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全书基于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卷八分钟》 而来,该节目由学者梁文道主持,何亮亮、吕宁思、马鼎盛等主持人侧身其间。每天以八分钟时间介绍一本新书奇书,文学、历史、科学、财经、商业、宗教、人物传记等无所不包。以最有效的方式探究思想精髓,带读者进入一个个迥异奇妙的书中世界。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作为《开卷八分钟》的大当家,梁文道被媒体誉为“最具知识分子情怀的主持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使得梁文道的视角异常开阔,对于每日被各种榜单书讯狂轰滥炸、又苦于无从下手的人来说,他的声音当然值得倾听。
主讲人以私享家的眼光,去为读者推...
全书基于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卷八分钟》 而来,该节目由学者梁文道主持,何亮亮、吕宁思、马鼎盛等主持人侧身其间。每天以八分钟时间介绍一本新书奇书,文学、历史、科学、财经、商业、宗教、人物传记等无所不包。以最有效的方式探究思想精髓,带读者进入一个个迥异奇妙的书中世界。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作为《开卷八分钟》的大当家,梁文道被媒体誉为“最具知识分子情怀的主持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使得梁文道的视角异常开阔,对于每日被各种榜单书讯狂轰滥炸、又苦于无从下手的人来说,他的声音当然值得倾听。
主讲人以私享家的眼光,去为读者推介值得品读的好作品。这本安静的小书,分为“黑天鹅”“寻求哲人石”“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镀金中国”“也同欢乐也同愁”“从战争中走来”等六个篇目。《我读3》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散文集、艺术赏析、佛学常识、哲学、美食指南……兼顾了各种读者的口味。
作者简介 · · · · · ·
梁文道
1970年生于香港。1988年开始撰写艺术、文化及时事评论,曾参与各种类型的文化及社会活动。现任凤凰卫视评论员、《开卷八分钟》主持人。已出版文集《常识》《我执》《噪音太多》等。
马鼎盛
凤凰卫视评论员。1949年生于香港,其军事评论在全球华人中享有很高知名度。
目录 · · · · · ·
伟大的失败者
Why Societies Need Dissent社会需要不同意见
《黑天鹅》意料之外的世界
《The Shallows》互联网让我们变得浅薄?
《Born Digital》数字原住民
· · · · · · (更多)
伟大的失败者
Why Societies Need Dissent社会需要不同意见
《黑天鹅》意料之外的世界
《The Shallows》互联网让我们变得浅薄?
《Born Digital》数字原住民
《REMIX》商品经济与分享经济
《伟大的失败者》伟大的失败者与冷酷的成功者
《少做一点不会死》改变既不快乐又不健康的生活
《无神论的灵性小书》体验灵性生活
《诗•语言•思》诗意的居住
寻求哲人石
《疯狂实验史》搞笑的实验
《如何帮地球量体重》庄严的实验
《史上最美的十项科学实验》最美的实验
《利维坦与空气泵》实验的意义
《寻求哲人石》炼金术到底是不是科学
《周期表》一个碳原子两百年的游历
《来自水的信息》神秘的“心念力”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大王书》中西方奇幻文学有何不同
《黑暗物质三部曲》禁忌与冒险
《地海传说》奇幻文学阐发朴素真理
《哈利波特》少年成长的败笔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天使的忧伤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蒂皮和她的朋友们
《马利与我》世界头号捣蛋狗
《猫啊,猫》文人爱猫
《成为家中一员的麻雀小珠》麻雀也读书
《龙纹身的女孩》瑞典推理之“千禧三部曲”
