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黄山书社
原作名: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A Life
译者: 陈静妍
出版年: 2011-10-1
页数: 441
定价: 36.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6117843
内容简介 · · · · · ·
《马尔克斯的一生》内容简介: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1940年迁居首都波哥大,1947年进入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开始文学创作,1948年因哥伦比亚内战中途辍学。不久他进入报界,担任《观察家报》记者。1955年因连载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难而被迫离开哥伦比亚,担任《观察家报》驻欧洲记者。1960年,任古巴拉丁通讯社记者。
1961至1967年,马尔克斯移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之后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欧洲,继续其文学创作。1975年他为抗议智利政变而举行文学罢工,搁笔5年。198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并担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1982年哥伦比亚地震,他回到祖国。1999年得淋巴癌,此后文学产量遽减,2004年始出版新作《忆我忧伤妓女》。
马尔克斯一生获奖众多,包括196...
《马尔克斯的一生》内容简介: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1940年迁居首都波哥大,1947年进入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开始文学创作,1948年因哥伦比亚内战中途辍学。不久他进入报界,担任《观察家报》记者。1955年因连载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难而被迫离开哥伦比亚,担任《观察家报》驻欧洲记者。1960年,任古巴拉丁通讯社记者。
1961至1967年,马尔克斯移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之后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欧洲,继续其文学创作。1975年他为抗议智利政变而举行文学罢工,搁笔5年。198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并担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1982年哥伦比亚地震,他回到祖国。1999年得淋巴癌,此后文学产量遽减,2004年始出版新作《忆我忧伤妓女》。
马尔克斯一生获奖众多,包括1969年《百年孤独》获法国最佳外国作品奖,197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1972年获拉丁美洲文学最高奖──加列戈斯文学奖,1981年获法国政府颁发荣誉军团勋章,1982年登上文学殿堂高峰──获颁诺贝尔文学奖、同年也荣膺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
马丁是马尔克斯认定的官方传记作者,在15年的研究期间,他们经常见面、访谈,本书经过马丁17年的努力后终于出版。马丁访问了包括古巴领袖卡斯特罗、西班牙前首相菲利普•冈萨雷斯、数任哥伦比亚总统、作家卡洛斯•福恩特斯、略萨和阿尔瓦罗•穆提斯在内的数位名人。他还访问了马尔克斯的妻子、儿子、母亲、弟弟妹妹、经纪人、译者、大部分好友及工作上的伙伴(包括批评者)。《马尔克斯的一生》传记资料之丰富、水平之高,令其他传记作家自叹弗如。
作者简介 · · · · · ·
杰拉德·马丁是匹兹堡大学现代语言学院教授,也是国际早期美洲文学协会的主席,作品包括《穿越迷宫的旅程》(1989),评论阿斯图里亚斯的《玉米人》(1992)和《总统先生》(2000)。他的重要研究,多次刊载于剑桥拉丁美洲历史期刊上。
目录 · · · · · ·
序 曲 卑微的出身 1800-1899
第一部 家乡:哥伦比亚 1899-1955
第一章:关于上校以及注定失败的事业 1899-1927
第二章:阿拉卡塔卡的家 1927-1928
第三章:牵着外公的手 1929-1937
· · · · · · (更多)
序 曲 卑微的出身 1800-1899
第一部 家乡:哥伦比亚 1899-1955
第一章:关于上校以及注定失败的事业 1899-1927
第二章:阿拉卡塔卡的家 1927-1928
第三章:牵着外公的手 1929-1937
第四章:学校的日子:巴兰基亚、苏克雷、锡帕基拉 1938-1946
第五章;大学生活与波哥大大暴动 1947-1948
第六章:回到海岸区:卡塔赫纳的实习记者 1948-1949
第七章:巴兰基亚、书商和波希米亚团体 1950-1953
第八章:回到波哥大:王牌记者 1954-1955
第二部 旅居海外:欧洲及拉丁美洲 1955-1967
第九章:探索欧洲:罗马 1955
第十章:饥寒交迫的巴黎时期:波希米亚人 1956-1957
第十一章:铁幕之内:冷战时期的东欧 1957
第十二章: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格兰德大娘"的诞生 1958-1959
第十三章:古巴革命及美国 1959-1961
第十四章:逃避墨西哥 1961-1964
第十五章:魔术师麦逵迪:《百年孤独》 1965-1966
第十六章:终于到来的名气 1966-1967
第三部 见多识广:名人与政治 1967-2005
第十七章:巴塞罗那和拉丁美洲风潮:在文学与政治之间 1967-1970
第十八章:孤独的作家缓慢地写着:《家长的没落》与大千世界 1971-1975
第十九章:智利和古巴:加西亚·马尔克斯选择革命 1973-1979
第二十章:回归文学:《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以及诺贝尔奖 1980-1982
第二十一章:声名大噪以及番石榴飘香:《霍乱时期的爱情》 1982-1985
第二十二章:以官方历史为背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玻利瓦尔《迷宫中的将军》 1986-1989
第二十三章:回到马贡多?历史变故的消息 1990-1996
第二十四章:七十岁及之后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回忆录及忧伤妓女 1996-2005
后记 永垂不朽──新的塞万提斯 2006-2007
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灵光乍现的那一刹那,他总算明白,与其写一本关于童年的书,不如写下他的童年记忆;与其写一本关于真实的书,不如写下真实所呈现出来的样貌;与其写下阿拉卡塔卡与当地人的生活,不如写下他们眼中所看见的世界;与其让阿拉卡塔卡在他的书中复活,不如以故事的方式向他告别:不仅透过当地人的观点,也透过所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透过他所理解的世界、过去的他,也透过他身为20世纪末拉丁美洲人所具体体认的一切。换句话说,与其把阿拉卡塔卡与那间房子从世界中抽离出来,不如带领世界进入阿拉卡塔卡。除此之外,在情感上,与其唤醒尼古拉斯·马尔克斯的鬼魂,不如让他自己成为尼古拉斯·马尔克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2页 -
这也就是为什么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许多小说和故事都是关于等待与希望,因为两者的西班牙文是同一个字: esperai—— 也许永远不会发生,通常不会发生的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马尔克斯的一生"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 7.4
-
- 法国现代批评大师 7.2
-
- 漁洋精華錄集釋(全三冊) 8.3
-
- 沈德潜诗文集(全四册) 7.3
-
- 洪亮吉集(全五冊) 8.4
-
- 莫友芝诗文集(上下) 8.6
-
- 内心活动 8.5
-
- 甌北集(全二冊) 8.8
-
- 从莎士比亚到奥斯丁 7.7
-
- 我没有时间了 7.3
马尔克斯的一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 条 )



