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我觉得这本书可以和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及克里希那穆提的《重新认识你自己》一起看。
一个美丽的位置才可能是一个幸福的位置,它不排除苦难,它只排除平庸。
读书与交友一样,需结缘才行。向来喜欢史铁生,唯独与此书无缘。
F呆愣了片刻,给诗人一句模棱不清的回答:“你以为你什么都能找到吗?诗人,要是有一天你能发现有什么东西,只要你一碰它它就没了、它就不再是它,那时你才能懂得什么是美的位置。那样,你的诗或许才能写得更好一点儿。”
已经数不清读过多少遍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立起来的精神原点。如果我曾有一丝野心的话,就是多多少少能够复现与接近一丝一毫。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等待下一个精神坐标,但却始终没有找到。
那一年往后的任何阅读行为不过为了回归此处。
叙事逻辑紊乱,许多情节系史铁生自身推测而来,甚至还把自己的故事嫁接进医生、画家及他们的妻子身上,让人不解。而对于这样的不客观,却硬以第三人的写作视角作掩饰,虚伪感由此产生。同时,节奏零碎,阅读起来如在一大群材料中努力寻找主线,辛劳感很重。在讲述医生和画家的故事时,还总带有男性对于白月光初恋的意淫:那些早早出现在他们生命中却最终没能在一起的女性被无比美化,却作为了忽视身边人的借口。果然,被冠以“痴情”之名的不负责任确实是男性文稿里的常客。再就行文而言,太多的大词显得不真诚,即便是“个人是在记忆诞生那刻起才出生”的核心观点非常的惊喜,但总体的叙述十分的冗长。3.7,阅读太累,读了二分之一弃。
对史铁生肃然起敬。 这么写作,太消耗自己了,得有多么难维系下来哇! 葵林里的女人,写得真美!
感谢史铁生,从反面教材的角度让我明白,“男性凝视”对一个人文学品味的败坏能有多么大。天知道革命清教主义氛围下成长过来的那一代男青年对性爱究竟寄托了怎样的救赎幻想。除此之外的内容,真的以哲学视角审视的话,包含的思考是相当浅薄。这种散文就尴尬在这,文学的具象化特征没捞着,出场人物面目模糊,反而硬塞啰嗦的抒情来谈哲理,扬短避长了。收获最大的倒是体会了一个时代。
补一下 我觉得是当代文学的奇峰
灵肉界限的探索,人类被逐出伊甸园后的哀歌。无数个断片最后重合汇集成一条悲惨的人生轨迹,很美,很文艺。虽说是弱者的哲学,而我就是个弱者。我很抱歉,人这种奇妙而又悲哀的生物。
我真的欣赏不来。还有那些关于性的描写,总让我觉得是一个性饥渴在意淫。(对不起,我这样说太不尊重作家本人了。也没有说不能写性的意思,只是本书的性描写确实让我觉得不舒服。)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
almost finished。读起来真的感觉更像是笔记,确切的说是草稿。作者真的是一个很能静下心来思考的人,由一个简单的小事物引发出无限长远的遐想与深刻的思考。很喜欢其中的某些句子,也在尝试解读某些意象。如果不是因为反感用字母指代人物,章节碎片化,可以给五星了。
写作者真的是敏感细腻到不像是男性的文风,文中在逻辑的框架下对许多问题的一再的追问令人印象深刻
呜呜呜,史铁生太好呜了,怎么那么好呜。细腻,满篇不见悲伤词,读来却满是悲伤,语言文字的运用简直神了,很多想到了,但没想到能这样表达啊!太会写了,一切在他的笔下都好美,连性爱都美,明明是那么阔怕的年代,那么黑暗看不见光,可总让人觉得这个世界还有救啊。旧人重逢,不管怎样,千万不要是五(结果他们的重逢只能是五,太让人心酸了。是啊,哪怕永远不见,也不想最后变成客气的寒暄,这种距离感抹杀了自己坚持了一辈子的事情,还不如再也不见呢。非常哲学的思想体系,到后来,其实每个字母都是我们自己,又回到了那个万古不变且无答案的问题:我是谁?谁是我?还有就是,到底选择万本书还是万亩葵? “在青年F的心目中N是一切神圣和纯洁的化身,是他每时每刻的良心,是清晨醒来时的希望和夜晚安眠前的祈祷,甚至干脆是他的信念本身。”
