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是一篇“现代文明衰亡记”的寓言,它戏仿笛福的名著《鲁滨孙漂流记》的题材,在主题上却反其道而行之。鲁滨孙孤独一人被弃荒岛后,按西方文明社会的模式将荒岛治理得井井有条。礼拜五来到荒岛后,非但没有被驯化为鲁滨孙的奴隶,反而以其自然的天性将文明的迹象破坏得一干二净,同时也慢慢影响了鲁滨孙,使这个西方文明的代表逐步抛弃了原有的文化传统,变成了一个能与太阳进行直接交流的与大自然融合一体的元素之人;最终鲁滨孙自愿留在荒岛,拒绝返回文明社会。不啻为一部讲述一种特定精神生活的成人童话。
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米歇尔·图尔尼埃(1924— ),法国当代文学大师,当代著名的新寓言派文学的主将。他不仅是才华横溢的小说家,而且是睿智深刻的哲学家。西方批评界对他的小说以及融汇在小说中的现代哲学思想推崇备至,评价极高,认为他以自己独特的风格为法国小说开创了新局面。《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发表当年即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
目录 · · · · · ·
法国二十世纪文学的一个轮廓(总序)一个特定精神过程的神话(译本序)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附录Ⅰ 图尔尼埃与没有他人的世界附录Ⅱ 礼拜五后记作者简介
法国二十世纪文学的一个轮廓(总序)一个特定精神过程的神话(译本序)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附录Ⅰ 图尔尼埃与没有他人的世界附录Ⅱ 礼拜五后记作者简介
· · · · · · (收起)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法国二十世纪文学译丛(共21册),
这套丛书还有
《绿色教会》《伪币制造者》《桤木王》《魔鬼附身》《流浪女伶》
等
。
喜欢读"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的人也喜欢 · · · · · ·
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9 条 )
从《鲁滨逊漂流记》到《礼拜五》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余中先 在西方文学史上,鲁滨逊的形象众所周知,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确立了这位流落荒岛数十载的孤独者一个神话英雄的地位——鲁滨逊是按照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模式,独自创造文明的英雄。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写于1719年,此后的三百多年中,世... (展开)修过哲学课的鲁滨逊,在荒凉岛上求得了和宇宙的共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礼拜五》是图埃尔对《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新编,非常好看,好看到我一口气读完,和读《桤木王》要时不时停下来喘口气儿的感受完全不同。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不幸)第一次接触图尼埃的作品是《桤木王》,答应我,给他一次机会,看完你会感谢我的(随便说说。 小学暑假布置... (展开)> 更多书评 49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2)8.6分 931人读过
-
Gallimard (1972)暂无评分 17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8.9分 325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8.9分 25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1年5.1~6.30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冯涛策划编辑图书目录 (nezumi已卸载)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张怒)
- 一家之鉴 (成知默)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远子 2021-12-21 11:20:26
既有大量详尽的现实主义细节描写(作者在造船、种植农作物、养羊、制作羊皮风筝等方面,无疑做了大量细致的资料搜集工作),又有强大的富有诗意的和启迪性的理论表述(其中最令我惊叹的是作者关于自我与他者之关系的论述,以及在鲁滨逊与礼拜五之间作出的“主奴辩证法”式的沉思)。一般作家只能取法其一,图尔尼埃却能兼而有之。本书以一个近乎完美的文本,在原创崇拜的二十世纪,维护了小说写作的另一个悠久的传统:“故”事可以... 既有大量详尽的现实主义细节描写(作者在造船、种植农作物、养羊、制作羊皮风筝等方面,无疑做了大量细致的资料搜集工作),又有强大的富有诗意的和启迪性的理论表述(其中最令我惊叹的是作者关于自我与他者之关系的论述,以及在鲁滨逊与礼拜五之间作出的“主奴辩证法”式的沉思)。一般作家只能取法其一,图尔尼埃却能兼而有之。本书以一个近乎完美的文本,在原创崇拜的二十世纪,维护了小说写作的另一个悠久的传统:“故”事可以“新”编。至此,鲁滨逊,像唐璜或浮士德一样,无可辩驳地成为西方集体意识的一部分。 (展开)
5 有用 nenya·猱猱 2012-06-15 17:46:53
美国人只能把想象力和无力感停在《荒岛余生》,而质的飞跃属于法国人
0 有用 张天翼 2012-07-28 21:29:52
我爱那只神羊
8 有用 Jullien 2011-08-14 18:25:25
这段话说得挺好:如果“我”是孤岛,那么他人就是灯塔;灯塔不在,“我”也就陷入黑暗了。
32 有用 鳜膛弃 2013-03-09 12:39:42
真受不了,法国作家要不要都这么牛逼啊。
0 有用 椎名果园 2024-08-30 22:52:16 上海
后半洗去前半黏腻 畅快清爽
0 有用 似水年华 2024-07-15 23:43:18 黑龙江
其实有点没读懂,我哲学读的太少了。未来有机会重读一下吧
0 有用 joel 2024-07-11 10:47:48 上海
改编版,情节有点怪异
0 有用 Enceladus 2024-06-29 16:34:49 宁夏
割裂感。“主体是丧失了资格的客体”这段议题非常喜欢,但与土地交媾那段充斥着男性繁殖欲的文字我实在接受不了
0 有用 豆友238558795 2024-06-19 22:50:24 日本
与把事情还简单停留在对个人化孤立化的批判这样大概谁都能看出个一二的图尼埃的自叙相比,德勒茲那篇跋则完全把这个故事再说成了,“他者”在鲁滨逊的精神结构中被抹去的经过,鲁滨逊失常的历程,精神病-精神分裂的发生。在十分精分式的语调中,德勒茲既没有单纯地在复读十几年前的《荒岛》(“这是一类先于自身而存在的人。荒岛上的这类创造物大概是荒岛本身…….”);但也没有把整个神话完全否定成什么症状的表现:“图尼埃设... 与把事情还简单停留在对个人化孤立化的批判这样大概谁都能看出个一二的图尼埃的自叙相比,德勒茲那篇跋则完全把这个故事再说成了,“他者”在鲁滨逊的精神结构中被抹去的经过,鲁滨逊失常的历程,精神病-精神分裂的发生。在十分精分式的语调中,德勒茲既没有单纯地在复读十几年前的《荒岛》(“这是一类先于自身而存在的人。荒岛上的这类创造物大概是荒岛本身…….”);但也没有把整个神话完全否定成什么症状的表现:“图尼埃设想的鲁滨逊经历了许多痛苦,终于发现并获得了一种空前的‘健康’,而且是以各种事物终于按照‘与他人共在’完全相异的方式组织起来作为限度,因为各种事物蜕变成为一幅没有相似物的形象,即在一般情况下被压抑着的事物自身的复本……”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