镀金中国
《镀金中国》语言泡沫与自我膨胀
《飘移中国》聪明的真话
《中国怎么想?》经济降温之后
《中国不高兴》文艺腔误国
《中国意识的危机》全盘西化的一元论
也同欢乐也同愁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从日记看历史人物
《近代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打造现代中国
《陈寅恪与傅斯年》知识分子的风骨
《也同欢乐也同愁》陈寅恪与台湾的渊源
《四喜忧国》历史与未来
《郭沫若家事》郭沫若的影子
《我和父亲季羡林》晚辈的责任
《White Tiger》杨宪益:白虎星照世
《牟宜之诗》苦难的诗歌
《读书随笔》英格兰百合之心
《达尔文,他的女儿与演化论》要快乐须抑制本能
《知无涯者——拉马努金传》数学家,很美很纯粹
从战争中走来
《苦难辉煌》再读红军史
《从战争中走来》共和国名将风采
《松山战役笔记》中国八年抗战的缩影
《奇怪的战败》为国捐躯的史学大师
《被遗忘的士兵》普通人的战争
《士兵突击》中国特种兵诞生记
《上帝之拳》海湾战争的绝密内情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倘如你生活在此刻的中国,你会经历和目睹一些与表面辉煌的数字并不相符的东西:大学成了巨大的商业公司和行政机关,思想与价值变成其中最不重要的一环;社会上人人渴望成功,脸上挂满了焦虑的神情;互联网上偏狭与愚蠢泛滥,人人以言谈粗鄙为荣,除去实际利益什么也不相信……而最重要的一点,人们都已经丧失了对未来美好的期待,也再不相信生活还存在另一种可能,对善良、正义、理想、尊严、勇气这些人类的基本情感一律采取漠视态度。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6页 -
如果所有的一切不是经过矛盾的选择而获得,这个人物算成长过吗?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我读3"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我读3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我读3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 更多书评 18篇
-
为什么我们倾向于认同别人呢? 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S.E.Asch)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在一张白纸上画了几条黑线,其中一条的长度明显跟其他不一样,然后他拿着这张纸问参与实验的人:“这些线一样吗?” 他故意在实验团体里设下“埋伏”,十个人中可能有七八个都是他事先安排好的。实验一开始,这七八个人也都说出真实看法,认为有一条线跟别的线明显不同。第二回做实验时,他要求那七八个埋伏下去的助手开始说谎,大家都说... (2回应)
2011-05-25 14:58 5人喜欢
为什么我们倾向于认同别人呢? 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S.E.Asch)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在一张白纸上画了几条黑线,其中一条的长度明显跟其他不一样,然后他拿着这张纸问参与实验的人:“这些线一样吗?” 他故意在实验团体里设下“埋伏”,十个人中可能有七八个都是他事先安排好的。实验一开始,这七八个人也都说出真实看法,认为有一条线跟别的线明显不同。第二回做实验时,他要求那七八个埋伏下去的助手开始说谎,大家都说这些线看起来长短完全一样。这时候,另外那几个被蒙在鼓里的实验对象居然真的看不出来了,或者开始怀疑自己,最后他们都会说,对,这些线看起来是一样长的。这就是成语所说的“指鹿为马”。 桑斯坦教授说,为什么我们会轻易认同他人呢?首先,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拥有的资讯不够多,很想听听别人的意见;第二,我们缺乏自信,而越缺乏自信就越容易盲从;第三,我们很在意别人是否认同自己,哪怕是在一个陌生的实验团体里面,也生怕别人觉得自己是个怪人——为什么大家都看到几条线一样长,只有你看到的不一样呢?这种担心和忧虑难免会让你放弃最真实的感受,屈从于他人的意见。 现在网上的一些论坛也常常出现党同伐异的情况,有些讨论非常极端。桑斯坦教授说这就是小团体中最容易出现的极端化现象,恐怖分子就是这么产生的。如果一群恨美国的人聚在一块儿,大家讨论着要搞点儿恐怖活动,这时候那些有不同想法的人就不敢表达意见了。这种情况下似乎谁说得越极端、越激烈就越容易获得大家的认同,最后只能越走越歪。 社会需要不同意见,因为情况越复杂,我们越是要避免大家都变成同一个大脑、同一种人。
