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张佩芬
出版年: 2011-6
页数: 480
定价: 39.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黑塞文集(精装)
ISBN: 9787532754250
内容简介 · · · · · ·
小说的故事大意是:在一个未来的世界里,玻璃球游戏成了音乐和数学演变而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有的知识和精神财富。由于纷繁的政治和战争,人类文明正面临毁灭的威胁。为拯救和宣扬人类这一精神文化,某宗教团体在做不懈的努力。克乃西特是个孤儿,由该宗教团体抚养成人,他天资聪颖,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和优越的组织才能,在这个精英群体里不断上升,直至团体的最高顶端,成为玻璃球游戏大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不满足这个与世隔绝的精神王国,觉得在这种象牙塔里是不可能为民众做出贡献的。于是他来到现实世界,试图用教育来改善整个世界。然而他事业未竟,却在一次游泳中不幸溺水身亡。
本书是老年黑塞回溯其一生的精神体验的结晶。作品从1931年写到1934年,几乎与希特勒上台到灭亡同步。作者的目标很明确:“一是构筑抗拒毒化以卫护我得以生存的精神空间,二是表达悖逆野蛮势力的精神思想”。十...
小说的故事大意是:在一个未来的世界里,玻璃球游戏成了音乐和数学演变而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有的知识和精神财富。由于纷繁的政治和战争,人类文明正面临毁灭的威胁。为拯救和宣扬人类这一精神文化,某宗教团体在做不懈的努力。克乃西特是个孤儿,由该宗教团体抚养成人,他天资聪颖,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和优越的组织才能,在这个精英群体里不断上升,直至团体的最高顶端,成为玻璃球游戏大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不满足这个与世隔绝的精神王国,觉得在这种象牙塔里是不可能为民众做出贡献的。于是他来到现实世界,试图用教育来改善整个世界。然而他事业未竟,却在一次游泳中不幸溺水身亡。
本书是老年黑塞回溯其一生的精神体验的结晶。作品从1931年写到1934年,几乎与希特勒上台到灭亡同步。作者的目标很明确:“一是构筑抗拒毒化以卫护我得以生存的精神空间,二是表达悖逆野蛮势力的精神思想”。十二载的苦心经营,作者几乎动用了一切文学手段:诗歌、格言、书信、传记、理论等等,在这部小说中可称应有尽有,而且各种题材在书中既打成一片又相对独立,如作为附录的三篇记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信仰者的传记,貌视互不相关,却在本质上与整部作品浑然一体,密切呼应。
作者简介 · · · · · ·
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 · · · · ·
引言——试释玻璃球游戏及其历史
游戏大师约瑟夫•克乃西特生平传略
感召
华尔采尔
研究年代
两个宗教团体
使命
玻璃球游戏大师
任职
两个极点
夜谈
预备
传阅信件
传奇
约瑟夫•克乃西特的遗稿
学生年代诗歌
传记三篇
呼风唤雨大师
忏悔长老
印度式传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玻璃球游戏"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玻璃球游戏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玻璃球游戏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7 条 )



灵魂之旅:关于传记三篇中的一篇《忏悔长老》
-
Dr_堂吉诃德 (动时乘风破浪,静时随遇而安)
然而克乃西特和他的师傅悄悄追踪的猎物,并不只是狐狸和穴熊,水獭和蟾蜍,飞鸟和游鱼,他们还同时追踪灵魂,整体,生命的意义,以及万物间的相互关联。他们努力判断,辨认,揣测和预测瞬间万变的气候,他们努力认识一枚浆果和一只毒蛇咬伤动物体内隐藏的死亡因素。他们倾听云层以及暴风雨与月亮盈亏圆缺之间的神秘连带关系,他们研究这种神秘关系对谷物成长的影响,就如同其对人类和动物繁荣和衰亡也具有同样影响一样。他们奋...2014-12-03 01:38 1人喜欢
