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的人类学家》的原文摘录

  • 我在喀麦隆期间碰过不少这类专家,其中有人恶毒批评我为“非洲文化的寄生虫”。 他们是来分享知识,改变人民生活的。而我只是观察,还可能因个人的兴趣,鼓励此间百姓迷信异教与落伍。有时在寂寥的失眠夜里,我也如此质疑自己(一如我在英国时怀疑学术生活的价值一样)。不过,谈到解决危机,这些专家也没啥成就。他们每解决一个问题,便创造出两个问题。我常觉得那些自称握有真理的人应当为扰乱他人生活而良心不安。至于人类学家,不过是毫无害处的书呆子,这个行业的伦理之一便是尽量不直接干预观察对象。 (查看原文)
    念念 1回复 1赞 2012-07-07 09:46:19
    —— 引自第21页
  • 第一章 原因何在 他们有足够时间为回忆蒙上乐观光环,让田野经验变成浪漫冒险。 老故事变成老朋友,很快的,田野经验便只留下美好回忆。譬如,某位同事宣称与和蔼土著共度了很棒的时光,他们微笑着携带一篮篮水果、鲜花来送礼。如果按照事情发生顺序,这段描述应当补充如下:“那是在我食物中毒后”,或者“当时我的脚趾起水泡脓肿,虚弱到无法站立”。诸此种种不免叫人怀疑:田野调查这回事是否像那些欢乐的战争回忆,叫人扼腕生不逢时,虽然理智上,你知道战争不可能美好。 田野工作的最大好处便是让你俯拾可得这类渺小凡人无缘使用的句子。 人类学者的公众形象实在侥幸。众所周知,社会学者缺乏幽默感,是左翼狂想与陈腐之言的大买办。但是人类学者曾追随印度教圣者,看过奇特神祗与污秽仪式,大胆深入人迹未达之处,他们全身散发一股崇高气息与神圣的不切题,他们本身就是英国怪诞教会的圣者。我岂能轻易拒绝成为其中一员? 人类学不乏数据,少的是具体使用这些数据的智能。这行业有所谓的“捕蝶人”,用来形容许多幸苦收集资料的民族志学者,他们根据地域、字母或任何最新流行的分类法,不断累积资料,却无能解释它们。 我觉得田野工作或其他学术研究,其正当性不在对集体的贡献,而是原为自私的个人成长。学术研究就像修道院生活,专注追求个人性灵的完美。 田野工作的“发明者”马林诺夫斯基 完工的人类学专论与血肉模糊的原始事实间有何关联,并期望让从未做过田野工作的人也能感受些许田野经验。 我因而认识了多瓦悠人——我日后的爱与恨,属于“我的”民族。 第二章 准备 如果你懂得巧妙行贿,这些困难都可神奇消失,但是向谁行贿、行贿金额多少,这是新手极端欠缺的细腻艺术。稍不谨慎,便可惹来严重麻烦。 第三章 上山 各种因素使然,欧洲人与非洲人的关系十分复杂。通常,与欧洲人共事的非洲人早就学会顺从,看起来就像“黑种法国人”。 几杯下肚后,他透露自己已经旅行两年多,每天花费不... (查看原文)
    📮 2赞 2019-01-04 10:25:29
    —— 引自第3页
  • 在西非洲,人们喜欢试炼各种人际关系,直至它们崩盘为止;也有不可抑制的欲望,非要探测人际关系的极限不可。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再访杜阿拉
  • 异文化的相互观感一向很有趣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再访杜阿拉
  • 我们展开冗长的嘘寒问暖:“你的天空可清朗?”“我的天空很清朗,你的呢?”诸如此类长串如蔓藤的问候公式。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二章 进入山区
  • 多瓦悠人总是阴谋设计索讨陈年老债。他们就像下棋高手,可以盘算预想好几步。终极突击是讨回大家都认定无法讨回的旧债。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二章 进入山区
  • 处身于这种人人负债的环境里,你很难不被卷进去。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二章 进入山区
  • 这一切都让买卖变得极端困难,因为在交易过程中,钱往往被各式负债链的某一环取走,而这债务搞不好还是多年前欠下的。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二章 进入山区
  • 在多瓦悠人游泳处,你可看到割礼的成果。如果男孩年纪很小就受割礼,他的阴茎往往变成圆球状,这或许说明了该族生育率低落的原因。又因为割礼人重复使用同一把刀,感染几率极高,因之而死的男孩亦不少。多瓦悠人将这类死于割礼的男孩归诸为“被豹子吃掉了”。根据法国殖民官的信札,显然他们极沮丧有这么多男孩被豹子吃掉——虽然豹子在这个地区根本绝迹了。也因此,多瓦悠人恶名远播,传说他们举行可怕的食人仪式。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五章 失落的乳房切除术
  • 人类学家对割礼之所以维持高度兴趣,是因为他们将异民族视为纯然“他者”(otherness)。如果割礼仪式能被“解释”,而且跟我们的生活形式建立关联,这种“他者性”就可被移除,人类学家便觉得获致何谓“人”的某些普同意义[4]。仿佛人类学理论如能解释性习俗,它们便能解释一切。针对各民族广泛实施的割包皮,人类学最常见的解释为包皮是“真正男人”不应有的女性元素。同一理论也略加修正,用于解释割除女性阴蒂的狂热[5]——它被视为是阴茎的“残余物”,不应出现在女人身上。文化的任务是修正“不完美的自然”所留下的裂痕。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五章 失落的乳房切除术
