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的人类学家》的原文摘录

  • 人类学里,“喜欢与否”常是用来评估你是否了解一个民族的标杆。背后的逻辑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类学家不喜欢某个异民族的某些事情,这是民族中心主义。如果他对这个异民族的某些行为不表赞同,那是他受到错误标准的影响。人们经常忽略人类学家最不喜欢的文化往往就是他自己的文化(也就是他最了解的那个文化)。至于人类学家的“喜欢”,则不受非难苛评。他如果喜欢研究对象的某些文化面向,绝不会有人批评他民族中心主义或错用标准。这个奇怪事实让民族学论文产生诡异的偏倾,在其中,田野工作者被勾勒成满心欢喜沉浸于田野经验带来的无上乐趣的人。或许因为如此,真正的田野经验会让菜鸟大为震惊,进而质疑自己对此项学问的投入。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十章 追逐的刺激
  • 技术过程不仅用来产制物品,也提供我们对其他事物(尤其是我们自身)的思考模型。泵的发明便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类心脏的运作,电脑的发明也取代原有的电话交换机模型,让我们对人脑运作模型有了全新的思考。对多瓦悠人而言,制陶过程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向,将人类的成长与岁时更迭结合在一起。实际的仪式系统十分复杂,模型轮廓却很容易掌握。人出生时,头壳是软的。这个阶段的人,热的物品或动物都可能对其造成伤害,让人发烧。割礼时,男孩跪在溪里,伤口的血流进水里,这是男孩一生中最潮湿的状态。之后,旱季降临,男孩的身体也要烤干。最后男孩排成一列,在他们的头顶燃烧树枝,将他们的头烤干。至此,岁时推进与人类成长这两个不同过程同抵高潮。经过此项仪式,男孩的头变硬,龟头也变干了,成为真正的男人。人死后的诸种仪式也是让头变干,剥除血肉,成为清净的头颅。多瓦悠仪式系统明显引用制陶模型,只是从未行诸文字。因此对我而言,重要的是制陶者与铁匠如能用他们的术语将制陶与人类成长两个过程联结在一起,我便得到确切证据。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十章 追逐的刺激
  • 那种沉闷时刻,让你觉得田野采集不外乎是一连串烂日子的集合。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十章 追逐的刺激
  • 西方人在非洲,孤立感太强了,一切理念差异显得微不足道。那些你在家乡根本懒得跟他说话的人,在此却对他顿生温情。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 黑白人
  • 疾病最能划破人们用来隔绝以保护自尊的种种虚饰。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 黑白人
  • “交流”(communication,或译沟通)这个概念常见于人类学。从某个角度来看,整个文化都可视为是用来规范女人[1]、物品、权利义务、讯息等交流的系统。人类学的一个经典研究便是有关礼物馈赠,指出它在联结个人与团体、进而形成社会基础的重要性[2]。因此,希望成为人类学家者将发现礼物馈赠是收获颇丰的研究课题,也是他与研究对象建立联结的有效方法。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十二章 一场不寻常的黑色毛毛虫瘟疫
  • 人类学最新热门话题是植物分类,研究其他文化在种与亚种的分类方面有多深入,并拿来和我们的分类作比较。同种植物,他们又是以什么标准分类?我花了许多时间收集一些多瓦悠基本植物(如扎布托)的树叶与果实,为的就是有机会讨论它们的区分标准。是根据树叶的形状?还是果实的构造?就像上次我询问他有关祈雨石头的事,祈雨酋长再度以他的实证主义将我击倒在地。植物的外观与分类标准无关,而是某种植物可治疗某种病,而另一种植物可治疗另一种病。在药草发挥疗效之前,你无法事前区分哪个植物是哪个。他天真微笑。我想到我浪费了那么多时间收集植物样本,把它们放到书本里干燥,还想将它们带回去给英国皇家邱园(Kew Garden)[8]的专家研究呢。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十二章 一场不寻常的黑色毛毛虫瘟疫
  • 人类学研究和其他学术领域相同,否定的结论、发现假线索、盖棺论定的死胡同,以及未经亲眼目睹的仪式,都甚难获得学术肯定。整件事难堪透了。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十二章 一场不寻常的黑色毛毛虫瘟疫
  • 人类学另一铁律是当你研究的异文化看起来越来越正常,就是你该打包回家的时候了。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结束与开始
