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洛克菲勒回忆录》是一部独特的家族史,作者戴维•洛克菲勒违背了祖父“洛克菲勒家族的人不出自传”的遗训,写出了历史上第一部,也是惟一的一部洛克菲勒家族的自传。作为美国第一家族的后代,戴维有机会可以接触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最有权势的家族、影响整个欧美政局的政治家、每一届美国总统,参与了很多改变世界格局的重要访问。作为哈耶克和熊彼特的学生,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同学,他对经济学,对企业经营和政府影响都有着深刻的见地,这些见地也广泛地影响了美国经济的走向和政策制定。
这也是一部关于20世纪的美国,以及美国如何对世界秩序产生影响的历史。通过他对童年、青年时期和自己与父母亲的细节描述,我们得以了解他的性格发展和生活方式。上世纪30年代他在纳粹德国的游历是让人吃惊的。关于他在二战时担任情报员的经历、他与兄弟的家庭冲突,还有他在大通银行、洛克菲勒中心、石油输...
《洛克菲勒回忆录》是一部独特的家族史,作者戴维•洛克菲勒违背了祖父“洛克菲勒家族的人不出自传”的遗训,写出了历史上第一部,也是惟一的一部洛克菲勒家族的自传。作为美国第一家族的后代,戴维有机会可以接触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最有权势的家族、影响整个欧美政局的政治家、每一届美国总统,参与了很多改变世界格局的重要访问。作为哈耶克和熊彼特的学生,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同学,他对经济学,对企业经营和政府影响都有着深刻的见地,这些见地也广泛地影响了美国经济的走向和政策制定。
这也是一部关于20世纪的美国,以及美国如何对世界秩序产生影响的历史。通过他对童年、青年时期和自己与父母亲的细节描述,我们得以了解他的性格发展和生活方式。上世纪30年代他在纳粹德国的游历是让人吃惊的。关于他在二战时担任情报员的经历、他与兄弟的家庭冲突,还有他在大通银行、洛克菲勒中心、石油输出国组织,中东、拉美以及世贸组织中的任职经历也有详尽描写。最后他以对9-11事件的讨论收尾。
周旋于政策制定者、智囊团和企业家之中,洛克菲勒似乎天然具备这样的信念:地位高则责任重。他对大通银行进行的全球化和现代化改造,成就了商业史上的经典。
当然,这部自传又不全是财富故事或国际阴谋。作为约翰洛克菲勒六个孙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的兄弟关系无疑最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尽管他的政客兄弟在公开场合占据主动,可私底下却对他很是顺从。他好学、用功,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他们的人生道路虽不同,但每年都会聚在一起,讨论他们名声的基石——钱的问题。
戴维•洛克菲勒继承了巨大的财富,并且成功地把财富的培育和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密切相连,影响渗透到了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作者简介 · · · · · ·
戴维・洛克非勒:世界历史上第一位亿万富翁、美国最著名的企业王朝“洛克非勒帝国”的创建人、20世纪最伟大最有争议的企业家之一约翰・D・洛克菲勒的孙子。他拥有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多年以来在大通银行任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他已经从这个职位上退休,目前还在许多其他项目和慈善机构的董事会上任职,现住纽约市。 老洛克菲勒有个遗训,就是洛克菲勒后代不能出自传。可是最有老洛克菲勒赚钱基因的戴维・洛克菲勒打破了这个被接受了一个世纪的遗训,在自己的晚年出了这本回忆录。这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人第一次向外界披露神秘家族的内幕。
目录 · · · · · ·
第二章 母亲和父亲
第三章 儿童时代
第四章 旅行
第五章 洛克菲勒中心
第六章 哈佛
第七章 学习伟大的经济学家
第八章 一篇论文,一个妻子,一份工作
第九章 战争
第十章 在大通银行的事业起步
第十一章 平行事业
第十二章 建设大通曼哈顿银行
第十三章 冲突
第十四章 艰难的过渡
第十五章 创建全球化银行
第十六章 掌舵
第十七章 克里姆林宫的主人们
第十八章 抢滩北京
第十九章 中东“平衡”使者
第二十章 石油输出国组织
第二十一章 商界风云
第二十二章 家庭风波
第二十三章 手足之战
第二十四章 伊朗国王巴列维
第二十五章 光荣退休
第二十六章 纽约,纽约
第二十七章 自豪的国际主义者
第二十八章 边境以南
第二十九章 对现代艺术的激情
第三十章 回顾洛克菲勒中心
第三十一章 伴侣
后记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标准石油公司与其对手的几个不同之处是:愿意投资于新科技领域;时常关心生产成本;高度重视产品的营销。 2,他拿出自己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投资于煤矿、铁路、保险公司、银行和各种类型的生产企业,其中最出名的是铁矿生意。 3,作为一个集团,他们缺乏宽阔的视野,缺乏对银行或对自身行业可能产生影响的争执和经济因素的认知。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笔记 -
我记得他(哈耶克)不止一次地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纸,上面是他罗列的剩余的“自由经济学家”名单。 他常常不无悲切地看着那个名单,然后发出一生叹息。他相信,这个名单正在迅速萎缩,因为信任自由市场的老人们正在消亡,而大多数新兴的经济学家都在追寻凯恩斯模式。 我敢肯定,哈耶克——他于1992年去世,享年93岁——对于20世纪80年代大多数经济学家和政界领袖再次青睐市场,一定会感到十分宽慰。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洛克菲勒回忆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洛克菲勒回忆录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洛克菲勒回忆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接近完美的富三代养成攻略

> 更多书评 10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中信出版社 (2004)7.6分 514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4天到货
-
Diane Pub (2002)暂无评分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洛克菲勒回忆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Smart CC 2015-06-23
20150623
0 有用 Kertossyty 2011-08-21
一个强大的犹太家族,他们有着特殊的思想和视角。
0 有用 NO·NOO 2019-04-12
我们穷人工作是挣钱,有钱人的工作是怎么花钱,还要为怎么花大吵大闹,
1 有用 shumi2 2011-10-04
每个章节都可以抽出来单读,个别名词翻译很莫名
0 有用 ppip 2012-02-10
很琐碎也很真实。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0 有用 宋小诗在神游 2020-03-31
0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19-12-02
按需。
0 有用 blues 2019-05-12
流水账
0 有用 NO·NOO 2019-04-12
我们穷人工作是挣钱,有钱人的工作是怎么花钱,还要为怎么花大吵大闹,
1 有用 Justin 2018-12-26
一段一段地写,读起来不费劲。披露了与诸多政企高层人士交往过程。世家子弟,良好教育背景,层次高,视野开阔,所作战略决策,影响国家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