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一九四二 短评

热门
  • 17 StarKnight 2015-08-12 13:17:44

    类似文字看过不少,淡淡写来,字字血泪。

  • 11 三四月。 2013-01-18 13:54:00

    书真的很差,没有情节,没有人物,只是一味的引申资料,短的要命,什么都看不出来看不深切,只是在围绕蒋介石其实知道灾荒的严重性讲来讲去。冯小刚的电影说改编自这本书实在是抬举了这本书,他的电影不过是借用这个题材罢了,和原书真的没有半点关系。依我看来,冯小刚写的序倒是比这本书,不对这还谈不上是书,应该是比这篇随笔要好多了。

  • 7 别的树 2014-12-01 10:40:17

    至今只读过刘震云老师的两部作品,一长一短,皆留下深刻印象;不论是《故乡天下黄花》,还是《温故一九四二》,震云老师笔下,不仅有严肃文学应有的克制与冷静,亦有对于国人人性的挖掘,甚至于对于近现代中国苦难史的思考,这些努力,哪怕未能给出所谓的结果(往往这些结果都易流于浅俗与凡庸),同样值得读者尊敬。单论《温故》这个中篇,格局可谓小中见大,双线索行进的设置很值得推敲,报告文学的形式加之作家的洞察力,所出的成果少了煽情,却多了质问与无奈,如一地鸡毛般的无奈;创伤是《温故》的又一大主题,与“失忆”有关 — 不论主动或是被动,皆为天灾人祸给人留下的疤痕;于文中的受访者而言,简直是印证了“寿则多辱”这句民谚 — 只可惜有显见的元素似被刻意“抹掉”了。电影剧本自是震撼,可惜却少了瞎想,平白添了太多“力道”。

  • 8 Paradox 2012-12-29 11:39:10

    这部书为了撑篇幅,行间距和页边距都比较大,不过看起来比较舒服。主要是冯小刚的一篇简单讲述1942筹备历程的短序,小说原文和完整电影剧本。最有趣的部分自然是电影剧本,个人感觉剧本如果全本拍摄,成片后会达到3个半小时以上。由于广电总局给出了诸多限制,本子里很多场关于宗教、人性黑暗的戏份被删除。相比公映版,剧本中人物的性格更丰满,也更全景式地展现了1942年各方势力的生存状况。Tim和张涵予的很多戏都被删了,希望以后能出一个导演剪辑版的碟。

  • 2 夸梅@勒布朗 2013-03-28 10:49:13

    一个才五六十页的中短篇,却加了个电影剧本,弄了个烂精装,卖到32元,无耻。

  • 3 闲人 2012-12-02 21:16:49

    剧本写得不错,但确实不适合拍电影。

  • 1 周宗澍 2013-08-28 19:42:49

    前面的访记比后面的正文写的要好,剧本的正文比拍出来的要好

  • 1 Isidora 2012-12-14 18:23:42

    前70页是刘震云的采访,后130页是电影剧本,上映时删去的情节,书中都有描述,主要是日本侵华的行为,以及蒋介石与国际的关系,还有很重要的,当时不仅有狗吃人,还有人吃人、易子相食、易妻相食,电影中把最残忍的这部分略去了。

  • 2 洛梦蝶 2014-11-17 13:51:48

    中篇小说和电影台本的合订本。调查体小说的体裁包括了对当事人的采访,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对常公当时心态的分析描摹,由点到面,由下到上,由现今到当时全方位的掀开了一段因为发生在国破家亡的非常时期而被人为忽视掉的一段隐痛的饥饿史。从文学性上来说,由于主观代入太明显,而人物刻画的篇幅又太有限,所以缺少同样描写非常历史时期的饥饿下引发非常人性的《夹边沟记事》那种入木三分的力度,私以为文学价值并不如后者更大。十九年打磨成熟完整的电影故事虽然因为现实中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造成的遗憾,但是从小说到电影引起的社会影响,唤起公众对民族苦难的反思和纪念,却依然是功德无量。你我大有可能都是灾民的后代,面对苦痛的过去,不能选择轻易地去遗忘

  • 1 小东邪 2013-07-01 22:14:42

    小说太过一般,文字啰嗦粗暴,削弱了本身力量。相比之下电影剧本好太多了,故事、人物、时代就都有了。

  • 3 Luinrandr老刚 2013-11-03 00:33:31

    看剧情是怎么在审批中委曲求全的……

  • 1 君为悦己者容 2023-11-18 19:22:28 陕西

    三百万人的生命,不知道算天灾还是人祸。

  • 2 落白 2023-04-26 22:12:20 宁夏

    我看过另一本讲述1938年花园口决堤导致1000多万人流离失所的《黄河东流去》,人物命运的多舛悲惨令人心痛。《1942》年的笔触冷静自持,但字字泣血,当天灾和人祸一起倾轧在身处战争年代的普通百姓的命运里,河南成了人间炼狱。而讽刺的是,是一名外国记者才使得所谓的中央政府正视河南灾荒,是我们痛恨的敌人日本人给了同胞活命的粮食。

  • 1 周不時 2014-05-28 16:09:08

    “吃人实鉴”

  • 1 豆友1096005 2012-12-02 15:41:08

    原著的确有点儿难改。原著的第一男主角是蒋委员长...

  • 1 臭猴子 2012-12-05 10:32:00

    阅毕《温故1942》,这本书并不长,可它记录了历史。读史使人明智,察古可以知今。书里面说一个国家对待儿童的方式就能反应出这个国家健康状况。所以,毕节的孩子们只是一个缩影,中国有多少农民工大军至少,就有该数量一半儿的留守儿童。抛弃他们就是抛弃未来。

  • 1 乎乎 2012-12-09 15:38:41

    小说一般般

  • 1 Joy 2017-03-07 22:06:53

    总感觉还是没有沉下去

  • 1 沈昆默 2012-12-12 19:12:33

    冯小刚的文采也好。

  • 1 薇好 2013-03-12 13:05:27

    其实还称不上是小说,大概算是几万字简短的报告文学,有理有据,有血有肉,一个当代作家去揭开尘封的历史疤痕,说来是否真正有意义呢,意义是有的,虽然很难说清,但这是个事实。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