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吴念真累积多年、珍藏心底的体会与感动。
他写的每个故事,都蕴藏了我们无法预知的生命能量与心灵启发。
跟他一起回望人生种种,您将学会包容、豁达与感恩……
本书是吴念真导演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和最大低潮后,所完成的生命记事。
他用文字写下心底最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湾各个角落里最真实的感动。这些人和事,透过他真情挚意的笔,如此跃然的活在你我眼前,笑泪交织的同时,也无可取代的成为烙印在你我心底、这一个时代的美好缩影……
特别收录 吴念真近年唯一小说创作《遗书》,写下对胞弟离开人间的真情告白
特别邀请 作家雷骧绘制插画,看两位大师以图文激荡出精采火花
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这些人,那些事》
作者简介 · · · · · ·
吴念真
全方位的创意人、电影人、广告人、剧场人。本名吴文钦。1952年出生于台北县。1973年开始从事小说创作,曾连续三年获得联合报小说奖。1981年起,陆续写了《恋恋风尘》《老莫的第二个春天》《悲情城市》等75部电影剧本,曾获五次金马奖最佳剧本奖、两次亚太影展最佳编剧奖。主持TVBS“台湾念真情”节目三年,舞台剧代表作有《人间条件》系列等。
目录 · · · · · ·
自序 你们还记得我吗 1
前言 四个相命师 1
第一辑 心底最挂念的人
母难月 1
只想和你接近 6
心意 11
遗书14
第二辑 日夜惦记的地方
可爱的冤仇人 39
老山高丽足五两43
母亲们 48
头家返乡51
年糕 54
琵琶鼠 57
秘密 62
小小起义 69
魔幻记忆 72
告别 75
第三辑 博真情的朋友们
春天 81
未遂犯 86
茄子 89
爱99
他不重,他是我兄弟 105
人狗之间108
兄弟111
跑片114
告别式121
第四辑 一封情书的重量
邂逅 129
长梦 135
情书 141
重逢 148
美满 151
第五辑 这些人,那些事
思念 165
真实感 168
圆满 173
八点档 176
寂寞 179
仪式 183
遗照 186
陈设一个家 193
沦陷 198
笑容 201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这些人,那些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这些人,那些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55 条 )
-
jojo2046 (そんなあ!そんなあ!)
一天,吴念真开完会,心绪不佳。在刚才的会上,他和人吵了一架。吴念真叫了一辆计程车回公司。上车之后,吴念真听到车上播放的是自己喜欢的肖邦。起初以为是电台,后来发现是车上的CD机放出的音乐。几句寒暄之后,一直看着吴念真的计程车司机平静地说:导演,你愿不愿意听我给你讲故事? 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从司机的大学时代开始讲起,他和前女友是怎么好上的,他去当兵,回来之后找工作,后来开公司,两人如何分手。车到了吴... (94回应)2011-09-10 21:37:31 510人喜欢
一天,吴念真开完会,心绪不佳。在刚才的会上,他和人吵了一架。吴念真叫了一辆计程车回公司。上车之后,吴念真听到车上播放的是自己喜欢的肖邦。起初以为是电台,后来发现是车上的CD机放出的音乐。几句寒暄之后,一直看着吴念真的计程车司机平静地说:导演,你愿不愿意听我给你讲故事? 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从司机的大学时代开始讲起,他和前女友是怎么好上的,他去当兵,回来之后找工作,后来开公司,两人如何分手。车到了吴念真的公司,故事还没讲完。以吴念真的经验,计程车司机讲的故事,多半不好听。但这次,吴念真完全被吸引了。他说:没有关系,车停在这边,你把故事讲完。 司机讲到开车去机场载客,在排队的乘客中,一眼就看到了前女友,而且就那么巧,车正好排到她的面前。按照规定,他是不能拒载的。