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的人类学家》的原文摘录

  • 一种奇怪的疏离感抓住你,不是周遭事物改变了,而是你眼中所见的一切不再“正常、自然”。现在“做为英国人”对我而言,就像“假扮多瓦悠人”般作态。当朋友与你讨论一些对他们而言很重要的事情时,你发现自己居然怀抱一种疏离的严肃态度,好像在多瓦悠村落与人讨论巫术一样。这种因缺乏安全感而产生的调适不良,更因举目望去都是匆匆忙忙的白人而更加严重。 (查看原文)
    SeanRot 2021-09-04 14:41:50
    —— 引自章节:第一部 小泥屋笔记
  • 至于我个人有了许多改变。与其他田野工作者一样,我的健康毁了一阵子。我曾对第三世界文化与经济的最终救怀抱模糊的自由主义信念,现在则遭重击。这是返乡田野工作者的共同特色,当他们像返回地球的航天员踉跄笨拙游走于自己的文化时,只能莫名感激自己是西方人,生活在一个突然间变得珍贵万分也脆弱无比的文化里;我也不例外。但是人类学田野工作会阴险让人成瘾。田野工作的宿醉头疼不比厌恶疗法更有效。 (查看原文)
    SeanRot 2021-09-04 14:41:50
    —— 引自章节:第一部 小泥屋笔记
  • “乏味吧?” “是的。” “你有没有病得要死?” “有。” “你带回来的笔记是否充满不知所云的东西,而且忘了问许多重要问题?” “是的。” “你什么时候要回去?” 我虚弱发笑。但是六个月后,我回到多瓦悠兰。 (查看原文)
    SeanRot 2021-09-04 14:41:50
    —— 引自章节:第一部 小泥屋笔记
  • 喀麦隆城市里,本地官员与外交人员住宅区的最大差别在噪音量。非洲人常困惑西方人为何那么爱安静,他们分明有钱可买足够电池,日夜不停播放收音机。 (查看原文)
    羊小罗 1赞 2021-09-03 20:58:45
    —— 引自章节:第三章 上山
  • 我常觉得,那些自称握有真理的人应当为扰乱他人生活而良心不安。至于人类学家,不过是毫无害处的书呆子,这个行业的伦理之一便是尽量不直接干预观察对象。 (查看原文)
    羊小罗 1赞 2021-09-03 20:58:45
    —— 引自章节:第三章 上山
  • 情书大全里搜罗下列有用资讯(以尼日利亚为例):“地址应书写于信纸的右上方,永远记得爱情甜蜜如蓝色,因此应以蓝色信纸书貨,因为蓝色永远代表深爱。” (查看原文)
    野柚子🌈🐅 1赞 2021-11-06 13:40:40
    —— 引自章节:第四章 再度独当难局
  • 田野工作或其他学术研究,其正当性不在对集体的贡献,而是远为自私的个人成长。学术研究就像修道院生活,专注追求个人性灵的完美。其结果或许会服务较大层面,却不能以此论断它的本质。不难想象,这种观点不容于学界保守派与自诩改革者。他们深陷恐怖的虔诚与洋洋自得中,拒绝相信世界其实并不系于他们的一言一行。 (查看原文)
    小熊玩具 2021-12-06 08:32:42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原因何在
  • 她们(妓女)是我见过这行中最不含蓄的女人,常见的拉客法是直接走向目标,以老虎钳般的手紧紧抓住对方下体。千万记住,避免与她们共处于封闭的电梯里。 我干嘛要研究多瓦悠人?他们生活模式的背后原因?很简单:无知。 (查看原文)
    小熊玩具 2021-12-06 08:32:42
    —— 引自章节:第三章 上山