2回应 2011-05-25 14:58 -
老頹肥·廢🐰 (君王猶自㊗️年豐。)
倘如你生活在此刻的中国,你会经历和目睹一些与表面辉煌的数字并不相符的东西:大学成了巨大的商业公司和行政机关,思想与价值变成其中最不重要的一环;社会上人人渴望成功,脸上挂满了焦虑的神情;互联网上偏狭与愚蠢泛滥,人人以言谈粗鄙为荣,除去实际利益什么也不相信……而最重要的一点,人们都已经丧失了对未来美好的期待,也再不相信生活还存在另一种可能,对善良、正义、理想、尊严、勇气这些人类的基本情感一律采取漠...2013-01-07 13:44 2人喜欢
-
书里还说到当年徐志摩也在柏林,那时他正追求心中圣女林徽因,不惜与结发妻子张幼仪离婚,张幼仪寻死觅活不愿离开。那些好事的留德学生就在一旁纷纷献计,搭着徐志摩到中国饭馆要他请客。有一个绰号“鬼谷子”的留学生居然出了个主意,让徐志摩把张幼仪像捐麻袋一样捐出来,移交给当时还没有结婚的金岳霖,大家都齐声喝彩。没想到金岳霖也在这家餐馆吃饭,隔着一层薄薄的木板,突然听到有人用中国话喊自己的名字,就探头出来看... (1回应)
2011-05-30 12:23 3人喜欢
-
梁文道主讲 我读3 笔记于2012.2.19. 1. 为什么我们会轻易认同他人呢?首先,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拥有的资讯不够多,很想听听别人的意见;第二,我们缺乏自信,而越缺乏自信就越容易盲从;第三,我们很在意别人是否认同自己,哪怕是在一个陌生的实验团体里面,也生怕别人觉得自己是个怪人。这种担心和忧虑难免会让你放弃最真实的感受,屈从于他人的意见。……社会需要不同意见,因为情况越复杂,我们越是要避免大家都变成同...
2012-10-09 10:34 1人喜欢
梁文道主讲 我读3 笔记于2012.2.19. 1. 为什么我们会轻易认同他人呢?首先,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拥有的资讯不够多,很想听听别人的意见;第二,我们缺乏自信,而越缺乏自信就越容易盲从;第三,我们很在意别人是否认同自己,哪怕是在一个陌生的实验团体里面,也生怕别人觉得自己是个怪人。这种担心和忧虑难免会让你放弃最真实的感受,屈从于他人的意见。……社会需要不同意见,因为情况越复杂,我们越是要避免大家都变成同一个大脑、同一种人。 2.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常常以为很多重要而伟大的事情都是由成功人物做出来的,这本书却告诉我们,成功人物往往只是比较狡猾冷酷和心狠手辣,相反,很多失败者到最后反而是带着微笑的。……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在鼓励、教育大家如何迈向成功,而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到最后都不过是一个失败者。所以,与其学习怎样成功,还不如先学好如何做一个微笑的失败者。 3. 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重要的不是如何提高效率,而是为什么提高效率?多工种往往效率不佳,因为每多一个新工作,你就多一道切换程序,这个程序不仅会造成更大的压力,也提高了出错的可能性,甚至很容易让人发狂。 4. 倘如你生活在此刻的中国,你会经历和目睹一些表面的辉煌数字并不相符的东西:大学成了巨大的商业公司和行政机关,思想与价值成了其中最不重要的一环;社会上人人渴望成功,脸上挂满了焦虑的神情;互联网上褊狭与愚蠢泛滥,人人以言谈粗鄙为荣,除去实际利益什么也不相信……而最重要的一点,人们都已经丧失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也不再相信生活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对善良、正义、理想、尊严、勇气这些人类的基本情感一律采取漠视态度。……今天的中国就是一个虚与实、泡沫与真相相互交错的混沌时代。 5. 韩寒掀起的迷狂,衬托出这个崛起大国的内在苍白、可悲、浅薄---一个聪明的青年人说出了一些真话,他就让这个时代的神经震颤不已。与其说这是韩寒的胜利,不如说是庸众的胜利,或是整个民族的失败。
