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学籥者,学钥也,即学习之门路。《朱子读书法》与《近百年来诸儒读书法》,实为读古籍前必读之文章。
读的是台版。以钱穆的书开端九月,格外提神。对照九州版目录,篇目皆同。没有整篇删掉的。但台版《学籥》中谈当前学风之弊一文中有批评党和主义者,估计九州版的会删去,其论文字不多,但甚精,但亦无大碍
钱穆全集第三十二卷,六十年代初,余英时赴美留学,钱穆曾以《学籥》相赠,以为自己治学门径。全集本抽掉本论语论孔子一篇,留略论孔学大体,提出博文与约礼两途,然后纵论朱子与晚清学术,分别为约礼与博文二途,钱穆以孔子为中心,将中国学术汉宋两家以博文约礼加以综述,然后以此评点近代学术风气。
如何讀書。三聯版作品系列未收此書,九州版作品系列(2010年)有刪節,此全集本最善。
朱子与校勘学、近百年来诸儒论读书 二文极精彩,前篇述朱子学问之血战,后篇见宾四先生学问之血战,颇觉淋漓惊心,钱文平达雅畅,读之不累,而多有得,后附诸文,虽讲辞序言之属,无不深切,真堪学籥二字,余半年前读前大半,今日复读毕后半,颇感岁月流逝,而恨不能早读也,然又未知早读能有心得如今日否?
因是竖排字,恍若遇着了大学英语里的阅读理解,每翻过四五页查八九个不认识的繁体字,就会烦,立马搁置不看。如此断断续续,实在是有些不太好意思说自己看过。于专业而言,文史类的书籍确实属于闲书,但比起人堆里的闲聊,比较不容易闲出事情来。言能起祸,哪怕是句正确的话,也得要听的人能会意。我们今天读古诗,都会惊叹于用字之美,却不曾知晓,这些简单的字能传下来,是因为世代有人校正看管。看影视,县太爷都是四体不勤的样子,看县官手书时,才会为其字体的工整所震撼,从前的日子慢,从前的人有敬畏,有敬畏才会有震撼。这本书读完,留下八个字的印象----虚怀若谷,沉心静性。这大概是真正的传统。
金针度人。力荐。
承各大家讀書方法,提自己見解,可學。
此书可一窥钱老那代人的治学路径,对自己来说却是太生疏了,我们接受的是完全不同的教育——我们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也正看出这书的好,以及自己的盲点所在。读下来启发颇多。
极好。由读书而学。不同读书法(包括书目之选择),实是不同学派不同学术取向不同学术精神之反映,今日所说读书法则狭隘了。
钱穆自认为“朱子读书法”和“近百年来诸儒论读书”两篇是核心,我以为“朱子与校勘学”一篇也很值得一看;读过之后很受启发,当年看《国史大纲》就因为不够虚心而对著者颇致微词,有点唐突前辈了。不过朱子提倡的读书法,钱先生本人大概也难以贯彻,最后一篇文章里明确讲到了钱氏曾经的读书治学的风格,虽不无自谦之意,总有几分属实。
9
魏晋清谈多自老庄,而经学大盛,何也?元曲冠绝一代,而其儒学大盛,何也?若谈魏晋只知老庄,谈元代只知元曲,其谬深矣。
这本论文集不错,既可以形成一个不错的学术观,对治学方法也有益
读书与做人,如何打成一片。
古人云:“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而这本《学籥》,正是钱老度与人的金针。
一本不全是钱穆先生的读书心得和治学经历的治学之书,包含了对朱子读书法的介绍、清以降五位读书人的治学得失和钱穆先生的价值倾向与赫赫评骘等等。虽部分有夹带私货之嫌,但大体都有先生的理由与背景支撑,凸显了先生极为自觉的传统意识和精湛的学术水准。总之,受益颇丰,今天又是被钱穆先生震撼的一天。
案边书📖与《治史三书》,可偶尔翻阅之(ㅇㅅㅇ❀)
学问即是修行,如何读书即是如何做人。把最虚的地方做实,离先贤也就不远了。尽心、尽性、尽意。诚实即智慧。
極佳。二、四篇誠治學之法門。本科以來,僥倖在師友之指點下,讀過一些書,卻總有滄海浮萍之感,無所依託之疑。今日方知,乃讀書不得法,擇書不得要之故。而於學問之態度,前人之觀點,亦多有可批評之處。讀過此書,方知過去之失,與後來之近路。如何讀書?就最粗淺來說,無我相,去我執,“神遊冥想,與立說之古人,處於同一境界”。不求得,不求快,不求功,精思慎審,方可謂讀書也。而錢穆自己之臧否,亦於文中展現。諄諄教誨,可謂至誠也。
> 學籥
8 有用 白鹇 2013-07-11 09:28:48
学籥者,学钥也,即学习之门路。《朱子读书法》与《近百年来诸儒读书法》,实为读古籍前必读之文章。
5 有用 宁静的童年 2012-09-05 01:24:33
读的是台版。以钱穆的书开端九月,格外提神。对照九州版目录,篇目皆同。没有整篇删掉的。但台版《学籥》中谈当前学风之弊一文中有批评党和主义者,估计九州版的会删去,其论文字不多,但甚精,但亦无大碍
2 有用 愚公∞ 2017-06-14 14:53:33
钱穆全集第三十二卷,六十年代初,余英时赴美留学,钱穆曾以《学籥》相赠,以为自己治学门径。全集本抽掉本论语论孔子一篇,留略论孔学大体,提出博文与约礼两途,然后纵论朱子与晚清学术,分别为约礼与博文二途,钱穆以孔子为中心,将中国学术汉宋两家以博文约礼加以综述,然后以此评点近代学术风气。
3 有用 行鱼 2014-05-26 13:28:10
如何讀書。三聯版作品系列未收此書,九州版作品系列(2010年)有刪節,此全集本最善。
3 有用 隨安室 2017-06-04 18:50:08
朱子与校勘学、近百年来诸儒论读书 二文极精彩,前篇述朱子学问之血战,后篇见宾四先生学问之血战,颇觉淋漓惊心,钱文平达雅畅,读之不累,而多有得,后附诸文,虽讲辞序言之属,无不深切,真堪学籥二字,余半年前读前大半,今日复读毕后半,颇感岁月流逝,而恨不能早读也,然又未知早读能有心得如今日否?