这不仅仅是一本小说。 从一个人衍生出另一个再分裂出另一个,这种的写法非常有特色。 其中还有一些特别独到的见解,比如“叛徒”。
这是我第二次看《务虚笔记》,这次才感受到字母代称的写法有多妙,我第一次看是看不太懂这种形式的,它有意造成了一种模糊的时间流和模糊的空间定位,能更好地包裹着史铁生温厚·认真·诗意·无差别·上帝式·参与感的人生体悟四处散落,几乎要把他所有的经历和体会放进这些人物里,甚至你将他们看作一个人的各个阶段一个人的各个碎片我觉得都是可以的。由一件死亡事件牵出来各个人物人生轨迹的追溯,分摊成一组组的际遇故事,这样一种长篇小说的安排都是极其惊艳的。是我们太多人不懂欣赏史铁生了,他是我心中能因自我束缚拥有完美人格的作家,希望自己过几年再看看看看能否够上他的脚趾头。这本书也挺有气场的,没有花里胡哨的腰封,就挑了个舒服的纹理书皮,简简单单书名作者,却一点也不过时。
各个层面上的精神支柱。在初涉人世时教会我可能是此生最要紧的原则:对自己诚实。
好了,知道你是男的了,不要再说了。
> 务虚笔记
381 有用 西西兰花 2012-06-05 17:52:55
我觉得这本书可以和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及克里希那穆提的《重新认识你自己》一起看。
208 有用 巫眠 2012-06-17 14:43:16
一个美丽的位置才可能是一个幸福的位置,它不排除苦难,它只排除平庸。
198 有用 Eason 2012-06-04 19:31:54
读书与交友一样,需结缘才行。向来喜欢史铁生,唯独与此书无缘。
98 有用 女巫不养猫 2014-02-16 14:22:04
F呆愣了片刻,给诗人一句模棱不清的回答:“你以为你什么都能找到吗?诗人,要是有一天你能发现有什么东西,只要你一碰它它就没了、它就不再是它,那时你才能懂得什么是美的位置。那样,你的诗或许才能写得更好一点儿。”
78 有用 奏十囷 2018-03-26 01:02:18
已经数不清读过多少遍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立起来的精神原点。如果我曾有一丝野心的话,就是多多少少能够复现与接近一丝一毫。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等待下一个精神坐标,但却始终没有找到。
86 有用 小神通 2019-02-27 16:38:54
那一年往后的任何阅读行为不过为了回归此处。
21 有用 格陵兰电吹风 2023-04-27 09:37:05 江苏
叙事逻辑紊乱,许多情节系史铁生自身推测而来,甚至还把自己的故事嫁接进医生、画家及他们的妻子身上,让人不解。而对于这样的不客观,却硬以第三人的写作视角作掩饰,虚伪感由此产生。同时,节奏零碎,阅读起来如在一大群材料中努力寻找主线,辛劳感很重。在讲述医生和画家的故事时,还总带有男性对于白月光初恋的意淫:那些早早出现在他们生命中却最终没能在一起的女性被无比美化,却作为了忽视身边人的借口。果然,被冠以“痴情”之名的不负责任确实是男性文稿里的常客。再就行文而言,太多的大词显得不真诚,即便是“个人是在记忆诞生那刻起才出生”的核心观点非常的惊喜,但总体的叙述十分的冗长。3.7,阅读太累,读了二分之一弃。
52 有用 Mark's 2019-01-05 19:42:15
对史铁生肃然起敬。 这么写作,太消耗自己了,得有多么难维系下来哇! 葵林里的女人,写得真美!