许多年以后,我终于了解了作者的生平


怎么能还没读过马尔克斯


即使马尔克斯自传,恐也难以超越的经典传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书小记】 从现在看来,可能杰拉德·马丁这本极其深入而精彩(顺便说一句:中文版的翻译也很棒)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传》将会是马尔克斯的传记中”永远最棒“的一本了,即使后续更多的“马克尔斯传”包括”自传“出版,恐怕都难以超越了。从杰拉德·马丁17年不间断的采访来... (展开)
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他的祖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当我们谈到加西亚·马尔克斯,多数人的第一印象莫过于《百年孤独》,无论他是否真的有读过这本书、或者说有真正读完这本书。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开篇那句:“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 (展开)> 更多书评 25篇
论坛 · · · · · ·
关于书中引用卡夫卡对读法律的评论 | 来自野老争席 | 2015-03-10 23:40:02 | |
冒昧说一句 | 来自Onetti | 6 回应 | 2012-01-21 21:33:29 |
很早以前读过他的作品,只觉得语言非常特别,长句... | 来自Albert | 1 回应 | 2011-10-14 14:42:23 |
9月了还没上架? | 来自陶北 | 2011-09-08 16:42:2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中信出版社 (2014)8.4分 299人读过
-
Vintage (2009)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聯經 (2010/06)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
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 (2008)暂无评分 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北发图书网豆瓣网友优惠活动书目 (飛鳥)
- 文艺生活周刊 书•讯 (小雪)
- 你读书,我跳舞,猫儿之春日日无辛苦。 (都归尘土)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悦·读】(二) (Odair)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9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马尔克斯的一生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Hohokam 2013-02-18 16:58:32
说实话,对于文学家来说,自己更喜欢从他的作品中察觉,细想其一生。
1 有用 富贵 2012-07-19 15:28:16
这本书居然有五十五万字!!我居然读完了!!看完这本书能更好地理解百年孤独吧,总而言之,今年能读完百年孤独而且觉得还蛮好看真是我阅读上的一大突破,应该细说一笔。这本书看完就只想感慨:天哪这才是一生啊!!
0 有用 兰波 2019-03-15 01:45:26
这版后面的修订版就是中信出版社那本,但我最早看的这本,翻译太多谬误了,简直。。。后面修订版好一些,就标记这本吧。
0 有用 青涩年华 2012-06-26 00:20:22
其实只读了两部,至马尔克斯写出《百年孤独》而止。感觉作者是一个很八卦的人。不知是文本本身还是翻译的问题,这本书读起来总觉得很涩。但作者花了17年的时间为这些这本书做准备,看得出来厚厚的一本背后其实有比它厚的多的内容支撑。作为研究马尔克斯的专书是不错的。
3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24-07-29 16:01:01 浙江
不论说黄山书社还是中信出版社,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就是明明是从港台联经简化过来的,却除了“马尔克斯”这一名字之外没有对任何名词进行转译,所以大量的地名、人名、书名等都让大陆读者感到莫名其妙,然后大陆读者又不会找深层原因,只好怪罪译者的“别出机杼”。举个例子,《族长的秋天》在港台便是马奎斯的《家长的没落》,但是既要在大陆卖,又不愿意花钱找专家转译一下专业名词,那就只好啥出版行径就配啥读者评价啦。此外,因... 不论说黄山书社还是中信出版社,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就是明明是从港台联经简化过来的,却除了“马尔克斯”这一名字之外没有对任何名词进行转译,所以大量的地名、人名、书名等都让大陆读者感到莫名其妙,然后大陆读者又不会找深层原因,只好怪罪译者的“别出机杼”。举个例子,《族长的秋天》在港台便是马奎斯的《家长的没落》,但是既要在大陆卖,又不愿意花钱找专家转译一下专业名词,那就只好啥出版行径就配啥读者评价啦。此外,因为作者马丁是马尔克斯唯一指定传记作家,所以传记真实性(是的)是不能完全得到保证的,因为两个马都有可能会为了保全而虚构或隐微,而且很多具体细节我已经看到非常不吻合老马自己曾经的说法的地方了。不过不论如何,马丁掌握的材料都是极度全面的,至少大几千页都还没写进去,伟大作家便是如此吧,其评传也是写不尽的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