回应 2012-10-09 10:34 -
我是李格 (生活很美好~)
《我读3》摘抄 社会需要不同意见,因为情况越复杂,我们越是要避免大家都变成同一个大脑,同一种人。 人都有一个共性:我们渴求他人的认同,也倾向于附和他人的意见,因此往往会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压下去……一个没有不同意见的团体有多么可怕。 为什么我们会轻易认同他人呢?首先,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拥有的资讯不够多,很想听听别人的意见;第二,我们缺乏自信,而越缺乏自信就越容易盲从;第三,我们很在...2016-02-28 19:36
《我读3》摘抄 社会需要不同意见,因为情况越复杂,我们越是要避免大家都变成同一个大脑,同一种人。 人都有一个共性:我们渴求他人的认同,也倾向于附和他人的意见,因此往往会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压下去……一个没有不同意见的团体有多么可怕。 为什么我们会轻易认同他人呢?首先,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拥有的资讯不够多,很想听听别人的意见;第二,我们缺乏自信,而越缺乏自信就越容易盲从;第三,我们很在意别人是否认同自己,哪怕是在一个陌生的实验团体里面,也生怕别人觉得自己是怪人。这种担心和忧虑难免会让你放弃最真实的感受,屈从于他人的意见。 其实归纳法并不是什么严格可靠的科学,但人类总有一种惯性,在面对一连串事实的时候,很难不去编制故事。对事实进行逻辑连接,加强关系箭头,就产生了所谓的因果关系。其实因果关系在大自然中并不必然存在。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常常以为很多重要而伟大的事情都是由成功人物做出来的,这本书(《伟大的失败者》)却告诉我们,成功人物往往只是比较狡猾冷酷和心狠手辣,相反,很多失败者到最后反而是带着微笑的。 与其学习怎样成功,还不如先学习如何做一个微笑的失败者。 艺术不是去创造一个东西,而是让本来就存在的明明白白、如其所是地显现出来。 我们在阅读别人的时候,同时也在阅读自己的内心。 达尔文:如果人以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杰作才是傲慢的,相反,你低头看看,觉得自己和猩猩甚至蚯蚓之间的分别可能并不大,这叫做谦卑的道德。
回应 2016-02-28 19:36 -
彳亍 (在瑞士鬼混)
社会需要不同意见,因为情况越复杂,我们越是要避免大家都变成同一个大脑、同一种人。 由作者出的那些书想到的:怎么样才能真正了解民主、自由,自由市场怎么样保证个人的权利同时让市场的效率得到最大发挥,法律的如何制定才可以即保证个人权利同时让个人自由得到最大发挥。我希望能了解关于民主、自由的常识,但是看了任何书以后,我发现我总是很快忘记了我所想要记住的。我不知道是否我连普及入门层次都达不到,看了刘瑜的政...2014-09-20 14:43
社会需要不同意见,因为情况越复杂,我们越是要避免大家都变成同一个大脑、同一种人。 引自 why societies need dissent 由作者出的那些书想到的:怎么样才能真正了解民主、自由,自由市场怎么样保证个人的权利同时让市场的效率得到最大发挥,法律的如何制定才可以即保证个人权利同时让个人自由得到最大发挥。我希望能了解关于民主、自由的常识,但是看了任何书以后,我发现我总是很快忘记了我所想要记住的。我不知道是否我连普及入门层次都达不到,看了刘瑜的政治普及知识后,我以为我懂得了什么。后来真的觉得我还是什么都不懂,只是人云亦云。没有太多的实践精力用于更多知识的摄取,也没有人可以交流,导致了我的知识面的如此狭隘。