-
Dr_堂吉诃德 (动时乘风破浪,静时随遇而安)
我们正因其有危险而爱它,唯有弱者才被打发走毫无风险的道路。 我们的目标是正确认识矛盾对立,首先当然是看作矛盾,然而接着要视为一个统一的对极。 我辈芸芸众生,都只是一个平常人,在人世间都只是一次尝试,一段中途旅行而已。而每个人即使仅仅处于中途,那里也依然存在和谐完美,他应该努力达到中心,而不是只在边缘打转。请你不要忘记:一个人能够既是严谨的逻辑学家或者语法学家,同时又是充满幻想和音乐感的人。一个人...2012-06-23 20:49 2人喜欢
我们正因其有危险而爱它,唯有弱者才被打发走毫无风险的道路。 我们的目标是正确认识矛盾对立,首先当然是看作矛盾,然而接着要视为一个统一的对极。 我辈芸芸众生,都只是一个平常人,在人世间都只是一次尝试,一段中途旅行而已。而每个人即使仅仅处于中途,那里也依然存在和谐完美,他应该努力达到中心,而不是只在边缘打转。请你不要忘记:一个人能够既是严谨的逻辑学家或者语法学家,同时又是充满幻想和音乐感的人。一个人也能够既是音乐家或玻璃球游戏者,同时又完全精通一切规则与秩序。 我们应当努力成为这样的人,我们应当具备这样的能力,随时随地都能够承担另一种岗位的任务,而不会让自己因不堪承受压力而困惑慌乱。 同时,凡是竭尽全力趋向中心的人,凡是努力趋向真实的存在,趋向完善境界的人,外表看来总比热情者要平静得多,因为人们并不总能看见他们灼热的火焰。
回应 2012-06-23 20:49 -
奋斗的大象🐘 (乐于学习,天天向上)
由于森严的宗教秩序和制度,蓦然间,他在这种自我省察中醒悟到,自己已不可思议地进入并参与了等级森严的宗教秩序之中,这就是自己责任感的由来,他已是较高层范畴的组成部分,这会让一些青年人变得老成,而让一些老年人保持青春。 它夺去人们天真烂漫的自由,尽管恰恰是为了要求这个人日益更为心地纯真。 哇……这种制度……不错不错,让有才能的人受权力蛊惑的程度受到限制。2016-04-16 11:54 1人喜欢
-
依依稀稀的歌者 (破破烂烂一个宅)
关于卸任的愉悦总是那么令人向往。 克乃西特让自己完全放松,彻底敞开胸怀享受着自由的感觉,他觉得自己就像辛勤劳作一天后的农夫迎接着黄昏的清闲,他确切知道自己很安全,没有任何必尽的义务,他知道自己暂时可以免除一切工作,一切责任,也不必去思考任何事情,他听任色彩缤纷的亮晶晶白天包围着自己,到处是柔和的光线,到处是景色和图像,到处是真实的现在,没有任何外来的要求,既无昨天,也无明日。2012-12-22 20:49 1人喜欢
-
烟雨 (烟锁重楼千里尽,雨打芭蕉万点残)
“我很愿意是爱国者,但首先是‘人’,倘若两者不能兼得,那么我永远选择‘人’。” 借主人公克乃西特之口说: “流尽鲜血后,人们渴望理性,卡斯塔里应运而生” 现代社会的病根在人性,而不在物质文明 “我们的目标并不局限于一个国家,也没有任何地理限制,而是寻求灵魂的故乡和青春,它们无处不在,却又处处皆无,它们是一切时代的统一体。” 生命的意义是 “他必兴旺,我必衰颓”。 《玻璃球游戏》的扉页献词不同寻常:“献...2019-01-03 09:05
“我很愿意是爱国者,但首先是‘人’,倘若两者不能兼得,那么我永远选择‘人’。” 引自 1 借主人公克乃西特之口说:
“流尽鲜血后,人们渴望理性,卡斯塔里应运而生” 引自 1 现代社会的病根在人性,而不在物质文明
“我们的目标并不局限于一个国家,也没有任何地理限制,而是寻求灵魂的故乡和青春,它们无处不在,却又处处皆无,它们是一切时代的统一体。” 引自 1 生命的意义是
“他必兴旺,我必衰颓”。 引自 1 《玻璃球游戏》的扉页献词不同寻常:“献给东方旅行者”。《东方之旅》和《玻璃球游戏》两部著作间的亲缘关系不言而喻。
见其形是谓天门’【3】的出入口,‘无门者,无有也,圣人藏乎是’【4】。”原来,外国古人柏拉图和中国古人庄子早在几千年前便已有几近相同的精神追求,而黑塞所为则像他谈到自己与浪漫派先辈施雷格尔和诺瓦利斯的关系一样:“我的目标不是改善世界或提高思想,而是继续发扬他们所寻求的东西。”
歌德的一句名言:“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
回应 2019-01-03 09:05
-
他还必须首先具有音乐的快乐感,因为这种音乐精神归根结蒂就是勇敢,就是一种快乐前进的步伐和舞步,微笑着穿越人间的恐怖和火焰,是一种为庆典提供的奉献。我早在学童年代便开始对这种快乐有了隐约的感觉,从此成为我十分关注的生活内容,我以后也不会轻易丢弃,即使处境艰苦,也不会放弃。
2020-10-18 15:46
-
-
无私的月 (The one.)
