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一位母亲、女儿和妻子的生命日记。
2009年12月于娟确诊患乳腺癌后,写下一年多病中日记,在日记中反思生活细节,并发出“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的感叹,引起网友关注和众多媒体热议。于娟于2011年4月19日凌晨去世,众多网友在网上进行追悼。一个年轻生命,在生死的边缘,用生命写下病中日记。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于娟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所有的浮躁沉淀了,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执着放下了。只有一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在这个故事里,很多读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
*******
记录黑暗是残酷的,尤其在感到属于自己的那盏生命油灯一点点黯淡之时。但于娟决定完完整整写下这段生命中最黑暗最苦痛的日子,也是她认为过去32年最有意义的日子。
...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一位母亲、女儿和妻子的生命日记。
2009年12月于娟确诊患乳腺癌后,写下一年多病中日记,在日记中反思生活细节,并发出“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的感叹,引起网友关注和众多媒体热议。于娟于2011年4月19日凌晨去世,众多网友在网上进行追悼。一个年轻生命,在生死的边缘,用生命写下病中日记。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于娟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所有的浮躁沉淀了,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执着放下了。只有一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在这个故事里,很多读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
*******
记录黑暗是残酷的,尤其在感到属于自己的那盏生命油灯一点点黯淡之时。但于娟决定完完整整写下这段生命中最黑暗最苦痛的日子,也是她认为过去32年最有意义的日子。
——《三联生活周刊》
“我想给儿子土豆留下些什么”。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于娟在病中也坚持辅导孩子。而在生命日记中展现她的喜忧,写下她的感悟,不是矫揉造作、不是宣传作势,而是一个母亲要给她的孩子留给一份礼物。
——《人民日报》
其(于娟)病痛的苦楚、人性的感悟,读来令人泪下,其实是一本最好的人生教材,教会我们如何去热爱生命,如何去抵挡困难。
——《中国日报》
这位风华正茂的女博士,在博客上残酷、冷静而理性地记录下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对健康、财富、亲情等人生追求的感悟。这些提前到来的参悟,也许会对那些仍在苦苦追求的人们带来一种别样的启迪。
——《齐鲁晚报》
复旦大学“抗癌教师”于娟在癌症抗争的一年半时间,留下79篇抗癌日记和“复旦教师抗癌记录”微博,这些在生死交叉点上对生命的反思,对年轻人莫透支青春的警诫感动了无数人。
——《新民晚报》
作者简介 · · · · · ·
本书作者于娟,女,32岁,祖籍山东济宁,海归,博士,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乳腺癌晚期患者。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如果有一天我離開了我最愛的你,請你不要來責怪我,也不要責怪你自己。我離開最愛你的選擇最愛我的他,是因為他比你懂得尊重我,他比你懂得體諒我,他比你懂得怎麼去疼愛我,他比你懂得我需要甚麼,我喜歡甚麼,我愛干甚麼。 他說:"只要是你喜歡做得事情,我一定會站在你這邊,如果這件事是錯誤的,我會幫你糾正;如果這件事是正確的,在我還死之前,我一定挺著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但不是每個人的興趣愛好都一樣。你喜歡的我不喜歡,我會讓我慢慢喜歡,我喜歡不了,我會一直支持著你。 經過這些我才知道,知道為甚麼相愛的兩個人往往不會走上婚姻這條道路。因為他/她愛的人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去愛他/她;而愛他/她的人一直都站在他/她的立場,給他/她最需要的愛。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9页 -
我不太喜欢尼采,但是我喜欢他那句—— “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此生未完成"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此生未完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68 条 )