  • 不少人批评欧洲人是家长心态,其实他们并不了解非洲多数地方存有一种传统的“富人与穷人”关系。替你工作的人不只是你的雇工,你还是他的保护者、赞助人。雇佣是种开放的关系。如果他的太太生病了,这是他的问题,也是你的问题,你必须尽可能帮助她痊愈。如果你有东西不要,他有优先选择权,之后你才能给别人,否则便是不礼貌。你几乎无法在自身的利益与他的私生活间划清界线。稍不小心,欧洲人便会深陷范围宽松的各式亲属义务中(除非他的运气很好)。 非洲多数社会非常强调身份地位的差异,非洲人也爱大张旗鼓凸显上下有别。他们以一种西方人无法消受的方式匍匐在地、立正行礼、下跪、鞠躬,拒绝接受此种致意是极为失礼之事。刚到孔里时,如果我与他人平坐在等高的石头上,立即引起极大难堪。村人会想尽办法重新安排,以便我坐得比他们高,或者让我坐到席子上,虽然比坐在石头上矮,但有身份的人才可坐席,也算可以接受的折衷。 我看过不少文章盛赞蝙蝠的飞行功能超级优秀。一派胡言。热帯蝙蝠飞行总是迎头撞上障碍物,制造可怕的碰撞噪音。它们特别擅长迎面撞墙,扑翅掉在你的脸上。依照我的“田野必备”名单,我会强力推荐网球拍,迎战满屋蝙蝠,它具有毁灭性效果。 (查看原文)
    小熊玩具 2021-12-06 08:32:42
    —— 引自章节:第五章 带我去见你们的首领
  • “今日,你的天空可清朗?”“非常清朗,你呢?”“我的天空也很清朗。 一天,它们终于下蛋了。我开始梦想每日有蛋可吃,当我坐在茅屋里,心满意足地望着我的辛勤成果,我的助理现身门口,脸上表情得意。他喊道:“主人,我刚发现母鸡下蛋了,我宰了它们,以免它们流失精力!” 我第一次现身沐浴处,只有两三个从田里回来的人在此洗澡。我的生理构造显然引来缤纷揣测。第二天,至少有20到30个男人现身,一窥赤身白人的奇景。之后,我的新奇价值迅速下滑,沐浴人数恢复正常,让我微觉受辱。 西方人想要喝小米啤酒喝到醉,根本不可能,怎么喝都不够。相较之下,多瓦悠人喝工厂产啤酒,一喝便醉。一瓶啤酒可以喝上三天,还天天酪酊大醉。 我说出的第一句完整多瓦悠句子是:“马修跟着朱迪波,我跟着马修,狗儿跟着我。”村人认为这句话大有智,不时拿来复述呢。 多瓦悠人听别人说话,会严肃地望着地面,身体不断前后摇晃,每隔五秒钟便低语:“是的”、“的确如此”、“好的”。否则,对方的谈兴便会戛然而止。 (查看原文)
    小熊玩具 2021-12-06 08:32:42
    —— 引自章节:第六章 你的天空清朗吗?
  • 我在多瓦悠社会地位特殊,女人视我为无性别者,愿意向我吐实。许久之后,オ有人告诉我此种知识隔离,在那之前,我一直以为女人知道割礼,只是不能在男人面前讨论……后来,我才发现整套文化模式(割礼)仅有男人得悉。 男人也绝不能看到女性阴部,会从此不举。因此性交成为黑暗中的鬼祟行为,两方都不脱光衣服。女人不拿下阴户前后遮盖的叶片。……多瓦悠女人即使结了婚,仍向丈夫索取夜度资,这让不少传教士无情批评多瓦悠婚姻形同卖淫,但他们却认为夫妻账务分明很重要。 在多瓦悠,时间不是一件可安排的事,某些物品如烟草亦然,你无法画出己有与他有的界线……多瓦悠文化与西方文化大不相同,烟草与时间 都属于弹性颇大的领域。 我们终于抵达车子,开往回程方向,顺便搭载一个女人。还开不到一英里,她便吐得我一身,典型多瓦悠人作风。我在多瓦悠时,不少人与狗只要逮住机会,就会对我大吐特吐。 我永远打不败这些祖先,他们是一切解释的起始与结束。多瓦悠人喜欢用惯例说法,令我困惑不已。我问:“谁是庆典的主办人?”“那个头戴豪猪毛的男人。”“我没看到头戴豪猪毛的人。”“他今天没戴。”多瓦悠人总是描述事情“应有的状态”,而不是“现有的状态”。 西方人常忘了人必须经过学习才能辨识照片。我们自小接触照片,即便是各种不同打光、扭曲的镜头,依然可以辨识照片中的物体,毫无困难。多瓦悠人没有视觉艺术的历史,仅能辨识几何图形。……法律规定多瓦悠人出门都得带身份证,上面有他们的照片。我对这事百思不解,他们多数人从未到过大都市,波利镇也没有摄影师,他们是怎么搞来照片的?仔细检查他们的身份证。才发现是一个人的照片大家用。 (查看原文)
    小熊玩具 2021-12-06 08:32:42
    —— 引自章节:第七章 啊,喀麦隆:祖先的摇篮