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改变。 对评论的评论:(希望能快速了解不同书的知识,对这些知识有个总体印象,能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点吧) 大家变成同一个大脑、同一种人,就成了乌合之众。 对我们为什么那么容易认同他人的分析让我想到了social psychology中也对这个实验进行了介绍。我们害怕被孤立,希望听取他人意见,缺乏自信。又让我想到了女性通常比男性缺乏自信,是否女性更加容易盲从。我觉得我现在就是异常缺乏自信,但是我真的觉得我所掌握的知识不够多,害怕自己在别人眼中变得自大,变成一个笑话,受到他人的排挤。但是听了高晓松讲的蒙巴顿故事、切瓦格拉故事,顿时觉得成为一个妄人有如此大的自信去争取一些也许看上去有些可笑的事情没有必要那么否决。为什么那么害怕受到嘲笑,遭遇失败。结果变得和大家都一样的想法,不敢有自己的想法,成为群体的一员,这样真的值得追求吗。 对这本书没有什么兴趣,我需要我应该有魄力提出我的异义,但是我不敢。甚至连举手发言都不敢,这大概是我性格中深深的可悲之处。我们总是知道一些道理,知道自身的一些错误,但是却不敢去改正。
回应 2014-09-20 14:43 -
Why societies need dissent 社会需要不同意见,因为情况越复杂,我们越是要避免大家都变成同一个大脑、同一种人。 人都有一个共性:我们渴求他人的认同,也倾向于符合他人的意见,因此往往会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压下去。《为什么社会需要不同的意见》这本书中举出很多例子,说明一个没有不同意见的团体有多么可怕。 美国曾经流行一种小型的投资俱乐部,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大家拿出一笔钱来,一起做投资或买卖股票。结果发现...
2018-07-12 12:28
Why societies need dissent
社会需要不同意见,因为情况越复杂,我们越是要避免大家都变成同一个大脑、同一种人。
人都有一个共性:我们渴求他人的认同,也倾向于符合他人的意见,因此往往会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压下去。《为什么社会需要不同的意见》这本书中举出很多例子,说明一个没有不同意见的团体有多么可怕。
美国曾经流行一种小型的投资俱乐部,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大家拿出一笔钱来,一起做投资或买卖股票。结果发现,如果这个俱乐部的成员之间关系很好,常常喝酒吃肉,家庭聚会,那么投资成绩通常都会很烂。相反,如果他们的人际关系很紧张,总是有人处在对立状态,投资结果反而会很好。
桑斯坦教授说,为什么我们会轻易认同他人呢?首先,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拥有的咨询不够多,很想听听别人的意见;第二,我们缺乏自信,而越缺乏自信就越容易盲从;第三,我们很在意别人是否认同自己。这种担心和忧虑难免会让你放弃最真实的感受,屈从于他人的意见。
社会不同意见,因为情况越复杂,我们越是要避免大家都变成同一个大脑、同一种人。
人都有一个共性:
回应 2018-07-12 12:28
-
老百姓是天生反战的,因为战争对他们来说没别的,只有鲜血、眼泪和死亡。 作为一个辎重兵,他感受最深的是苏军打不完的炮弹,苏联人可以连续八小时不停轰炸,哪条战线能经得住这种炸法?简直可以把人的灵魂炸出窍。作者说,那时候他才知道什么是勇敢,真正的勇敢根本不是电影上演的,什么毫无畏惧,一往无前。真正的勇敢是一边被苏军轰炸得尿了裤子,一边还要拿起武器作战。就是这种尿了裤子的士兵,你问他下次还当不当敢死队,...
2018-07-12 21:37
-
松山是中缅边境一个要塞,滇缅公路绕不过去的地方,即所谓兵家必争之地。这块阵地只有十几平方公里,驻扎了1200多个日军,却让中方动用了三万多兵力,两个军、三个师、八个团,整整打了90多天,最后战死4000多人,总伤亡人数逾万,才拿下来。蒋介石为此大怒,据说还在战场上枪毙了一个团长。松山战役就像中国八年抗战的一个缩影——“惨胜”。 松山战役结束后,有十几个日军逃回去了,这些老人现在居然借着旅游、考察之类的名义...
