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Mrs Dalloway
译者: 孙梁 / 苏美
出版年: 2011-5-1
页数: 188
定价: 1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译文名著精选
ISBN: 9787532753697
内容简介 · · · · · ·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著名女作家,意识流小说家的代表之一。《达洛卫夫人》是她的代表作。 《达洛卫夫人》描写了一位议员夫人一天的活动过程。全书以主人公为核心,以她的生日晚宴为枢纽,突出地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典型:代表上流社会及习惯势力的“大医师”布雷德肖和平民出生的史密斯;同时对当时英国社会的上层阶级中形形式式的人物做了入木三分的刻画,让读者领略到典型意识流小说的各种特色,并以其“一天写尽一个女人的一生”的艺术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部作品的独特性,同时还告诉人们,意识流小说并非仅仅是艺术技巧的创新,它们也可以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
作者简介 · · · · · ·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
英国作家。在小说领域,以其非线性叙事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伍尔夫以小说创作最为人知,其中尤以《黛洛维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两篇为甚。小说创作之余,她还就艺术理论、文学史、女性写作、权力政治等主题提笔书写,拓展文脉。作为一名优秀的文学批评家,伍尔夫尝试过多种形式的自传体创作形式,以绘画手法构思短篇虚构作品,并且,终其一生与亲友往来通信,才情卓然。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她有一次曾把一先令硬币扔进蛇形湖里,以后在没有抛弃过别的东西。但是他把自己的生命抛弃了。他们继续活着(她得回去;那些屋子里仍挤满了人;客人还在不断地来)。他们(一整天她都想着伯尔顿,想着彼得,想着萨莉),他们会变老的。有一种东西是重要的;这种东西被闲聊所环绕、外观被损坏,在她的生活中很少见,人们每天都在腐败、谎言和闲聊中将它一点一滴地丢掉。这种东西他却保留了。死亡就是反抗。死亡就是一种与人交流的努力,因为人们感觉要到达中心是不可能的,这中心神奇地躲着他们;亲近的分离了,狂喜消退了,只剩下孤单的一个人。死亡之中有拥抱。 ......“如果现在死去,现在就是最幸福。” ......或者诗人和思想家们也有同感。 She had once thrown a shilling into the Serpentine, never anything more. But he had flung it away. They went on living (she would have to go back; the rooms were still crowded; people kept on coming). They (all day she had been thinking of Bourton, of Peter, of Sally), they would grow old. A thing there was that mattered; a thing, wreathed about with chatter, defaced, obscured in her own life, let drop every day in corruption, lies, chatter. This he had preserved. Death was defiance. Deat...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6页 -
再说还有那种恐怖感,那种强烈的无能为力的感觉,因为父母把这条生命交到你手里的时候期望你活到老,期望你宁静地与其同行,而你却不能。 Then (she had felt it only this morning) there was the terror; the overwhelming incapacity, one's parents giving it into one's hands, this life, to be lived to the end, to be walked with serenely; there was in the depths of her heart an awful fear.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达洛卫夫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达洛卫夫人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达洛卫夫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6 条 )




怎样读一本意识流小说
-
Νεφέλη (天边一朵云)
1、这一切便是她热爱的:生活、伦敦、此时此刻的六月。 2、现在她不愿对世界上任何人说长道短。她感到自己非常年轻,却又难以形容地老迈。她像一把刀子,插入每件事物之中,同时又置身局外,袖手旁观。她看着过往的出租车,内总有远离此地,独自去海边的感觉。她总觉得,即使活一天也极危险,倒并非由于她认为自己聪敏过人。 3、世界已经高举鞭子,它将抽向何方? 4、这一感觉瞬息即逝,但已足够。那是一种骤然的启示,恰如一丝...2017-07-10 08:14 1人喜欢
1、这一切便是她热爱的:生活、伦敦、此时此刻的六月。
2、现在她不愿对世界上任何人说长道短。她感到自己非常年轻,却又难以形容地老迈。她像一把刀子,插入每件事物之中,同时又置身局外,袖手旁观。她看着过往的出租车,内总有远离此地,独自去海边的感觉。她总觉得,即使活一天也极危险,倒并非由于她认为自己聪敏过人。
3、世界已经高举鞭子,它将抽向何方?
