力让自己兼容并蓄,这个大女生宁愿把钱花在文化而非商业上,这个大女生相信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处,这个大女生也爱惜整个地球 015——西雅图人从不看轻自己的公民力量,绝不在社会、环境和人道议题中缺席。 023——对西雅图市总图的建筑师而言,不但形式本身不是重点,形式背后是不是有深不可测的玄妙设计概念也不重要,针对图书馆运作及使用方式的彻底革新,才是决定建筑形式的关键。 024——于是市总图的设计团队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何不学习立体停车场的停车方式,用旋转的设计来藏书呢? 024——于是,他们设计了一个相当于四成楼高、前所未见的“螺旋书库” 026——在市总图里,通过玻璃帷幕,馆外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远山近海,都成了图书馆风景的一部分。 040——阿姆施特丹,运河,狭长街屋, 047——新与旧,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但一个有深度、有生命力的地方绝对是两者平衡兼具。 049——做环境设计的第一件事就是得先了解基地,不但基地本身的现况,还包括基地所在的地方历史和文化等,因为这些都是设计灵感的重要来源。最有趣、高明的设计概念,通常是与基地或地方的社会文化、历史纹理息息相关的发想。瑞典马尔摩新城区Bo01的规划设计就是其中一例。 050——当自己的家乡在外国友人的旅游版图中被省略,当自己的城市被外人评为丑,总不免令人感伤落寞。 050——城市风格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而非凝结在某一个时代或时间点上。 050——只要城市发展和设计尊重每个地方的气候地理、历史背景、族群文化、... (查看原文)
    lucky 2014-06-05 18:31:51
    —— 引自第14页
  • 054——荷兰是个自行车文化盛行的国度 060——在一辆车的生命里,有95%的时间都是停着不用的,然而在这些时间中车该停哪里? 078——荷兰,是第一个尝试人车平权的欧洲国家,三十多年前就开始重新设计街道,缩减原有车道,并配合植栽、路树、花圃等细心的设计,让车辆无法呼啸而过,被迫减速慢行。如此一来,行人可以更加放心地在街道上行走,小孩子甚至可以在街头玩耍。荷兰人称呼这样的街道为Woonerf,意思是像庭院般让人放心行走的环境,可译为“生活化道路”。 079——街道人车平权的观念目前已经传遍许多欧洲城市。 080——“Zipcar”是西雅图目前唯一的汽车共享服务, 081——但为了避免社区居民因为偶尔的用车需求而买车,社区和汽车共享服务的厂商合作,在社区外围的停车位提供数辆汽车让居民共享,因此大量减低了居民的汽车拥有率。 086——哥本哈根,几乎人人都有自行车的城市, 094——西雅图,我在全美最棒的自行车城市,公部门、私人企业一起来,努力打造优质自行车通勤环境 096——Burke-Gilman小径,是西雅图最受欢迎的骑自行车路线,途径许多美丽的城市风景。 (查看原文)
    lucky 2014-06-05 20:04:54
    —— 引自第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