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风记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书意 2012-04-19 16:30:30

    这样的书竟然被称为“文学的传道书”,作者竟然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评论家

  • 0 小心和小欣 2012-04-17 10:36:48

    刚获了奖的~不过我觉得文学批评这种玩意儿吧。。。自慰而已

  • 0 万朵 2015-06-30 22:58:39

    九篇文章批评当代作家、文学批评家和剧作家。以一个外行的眼光来读,也许有偏颇和不足,但绝对有才华和天赋。每篇都充满对心灵世界的拷问和精神力量的探求,以至于不再是单独的批评文学、批评对文学的批评,而是成为对“精神性”的整体论述。需要多看一点被批评的那些作品。是我还会再看很多遍的书。

  • 0 曾于里 2013-04-07 20:34:13

    重读,李静太有才华,对许多问题见解独到;每篇都有大量理论,不过讲得通俗、好理解,可惜仍有掉书袋之嫌。

  • 1 nuts 2014-09-08 21:45:49

    1、“中国的荒诞现实层出不穷,却未能有一部穷形尽相的文学作品,并非现实生活的丰富性超过作家的想象力。想象力的功能,不在于能想象出稀奇古怪的事体,而在于他能在有限‘世相’的空间里,表达异常敏感的微妙体验。”2、人文传统尚未建立就被迫中断,先天缺陷尚未补足,现代主义“非理性、分裂化和经常绝望的世界观”与中国世俗的虚无主义结合,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基调,精神探索无法行远。“许多文学作品之所以不成熟,原因是作者的‘人’没有成熟。”(木心)3、“私我”与“自我”的不同:前者是大地上被禁锢的植物,只与自己的物质存在有关;后者是“人”,除前者之外还关乎世界之总体性。4“为人生而艺术”or“为艺术而艺术”?5 中国当代作家多从社会、政治、历史等集体性、物质性层面展开叙事。

  • 0 邝海炎 2015-10-11 15:20:34

    通篇的学生腔、论文腔、学院八股腔,文风矫情,又喜作比附,怎么得的奖啊,哎,跟文学圈老男人交往多也是成功捷径啊

  • 0 楽萸 2013-03-22 22:32:11

    在读了大手讲的现当代以后再读这本落差不小,不知道是不是心理暗示的原因(心胸狭窄的人啊囧。很散乱,文笔和观点都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如果能再梳理一下会好很多吧。

  • 0 芃诚 2012-01-14 10:46:58

    重点看了评莫言和林兆华的两篇。

  • 0 歌尔德萌 2012-07-02 08:47:58

    先读了我熟悉的王小波、贾平凹和王安忆的三篇,非常震撼!

  • 1 二赫 2017-08-12 15:02:37

    切的甚好。

  • 0 善建者行 2013-04-09 09:24:19

    李静的批评,温婉机智,确实如同春风,会让被批评者在许多地方,反躬自问。——莫言

  • 0 安予遥 2022-02-24 11:26:16

    能看出作者可观的阅读量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对所评述的作家作品也比较客观,但书袋子掉得也太明显太频繁了吧,很多观点都是由某某说,某某说拼凑总结来的,真正属于自己见地的反而被压缩得很少很薄。再晚二三十年,如果作者有心,同样的作家,同样的作品,同样的角度,应当能有更精彩的论述。

  • 0 宇文飞升 2023-12-26 18:55:28 浙江

    旁征博引,以抒己见

  • 0 不驯的羔羊 2022-08-31 00:09:04 福建

    有许多说到点子上的地方。

  • 0 就要奶油焗饭! 2023-06-04 18:04:57 河南

    我真的很讨厌中国作家搞长难句和翻译腔,不过她对几位作者作品的描述比他们的小说本身好看太多了。

  • 0 阿萨谢尔召唤你 2023-07-23 21:10:06 浙江

    没层次感,后劲不足

  • 0 或以梦为马 2020-08-03 23:26:13

    有志写作的作者应该人手一本《捕风记》以明志以知暗夜中之灯火,中国文坛作协应该人手一本《捕风记》知耻而后勇也?

  • 0 huhu 2013-01-01 10:06:17

    在李静的精神世界里,华美与自由的极致是木心,而精神的自由与智慧则要首推王小波,因此她对这两位作家的评论也最让人读之心动。

  • 0 nono 2013-01-06 21:28:50

    误以为是小说,发现是书评后本着读读也没坏,但是自从初中后就没读过国内作家的书。。。。。。。。。。。。。。只是看了一下莫言和贾平凹的部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