  • 奖助委员会的人常认为世界是循研究者设定的直线乖乖运作。民族志学者是全知博学、应付裕如、效率卓著的调查机器。人类学家却都知道研究计划根本是虚构小说,追根究底,不过是开口要求:“我认为这个很有趣。能否赏些钱让我去看看?”事实上,许多人类学家选择重返生活极不舒适、有时充满危险的世界一隅,足资证明面对好奇撩拨,人的记忆有多短暂、常理判断又是多脆弱。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结束与开始
  • 结束旅行总会带来哀伤与时光飞逝感。你因自己毫发无伤重返一个安全、可预期、黑色毛毛虫瘟疫不会推翻宇宙时间表的世界而如释重负。诸此种种,都让你以全新眼光审视自己,或许如此,人类学到头来终究是个自私的学科。 (查看原文)
    连木木 2赞 2022-02-17 15:21:43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结束与开始
  • 接下来一个月,我在加路亚、恩冈代雷、雅温得三地来回奔波,破财又伤身。后来我终于认清事实,我的事情牵涉三个行政区域,永远无法合法离开喀国。我与雅温得的法国朋友讨论此事。身为法国人,他们较不受困扰,凭身份证便可自由来去。他们为我引介法国军需处的证件专家。他面带峻容聆听我的疑难杂症。没问题,他微笑解释;我必须采用大家都用的策略。我的说辞将变成我抵达喀国后便一直待在首都。至于我的居住地址必须借用朋友的。因为我是白人,所以我雇用仆佣。既然我有佣人,便要有文件证明我至少付了他们喀国规定的最低薪资与社会保险。这些都可以借用我朋友的。又因为我与朋友共住一间公寓,为了简化作业,所有文件都登记在一个人名下,所以我的名字不在那些证件上。据说各种机构都沿用这套方法,以规避恐怖复杂的官僚作业。唯一的危险是对方可能要求查访我的住处。不算大危机,但必须先贿赂佣人照剧本说谎。 (查看原文)
    Gloria. 2赞 2022-04-04 20:24:48
    —— 引自章节:第十二章 第一批与最后一批收成
  • 多瓦悠人的真貌是,他们对非洲丛林动物的认识比我还少。追踪时,他们对分辨摩托车痕与人类足迹,这已是能力的极致。和多数非洲人一样,他们相信变色龙有毒,再三向我保证眼镜蛇无害。他们不知道毛毛虫会变成蝴蝶,无法分辨不同的鸟儿,更不能仰赖他们凭树皮精确指认树木。多瓦悠语里,许多植物都没有名字(虽然他们经常使用),而是以复杂句子指称:“那种树皮用来做染料的树。”多瓦悠人狩猎经常用陷阱,最没希望“与自然和谐共存”。他们埋怨我未曾从白人国家带来机关枪,让他们一举扫荡此地残存的可怜羚羊群。多瓦悠人奉命为政府种植专卖棉花,政府发给他们许多杀虫剂,他们马上拿来毒鱼,大把撒入河中,而后捡取漂浮河面的鱼尸。杀虫剂迅速取代传统用来窒息鱼儿的树皮。他们说:“它很棒,丢入河里,沿着下游好几英里,大鱼小鱼全部杀光。” (查看原文)
    图灵莉莎 1赞 2012-02-08 16:53:32
    —— 引自第94页
  • 我们自小接触照片,即便是各种不同打光、扭曲的镜头,依然可以辨识照片是的物体,毫无困难。多瓦悠人没有视觉艺术的历史,仅能辨识几何图形。……我拿出狮子与豹的照片,老人们拿着明信片左转右转,用各种角度观看,然后说:“我不认识这个人。” (查看原文)
    图灵莉莎 1赞 2012-02-08 17:24:01
    —— 引自第95页
  • 仔细检查他们的身份证,才发现是一个人的照片大家用。显然官员辨识照片的能力也不比多瓦悠人好。 (查看原文)
    图灵莉莎 1赞 2012-02-08 17:24:01
    —— 引自第95页
  • 生命充满“当时当刻”看来完全合理的事 ,许多事情事后观之,根本诡异不可解,但形势逻辑纯粹因时因地而异。 (查看原文)
    ·青爭· 1赞 2012-05-23 15:32:25
    —— 引自第225页
  • 不过,谈到解决危机,这些专家也没啥成就。他们每解决一个问题,便制造两个。我常觉得那些自称握有真理的人应当为扰乱他人生活而良心不安。至于人类学家,不过是毫无害处的书呆子,这个行业的伦理之一便是尽量不直接干预观察对象。 (查看原文)
    蕾丝 1赞 2012-07-14 14:14:34
    —— 引自第23页
  • 结束旅行总会带来哀伤与时光飞逝感。 你因自己毫发无伤重返一个安全、可预期、黑色毛毛虫瘟疫不会推翻宇宙时间表的世界而如释重负。 诸此种种, 都让你以全新眼光审视自己, 或许如此, 人类学到头来终究是个自私的学科。 (查看原文)
    y 1赞 2012-07-29 12:09:46
    —— 引自第340页
  • 结束旅行总会带来哀伤与时光飞逝感。你因自己毫发未伤重返一个安全、可预期、黑色毛毛虫瘟疫不会推翻宇宙时间表的世界而如释负重。诸此种种,都让你以全新眼光审视自己,或许如此,人类学到头来终究是个自私的学科。 (查看原文)
    1赞 2013-04-16 13:21:38
    —— 引自章节:封面
  • 世界观是一个民族数千年互动与思考的产物。因此,一个民族的消失也代表人类可能性的萎缩。 (查看原文)
    wilma📚 1赞 2013-07-25 11:43:17
    —— 引自第268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43 44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