4、这一感觉瞬息即逝,但已足够。那是一种骤然的启示,恰如一丝红晕,仿佛一个人在脸红时,想遏制,却越涨越红,也就任其自然,急忙跑到最远的角落,在那里微微颤抖,感到外界逼近、膨胀,孕育着某种惊人的意蕴、某种压制不住狂喜,它冲破稀薄的表层,喷涌而出,带着无穷的慰藉,去填补裂痕和伤痛。
5、她深信自己属于家乡的树木与房屋,尽管那屋子又丑又乱;她也属于那些素昧平生的人们;她像一片薄雾,散步在最熟悉的人们中间,他们把她高高举起,宛如树木托起云雾一般,她曾见过那种景象。然而,她的生活,她自身,却远远地伸展。
6、她有一种冷静等待的智慧,才思敏捷的机智,而且,并不炫耀。
7、不能让孩子在这样一个世界上出生。他不能让痛苦永久持续,或者为这些充满淫欲的动物繁殖后代,他们没有永恒的感情,只有狂想和虚荣,时而涌向这边,时而又倒向那边。
8、赛普蒂默斯在一张明信片背面写到:一旦你失足走入歧途,人性便缠住你不放。
9、况且,他已经被判决,遭到一起,孑然一身,同濒死的人一样孤苦伶仃;然而,在这孤独中,却自有莫大的欣慰,崇高的独立不羁,逍遥自在,那是有牵挂的人无法享受的。
10、不过,即使霍姆斯本人也无法碰一下这个被抛弃、被排斥的畸零人,在天涯海角漂泊的最后一个厌世者,他回眸凝视红尘,仿佛溺水而死的水手,躺在世界的边缘。
11、这就是我们的灵魂,自我意识,仿佛海底之鱼,在莫可名状的生物中间游弋,在树干一般硕大的海藻间蠕动,在阳光闪烁的空间飘忽,尔后向下、向下,沉入阴暗的深处,冷漠,深邃,不可思议;蓦然,她窜出海面,在海风吹皱的波浪之上嬉戏;也就是说,是灵魂迫切需要洗刷一下,擦一番,刮一阵,使精神振奋--通过聊天。
12、她曾读过一个极妙的剧本,主人公老是在斗士的墙上抓来搔去;她觉得,生活正是如此---人们都在墙上抓来搔去。她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绝望了(人是那么难弄),便时常到自家的花园里,观赏鲜花,内心就宁静了,这是同男子或女子交往时,从未有过的心境。
回应 2017-07-10 08:14 -
坦率地承认这一点是可怕的(他又把帽子戴上了),但是,现在他到了五十三岁的年纪,已经不再需要什么人了。生活本身,它的每一时刻、每一点滴、此时、此地、现在、在阳光下、在摄政公园,就足够了。实际上已经太多了。现在他既已获得了这个力量,要品味生活的全部情趣、吸取每一点滴的乐趣和体会每一层细微的含义,用一生的时间都嫌太短;而这两者都比过去要实在得多、个人色彩要少得多。他以后再也不可能感受到克拉丽莎曾给予...
2017-07-04 08:53 1人喜欢
-
Νεφέλη (天边一朵云)
1、这一切便是她热爱的:生活、伦敦、此时此刻的六月。 2、现在她不愿对世界上任何人说长道短。她感到自己非常年轻,却又难以形容地老迈。她像一把刀子,插入每件事物之中,同时又置身局外,袖手旁观。她看着过往的出租车,内总有远离此地,独自去海边的感觉。她总觉得,即使活一天也极危险,倒并非由于她认为自己聪敏过人。 3、世界已经高举鞭子,它将抽向何方? 4、这一感觉瞬息即逝,但已足够。那是一种骤然的启示,恰如一丝...2017-04-27 17:00 1人喜欢
1、这一切便是她热爱的:生活、伦敦、此时此刻的六月。
2、现在她不愿对世界上任何人说长道短。她感到自己非常年轻,却又难以形容地老迈。她像一把刀子,插入每件事物之中,同时又置身局外,袖手旁观。她看着过往的出租车,内总有远离此地,独自去海边的感觉。她总觉得,即使活一天也极危险,倒并非由于她认为自己聪敏过人。
3、世界已经高举鞭子,它将抽向何方?