司机第一个下意识的动作是想把座位背后写有自己名字的牌子拿掉,后来心一横: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计程车开动,前女友坐在后排,一个个电话打过去,打给家人、公司和朋友,在短短的时间里,把他们分手之后十年的历程讲完。司机一边默默地开着车,一边静静地听着。到了目的地,前女友突然用极其平静的语气对司机说:"我都已经告诉你我所有的状况......家庭、工作、孩子。告诉你现在的心情......什么都告诉你了,而你.....而你连一声hello都不肯跟我说?" 很多年以后,这个伤感的故事成为吴念真一篇专栏文章的素材,文章的标题 就叫《重逢》,文字干净、洗练,结尾饱满、结实。 摘自《南方周末》2011年9月8日 文化 原创 文学
94回应 2011-09-10 21:37:31 -
-
迪色鲁特莱丝 (这世上有多少黎明,便有多少黄昏)
比起相遇,重逢似乎需要更多的回忆。 重逢 吴念真 事业失败之后才发现除了开车之外,自己好像连说得出口、拿得出手的专长都没有,所以最后他选择开计程车。 只是没想到台北竟然这么小,计程车在市区里跑竟然老是碰到以前商场上的客户或对手,“熟人不收费,自己倒贴时间和油钱这不算什么……最怕的是载到以前的对手,车资两百三给你三百块,奉送一句:不必找啦,留着吃饭!外加一个奇怪的眼神和笑容,那种窝囊感让人觉得干脆死... (38回应)2011-09-14 19:02:47 248人喜欢
比起相遇,重逢似乎需要更多的回忆。
重逢 吴念真 事业失败之后才发现除了开车之外,自己好像连说得出口、拿得出手的专长都没有,所以最后他选择开计程车。 只是没想到台北竟然这么小,计程车在市区里跑竟然老是碰到以前商场上的客户或对手,“熟人不收费,自己倒贴时间和油钱这不算什么……最怕的是载到以前的对手,车资两百三给你三百块,奉送一句:不必找啦,留着吃饭!外加一个奇怪的眼神和笑容,那种窝囊感让人觉得干脆死了算了!” 所以后来他专跑机场,说比较不会遇到类似难堪的状况,而且也不用整天在市区没目的地逛,让自己老觉得像一个已经被这个战场淘汰的残兵败将,或者像中年游民一般地无望。 不过,他也承认跑机场的另一个奢望是如果前妻带着孩子们偷偷回来的话,说不定还有机会堵上他们,至少和孩子们见上一面;“离婚后就没见过……我都只能凭空想象他们现在的样子。” 孩子和前妻一直没碰上,没想到先碰到的反而是昔日的爱人。 他说那天车子才靠近,他就认出她来了。“曾经那么熟悉的脸孔和身体……而且除了发型,十几年她好像一点也没变。” 上车后,她只说了一个医院的名字和“麻烦你”之后就沉默地看着窗外,反而是他自己一直担心会不会因为车子里的名牌而被她认出来;不过,她似乎没留意,视线从窗外的风景收回来之后便拿出电话打。 第一通电话听得出她是打回澳洲雪梨的家,听得出先生出差去英国,她轮流跟两个孩子说话,要一个男孩不要为了打球而找借口不去上中文课,也要一个女孩钢琴要好好练,不然表演的时候会出糗,然后说见到外婆之后会替他们跟她说爱她等等,最后才听出是她母亲生病了,因为她说:“我还没到医院,不过妈妈相信外婆一定会很平安。” 他还记得她母亲的样子和声音,以及她做的一手好菜,更记得两人分手后的某一天,她到公司来,哽咽地跟他说“你怎么可以这么对待我女儿呢?你都不记得我烧过那么多好菜给你吃……”的时候那种颤抖的语气和怨怼的眼神。 打完家里的电话,接着打的是她公司,利落的英文、明确的指令加上自然流露的对同事的关心一如以往。 他们大学时候就是班对,毕业之后他去当兵,而她在外商公司做事;退伍后,她把一些客户拉过来,两个人合伙做,三年后,两人公司变成了二十几个人,而他却莫名其妙和一个客户的女儿上了床。 “说莫名其妙其实是借口。”他说,“到现在也没什么好不承认的……一来是新的身体总比熟悉的刺激,还有……这个客户公司的规模是我的几百倍,那时不是流行一句话:娶对一个老婆可以省掉几十年的奋斗?” 最后车子经过敦化南路,经过昔日的办公室,两旁的台湾乐树正逢花季,灿烂的秋阳下一片亮眼的金黄。 后座当年的爱人正跟之前公司的某个同事话家常,说台北、说澳洲、说孩子、说女人到了一个年龄阶段的感受,然后说将在台北停留的时间以及相约见面吃饭,说:“让我看看你们现在都变成什么模样。” 车子最后停在医院门口,他说他还在躲避,也在犹豫要不要跟她收费或者为她打个折什么的,没想到后头的女人忽然出声,用极其平静的语气跟他说:“……我都已经告诉你我所有的状况……家庭、工作、孩子,告诉你现在的心情、告诉你对过去同事的思念……什么都告诉你了,而你……而你连一声hello都不肯跟我说?” 引自第148页 38回应 2011-09-14 19:02:47
-
AsuraHu (忧乐未知,陌阡不识.)
