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北京十年,实际上是北京十一年。从一九八二到一九九三,我在北京住了十一年之久。
这十年,我和一个普通的北京居民一样,有所见,也有所闻,更有一些回忆。所见者少,所闻者多,回忆则最多。选择一些,记录下来,就成了这本不成样子的东西。我把它命名为《北京十年》,其实是我的见闻和回忆杂记。
这本东西写出来,快二十年了。有些事情是根据当时的时日为准记下的,如说这件事情发生在多少年前,那是指相距写作的年代而言,现在也没有去改为今天准确的说法了。
旧闻新抄,不妨当野史来读,野史可以是正史的补充,也可能比正史更加真实,另有一番趣味。有些事情,正史不记,只见于野史,就更有意思了。
——罗孚
作者简介 · · · · · ·
罗孚,原名罗承勋。1921年生于广西桂林。1941年在桂林加《大公报》,先后在桂林、重庆、香港三地《大公报》工作。任香港《新晚报》编辑、总编辑。编辑过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的《文艺》周刊。以丝韦、辛文芷、吴令湄、文丝、柳苏等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和文论、诗词等。著有《香港,香港》、《南斗文星高——香港作家剪影》、《燕山诗话》、《西窗小品》等,编有《聂绀弩诗全编》、《 香港的人和事》等。
目录 · · · · · ·
罗孚先生和他的《北京十年》
话说罗孚
辑一 我和我的朋友们
十年不寻常
与齐白石为邻
大钟接蓟门
电子一条街
我的邻居们
小报与大报
小朋友、女朋友
“没关系”小姑娘
无为的姑娘们
从寻找聂绀弩开始
“文史馆”喷饭
两位老前辈
三个朋友
王、吴的官司
小丁和老杨
话说圆蹄
杨家的欢聚
朋友的圈子
冯友兰和四皓
舒芜的诗
向钱看而向“钱”看
“小饼干”萧乾
夏衍和旧梦
钟敬文和启功
话说周而复
陈迩冬和窦尔墩
王益知和田象奎
章士钊的文和诗
萧红的头发和骨灰
宜兴马和仰雪馆
苗老汉和牛油诗
他一身都是专家
常任侠的诗和情
卞之琳和臧克家
李锐·庐山·三峡
三松堂上一老人
笑煞邕漓父子王
文学大师的惊叹
……
辑二 胡风集团人和事
辑三 我所知道的周作人
辑四 潘汉年和袁殊的传奇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北京十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 更多书评 6篇
-
其实,罗孚也好,史林安也好,对我而言,都是十分陌生而又神秘的。我对他的辉煌的过去只略知一丁点儿,或者说一丁点儿也没有,不能说不感兴趣,但我深知,不该问的就不要问,不该说的也不必说。老人家已答应我可以写信也可以拜访请益,夫复何求? 于是,我第二天就出现在他寓所的客厅里,也即他在《北京十年》开头几章中详细描写过的双榆树南里寓所。如果不是这次重读《北京十年》,当时室内的情景真的已不复记忆了,只记得我们...
2011-06-29 10:52:34
其实,罗孚也好,史林安也好,对我而言,都是十分陌生而又神秘的。我对他的辉煌的过去只略知一丁点儿,或者说一丁点儿也没有,不能说不感兴趣,但我深知,不该问的就不要问,不该说的也不必说。老人家已答应我可以写信也可以拜访请益,夫复何求? 于是,我第二天就出现在他寓所的客厅里,也即他在《北京十年》开头几章中详细描写过的双榆树南里寓所。如果不是这次重读《北京十年》,当时室内的情景真的已不复记忆了,只记得我们一老一少,谈得很随意,也很尽兴,谈周作人,谈曹聚仁,谈叶灵凤,谈香港文坛的人和事……总之,有说不完的话题。我如沐春风,受益真的是匪浅。记得在离京返沪前,我还拜访过他一次,得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他还保存着不少周作人一九六〇年代的手稿,这对我编选《知堂集外文?四九年以后》不啻是个福音。但是手稿在香港,他人却在北京,不知何时可南返,我想看到这些珍贵手稿的话,只能耐心等待。
回应 2011-06-29 10:52:34 -
刀叢中的小詩 (曲高何生寡,眉修莫倾城)
一九八二年,活跃于香港报界与文学界的老报人罗孚突然被召往北京,并被判刑。但一判刑就立刻假释,羁留在北京长达十年之久。直至一九九三年才返回香港。十年间,他游走于社会,与北京文史、艺术界诸多友人重叙契阔,诗酒唱和。本书自谓“旧闻新抄,不妨当野史读,野史可能比正史更为真实,另有趣味。”2013-04-03 12:55:19
-
舒芜《四皓新咏》 “贞元三策记当年,又见西宫侍讲筵。雌雉山梁尊彩凤,栖栖南子是心传。” 这是咏冯友兰。抗日战争时期他著有“贞元三书”,被认为是向蒋介石献策。“西宫侍讲筵”是江青找他去谈孔子,批孔子。雌雉江青,被尊为彩凤。这使人想起子见南子的故事。 “诗人盲目尔盲心,白首终惭鲁迅箴,一卷离骚进天后,翻成一曲雨霖铃。” 这是咏魏建功。盲诗人是爱罗先珂,魏建功年少轻薄,用盲目嘴笑过他,受到鲁迅批评。江青...