论坛 · · · · · ·
建议:下一次印刷时还是把书尾的随笔删掉吧 | 来自咸鱼进入腌制期 | 3 回应 | 2023-03-08 15:28:07 |
不错 | 来自hhh | 2022-07-07 21:30:36 | |
最后一部分“生为女人”,有充数之嫌啊 | 来自青青原上草 | 13 回应 | 2022-01-19 07:43:38 |
那些骗于娟的人受到惩罚了吗 | 来自冬至 | 5 回应 | 2022-01-05 16:11:21 |
守住繁华,活在当下 | 来自张小键 | 2020-08-30 16:46:59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7.8分 2126人读过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8.4分 446人读过
-
商周出版 (2012)8.2分 8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散文/随笔/杂文】 (爱玛·包法利)
- 也许能改变你生活态度的书 (/nuː s/)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也许能改变你生活态度的书(旧版) (/nuː s/)
- 天涯荐书贴整理版(1) (花菜。)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此生未完成的评论:
feed: rss 2.0
13 有用 川卡 2013-01-30 13:20:50
主要读了更有营养的前两章,颇有所得。另,我非常不喜欢那段“编辑感言”。
337 有用 彼方有荣光 2015-02-17 13:46:28
后半段关于人生的思考还是很到位的,看完此书之后不知为何我的拖延症好了很多,当时没发觉,后来再遇到考试的时候,我很少拖到最后一个月才看书了,工作也是在月初抓紧,完成任务后可以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有的时候觉得人生很长,长到可以重新开始建立新的梦想,有的时候看到同龄人的离去又觉得生命无常,今天的我们可以选择努力奋斗也可以选择享受生活,但如果没有明天,请别在今天留下遗憾
21 有用 巳注销 2014-06-25 18:32:44
不想消费别人的苦难
29 有用 百慕大扣扣 2011-10-20 10:47:03
前半部非常值得一看
158 有用 小海 2012-05-11 19:57:41
2011年4月19日凌晨3时,于娟撒手西去。正如于娟博文中所说,生命如斯,应无所憾。她这一生,一路奔腾,奋发向上,一次次冲破关卡,用她的纯真、热情、善良和上天赐予的天赋,留下一篇篇传世文章,一颗颗拔地而起的能源林,还有笑对生死、无畏施的精神。——这本书和这个女人值得人用下跪的方式致敬。
0 有用 南风和海蜇 2023-06-04 21:56:54 英国
人之一生,犹如赶路,背负行囊,马不停蹄,从起点到终点,从生到死,奔波劳碌中也遇人无数。能有缘遇到,同路,并肩走上一程,即算缘分和幸事。然而人生的残酷在于,绝少或者没有人能一路相陪。如果有,那么其中一个为了对方而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因此,哪怕是父母、夫妻、挚友都难逃此局。所以,人,注定了要学会一个人走。 人生的宴席一场接一场,锦灯繁花音袅舞影,却冥冥间笃定相信自己在赶着自己寂寞的路。因此三十出头的人,... 人之一生,犹如赶路,背负行囊,马不停蹄,从起点到终点,从生到死,奔波劳碌中也遇人无数。能有缘遇到,同路,并肩走上一程,即算缘分和幸事。然而人生的残酷在于,绝少或者没有人能一路相陪。如果有,那么其中一个为了对方而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因此,哪怕是父母、夫妻、挚友都难逃此局。所以,人,注定了要学会一个人走。 人生的宴席一场接一场,锦灯繁花音袅舞影,却冥冥间笃定相信自己在赶着自己寂寞的路。因此三十出头的人,所谓分离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生离无数,死别亦有之。虽是性情中人,在深夜一个人听那句“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而挥袂洒泪之后,很快便能调整到自己独有的世界里,找到只属于自己的那份潇洒和独立。因此,如果真的要离开,我会是那个从容不迫收拾行囊的人,面容微笑而平和,找不到一丝一毫的悲悲戚戚。 (展开)
0 有用 收拾快乐 2023-06-04 19:22:37 广东
前半写病中的部分相当不错,很佩服作者面对癌症的勇气,积极治疗的态度。
0 有用 叮铛 2023-06-03 22:13:36 北京
好好活着,就是最大的智慧
0 有用 贪嗔痴 2023-06-03 18:55:54 广东
以前老喜欢随手抓我爸的书来看,有天在他桌上看到这本,拿起来看完了,又按原来的样子放回去,笔还是夹在前面三分之一的地方但是整本书看起来苍老了三分之二。
1 有用 豆友156655229 2023-06-02 23:35:48 上海
有几篇我真的SOS的程度,跟她光头老公说要用儿子的压岁钱去给他嫖,嫌范冰冰和很多男的暧昧不清,配不上她的光头,说如果有个姐妹她死了还可以配给光头……放到现在是要上微博热搜的程度…… 于博士让我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思想高度和学历并无太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