4、这一感觉瞬息即逝,但已足够。那是一种骤然的启示,恰如一丝红晕,仿佛一个人在脸红时,想遏制,却越涨越红,也就任其自然,急忙跑到最远的角落,在那里微微颤抖,感到外界逼近、膨胀,孕育着某种惊人的意蕴、某种压制不住狂喜,它冲破稀薄的表层,喷涌而出,带着无穷的慰藉,去填补裂痕和伤痛。
5、她深信自己属于家乡的树木与房屋,尽管那屋子又丑又乱;她也属于那些素昧平生的人们;她像一片薄雾,散步在最熟悉的人们中间,他们把她高高举起,宛如树木托起云雾一般,她曾见过那种景象。然而,她的生活,她自身,却远远地伸展。
6、她有一种冷静等待的智慧,才思敏捷的机智,而且,并不炫耀。
7、不能让孩子在这样一个世界上出生。他不能让痛苦永久持续,或者为这些充满淫欲的动物繁殖后代,他们没有永恒的感情,只有狂想和虚荣,时而涌向这边,时而又倒向那边。
8、赛普蒂默斯在一张明信片背面写到:一旦你失足走入歧途,人性便缠住你不放。
9、况且,他已经被判决,遭到一起,孑然一身,同濒死的人一样孤苦伶仃;然而,在这孤独中,却自有莫大的欣慰,崇高的独立不羁,逍遥自在,那是有牵挂的人无法享受的。
10、不过,即使霍姆斯本人也无法碰一下这个被抛弃、被排斥的畸零人,在天涯海角漂泊的最后一个厌世者,他回眸凝视红尘,仿佛溺水而死的水手,躺在世界的边缘。
11、这就是我们的灵魂,自我意识,仿佛海底之鱼,在莫可名状的生物中间游弋,在树干一般硕大的海藻间蠕动,在阳光闪烁的空间飘忽,尔后向下、向下,沉入阴暗的深处,冷漠,深邃,不可思议;蓦然,她窜出海面,在海风吹皱的波浪之上嬉戏;也就是说,是灵魂迫切需要洗刷一下,擦一番,刮一阵,使精神振奋--通过聊天。
12、她曾读过一个极妙的剧本,主人公老是在斗士的墙上抓来搔去;她觉得,生活正是如此---人们都在墙上抓来搔去。她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绝望了(人是那么难弄),便时常到自家的花园里,观赏鲜花,内心就宁静了,这是同男子或女子交往时,从未有过的心境。
回应 2017-04-27 17:00
-
Νεφέλη (天边一朵云)
1、这一切便是她热爱的:生活、伦敦、此时此刻的六月。 2、现在她不愿对世界上任何人说长道短。她感到自己非常年轻,却又难以形容地老迈。她像一把刀子,插入每件事物之中,同时又置身局外,袖手旁观。她看着过往的出租车,内总有远离此地,独自去海边的感觉。她总觉得,即使活一天也极危险,倒并非由于她认为自己聪敏过人。 3、世界已经高举鞭子,它将抽向何方? 4、这一感觉瞬息即逝,但已足够。那是一种骤然的启示,恰如一丝...2017-04-27 17:00 1人喜欢
1、这一切便是她热爱的:生活、伦敦、此时此刻的六月。
2、现在她不愿对世界上任何人说长道短。她感到自己非常年轻,却又难以形容地老迈。她像一把刀子,插入每件事物之中,同时又置身局外,袖手旁观。她看着过往的出租车,内总有远离此地,独自去海边的感觉。她总觉得,即使活一天也极危险,倒并非由于她认为自己聪敏过人。
3、世界已经高举鞭子,它将抽向何方?