克乃西特在自己的幻觉中看见了一个空荡荡的小房间和一架钢琴,一道清凉的上午阳光透过窗户快活地映照着门内一位和蔼英俊的先生,他稍微上了年纪,头发灰白而脸庞光洁,神情又慈祥又庄重。约瑟夫看见自己还是个小小的学童,半是胆怯半是喜悦地期待着音乐大师的光临。他终于见到了来自神话般教育学园的大师,这位人人尊敬的人物。音乐大师来了,向他显示了音乐的真谛,随后,又一步一步把他引入了教育王国,引入了精英学校,直至...2020-03-13 14:12
克乃西特在自己的幻觉中看见了一个空荡荡的小房间和一架钢琴,一道清凉的上午阳光透过窗户快活地映照着门内一位和蔼英俊的先生,他稍微上了年纪,头发灰白而脸庞光洁,神情又慈祥又庄重。约瑟夫看见自己还是个小小的学童,半是胆怯半是喜悦地期待着音乐大师的光临。他终于见到了来自神话般教育学园的大师,这位人人尊敬的人物。音乐大师来了,向他显示了音乐的真谛,随后,又一步一步把他引入了教育王国,引入了精英学校,直至进入宗教组织,成为同事和教友。如今这位老人已引退,已放弃他的权杖或者权力,让自己变成了一个和气寡言,却一如既往地慈祥、可敬而又神秘的老耄长者,但是他的目光、他的榜样总是依旧照亮着克乃西特的生活,总是依旧比克乃西特超出整整一生,超出若干个人生阶段,不论在威严和谦逊上,还是在技艺和神秘上都高出不知多少倍,却始终是克乃西特的支持人和榜样,温和地激励他循着自己的足迹前进,就像一颗上下运转的行星让自己的兄弟沿着它的轨迹运行一样。 克乃西特久久地沉潜在自己漫无边际的内心意象激流之中,听任种种幻景翻腾流转,其中有两个景象在他刚刚放松自己之际便已出现,这是两个画面,或者说是两个譬喻和象征,但都在激流中徘徊流连,一再出现而不肯离去。一个画面是少年克乃西特在音乐大师引导下走着形形色色的道路,明显地一步一步更为接近永恒智慧和尊严的理想境界,作为引路人的音乐大师在前进途中每转身一回,他的脸容就变得苍老一些,举止也变得更为沉稳而庄严,但是驯顺地跟着榜样走的克乃西特却是老样子,始终保持着少年模样,这让他时而觉得羞愧难当,时而又有点儿高兴:是的,这是一种类似倔强孩子获得补偿的感觉。另一个画面是钢琴室的场景,老人走向期待着的孩子,画面一再重复,重复了无数次,老人和孩子互相紧紧跟随,好似在一架机器的钢丝上旋转,转着转着,很快就再也分不清谁来了谁走了,谁在先谁在后,再也分不清老人和孩子的相互关系;时而是青年人追随老者,向权威、向尊严表示敬重和恭顺,时而又是老人对轻松快活的青春、对纯真的童稚自愿承担责任,愿意为之服务,或者也可说是崇拜青春。当克乃西特在这些无休止地环行流转的画面间徘徊,沉潜于似乎毫无意义而又似乎寓含深意的梦境之中时,他这个梦中人不时感觉老人和孩子实为一体,他时而尊敬人,时而受人尊敬,时而是引路人,时而又是追随者,在这类漂浮不定交替变化的过程中,时不时会出现一个合二而一的瞬间,他同时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是的,甚至远远超出两者之上,在衰老和年轻两者变化交替的圆环中成为创造者、探索者、驾驶者和旁观者,观察着这个轮回,自己也随着感觉的变化,时而放慢速度,时而又奋力飞速前进。一个全新的意象又从这一过程中涌现出来,其实它更像是一种象征而不是梦境,更像是一种领悟而不是画面,也即是说,与其说它是一种意念,倒不如说是一种醒悟更为恰当。老师和学生间既富于意义又毫无意义的环形旋转,智慧和青春的相互竞争,相互追逐,这种无穷无尽的愉快游戏不正是卡斯塔里精神象征么。是的,这事实上也是整个人生的象征,衰老和青春,白天和黑夜,阴和阳,永远一分为二地汹涌向前,永无尽头。克乃西特的静坐默修到此境界,也就发现了一条从万象世界进入清静世界的道路,当他从久久静坐入定状态回转日常状态时,他感觉自己已神清气爽,心情愉快了。 引自 玻璃球游戏大师 回应 2020-03-13 14:12
论坛 · · · · · ·