2022-07-02 10:51:56
舒芜《四皓新咏》 “贞元三策记当年,又见西宫侍讲筵。雌雉山梁尊彩凤,栖栖南子是心传。” 这是咏冯友兰。抗日战争时期他著有“贞元三书”,被认为是向蒋介石献策。“西宫侍讲筵”是江青找他去谈孔子,批孔子。雌雉江青,被尊为彩凤。这使人想起子见南子的故事。 “诗人盲目尔盲心,白首终惭鲁迅箴,一卷离骚进天后,翻成一曲雨霖铃。” 这是咏魏建功。盲诗人是爱罗先珂,魏建功年少轻薄,用盲目嘴笑过他,受到鲁迅批评。江青找魏建功去讲过《楚辞》,因有离骚天后之句。 “射影含沙骂孔丘,谤笔筦钥护奸谋,先生熟读隋唐史,本纪何曾记武周。” 这是咏周一良。他是梁效(两校谐音,北大、清华)写作班子的成员之一,而且还掌管着文件柜的锁匙,“筦钥护奸谋”。他以影射史学批孔批周公。以他的史学常识,当知道武则天虽然称皇,却入不了《唐书》的帝王本纪。 “润色奇峰伺黛螺,北京重唱老情歌,义山以被挦扯苦,拉人申韩更奈何。” 这是咏林庚。曾有传说,江青的诗,“江上有奇峰,藏在云雾中,平时不得见,偶尔露峥嵘”,是经过他润色的。第一句就说这件事。后来据说不确。“老情歌”是林庚当年有诗集《北平情歌》。他去给江青讲过李义山的诗,曾把李义山说成法家,“拉入申韩”,为江青的评法批儒助兴。 “四人帮”垮台后,魏建功死得早,冯友兰前几年也死了。“四皓”如今只剩下二人。冯友兰完成了他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周一良也有史学著作,林庚还在北大,也有新著。 舒芜在《四皓新咏》后,加上了一段跋:“右旧作《四皓新咏》。时四害既除,群情激愤,某大学四教授当四害横行之时,不无曲阿之迹,为清议不容,目为四皓,爰摭拾传闻,共抒愤懑,一时南北传写,敌忾同仇。忽遂已十年,所咏四君,其一已归道山(孚按:此指魏建功),存者皆有建树,为世所许,且事情大白。当时传闻出人轻重之误,或又未免。然放翁诗云:‘万事不如公论久,诸贤莫与寸心违。’窃本斯义,过而存之,他日诗亡而后春秋作,是所愿也。”这是一片与人为善之心。陆放翁的诗史是意味深长,引用到“胡风集团”这一冤案上,也是同样可以的吧。有人可以问心无愧,有人应该问心自愧。
回应 2022-07-02 10:51:56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天地圖書 (2011)7.3分 3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北京 (小欢欢)
- 37°暖书单(二) (37°暖)
- 你读书,我跳舞,猫儿之春日日无辛苦。 (都归尘土)
- 31岁读的书 (小熊熊熊啊)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北京十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齐物秋水 2016-08-30 14:59:36
难得有这么些犯禁的内容。
0 有用 J 2012-04-15 19:56:49
没有写他自己的案子,跟北京相关的也就前面一小部分,一大半是些近现代文艺人的故事
6 有用 溪堂 2011-10-04 21:22:15
一本重量级的书,列入我的年度十佳是必须的,而且排名会很靠前。强烈推荐。罗孚,香港文人,共产党员,身不由己的港中之左,却是旁观者清的党中之右。因讳莫如深的“间谍”案,在八十年代被迫闲居(软禁)北京十年。十年一梦,这是他眼中的大陆文坛、故友新知,掌故与酬酢,沉冤与厄遇。胡风案、潘汉年案两个专题,当是兔死狐悲、顾影自怜。而周作人专题十篇,是无数同题材文章中描摩最详尽而又冷静客观者。
1 有用 安先生 2012-10-08 19:56:37
除去一些对我档和某伟人不敬的言论,主要是北京官僚知识分子精英的酸甜苦辣,当然这些人还比较有文气,不像现在的官僚那么令人可厌。
0 有用 瘦猪 2011-07-13 22:27:00
罗孚《北京十年》的前三分之一很像杨葵的《百家姓》,反过来说也对。往后则有东西慢慢浮出水面了。
0 有用 君子不器 2022-03-27 20:18:13
关于潘汉年的部分最有价值,其次关于周作人的,再次关于“北京十年”文化界的。
0 有用 补白 2022-02-06 11:12:23
略水,没有想象中料多
0 有用 智术师 2022-01-29 15:42:19
整套《罗孚文集》中,以《燕山诗话》、《北京十年》两书最值得一读。
0 有用 Dionysus 2022-01-19 11:59:33
关于胡风、周作人、潘汉年的部分最为精彩,这样的书能在大陆出版简直是奇迹了。
0 有用 walkerace 2021-12-02 23:25:29
内容分4部分:我和我的朋友们,多是些文人琐事、诗文往来,意思不大,提到了些现在已经不能说的人,对自己的境遇略略一提,没有多说。胡风集团人和事,写得太流水。我所知道的周作人、潘汉年和袁殊的传奇两部分不错,有些想法和见地,但行文连载化,有些啰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