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视野中的陈三立》由杨剑锋所著,以现代性的视角,研究近代“同光体”诗人陈三立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及这种思想对其心境、诗境的影响,从而对长期以来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现代性、全球化道路的合理性,事实道路的历史选择及其所引起的诸多后果进行了反思。以“文化托命人”自许的陈三立用毕生的精力,苦心孤谐地探索中国文化的未来之路;努力维护传统文化的主体性,这是对“谁的现代性”问题的有益思考。 【目录】导论 陈三立与他的时代
第一节 陈氏一门与近代文化变迁
第二节 陈三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 1949年之前的陈三立研究
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陈三立研究
三 新时期以来陈三立研究的主要成果
四 目前陈三立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 生平经历及思想渊源
第一节 少年时期
第二节 精神导师
第三节 湖南新政
第四节 袖手神州
第二章 文化保守主义情结
第一节 作为现代性方案的近代文化保守主义
第二节 陈三立对“全盘西化”思潮的批判
第三节 “体合论”:儒学的价值和发展方向
第四节 人道之本:宗法、纲常
第三章 人的现代化
第一节 晚清“人的现代化”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 陈三立的“人的现代化”思想(上)
一 智、力、德
二 启民智,开群愚——陈三立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第三节 陈三立的“人的现代化”思想(下)
一 “人心风俗”观与国民性批判
二 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
第四节 陈三立“人的现代化”思想的意义与价值
第四章 断裂的焦虑
第一节 “仲尼已死”:近代文化转型与儒学危机
一 “仲尼已死”!
二 “斯文将丧”!
三 “尽是失父人,呼天失怙恃”
第二节 心境与诗境
一 幻灭与虚无
二 孤独感与边缘感
三 生趣与鬼趣
第三节 陈三立的精神遗产与陈寅恪的焦虑
一 从《王观堂先生挽词序》看陈寅恪对王国维与陈三立的理解
二 陈寅恪对陈三立精神遗产的继承与发扬
第五章 陈三立与旧体诗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 诗教传统的坚守与背叛
一 儒家诗教的近代命运
二 坚守与背叛
三 诗人主体性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散原诗歌意象的扭曲与变形
一 柳、月、鼠意象的扭曲与变形
二 “陌生化”与“间离效果”
三 现代性与世界范围内的艺术艰深化趋势
第三节 陈三立与近代旧体诗的现代转型
结语 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
附录 陈三立年谱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1 有用 henry™ 2024-05-20 18:47:24 江苏
第一章讲前半生经历还好,但只讲到戊戌后移居金陵就戛然而止。第二章突然转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讨论上,开始检讨“全盘西化”,味儿就变了。第四第五章探讨散原诗歌境界,诗教传统的坚守与背叛,散原诗歌意象,和旧体诗的转型等等,都还不错。
0 有用 羊 2015-09-21 20:25:35
学古典出身,而无当代理论基础的人,大概必然不喜欢这本书,事实上研究近代士人,合理采用西方理论作为立足点,十分有益于看得更深更透,当然这本书也有简单化的毛病、套用理论的毛病。陈三立更为丰厚的一面没有充分展露,对其文学的研究也有所不足
0 有用 Juvenalis 2015-12-09 00:11:46
虚昧斋。
0 有用 长河落日圆 2022-09-21 22:33:57 山东
读了博论版。有种借陈氏在写群像的感觉……
0 有用 祁勋 2024-02-23 22:25:40 广东
无功无过吧,总觉得作者是先预设了一个开明士绅在鼎革之际应有的形象,然后把陈三立套了进去,这种行为并没有体现出陈三立的独特性,换成俞明震等人来也不违和。最后一章分析陈三立的风格倒是有些独特性了,但浅尝辄止,常用“根据x国xxx的xxx理论,陈三立如何如何”这一套路,有点像套公式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