请问各个译本有什么区别呢? | 来自明隆 | 2017-12-11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 5天前曾上架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0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9.0分 4319人读过
-
Picador (2002)8.9分 43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8.9分 904人读过
-
上海三联书店 (2013)9.1分 388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4天到货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玻璃球游戏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紫铜大火锅儿 2017-06-23
20170602-0622 翻译和校对问题减半星,四星半。吐槽一下:很明显,翻译者非常缺乏音乐方面的知识。另外,在一处注解中,阿奎那的生活年代提前了一千年。
42 有用 渡渡鸟 2013-06-25
这是精英分子几千年挥之不去的噩梦:在世俗大地上如何过一种高贵的沉思生活?沉思生活与世俗生活隔绝,难免会形式化和僵硬化;但如果不与世俗生活远隔,又终难把纯粹的科学和艺术发展到极致。而精英分子发现的精言大义如何重新进入世俗生活?古代的哲学家和修行者认为要把真理遮蔽起来,对精英才能授之以隐微的道理,大众只能接受显白的教诲。想来中外成功的宗教无一不是这样。基督教有隐而不见的神秘主义者,亦有敞开的教堂安抚世... 这是精英分子几千年挥之不去的噩梦:在世俗大地上如何过一种高贵的沉思生活?沉思生活与世俗生活隔绝,难免会形式化和僵硬化;但如果不与世俗生活远隔,又终难把纯粹的科学和艺术发展到极致。而精英分子发现的精言大义如何重新进入世俗生活?古代的哲学家和修行者认为要把真理遮蔽起来,对精英才能授之以隐微的道理,大众只能接受显白的教诲。想来中外成功的宗教无一不是这样。基督教有隐而不见的神秘主义者,亦有敞开的教堂安抚世人的苦痛。佛教同样有深奥的典籍和亲身的证悟,亦有香火不断的庙宇满足世人的渴求。如果只有前者,早因民众的恐惧而被掀翻,而有了后者,民众不仅愿意慷慨供养,某些程度还起了教化从善的功能。西方启蒙运动则只有后者,现代的平庸和拜物就是其严重后果。黑塞似乎想另寻出路,既保持纯粹的沉思,又教育人民。可惜未能一试。 (展开)
0 有用 微笑迦朵 2011-10-27
往趣了写,这也能成哈利波特吧。三篇“外传”精彩。
0 有用 北窓 2011-08-06
有点后悔、在自己对所谓读书人所谓学者最没有信心最无力的时候读了这样一本书。觉得今夏那么多人死掉都是自己的责任。
3 有用 流言 2013-10-11
黑曼将自己整个思想凝结成的一本小说,基本算是他对人生意义的终极回答,关于精神世界的最高层,关于向内向外,投入还是隐居,人生的顿悟,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似乎把一些脑中的线搭在一起,但似乎闪个光就掉线了,还得再读。
0 有用 句句个法 2021-01-07
内容太少太虚,学人幻想
0 有用 我不管 2021-01-01
没觉得有什么好的
0 有用 赵四 2020-12-10
也有我读不明白的书!!!
0 有用 八月的可乐 2020-11-14
这真的是黑塞的呕心沥血之作了,给我的感觉是每一句话都在表达。除开第一部分关于玻璃球游戏的规则略显枯燥之外,其余部分都是非常熟悉的黑塞写法。看到一个读者说黑塞喜欢把一个人拆成两个人来写,说得极妙。在《玻璃球游戏》里,两分的概念更是从人性扩展到了制度、信仰、伦理、思想……对立面不断对话、融合、借鉴、吸收,然后各自升华,说黑塞是文学界的黑格尔应该不过分。
0 有用 苏菲娅 2020-11-04
虽然不乏发人深省之处,但总体内容显得冗余,他的《悉达多》比这本要好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