-
阿树 (il faut tenter de vivre)
人生选择什么就必须承受什么,得到什么就失去什么,这道理到了这样年纪几乎没有什么疑惑的余地,只是在日复一日如川剧“变脸”般不同转换的角色扮演中,“自己”这个角色反而少有上戏的机会,除了午夜场;而在几乎无声也无观众的演出过程里,和“自己”对戏的另一个角色就叫“回忆”。2011-10-06 20:43:21 1人喜欢
-
最近很少能捧着一本书不舍得放下地将其读完。想买《这些人,那些事》很长时间了,直到前天才买回来,不到两个晚上就看完了。感觉吴先生真是一个会讲故事的,由于在电影行当沉浸已久,他的文字带有很强的画面感,读着读着甚至都能感觉到如果拍成电影,片子的色调应该是什么样的。故事不用说了,结构清晰,布局精巧,情节流畅。很喜欢!
2011-10-14 14:11:42 1人喜欢
-
MR.Mao♈︎Ⓜ︎ⓐⓞ (奈斯吐米特有。)
亲切的阅读感,仿佛一个耄耋老人,坐在你面前,婉婉转转和你诉说他年轻时候的那个年代那些人和事,还有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 父母之爱,亲人至亲,朋友路人,一个个鲜活的人出现在你的面前,还有当年社会的风土人情,带着一些年代感的说法和东西。 要我说,我们缺失的是那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善于表达的想法,本源在于我们自己的灵魂太急躁,缺乏发现这个世界的那些细节,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文笔。 印象深...2022-06-06 16:43:35
亲切的阅读感,仿佛一个耄耋老人,坐在你面前,婉婉转转和你诉说他年轻时候的那个年代那些人和事,还有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
父母之爱,亲人至亲,朋友路人,一个个鲜活的人出现在你的面前,还有当年社会的风土人情,带着一些年代感的说法和东西。
要我说,我们缺失的是那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善于表达的想法,本源在于我们自己的灵魂太急躁,缺乏发现这个世界的那些细节,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文笔。
印象深刻的内容,那个茄子,那个军妓,还有那些台湾当时的景象,充分体现了文字的画面感,值得我们学习。
◆ 母难月
每一个母亲都是伟大的,无我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下一代。妈妈的故事,永远写不完,记在心里就好了。
◆ 只想和你接近
我就猜会写父亲,我也爱我的父亲,默默的爱,默默的陪伴,如同他对我一样
◆ 茄子
看了这些人生苦难和生死,突然想到,我们没必要那么避讳或者念叨着苦难和不顺。
你看这世间,同样是生命,动物们冒死为了一口吃的,有的只能活过须臾之间,生活其实本就该是百味的,而且苦难是这世间的常态,只是我们太过于关注情绪,忽略了比情绪重要得多的事情。
回应 2022-06-06 16:43:35 -
在仔细读完经过编辑的这些文字的此刻,好像不得不向“到了一个年纪,某些人的生命似乎只剩下回忆”这句话低头,尽管之前始终对其中所隐含的轻视和同情嗤之以鼻,甚至充满抗拒和敌意。 是事实,因为交织成这些文字的几乎全是往事的点点滴滴。 当其中某些片段开始在网路中被转寄流传,有网友留言问说,你在写这些故事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情时,我用少年时期读过的《麦克阿瑟回忆录》里头的一句话回答了他们:“回忆是奇美的,...
