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音乐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裴Pey 2015-12-01 11:59:58

    周末小庄和btr介绍了他们翻译的《内观报告》和《WINTER JOURNAL》后,手边正好有这么一本,国内译成了《偶然的音乐》,感觉并不恰当。原名是THE MUSIC OF CHANCE,更喜欢韩良忆老师的译名《机缘乐章》。对命运与偶然性的探索,前1/3写孤独、对广袤自由的耽溺,后半部急转从而写孤独引发的病症和疯狂——内心对奴役禁锢的服从。奥斯特写了绝对的自由及绝对的禁锢,对我来说,这二者界限模糊,或许对纳什也是如此,唯有死亡和消失,是自由永恒。

  • 2 血源2出了吗? 2011-12-12 22:53:59

    这大概是他最不华丽的一部了吧,但依然很动人。

  • 0 Azeril 2016-06-11 19:08:44

    The Music Of Chance。喜欢纳什开车在公路上飞驰的那一部分 以及后边赌局失利 与波奇砌墙的桥段。自由可以很明确 也可以很含糊 变幻的以及变幻本身都有各自的意义 不会因稀疏的偶然而起 因稀疏的必然而灭。

  • 0 Touma 2011-09-18 01:12:11

    真是shi一般的速度

  • 0 于是 2011-10-05 00:54:11

    我喜欢砌墙和专制小人国的故事!!

  • 1 苏比 2013-07-05 23:04:52

    怎么说呢?虽然结局让人差异,但后半段纳什的困境不正是我也正在经历的么?一切都是如催眠般的虚无,并且享受那种虚无。

  • 1 索拉西多 2013-06-13 19:42:27

    2013-02-28 如果要回答你最想看谁的书被改编成电影这个问题,我始终确切的答案就是Paul Auster. 然后我看到了这本。传统九章,那是一章一个类型片啊摔。

  • 0 蜉蝣 2018-12-13 10:45:03

    意外的跟胡波的《大裂》非常像,一个无意义的挖洞,一个无意义的砌墙,甚至有同一片迷人的草地。没找到答案,没解决困惑,只不过消耗了四年,或者是四个月的时间。

  • 0 朴九月 2011-11-05 20:48:39

    人生,是受控的。我们以为死亡是摆脱的一种方式,却不知死亡之后所面对的又将是怎样的控制,对于那些不得不接受死亡的活着的人而言,死亡让他们感到生命的偶然。

  • 0 糖罐子 2015-10-23 19:05:11

    奥斯特笔下的自由和禁锢。此篇是获“福克纳文学奖”的,倒让我想起后者的《野棕榈》:一面是不顾一切私奔的男女,一面是有机会却不逃走的囚犯,同样也是“自由”和“禁锢”,以奥斯特对“巧合”的偏爱和偏执,我也想觉得这个巧合有其自身意义。另:每读奥斯特都让我升起对偶然性的着迷,于是我跟淘宝代办证件的聊了一会儿

  • 0 欢乐分裂 2011-09-24 10:18:10

    世界之城欲类比沙之书、阿莱夫和通天图书馆,筑墙之荒诞、服从虚无的机械程序欲比拟城堡,但通篇矫揉虚假,难有说服力,奥斯特果真技穷才尽。

  • 0 郑然 2012-02-05 23:22:23

    渐入佳境。结尾和自己的预期完全不一样。

  • 0 恶鸟 2014-12-04 08:46:15

    有时候我也很想这样去草原上安安静静堆一堵墙

  • 0 舟菖蒲 2012-10-02 12:22:12

    越写越崩坏的故事,想要表达的太刻意了。

  • 1 将死之人 2011-10-25 16:41:52

    一个充满谜团的漂亮故事,较其较晚的作品,个人风格较少,而故事本身更洗练。

  • 0 retriever 2013-01-13 19:24:53

    最近咋看个啥都那么基…

  • 0 某茶君 2011-09-05 11:29:53

    一本标准的保罗·奥斯特式小说,台版译名《机缘乐章》要更为达意,整本书无疑是一曲乱暴的钢琴SOLO。

  • 0 Moonface 2012-01-05 23:06:03

    其实看的是这个版本的 不过因为译名实在太差了-皿- 所以当初选择标记了台版的╮(╯^╰)╭

  • 0 熊仔面 2012-04-20 12:52:18

    好一本诡异的书,前半部讲孤独,后半部讲由孤独引发的恐惧和疯狂。大开眼界的叙事方式只在罗德里格斯的《杀出个黎明》中见识过。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