  • 奥古斯丁带我去他最喜欢的非洲餐厅吃饭,菜单选择只有两种:吃或不吃。我选择了吃,结果却没吃。他们用搪瓷大碗端上一只牛蹄,泡在热水里。当我说“牛蹄”并非指用牛蹄部位做成的食物,而是连皮带毛带蹄、货真价实的整只牛蹄。我努力进攻,却连牛皮都穿不过,突然食欲全消。奥古斯丁却以行军蚁精神将整只牛蹄吃到皮肉无存,只剩骨头。 惟有这种时候我才得多瓦悠人可怜,认为他们的生活形态的确不如西方人。除此之外,他们享受自由以及啤酒、女人带来的感官满足,自富足与自尊。可是一旦生病,他们便在痛苦与恐惧中毫无必要地死亡。 适应这个塑胶假牙可是我情愿不要的麻烦事,多瓦悠人却喜爱不已,许多人还仿效我,刻意拔掉门牙。我问他们干嘛如此?是看起来比较美吗?不是。那是(此刻人类学者沉浸于幻想中)为了提供身体一个像村落大门的入口吗?也不是。这是为了上下颚锁死时,还有一个洞可以把食物塞进去。这种事常发生吗?据他们所知,从未发生过,但有可能发生呀。能够一边说话一边拿开门牙,极端吸引多瓦悠人。 (查看原文)
    小熊玩具 2021-12-06 08:32:42
    —— 引自章节:第八章 跌到谷底
  • 当我与白人同伴坐在咖啡馆时,一个孩子站在人行道上,年纪小小,却不知受什么政治激进主义影响,对外国人破口大骂。咖啡馆客人似乎觉得很有趣,丢了几个铜板,那个孩子连忙趴到泥巴地上拾起。 (查看原文)
    小熊玩具 2021-12-06 08:32:42
    —— 引自章节:第九章 非洲总有新把戏
  • 突然间大雨如注,大家都消失。我问:“他们去哪里?”“他们去树林里大便。” 男人都到十字路口。小丑和巫师也去。与死者同批接受割礼的人也去。他们面对面坐下,把草放在脸上。一个人说:“把你的屄给我。”另一个人回答“你可以拥有我的屄。”然后,他们开始交媾,用细棍子。个男人放火烧草。他们大声呐喊,加入其他男人。结束了。 我与一只公山羊长期对時,它最爱在半夜两点溜进我的院落,在锅炉上跳来跳去。赶走它,只能保证一小时安静,之后它又溜回来,用后蹄踢翻我的煤气灯贮气瓶。最糟的是它一身骚臭。多瓦悠山羊臭到极点,如果你在森林里追踪山羊,根本无法凭气味判断它是否十分钟前才打此经过。靠着贿赂酋长的狗儿波尔斯,我终于打败这只山羊。波尔斯狂爱吃巧克力,每晚给它一小块,便足以诱惑它整晚守在我的茅屋前赶山羊。后来波尔斯招来老婆、小孩,变成家族事业,迅速消耗我的巧克力库存。多瓦悠人每次看到我的狗随从们浩浩荡荡跟我深人丛林,都觉得好笑,还给我取了“伟大猎人”的绰号。 那晚我在黑暗中突然惊醒,发现胸前有东西蠕动。我动也不敢动,深信躺在我心脏上方的正是致命的绿色非洲树蛇。我暗自估算它的大小。我该静躺不动,祈祷它走开吗?不幸,我睡相很差,万一不小心瞌睡着了,翻身压到它,岂不是致命大祸?最后,我决定上上策是默数到三,一跃而起摔掉它。我数到三,大叫一声,纵身旁边一跳,膝盖狠狠打到床沿。我以自己都不敢置信的精确灵巧,一把抓起火炬照向我的攻击者。就在屋梁上,一只小得不能再小的老鼠瑟缩呆立。我觉得万分羞愧,直到第二天上午,我发现它居然企图啃食我的假牙。这个发现让我硬起心肠,到村里搜罗捕鼠器,一晚上就杀了十只老鼠,全进了村里孩子的肚子。 食蚁兽的爪子也可用来杀人:放入面包树的果实里,喊出被害人的名字,果实成熟落地,对方就死了。如果有人猎到食蚁兽,便会公开召唤我,当众将爪子交给我,以示对族人并无恶意。我必须将爪子带到山头,... (查看原文)
    小熊玩具 2021-12-06 08:32:42
    —— 引自章节:第十章 仪式与错误
  • 在非洲,性关系只有两种基本模型。第一种模型里,女色会使男人孱弱,夺走他的元气,十分危险。第二种模型里,男人可采阴补阳,性交次数越多越强壮。 伴随西方性观念的改变,田野工作者对性接触的立场也大幅改变。殖民时代,你不能与非我族类(包括社会阶级与信仰的不同)发生性关系,现在界线已逐滴模糊。你很难想象早年的女性田野工作者可以自由行走“野蛮人”中,不必担心受侵犯,只因为她不在可性交对象的图谱里。现在情况改变,单身女性田野工作者似乎有必要与田野对象发生性关系,以迎合“被接纳”的新观念。田野调査结束,却未与田野对象发生关系,会让同僚诧异甚至遣责,宝贵的研究机会白白浪费了。 (查看原文)