2022-06-01 23:03:11
在仔细读完经过编辑的这些文字的此刻,好像不得不向“到了一个年纪,某些人的生命似乎只剩下回忆”这句话低头,尽管之前始终对其中所隐含的轻视和同情嗤之以鼻,甚至充满抗拒和敌意。 是事实,因为交织成这些文字的几乎全是往事的点点滴滴。 当其中某些片段开始在网路中被转寄流传,有网友留言问说,你在写这些故事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情时,我用少年时期读过的《麦克阿瑟回忆录》里头的一句话回答了他们:“回忆是奇美的,因为有微笑的抚慰,也有泪水的滋润。” 这也是事实。 多年来杂乱的行程、密集的工作已经是固定的生活形态,不过,好像也没什么可以抱怨的理由;人生选择什么就必须承受什么、得到什么就会失去什么,这道理到了这样的年纪几乎已没有什么疑惑的余地,只是在日复一日一如川剧“变脸”般随着工作或行程不停变换的角色扮演中,“自己”这个角色反而少有上戏的机会,除了午夜场;而在几乎无声也无观众的演出过程里,和“自己”对的另一个唯一的角色就叫“回忆”。 戏有时候会演得很长很长,从午夜一直到天际露出微头“自己”在“回忆”的导引下经常意外地与遗忘多时的个物组一个自己再度重连,于是,就像久别的老友偶然情一复程多的回忆被唤醒,一如梦境与梦境的连结,没有逻辑,无边无际 有时候会想,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慰的曲折,在后来,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因为若非这些曲折,好像就不会在人验路上遇见别人可能求之亦不得见的人与事:而这些人那事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曾与恨与屈辱和不满仿佛都已云消雾散。 是曾想写过,只是始终在等候着自己所希冀的那个当时刻例如:不再杂事如麻、劳累奔波,身心皆已安顿,日子安稳无惊的来临,没想到这一切后来却都在始料未及的状态下完成。 至于故事里被我提及的所有人…我只能说:在人生的过程里何其有幸与你们相遇,或辗转知道你们的故事;记得年轻的时候听过一位作家的演讲,当有人问他说有没有做笔记的习惯时,他笑着说:很少,因为我不可能随身带着笔纸,而且我相信,该记得不会忘记,会忘记的应该就是不重要的东西! 的确如此。 记得你们、记得那些事,是因为在不知不觉中这一切都已成了生命的刻痕,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 只是…你们也还记得我吗? 引自 自序 你们还记得我吗 1 回应 2022-06-01 23:03:11 -
这些人,那些事 吴念真 29个笔记 ◆ 自序 你们还记得我吗? >> 到了一个年纪,某些人的生命似乎只剩下回忆 >> 人生选择什么就必须承受什么、得到什么就会失去什么,这道理到了这样的年纪几乎已没有什么疑惑的余地,只是在日复一日一如川剧“变脸”般随着工作或行程不停变换的角色扮演中,“自己”这个角色反而少有上戏的机会,除了午夜场;而在几乎无声也无观众的演出过程里,和“自己”对戏的另一个唯一的角色就叫...
2022-05-03 14:08:34
这些人,那些事
吴念真
29个笔记
◆ 自序 你们还记得我吗?
>> 到了一个年纪,某些人的生命似乎只剩下回忆
>> 人生选择什么就必须承受什么、得到什么就会失去什么,这道理到了这样的年纪几乎已没有什么疑惑的余地,只是在日复一日一如川剧“变脸”般随着工作或行程不停变换的角色扮演中,“自己”这个角色反而少有上戏的机会,除了午夜场;而在几乎无声也无观众的演出过程里,和“自己”对戏的另一个唯一的角色就叫“回忆”。
◆ 母难月
这一句在我情绪到达高潮的时候,打上休止符,然后打开我眼泪的阀门。
>> 母亲五年前骨癌过世。
◆ 只想和你接近
对于从小几乎没有过父爱的人,看到这段真的好憧憬。感觉从小到大,我爸唯一抱过一次,可能就是我弟把我从他的床上推下来,导致我锁骨骨折坐不起身,我爸回家把我从地上带抱带拽的拖到我的床上。然后,他又走了,明明都已经大晚上九十点了,明明也没什么必要的工作上的事情了,连句嘘寒问暖的话都没有,当时真的好寒心。