4、这一感觉瞬息即逝,但已足够。那是一种骤然的启示,恰如一丝红晕,仿佛一个人在脸红时,想遏制,却越涨越红,也就任其自然,急忙跑到最远的角落,在那里微微颤抖,感到外界逼近、膨胀,孕育着某种惊人的意蕴、某种压制不住狂喜,它冲破稀薄的表层,喷涌而出,带着无穷的慰藉,去填补裂痕和伤痛。
5、她深信自己属于家乡的树木与房屋,尽管那屋子又丑又乱;她也属于那些素昧平生的人们;她像一片薄雾,散步在最熟悉的人们中间,他们把她高高举起,宛如树木托起云雾一般,她曾见过那种景象。然而,她的生活,她自身,却远远地伸展。
6、她有一种冷静等待的智慧,才思敏捷的机智,而且,并不炫耀。
7、不能让孩子在这样一个世界上出生。他不能让痛苦永久持续,或者为这些充满淫欲的动物繁殖后代,他们没有永恒的感情,只有狂想和虚荣,时而涌向这边,时而又倒向那边。
8、赛普蒂默斯在一张明信片背面写到:一旦你失足走入歧途,人性便缠住你不放。
9、况且,他已经被判决,遭到一起,孑然一身,同濒死的人一样孤苦伶仃;然而,在这孤独中,却自有莫大的欣慰,崇高的独立不羁,逍遥自在,那是有牵挂的人无法享受的。
10、不过,即使霍姆斯本人也无法碰一下这个被抛弃、被排斥的畸零人,在天涯海角漂泊的最后一个厌世者,他回眸凝视红尘,仿佛溺水而死的水手,躺在世界的边缘。
11、这就是我们的灵魂,自我意识,仿佛海底之鱼,在莫可名状的生物中间游弋,在树干一般硕大的海藻间蠕动,在阳光闪烁的空间飘忽,尔后向下、向下,沉入阴暗的深处,冷漠,深邃,不可思议;蓦然,她窜出海面,在海风吹皱的波浪之上嬉戏;也就是说,是灵魂迫切需要洗刷一下,擦一番,刮一阵,使精神振奋--通过聊天。
12、她曾读过一个极妙的剧本,主人公老是在斗士的墙上抓来搔去;她觉得,生活正是如此---人们都在墙上抓来搔去。她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绝望了(人是那么难弄),便时常到自家的花园里,观赏鲜花,内心就宁静了,这是同男子或女子交往时,从未有过的心境。
回应 2017-04-27 17:00 -
Νεφέλη (天边一朵云)
1、这一切便是她热爱的:生活、伦敦、此时此刻的六月。 2、现在她不愿对世界上任何人说长道短。她感到自己非常年轻,却又难以形容地老迈。她像一把刀子,插入每件事物之中,同时又置身局外,袖手旁观。她看着过往的出租车,内总有远离此地,独自去海边的感觉。她总觉得,即使活一天也极危险,倒并非由于她认为自己聪敏过人。 3、世界已经高举鞭子,它将抽向何方? 4、这一感觉瞬息即逝,但已足够。那是一种骤然的启示,恰如一丝...2017-07-10 08:14 1人喜欢
1、这一切便是她热爱的:生活、伦敦、此时此刻的六月。
2、现在她不愿对世界上任何人说长道短。她感到自己非常年轻,却又难以形容地老迈。她像一把刀子,插入每件事物之中,同时又置身局外,袖手旁观。她看着过往的出租车,内总有远离此地,独自去海边的感觉。她总觉得,即使活一天也极危险,倒并非由于她认为自己聪敏过人。
3、世界已经高举鞭子,它将抽向何方?
