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精神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lili 2016-07-05 17:55:05

    钱穆先生对中国问题的看法即使已经过了50年也十分正确

  • 4 神威 2014-02-12 13:06:49

    修行13rd,绝佳之书,定然要重读的,钱穆先生可谓是体大思精,写通史与内在脉络再擅长不过,一掴一掌血一鞭一条痕。此书读来之系统足以助任何读者形成系统性认知,更值得赞赏的是,钱公在对岸,说话肯定对TG不利,此书原封不动原汁原味呈上,强烈推荐

  • 1 愚公 2017-06-17 19:54:28

    钱穆全集三十九卷,中国历史精神是钱穆一九五一年在台湾做的七次演讲,内容是关于中国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和道德等相关主题,虽然看起来主题繁多,但是对于撰写过中国通史的钱穆还是驾轻就熟。内容上,为了鼓舞台湾低落的士气,在演讲中多有鼓动民族主义的内容,中西比较穿插其间。附录可参考

  • 2 素心 2015-05-03 22:34:28

    虽说力荐此书,但限于时代的局限,钱穆先生在一些现代的问题上看得并不十分透彻,有盲点。但对钱先生在历史与文化的叙述上,实在是佩服,高论迭出。

  • 2 The 星星 2019-09-04 13:37:34

    1951年他老所说的北方人应该不是现在大家说的北方人

  • 1 Mine Ranger 2012-08-04 18:29:04

    钱穆史学思想比较集中体现的一本,可以看到钱老对斯宾塞、黑格尔、马克思历史哲学的看法,推荐!!

  • 0 [已注销] 2012-01-24 16:43:09

    教育問題、首都問題諸節很有啓發

  • 2 席缪 2013-04-15 20:26:52

    1,钱先生是话痨,永远是口语化的表达最精深的关节2,学为政用的天下师思想被紧紧地包裹起来3,同一个意思,同一个观点,能屡屡卖出的,钱老板是独一份

  • 0 austerlitz 2019-10-14 13:40:50

    讲稿写于1951年,听众是KMT军官,自不可避免其时代烙印。但正是这特定时代晦暗迷离的背景,更凸显钱老的坚定与执着。其中似多偏颇之处,本意当是突出要旨、鼓舞常人之用,而非全都真的厚此薄彼,妄自尊大。因为真正的人文宽怀,在论及教育的一章里比比皆是——“世界不理想,人仍可以有理想,世界乱,人自己仍可治”,似乎有点尼采,但不分“超人”与“庸人”,而仍是相信人人皆可以为圣人的。真是令人感动。言钱老一心想在残垣断壁中重建一堂堂大殿,甘心做一堂吉诃德,也不为过。

  • 0 Silence 2015-03-21 13:06:13

    钱老始终还是乐观的.

  • 0 吃完饼干要刷牙 2012-11-26 22:34:10

    大中国钱穆,有失严谨。

  • 0 [假装已注销] 2013-06-30 21:53:39

    实在不喜欢钱穆写这么多相近的通论性质的书。。。多花点时间做专题就好了。。。

  • 0 玓瓅 2012-06-15 10:53:43

    尽管有些论证有些牵强,但大部分观点都回答了目前国内的社会现状,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可以出版,哈哈哈哈,太欢乐了。

  • 0 慢慢走 2019-01-07 17:53:32

    教育,经济部分。

  • 0 RollaD20dice 2021-11-15 22:15:01

    一位历经清末、民国、抗日、内战的老人于五十年前充满信心地讲出“中国历史的精神是一种岁寒知松柏后凋的不屈“这样的论断,今日看来大有真预言家发了金水但被票出局的遗憾。

  • 0 岑宣 2021-12-29 18:29:33

    竖排繁体,好评。

  • 0 Paul Yeung 2022-01-02 12:42:17

    孙中山:“我们革命的首都应在武汉,此乃内陆中心,一呼百应。建国的首都应在西安,这是中国全国中心。将来要做一个亚洲的中国,则应该建都在伊犁。” 中山先生的思想,何其广大,在现实的基础上,中西融合,又博古通今。 这本书,钱四宾先生的前两讲,读得格外吃力。尤其是刻意贬低西方、贬低民主自由,一意崇古到中国传统什么都有的地步。只是,有法和依法是两件事情;有教育和教育普及又是两件事情。很多事情,古代有,但用到几分、用的那几分又如何?这恐怕才是问题所在。既然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为什么引入西方就不能算是新呢?中国文化,也是华洋杂处、戎狄与黄河、长江、西域、佛教融合而成的一种杂糅体。破才能立,民国是该破古文化的时候,自然是破的多。但唯其破,才有之后人们对于古文化的立(虽然现在依旧没有立)。

  • 0 听风的歌 2022-10-04 21:21:54 山东

    这本书的关键在于时间,这是钱穆1951年,也就是在国家大变动的时代,他先去了香港,然后有了一个机会到台湾,在台湾的国防部军官组进行了这一系列的演讲,再把演讲稿形成了书。在那样的一种特殊的时局底下,国家的前途、国家的未来有这么巨大的不确定性,使得钱穆在演讲到后来写书的时候,更清楚地表达出来他研究历史跟当前现实非常密切的一种关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