>> 然后床板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最后整个人被他抱了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
>> 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还不时在我脑袋里播放着。
◆ 心意
从这里开始,都是用第三人称了,不知道是不是事情沉重,觉得用第三人称,就像是别人的事情了。
>> 他
>> 因为他父亲吃饭一定要配汤,所以午餐时他会买一碗鱼丸汤,只喝汤,鱼丸则带回来给儿子。
◆ 遗书
>> 觉得可以当一个被信任被倚靠的哥哥真好。
>> 人生很多滋味都要到一个年纪才懂得去细细品味,比如类似这种相濡以沫的感动和幸福。
然而当你一旦懂了,一切却都已经远了。
这就是我绝对不算命的原因,要是好还算了,还是坏的话,我一辈子都会心理暗示。我不愿相信,一切都是什么从娘胎里带出来什么都是命里安排。的。
>> “长大以后,这个弟弟是要替哥哥提皮包的。”
我每次都会因为这种温馨小细节而泪目。
>> 他当然记得。
我现在在世界前二十的学校读硕士马上要读博了,弟弟在国内读一个勉勉强强二本的本科,马上要毕业了也对未来没有个规划,就偶尔去辅导机构帮一下忙,当是工作了。我每次都会心里内疚,是不是因为我读了国际高中然后出了国一路读上来才造成我们之前的差异。即使我知道即使弟弟也出了国,可能也不会多志向高远。而且他之前说要出国,但是自己却不去学习雅思托福。但是,我总后怕弟弟到后面会怨恨我出了国,怨恨我有他没有的一切。
>> 当你的弟弟妹妹
也很辛苦
◆ 小小起义
我知道自己脾气差,会经常是生气当不了老师。但是一直想不到,选择了当老师的人,为什么这么刻薄。即使我再生气,我也不会骂小孩子是猪啊。我小时候上补习班,大概是二年级的时候,那个补课班老师最常挂在嘴上的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还带着尖细的声音。每天对着对着一堆小孩说要有自知之明,也不知道是干什么。这四个字,我真的现在都要读博士了,我想到都还是会打颤。
>> 这还没关系,最受不了的是他经常骂我们“猪”,而且是“一群猪”。
我小的时候,长得很胖也很高,长得也不好看,完全是一个大水桶,虽然是女生,但是一直留着短发。然后感觉也被很多老师故意找茬。我和我妈说,我妈却说那么多人老师就针对你?你怎么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但是,我一直记得我幼儿园的时候,有个老师抱着我,说我软软的像个沙发一样。我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会感动到流泪的地步。
>> 不过憨贵真的是憨到死,所有人都知道老师看他不顺眼,只有他自己搞不清楚。
◆ 春天
>> 其实她是笑着的,在灿烂的阳光下。
◆ 他不重,他是我兄弟
>> 其实,可以和所有人心境共鸣的并不是歌词的涵义,而是它那近乎控诉、宣泄种种郁闷般的旋律和唱腔。
◆ 重逢
>> ……我都已经告诉你我所有的状况……家庭、工作、孩子,告诉你现在的心情、告诉你对过去同事的思念……什么都告诉你了,而你……而你连一声hello都不肯跟我说?
◆ 美满
话语真的比子弹还厉害。
>> 婆婆还叫我要背朝外、肚子朝里,开始我不懂为什么,后来才知道,原来她的意思是万一飞机扫射的话,我的身体至少可以挡枪子,我死没关系,孙子要留住。
好巧,我马上也要在美国东岸的大学读博了。
>> 富美在美国东岸的大学拿到博士学位
◆ 真实感
感觉好像我们实验室哦哈哈哈哈哈哈,因为人实在太多了。我们小的有的时候也不好意思去麻烦老板,然后就去找大的。
>> 我负责养小的,大的孩子自己养自己
◆ 圆满
但是我觉得这句不仅是突显了父亲努力找话题。但是实则父亲是在安慰自己自己的外孙还没回来是因为高速塞车。如果他听到的回复是”是的”,他就心安理得的觉得外孙一定是在路上了,只是因为塞车才没到呢。
>> 回来时……高速公路有没塞车?
◆ 八点档
>> 人家说我这么拖磨,总有一日会出头天……他们都不知道,最悲哀的是你,我是在等你出头天。
这才是八点档连续剧。
>> 我没事,免烦恼……我是说……我前辈子一定欠那个×××非常多……让他侮辱没关系……还要这么辛苦替他养儿子,来……来……救他那条不值钱的狗命!