4、这一感觉瞬息即逝,但已足够。那是一种骤然的启示,恰如一丝红晕,仿佛一个人在脸红时,想遏制,却越涨越红,也就任其自然,急忙跑到最远的角落,在那里微微颤抖,感到外界逼近、膨胀,孕育着某种惊人的意蕴、某种压制不住狂喜,它冲破稀薄的表层,喷涌而出,带着无穷的慰藉,去填补裂痕和伤痛。
5、她深信自己属于家乡的树木与房屋,尽管那屋子又丑又乱;她也属于那些素昧平生的人们;她像一片薄雾,散步在最熟悉的人们中间,他们把她高高举起,宛如树木托起云雾一般,她曾见过那种景象。然而,她的生活,她自身,却远远地伸展。
6、她有一种冷静等待的智慧,才思敏捷的机智,而且,并不炫耀。
7、不能让孩子在这样一个世界上出生。他不能让痛苦永久持续,或者为这些充满淫欲的动物繁殖后代,他们没有永恒的感情,只有狂想和虚荣,时而涌向这边,时而又倒向那边。
8、赛普蒂默斯在一张明信片背面写到:一旦你失足走入歧途,人性便缠住你不放。
9、况且,他已经被判决,遭到一起,孑然一身,同濒死的人一样孤苦伶仃;然而,在这孤独中,却自有莫大的欣慰,崇高的独立不羁,逍遥自在,那是有牵挂的人无法享受的。
10、不过,即使霍姆斯本人也无法碰一下这个被抛弃、被排斥的畸零人,在天涯海角漂泊的最后一个厌世者,他回眸凝视红尘,仿佛溺水而死的水手,躺在世界的边缘。
11、这就是我们的灵魂,自我意识,仿佛海底之鱼,在莫可名状的生物中间游弋,在树干一般硕大的海藻间蠕动,在阳光闪烁的空间飘忽,尔后向下、向下,沉入阴暗的深处,冷漠,深邃,不可思议;蓦然,她窜出海面,在海风吹皱的波浪之上嬉戏;也就是说,是灵魂迫切需要洗刷一下,擦一番,刮一阵,使精神振奋--通过聊天。
12、她曾读过一个极妙的剧本,主人公老是在斗士的墙上抓来搔去;她觉得,生活正是如此---人们都在墙上抓来搔去。她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绝望了(人是那么难弄),便时常到自家的花园里,观赏鲜花,内心就宁静了,这是同男子或女子交往时,从未有过的心境。
回应 2017-07-10 08:14
-
正是这种幻觉永无休止地浮现,伴随着真实,却把她们的形态置于真实之前,使独的漫游者时常于她们的魅力,夺去他对大地的知和归去的愿望,给予他大致的安宁作为补偿,似乎(他走入林间曲径时就认为)所有这一切生存的渴望都单纯之极,万千事物融为一体,而这幻影,由天空和枝桠构成的形体,从汹涌的大海中升起(他年岁已大五十出头了),宛如从波涛中可能推出一个情影,通过她那高贵的手,倾注仁爱、悟性和恩惠。他兀自思量:让...