2018-07-12 21:32
松山是中缅边境一个要塞,滇缅公路绕不过去的地方,即所谓兵家必争之地。这块阵地只有十几平方公里,驻扎了1200多个日军,却让中方动用了三万多兵力,两个军、三个师、八个团,整整打了90多天,最后战死4000多人,总伤亡人数逾万,才拿下来。蒋介石为此大怒,据说还在战场上枪毙了一个团长。松山战役就像中国八年抗战的一个缩影——“惨胜”。
松山战役结束后,有十几个日军逃回去了,这些老人现在居然借着旅游、考察之类的名义,又回到昔日的中缅战场,自己花钱建了很多忠魂塔和纪念碑,连军马都立了碑。而中国将士牺牲了上万人所留下的纪念碑却被缅甸政府统统毁掉,我们除了痛心疾首,毫无办法。
日本人不忘历史,只要是为国家献身的,哪怕是一个普通士兵,也会要求把他的遗骨带回去。那些日本旅游团过来的时候,会出很高的价钱收购军人的遗骨,比如一根手指骨就给一台彩电——80年代一台彩电可不是小数目;谁要是能找到一个完整的军官头骨,甚至可以给你一辆汽车。缅甸国土上建起那么多日军的墓碑和忠魂塔,不是政府行为,是民间自发的。在这一点上,日本军民非常团结。
回应 2018-07-12 21:32 -
红军为什么能够生存下来?因为国民党军队内部有太多裂缝,相互之间争来斗去,毛泽东很懂得这一点,单着红军曲里拐弯就走过去了。 今天说起毛泽东这些败仗,并不是说他不能打,毛泽东不是战神,他是一个人,但是他“不贰过”,接受了打败仗的教训,带领红军从失败走向胜利,这才是一个军事家的伟大之处。
2018-07-12 20:57
-
伍尔夫的女性意识非常强烈,这本随笔也谈到了她对女性问题的一些看法。她说,为什么这个社会总是由男人掌握着权力、财富、名誉和地位,而大部分女人总是一无所有?难道女人真的不及男人吗?这个假象其实是男人制造出来的。而女人要想真正独立也需要一定的基础,她强调了三点: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一笔能够自由支配的钱,以及属于自己的时间。没有这些,其他一切权利都是空谈。
2018-07-12 20:50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我读3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hosi 2013-06-28
前三分之一都很学术,讲《黑暗物质》的那篇结尾说两个主人公隔着平行时空无法在一起,最后选择每年的某一天,同坐在牛津的某张木椅上,「有那么一刻,只要你坐在木椅上,我可以感觉到你的存在。」
0 有用 明法™抗议豆瓣删组 2011-09-13
简短易读,看着很快
0 有用 kivo 2011-10-09
梁文道的风格,就是能用最简单的方式,说出他对这本书最直观的观点。这个观点不一定代表了这本书的全貌,但是却像《桃花源记》里的那条窄路,经过之后,就能看到里面的别有洞天。这其实也是阅读这个动作所包含的意义!
0 有用 素梳影 2013-10-02
质量下滑这么多?
0 有用 柴郡猫·Ledin 2011-07-09
梁文道的读后感比较适合爱读小闲书,不求甚解的小清新。3的涉及面较1、2更广,从科学、文化到民主政治甚至奇幻小说都有涉及,评论有些一语中的,有些则以引用为主。建议不好掉书袋这口的同学,在图书馆或书店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阅毕即可。
0 有用 沫 2020-12-11
这本关于互联网,科学,哲学,近代历史名人,军旅等类型的书做评论。每篇质量层次不齐,不过毕竟适合想简单了解一下比较杂的知识内容的读者。这本好多书简介的感觉。现在还是觉得第一本最好。
0 有用 Stella 2020-11-11
后面马鼎盛的几篇讲军事的让人不适
0 有用 新世纪腐淫战士 2020-10-24
这一本补充了不少的知识面。
0 有用 爱玫瑰花茶的猫 2020-07-31
2015年7月补记
0 有用 Hans 2020-07-16
#图书馆借书 没几本推荐书籍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