1 有用 黄米饭香 2016-01-30 16:39:27
因是竖排字,恍若遇着了大学英语里的阅读理解,每翻过四五页查八九个不认识的繁体字,就会烦,立马搁置不看。如此断断续续,实在是有些不太好意思说自己看过。于专业而言,文史类的书籍确实属于闲书,但比起人堆里的闲聊,比较不容易闲出事情来。言能起祸,哪怕是句正确的话,也得要听的人能会意。我们今天读古诗,都会惊叹于用字之美,却不曾知晓,这些简单的字能传下来,是因为世代有人校正看管。看影视,县太爷都是四体不勤的样子,看县官手书时,才会为其字体的工整所震撼,从前的日子慢,从前的人有敬畏,有敬畏才会有震撼。这本书读完,留下八个字的印象----虚怀若谷,沉心静性。这大概是真正的传统。
0 有用 风同学 2013-12-12 10:05:37
金针度人。力荐。
0 有用 卡特里娜小姐 2013-03-16 10:45:57
承各大家讀書方法,提自己見解,可學。
0 有用 summer lily 2013-08-27 22:25:43
此书可一窥钱老那代人的治学路径,对自己来说却是太生疏了,我们接受的是完全不同的教育——我们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也正看出这书的好,以及自己的盲点所在。读下来启发颇多。
0 有用 三千 2015-07-03 22:01:45
极好。由读书而学。不同读书法(包括书目之选择),实是不同学派不同学术取向不同学术精神之反映,今日所说读书法则狭隘了。
0 有用 冷眼探花郎 2013-06-09 00:37:26
钱穆自认为“朱子读书法”和“近百年来诸儒论读书”两篇是核心,我以为“朱子与校勘学”一篇也很值得一看;读过之后很受启发,当年看《国史大纲》就因为不够虚心而对著者颇致微词,有点唐突前辈了。不过朱子提倡的读书法,钱先生本人大概也难以贯彻,最后一篇文章里明确讲到了钱氏曾经的读书治学的风格,虽不无自谦之意,总有几分属实。
0 有用 观易 2015-03-31 10:56:42
9
0 有用 衡恒室主人 2019-10-26 00:22:05
魏晋清谈多自老庄,而经学大盛,何也?元曲冠绝一代,而其儒学大盛,何也?若谈魏晋只知老庄,谈元代只知元曲,其谬深矣。
0 有用 敬莊 2013-07-05 14:05:24
这本论文集不错,既可以形成一个不错的学术观,对治学方法也有益
0 有用 老吴 2012-09-28 12:26:03
读书与做人,如何打成一片。
0 有用 eagle 2020-06-04 19:35:29
古人云:“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而这本《学籥》,正是钱老度与人的金针。
0 有用 鼎彦观雪 2022-03-05 00:56:16
一本不全是钱穆先生的读书心得和治学经历的治学之书,包含了对朱子读书法的介绍、清以降五位读书人的治学得失和钱穆先生的价值倾向与赫赫评骘等等。虽部分有夹带私货之嫌,但大体都有先生的理由与背景支撑,凸显了先生极为自觉的传统意识和精湛的学术水准。总之,受益颇丰,今天又是被钱穆先生震撼的一天。
0 有用 🎋 2022-03-11 17:07:13
案边书📖与《治史三书》,可偶尔翻阅之(ㅇㅅㅇ❀)
0 有用 若墨 2022-11-24 16:21:21 广东
学问即是修行,如何读书即是如何做人。把最虚的地方做实,离先贤也就不远了。尽心、尽性、尽意。诚实即智慧。
0 有用 鉤深致遠 2024-08-28 13:57:47 陕西
極佳。二、四篇誠治學之法門。本科以來,僥倖在師友之指點下,讀過一些書,卻總有滄海浮萍之感,無所依託之疑。今日方知,乃讀書不得法,擇書不得要之故。而於學問之態度,前人之觀點,亦多有可批評之處。讀過此書,方知過去之失,與後來之近路。如何讀書?就最粗淺來說,無我相,去我執,“神遊冥想,與立說之古人,處於同一境界”。不求得,不求快,不求功,精思慎審,方可謂讀書也。而錢穆自己之臧否,亦於文中展現。諄諄教誨,可謂至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