12 有用 失望的奥利瓦🌈 2024-01-26 19:22:44 湖北
感谢史铁生,从反面教材的角度让我明白,“男性凝视”对一个人文学品味的败坏能有多么大。天知道革命清教主义氛围下成长过来的那一代男青年对性爱究竟寄托了怎样的救赎幻想。除此之外的内容,真的以哲学视角审视的话,包含的思考是相当浅薄。这种散文就尴尬在这,文学的具象化特征没捞着,出场人物面目模糊,反而硬塞啰嗦的抒情来谈哲理,扬短避长了。收获最大的倒是体会了一个时代。
49 有用 豆沙一勺 2020-02-20 01:00:29
补一下 我觉得是当代文学的奇峰
28 有用 吴下阿蒙 2014-06-08 18:15:46
灵肉界限的探索,人类被逐出伊甸园后的哀歌。无数个断片最后重合汇集成一条悲惨的人生轨迹,很美,很文艺。虽说是弱者的哲学,而我就是个弱者。我很抱歉,人这种奇妙而又悲哀的生物。
9 有用 风的声音 2023-07-02 14:45:30 浙江
我真的欣赏不来。还有那些关于性的描写,总让我觉得是一个性饥渴在意淫。(对不起,我这样说太不尊重作家本人了。也没有说不能写性的意思,只是本书的性描写确实让我觉得不舒服。)
12 有用 inn_wyy 2020-08-09 23:23:51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
23 有用 云的眼泪 2013-02-19 23:06:37
almost finished。读起来真的感觉更像是笔记,确切的说是草稿。作者真的是一个很能静下心来思考的人,由一个简单的小事物引发出无限长远的遐想与深刻的思考。很喜欢其中的某些句子,也在尝试解读某些意象。如果不是因为反感用字母指代人物,章节碎片化,可以给五星了。
27 有用 大月巴 2020-04-17 16:32:44
写作者真的是敏感细腻到不像是男性的文风,文中在逻辑的框架下对许多问题的一再的追问令人印象深刻
14 有用 空山 2021-08-15 20:12:16
呜呜呜,史铁生太好呜了,怎么那么好呜。细腻,满篇不见悲伤词,读来却满是悲伤,语言文字的运用简直神了,很多想到了,但没想到能这样表达啊!太会写了,一切在他的笔下都好美,连性爱都美,明明是那么阔怕的年代,那么黑暗看不见光,可总让人觉得这个世界还有救啊。旧人重逢,不管怎样,千万不要是五(结果他们的重逢只能是五,太让人心酸了。是啊,哪怕永远不见,也不想最后变成客气的寒暄,这种距离感抹杀了自己坚持了一辈子的事情,还不如再也不见呢。非常哲学的思想体系,到后来,其实每个字母都是我们自己,又回到了那个万古不变且无答案的问题:我是谁?谁是我?还有就是,到底选择万本书还是万亩葵? “在青年F的心目中N是一切神圣和纯洁的化身,是他每时每刻的良心,是清晨醒来时的希望和夜晚安眠前的祈祷,甚至干脆是他的信念本身。”
23 有用 用脚追吉普 2017-07-31 12:26:57
这不仅仅是一本小说。 从一个人衍生出另一个再分裂出另一个,这种的写法非常有特色。 其中还有一些特别独到的见解,比如“叛徒”。
28 有用 蛋泥 2020-01-31 17:39:34
这是我第二次看《务虚笔记》,这次才感受到字母代称的写法有多妙,我第一次看是看不太懂这种形式的,它有意造成了一种模糊的时间流和模糊的空间定位,能更好地包裹着史铁生温厚·认真·诗意·无差别·上帝式·参与感的人生体悟四处散落,几乎要把他所有的经历和体会放进这些人物里,甚至你将他们看作一个人的各个阶段一个人的各个碎片我觉得都是可以的。由一件死亡事件牵出来各个人物人生轨迹的追溯,分摊成一组组的际遇故事,这样一种长篇小说的安排都是极其惊艳的。是我们太多人不懂欣赏史铁生了,他是我心中能因自我束缚拥有完美人格的作家,希望自己过几年再看看看看能否够上他的脚趾头。这本书也挺有气场的,没有花里胡哨的腰封,就挑了个舒服的纹理书皮,简简单单书名作者,却一点也不过时。
11 有用 谷子 2019-11-18 19:50:41
各个层面上的精神支柱。在初涉人世时教会我可能是此生最要紧的原则:对自己诚实。
9 有用 花椒鹅肝饭 2023-08-23 08:29:54 山东
好了,知道你是男的了,不要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