2020-12-05 23:28
正是这种幻觉永无休止地浮现,伴随着真实,却把她们的形态置于真实之前,使独的漫游者时常于她们的魅力,夺去他对大地的知和归去的愿望,给予他大致的安宁作为补偿,似乎(他走入林间曲径时就认为)所有这一切生存的渴望都单纯之极,万千事物融为一体,而这幻影,由天空和枝桠构成的形体,从汹涌的大海中升起(他年岁已大五十出头了),宛如从波涛中可能推出一个情影,通过她那高贵的手,倾注仁爱、悟性和恩惠。他兀自思量:让我们永不返回华灯之下吧,不再重返客厅,永不读完自己的书,再也不磕掉烟斗里的灰,再也不按铃唤特纳太太收拾杯盘;就让我勇往直前,赶上那硕大的幻影吧,她一昂头便会把我举到她的飘带之上,让我和其他一切都化为有哩 回应 2020-12-05 23:28 -
飞机急速往远处飞去,最后只剩下一个闪亮的光点:那是理想,是凝聚点,象征人的灵魂(本特利先生就这样认为,他正在格林威治精力充沛地平整他那块草地)它也象征着人决心通过思维、爱因斯坦推测、数学和孟德尔学说2去挣脱躯売,离开住宅而远走高飞一本特利先生正在雪松四周清扫,一边这样思索着一一飞机又迅疾地飞去了。
2020-11-03 18:23
-
汴梁派3 (人渣菜狗)
然而,一味凝视内心,剥茧抽丝般解剖自我,可能会夸大心灵深处的疑虑、惶惑及恐惧,更觉得浮生若梦、万有虚无,而把光明与黑暗交织的大千世界看成一片灰色,甚至一团漆黑了。 现在她不愿对世界上任何人说长道短。她感到自己非常年轻,却又难以形容地老迈。她像一把刀子,插入每件事物之中,同时又置身局外,袖手旁观。她看着过往的出租车,内心总有远离此地,独自去海边的感觉。 她有一半时间不单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是为了使...2020-10-18 23:20
- 然而,一味凝视内心,剥茧抽丝般解剖自我,可能会夸大心灵深处的疑虑、惶惑及恐惧,更觉得浮生若梦、万有虚无,而把光明与黑暗交织的大千世界看成一片灰色,甚至一团漆黑了。
- 现在她不愿对世界上任何人说长道短。她感到自己非常年轻,却又难以形容地老迈。她像一把刀子,插入每件事物之中,同时又置身局外,袖手旁观。她看着过往的出租车,内心总有远离此地,独自去海边的感觉。
- 她有一半时间不单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是为了使人们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
- 要知道一个女人的人品,只须看她穿什么鞋、戴什么手套。
- 宗教狂往往令人冷漠无情(对大事业的信仰也如此),使感情变得麻木,这是她的体会。
- 年复一年,她的生命一点一点被切除;余下的时光不能再像青春时期那样延伸,去吸取生存的色彩、风味和音调。
- 回想起来,感到奇怪的是,她对萨利的感情又纯洁又忠诚,不同于对男子的感情。毫无私心,而且,还有一种只能存在于女人之间,尤其是刚成年的女子之间的特性。对于她来说,这种感情始终是保护性的,它的形成来自于一种合谋,一种预感,仿佛有什么东西必然会把她俩拆散(她们谈起婚姻,总把它说成灾难),因而就产生了这种骑士精神,一种保护性的感情。
- 他脱身了!完全自由了——就像摆脱了一种习惯的束缚时,心灵恰似一团任意喷射的火焰,左冲右突,仿佛即将冲出牢笼。
- 因为她这时放慢步子,打开手提包,朝他的方向瞟一眼,但并不注视他,那是告别的一瞥,既概括了全局,又得意扬扬地把它永远抛开。她已把钥匙插进锁眼,打开了门,消失得无影无踪!克拉丽莎的声音在他耳边回响:记住我的宴会,记住我的宴会。眼前这房屋是那种单调的红房子,悬挂着花篮,敢情是寻花问柳的青楼吧。这一番艳遇就此告终。
- 正如人们想象生活中美好的一面——给自己一个幻觉,虚构出一个她,创造一种美妙的乐趣和其他什么的。可是,所有这一切都无法与人分享——它已被粉碎,这很奇怪,却千真万确。
- 她毫不动弹。“把真情告诉我,告诉我,”他反复地说。他觉得前额快要炸开了。她看上去萎缩、僵硬。她一动也不动。“把真情告诉我,”他重复说。忽然,那老头布赖科普夫拿着《泰晤士报》探头进来,瞅了他俩一眼,惊奇得目瞪口呆,转身便走了。两人都伫立不动。“把真情告诉我,”他又说一遍。他感到自己在碾磨什么死硬的东西,她毫不屈服,像生铁,像燧石,浑身坚不可摧。他说了又说,泪水湿透了面颊,时光仿佛过去了几小时。最后,她说:“不行,不行,这是最后一次会面。”她的话像一记耳光,猛地刮在他脸上。她转身离开他,走了。 “克拉丽莎!”他喊道,“克拉丽莎!”可她再也没回来,一切都完了。那晚他离开了布尔顿,从此再也没有见过她。