    小熊玩具 2021-12-06 08:32:42
    ——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 雨季与干季
  • 一位好心的老太太显然发现我啃食扇椰子颇费力,端上一葫芦已经剥了皮的果肉给我。我和马修说,这软多了。“当然。主人,”他回说,“她已经帮你嚼过了。” 夺得后冠的女孩显然来自偏远山区,被选美过程吓坏了。当高贵的年轻助理伸出纯洁的拥抱之手,她怕得蜷缩一团。当人们催促她跳舞,她泪眼汪汪紧握拳头,断然拒绝。官员先是尴尬微笑,进而低语威胁。她则趿着簇新的蓝色塑胶拖鞋,顿足不依。两名宪兵老捉小鸡,将她扔出场外。观众高兴喝彩安慰奖波利小姐不负头衔美名,挑起重担。派对开始。 (查看原文)
    小熊玩具 2021-12-06 08:32:42
    —— 引自章节:第十二章 第一批与最后一批收成
  • 一般人较少注意非洲村落与欧洲城市的最大差别在时间的流逝。对习惯农居生活规律节奏、脑袋里只有季节而不知今夕何夕的人而言,都市住民似乎以一种挫折疯狂的营营碌碌呼啸而过。漫步罗马街头,我党得自己就像多瓦悠巫师,神秘的缓慢速度标示出我的仪式角色与身旁日常活动的差异。小餐馆的菜色太多,我无力应付:多瓦悠生活的别无选择使我失去决定能力。还在多瓦悠时,我成日幻想狂吃痛饮,眼前,却点了火腿三明治。 他(人类学家)行到另一个世界,在那里待了不可思议之久,思索宇宙之迷,快速老化。当他回到家乡,却仅仅过了数月。他种下的橡实并未长成大树,时间太短,嫩芽还来不及探头。他的小孩并未变成大人,惟有最亲近的朋友才注意到他曾离开一段时间。 举凡和购物有关的事都变得非常困难。看到超级市场的货架沉重呻吟堆满食物,我不是作呕厌恶,就是无助发抖。我会连绕三圈仍无法决定买什么,或者疯狂大买奢侈商品,因害怕被人抢走而恐惧抽噎。 长期独处后,礼貌性谈话也变得非常艰难。对话间的沉默空档只要稍长,我就认为对方不高兴,街上行人则恐惧地看着我大声自言自语。 (查看原文)
    小熊玩具 2021-12-06 08:32:42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英国异乡人
  •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人类学家田野工作的缩影,多数时候百无聊赖,兴奋和愉悦却在某个时候不期而至,你以为已经做出了一个振奋的发现,却原来只是一个意外,你痛恨那个让你死去活来的社会,在返乡后又会为之缱绻不已。你以为文化边界十分明晰之时,却看到各种观念如回旋镖一样漫天飞舞,当你被迫承认“地球村”已经建成之时,土人又会让你绝望地意识到大家都仍然生活在“石器时代”,文化的边界是如此的牢不可破。 (查看原文)
    连木木 1赞 2022-02-17 14:29:36
  • 在殖民时代有过实战经验、“无意间搞起人类学”的老教授坚持田野调查的“神祇崇拜”不可毁,因为他们是这个行业的大祭司。他们可是受尽了沼泽、丛林的试炼与贫困,岂容自以为是的年轻学者抄捷径。 (查看原文)
    连木木 1赞 2022-02-17 14:29:36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原因何在
  • “不要!我在丛林里喝够了。”田野工作的最大好处,便是让你俯拾可得这类渺小凡人无缘使用的句子。 (查看原文)
    连木木 1赞 2022-02-17 14:29:36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原因何在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43 44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