◆ 寂寞
存放的最后一张照片其实就是拍的第一张照片。看来,父亲一开始的目的就是买个相机然后照一张全家福。看完这段,寂寞的恐惧感真的涌上心头,和照片拍合照,真的…真的是太孤独了。我想想他一个人颤颤巍巍的去翻照放大加框,再精心的把照片找好角度放好,架好照相机,孤独的咧嘴笑一下,然后再一点点都所有的东西都收起来。可能还会伴有着擦拭照片,然后慈爱的看着照片中的人,眼里可能会闪着泪花,然后把照片贴着胸膛若有所思的样子。
>> 当最后一张照片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阿照先是惊愕,接着便是无法抑制的号啕大哭。照片应该是用自动模式拍的,他把妈妈、弟弟,还有阿照留在家里的照片,都拿去翻照、放大、加框,然后全部摆在一张桌子上,而他就坐后面用手环抱着那三个相框朝着镜头笑。
照片下边就像早年那些老照片的形式一般印上了一行字,写着:“魏家阖府团圆,2009年秋。”
阿照说,那时候她才了解那个男人那么深沉而无言的寂寞。
◆ 遗照
有的人真的就不配长辈的栽培,真的是“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 我阿爸跟我阿嬷啦
◆ 沦陷
五条人演唱会现场(不是
>> 天花板上更挂着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塑胶袋
我的宝贝乖儿子也不知道在海军陆战队还好不好,有没有被人欺负,训练不知道受苦了没,但是被分到军乐队应该会舒服一点。
>> 海军陆战队
可以直接开鱼疗足浴了(不是
>> 循着他们手指的方向望去,还真看得到几条约莫两三寸长的小鱼就在我们的脚边自在地游着。
不是针对老乡,只是觉得这句话真的很像井底之蛙这个故事。在井里的蛙就以为天只有那么大,他也没有跳出来看看外面到底是什么,就觉得全部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
>> 记得跟上头的人讲啊,说台湾快沦陷啦!他妈的都已经沦陷到膝盖啦!不救就来不及啦!
回应 2022-05-03 14:08:34
论坛 · · · · · ·
如果有机会面对吴念真谈话,你想问什么问题? | 来自Frank | 4 回应 | 2022-06-10 02:11:53 |
美滿這一篇有沒有導演改成電影啊 | 来自董奕辰 | 2022-04-20 19:32:28 | |
有没有人每读完一篇,心就很重很重…… | 来自加菲辛普森 | 2 回应 | 2022-03-23 13:46:50 |
他不重,他是我兄弟 | 来自lijie | 1 回应 | 2022-01-07 16:28:16 |
情书 | 来自like Sunday. | 7 回应 | 2021-08-13 23:20:09 |
> 浏览更多话题
34 有用 毛香菇 2012-02-07 11:15:50
感情是真挚的,文字是质朴的。但并没有感动我,我更喜欢崩坏、有趣的文字。况且里面的经历和人生琐碎,和我没有更多的交际。
69 有用 Frankel 2012-07-10 22:10:06
这本书的好,是来自于你的内心,文字只是那个引罄
12 有用 影志 2012-07-07 06:38:21
与其忘记,不如记得、沉淀。
44 有用 Ms_underwater 2012-07-17 10:21:03
“知识分子看苦难会觉得特别苦难。经历过苦难的人看苦难,其实它还是生活的一部分,荒谬和喜乐都在里面。”
32 有用 丹朱AI🌵 2013-12-04 14:05:57
生老病死与鸡毛蒜皮,都用平静又带着淡淡温暖的语句娓娓道来。生活是最好的编剧。
0 有用 NIGHTSURROUND 2022-07-04 11:39:10
人来人往,与一些人的缘分,短到不足以写成一个故事。
0 有用 花啦 2022-07-04 00:24:35
吴念真太会写故事了 他煽情我就哭 他逗趣我就笑 每一篇都极富影像性 文字流淌于他的笔下 画面投影在我的脑中 是熟悉的台湾电影的配方 嬉笑怒骂的闽南腔 台北和山区乡下的雨天和艳阳 每一个人物我似乎都能想象出他们的眉目 这样的故事我能一直一直看下去不觉厌倦 因为吴念真用他那份豁然告诉世人 人生苦难无常 是天意啊 是时代的设计啊
0 有用 老猫 2022-07-03 22:04:00
故事里的人是你,是他,也是我们自己……
0 有用 skinjobs 2022-07-03 20:47:44
看「遗书」,暴哭。2021年
0 有用 懒 2022-07-03 19:52:51
吴老师是真的擅长讲故事啊,想起小时候爸爸给我讲那些他经历过的故事的一个个夜晚。借用吴老师自序中的话:该记得不会忘记,会忘记的应该就是不重要的东西!我的爸爸记得你们、记得那些事,是因为在不知不觉中这一切都已成了生命的刻痕,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 只是……你们也还记得我爸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