- 她天生就喜爱生活的乐趣(虽然,天晓得,她也善于掩饰内心;尽管与她相处多年,他仍经常感到,自己对她的了解还相当肤浅)。不管怎样,她并不怨天尤人,也没有贤妻良母那种令人反感的美德。她几乎什么都喜欢。倘若你和她在海德公园散步,她会醉心于一丛郁金香,一会儿对童车里的一个小孩发生兴趣,过一会儿又心血来潮,临时编造什么荒唐的戏剧场面。(假如她认为有些恋人不幸福,她很可能去安慰他们呢。)她有一种了不起的喜剧感,而不可避免的后果是她把时间都消磨殆尽,午宴、晚宴,举办她那些永无休止的宴会,说些莫名其妙的话,或者言不由衷,从而使脑子僵化,丧失分辨能力。她会坐在餐桌的首席,煞费心机应酬一个可能对达洛卫有用的家伙——他们对欧洲最无聊的琐事都了如指掌——或者,伊丽莎白走了进来,一切又得围绕她转。伊丽莎白在中学念书。
- 户外的空气多么清新、甘美呵!而在百货公司里那么窒闷。
- 真的,有些时刻简直叫人诧异得喘不过气来;此刻,他站在不列颠博物馆对面的邮筒旁,便是这样的时刻,刹那间万物浑然一体;救护车,生与死。好像他的灵魂被汹涌的情感冲击着,升华到高楼之顶,而他的躯体空空如也,宛如白茫茫一片荒滩,惟有零零星星的贝壳。他之所以在印度的英国人圈子里落落寡合,正由于这脾性——多愁善感。
- 说到底,她究竟为什么要举行宴会呢?为什么要爬到顶上出风头,实际上在火堆里受煎熬?不管怎样,但愿火把她烧掉!烧成灰烬!
- 一年又一年地老起来,感情却愈来愈深,愈来愈热烈。
回应 2020-10-18 23:20 -
于是她便独自睡在斗室中,在一张窄床上;由于睡不好,就躺着看书,心里总感到,自己虽然生过孩子,却依然保持童贞,这一想法恰如裹在身上的床单,无法消除。她在少女时期多么可爱,而忽然,有那么一刻——譬如那一回在克利夫登树林下的河岸边一一当时,就由于那种冷漠的性情,她让他失望了。另一回是在康斯坦丁堡,以后一再发生同样的情况。她知道自己的缺陷。说到底,既不是美貌,也不是理智,而是一种内在的核心,渗透全身;...
2020-06-04 16:03
于是她便独自睡在斗室中,在一张窄床上;由于睡不好,就躺着看书,心里总感到,自己虽然生过孩子,却依然保持童贞,这一想法恰如裹在身上的床单,无法消除。她在少女时期多么可爱,而忽然,有那么一刻——譬如那一回在克利夫登树林下的河岸边一一当时,就由于那种冷漠的性情,她让他失望了。另一回是在康斯坦丁堡,以后一再发生同样的情况。她知道自己的缺陷。说到底,既不是美貌,也不是理智,而是一种内在的核心,渗透全身;一种热烈的情感冲破表层,使男女或女性之间冷淡的接触变得波动。她能隐约地觉察到这点。她厌恶它,对它怀有莫名其妙的戒心,她觉得,或许是天生的,乃是(一贯明智的)大自然所赐,可她有时却不禁被一个女人的魅力吸引,并非被一个少女,而是被一个诉说自已的困窘或愚蠢行为的女人所吸引,她们经常来向她倾诉。 引自第29页 女性的意识流有时候会带有着对同性的迷恋
回应 2020-06-04 16:03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每满100-50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 1天前曾上架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3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8.6分 1511人读过
-
暂时无货, 2天前曾上架
-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5)8.5分 1145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 (2014)8.3分 1149人读过
-
暂时无货, 8天前曾上架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译文名著精选(上海译文) (Anatole)
- 黄书 (丝绒陨)
- 译文“名著精选” (桔子酪)
- 要读到一本适合自己的好书需要耗费多大的缘分啊 (插头)