  • 此行快结束时,我被族内老人委以奇特重任,他们听说有女阴割礼这种事,要我解释给他们听。人类学伦理再度面临挑战。一个民族志学者应当担起教师角色,教导研究对象此种多数人都极感恐惧的习俗吗?但是如果接受此种伦理束缚,那么泰半人类学领域恐怕都堪称“不妥”,因为它的多数研究主题都会在优雅的客厅引起一阵恐慌。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五章 失落的乳房切除术
  • 不管到了哪个村落,人类学家都是讨厌鬼,总是以难堪问题骚扰无辜之人,大量汲取村人的耐心与善意。拒绝对自己落脚的社区略尽绵薄,实在说不过去。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六章 我来,我见,签证
  • 今天真是典型的田野场日子。田野工作似乎由两种日子组成,一种是事后完全无法重新建构的一大片时间,因为啥也没发生;交替出现的是活动密集的日子,好像搭乘云霄飞车,在好运与灾难间爬升又坠落。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六章 我来,我见,签证
  • 这种运气的激烈跌宕会强力冲击一个人的心灵。人类学家异于常人处在我们拥有切换“备档心情”的能力,面对灾难挫折,便遁入其中。备档心情是迹近停止生命活动、不起一丝情绪,任由恐怖厄运或者连波滋生的小麻烦淹没自己。此刻的人类学家铁定让家乡的亲友大吃一惊,因为亲友印象中的他充满活力、机敏锐利。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六章 我来,我见,签证
  • 生命充满“当时当刻”看来完全合理的事情,许多行为事后观之,根本诡异不可解,但形势逻辑纯粹因时因地而异。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七章 类人猿与电影
  • 一个族群如果失去认同,最令人类学家扼腕的是世界失去了某一特殊“世界观”(vision of the world)[2]。世界观是一个民族数千年互动与思考的产物。因此,一个民族的消失也代表人类可能性的萎缩。对人类学家而言,一个民族的人数多寡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八章 凡有疑虑——进攻!
  • 虽然人类学研究人,但它与研究对象保持某种距离,并且不将研究对象视为单独的个人,而是某种集体文化的代表。研究一个族群的行为与指导该族群的行为,理论上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虽然人类学家也不可能完全不改变他所研究的族群。我当然希望地方性疾病绝迹,但也怀疑此举是牺牲多瓦悠人的利益。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九章 光与影
  • 对人类学家而言,这实在是进行“影像人类学”(visual anthropology)[1]小型研究的天赐良机,这样的放映配备出现在这里,研究者简直做梦也想不到。上次来此做研究时,我已经发现多瓦悠老人无法辨识照片上是人脸还是动物的脸。他们从未学过如何辨识照片。他们第一次看电影,如何解析,将是个有趣的观察。当然,年轻人去过城市,尝试过不少现代娱乐,包括电影,但我颇肯定村里的老女人从未见过任何类似电影的东西。我往树背舒服一靠,开始构思问题。运气好的话,或许能变成一篇不错的小文章。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九章 光与影
  • 西方人总笃定认为道德与伦理问题乃“大信仰”之独有产物,罪恶感与恐惧天谴是躁进的传教士带进来的有毒思想。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九章 光与影
  • 因为播电影的意外收获,我得以在第二天进行我的“影像人类学”小型探索。首先,我找到那群昨晚看电影时多嘴长舌的老妇,她们的名字我都知道。她们究竟看到了什么,可想而知,自是一团混乱。在西非洲,甚少出现所谓的“表演者与观众”这种关系——后者应安静观赏前者的演出。这条界线非常不分明。相反的,观众参与表演者的活动,此举如果在西方,铁定会被驱逐出场。针对电影奇观,老妇们只记得自己七嘴八舌的妙趣言语。她们有些人堪称耄耋,饱受白内障之苦,只看到银幕上的模糊动作。我要她们说说一起观影的同伴有谁时,她们提出的名单各自殊异,我才发现她们眼睛不行。至于年轻人部分,我的运气便好多了。他们对影片的解释颇多值得探究之处。譬如他们认为汤姆是只豹子,虽然汤姆身上无斑点花纹,也没有多瓦悠兰猫儿常见的条纹。此地的猫几乎全是虎斑猫。他们对剧情的解释却颇一致。我虽然没跟他们一起看“汤姆与杰瑞”,但是在我浪掷岁月的年少时期也看过,所以大约记得剧情。马修与我忙着记笔记。特别引人兴味的是他们以典型多瓦悠民间故事的形态叙述剧情,套用结尾公式“所以……故事结束”。就在我忙了数天之后,赫然发现所有男人在看完电影、浑然不解之后,举行了一场聚会,由一个熟悉电影文本解析、饱经都市世故的年轻人向他们讲述电影内容——依民间故事叙事传统。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九章 光与影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43 44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