- Thank you hysterical Ms L! (团同学)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达洛卫夫人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藻。 2013-05-31
欣赏不来伍尔芙的意识流,但是她在某些方面还是很值得敬佩的,能够将一天里的事通过心里描绘延伸出两百页的篇幅,实在是很厉害。
2 有用 一只靴子已落地 2018-04-05
这篇小说其实充满了现实批判性。主旨其是讽刺,质疑维多利亚风尚的。副主题有怀念青春,女性价值,战争创伤,社会阶层矛盾等等,而作者的写作方式,用的是解构存在,解构生活中的每一个断面来写的,以点映面,语言照在断面上,折射出的光就是作者想要的效果。所以其原名叫“时时刻刻。”
2 有用 瑞鶴 2011-10-02
一天写尽女人的一生。
2 有用 马里安巴 2012-02-09
我用了五六天的时间——按我的阅读速度不至于这么慢,对于这不足200页的书——还没有读完这本书,翻译让人无所适从,两个译者前后的文风也不搭。而且,在冗长的论文似的译文序里面,译者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伍尔夫如何如何,可作者在1941年就去世了……
11 有用 ketos 2016-03-03
和尤利西斯类似的结构,用三一律来装盛意识流。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忽然发现自己是向生的,不管多神经质多悲观,总想活到明天去看看,就像克拉丽莎每一次的离开。塞普蒂默斯则是彻底被过去攫住,是为了逃离“生”之群体才去死的,世界容不下他了。
0 有用 唧唧 2021-01-21
见到,补
0 有用 -linchuan- 2021-01-16
我喜欢思绪飘散在空中时近时远的感觉,很佩服伍尔夫的笔力,把人的思绪和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氛围都实体化,能够把一瞬间在脑内闪过的画面的想法捕捉下来。但是由于这本书有不止一个人的思绪,而是多个人的脑内时间轮番上演,让我着实有些混乱,阅读体验相较于《奥兰多》要差一些,这完全是我个人问题。太漫长的一天了,形形色色的人在同一时间以不同的心态经历着不同的事件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或许我们在彼此眼中只是陌生人,我们永... 我喜欢思绪飘散在空中时近时远的感觉,很佩服伍尔夫的笔力,把人的思绪和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氛围都实体化,能够把一瞬间在脑内闪过的画面的想法捕捉下来。但是由于这本书有不止一个人的思绪,而是多个人的脑内时间轮番上演,让我着实有些混乱,阅读体验相较于《奥兰多》要差一些,这完全是我个人问题。太漫长的一天了,形形色色的人在同一时间以不同的心态经历着不同的事件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或许我们在彼此眼中只是陌生人,我们永远无法了解到一个于自己擦肩而过的人心中的苦闷,但是在面对死亡时,我们似乎有一瞬间可以感应到彼此。 (展开)
0 有用 小池池的小背心 2021-01-15
第一本意识流的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读,反而非常的细腻,细腻到甚至让人怀疑,一天居然可以这么长,居然可以发生这么多的事情。这种”发散思维“的小说非常适合脑子天马行空的我阅读,只要跟上读者发散的思维,就可以收获到流畅的阅读体验,以及发人深思的思想。最后,这本书序也很好看,多角度的分析了伍尔夫,不过建议放在阅读完正文后看,否则容易看不懂他的评论。
0 有用 AQuann 2021-01-12
在集美的最后一晚在409看了时时刻刻 第二天登机前迫切下载了电子书 想着3h的路途刚好读完 没想到低估了意识流 一下子一个月过去了 在拉萨回来的途中终于看完 需要再回头看序言和书评才能更好理解 还是太浅薄了些 btw这一版的翻译不太喜欢 有些过于文邹邹以及奇奇怪怪的语气词
0 有用 太空船 2021-01-11
喜欢 读过的第一本意识流 描写非常细腻 最喜欢达洛卫夫人买花、克拉丽莎和萨利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