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与我们生命有隐隐暗合或联接的地方,其实最终都会抵达。那些人与物,他们总是等待在此地。每一刻相会都值得珍重。时间有限,我们为迎接彼此已做了漫长的准备。
记得那日,我为你供奉鲜花和清水,心怀感激,眼目清凉。这一刻交会,我们将不会分离。此后,即便离开,也是一种完成。
我们所需要寻找的心灵道路,在任何一个时刻就可以开始。而你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个开端。一个出发前的准备。
——安妮宝贝
全新感觉,再度出发!
【汇聚两岸三地顶尖作家 世界文坛大师巨匠】
余华、董启章、陈雪、胡晴舫、马世芳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V.S.奈保尔
日本文学巨匠 太宰治
美国文学巨擎 乔纳森·弗兰岑
美国汉学大家 比尔·波特
非洲文学之父 钦努阿·阿契贝
英国当代诗人 大卫·康斯坦丁
……
作者简介 · · · · · ·
V. S. 奈保尔(V. S. Naipaul) 英国作家,生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诺贝尔文学奖和两次布克奖的获奖者。代表作有小说《河湾》《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等。2010年10月出版最新创作的游记《非洲的假面剧——非洲信仰面面观》(The Masque of Africa: Glimpses of African Belief),从乌干达、加纳一直写到南非。《非洲的假面剧》系其中的南非部分。
钦努阿•阿契贝(Chinua Achebe) 尼日利亚作家,被誉为“非洲现代文学之父”。代表作有《瓦解》《动荡》《神箭》《人民公仆》。《战地女郎》选自短篇小说集《战地女郎及其他》(Girls at War and Other Stories),作者以冷峻的笔触,记述了战争对平民造成的悲剧性毁灭。
余华 生于浙江。代表作有《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在细雨中呼喊》《...
V. S. 奈保尔(V. S. Naipaul) 英国作家,生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诺贝尔文学奖和两次布克奖的获奖者。代表作有小说《河湾》《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等。2010年10月出版最新创作的游记《非洲的假面剧——非洲信仰面面观》(The Masque of Africa: Glimpses of African Belief),从乌干达、加纳一直写到南非。《非洲的假面剧》系其中的南非部分。
钦努阿•阿契贝(Chinua Achebe) 尼日利亚作家,被誉为“非洲现代文学之父”。代表作有《瓦解》《动荡》《神箭》《人民公仆》。《战地女郎》选自短篇小说集《战地女郎及其他》(Girls at War and Other Stories),作者以冷峻的笔触,记述了战争对平民造成的悲剧性毁灭。
余华 生于浙江。代表作有《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等,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近三十个国家出版。《给塞缪尔•费舍尔讲故事》是他应德国费舍尔出版社邀请,为纪念出版社成立125周年所写的。
安妮宝贝 生于浙江。著有《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蔷薇岛屿》《二三事》《清醒纪》《莲花》《素年锦时》,2011年合为“十年修订典藏文集”,8月出版最新30万字长篇小说《春宴》。《在印度》是她最新的游记,以独特的文字与摄影,展示了印度人生活和信仰的一个侧面。
乔纳森•弗兰岑(Jonathan Franzen) 美国小说家。代表作有《纠正》《自由》,2010年《时代周刊》誉之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更远》(Farther Away)首刊于2011年4月18日《纽约客》,他带着《鲁滨逊漂流记》和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骨灰,来到一个无人岛,对孤独、自我、自由等一系列命题进行了反思和探问。
大卫•康斯坦丁(David Constantine) 英国当代诗人、翻译家和小说家,荷尔德林、布莱希特、歌德、克莱斯特等人诗作的译者,著有诗集《守候海豚》《碧玉房子》《关于鬼魂》,小说《戴维斯》《小屋》等。短篇小说《米德兰的下午茶》(Tea at the Midland)获2010年英国BBC国家短篇小说奖。
董启章 生于香港。著有《地图集》《体育时期》《天工开物•栩栩如真》《时间繁史•哑瓷之光》等,后两书分别获得第1届和第2届红楼梦奖评审团奖,他本人获“2008香港艺术发展奖”年度最佳艺术家奖。《与作》是他的短篇小说新作。
陈雪 生于台中。著有《桥上的孩子》《陈春天》《附魔者》等,其中《桥上的孩子》获得2004年“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奖,《附魔者》入围第34届金鼎奖。短篇小说《沙之书》曾在一个学术研讨会上少量印发,此次重新修订、正式发表。
胡晴舫 生于台北,现旅居日本。著有《旅人》《她》《办公室》等。《未来之城》写于日本3•11地震之后,探讨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苏珊•玛丽•斯万森(Susan Marie Swanson) 美国诗人、绘本作家。作品《妈妈告诉我的第一件事》获《纽约时报》最佳插画作品奖及夏洛特•佐洛托奖。受《这是王国的钥匙》等传统童谣的启发,她创作了《夜下的房子》这首诗。
贝斯•克罗姆斯(Beth Krommes) 美国插画家。作品《灯,冰块和名叫“鱼”的船》获金风筝插画奖及蓝丝带奖,《蝴蝶的眼睛和草原的秘密》获亨利•伯格童书奖。2008年与苏珊•玛丽•斯万森合作的《夜下的房子》(The House in the Night)获2009年凯迪克金奖。
比尔•波特(Bill Porter) 美国汉学家、翻译家,将《寒山诗集》《石屋山居诗集》等译为英文出版,并将自己在中国大陆的旅行见闻写成《空谷幽兰》《禅的行囊》等作品。《飘飘歧路间》是其新作,别出心裁地解读了寒山与韦应物的诗歌。
马世芳 生于台北。电台节目主持人,著有《地下乡愁蓝调》《昨日书》等。《从美丽岛到龙的传人》借民歌的演变,勾勒了两岸的音乐脉络和历史轨迹。
太宰治 日本“无赖派”作家,著有《斜阳》《维庸之妻》《人间失格》等。生于1909年,一生五次自杀,1948年终于与山崎富荣在玉川上水情死。在日本,太宰治迄今仍是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家。《Goodbye》系未完成的绝笔之作,首次译为中文。
目录 · · · · · ·
更远 乔纳森•弗兰岑
飘飘歧路间 比尔•波特
从美丽岛到龙的传人 马世芳
小说 Goodbye 太宰治
战地女郎 钦努阿•阿契贝
米德兰的下午茶 大卫•康斯坦丁
与作 董启章
沙之书 陈雪
文本 给塞缪尔•费舍尔讲故事 余华
未来之城 胡晴舫
专栏 在印度 安妮宝贝
绘本 The House in the Night 苏珊•玛丽•斯万森 贝斯•克罗姆斯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大方 No.2"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大方 No.2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2 条 )
> 更多书评 42篇
-
月山行 (惜时惜物。)
有时他们长时间蹲在一个地方,目视前方无所作为保持不动。这是一路看来印度人最偏好的打发时间的方式。他们看到什么又在想些什么,我的确对此很有感触。他们喝茶,看报,聚集,独处,做这些事情的种种样子,我都觉得好看却不知是何原因。事后想来,那或许因为他们不急迫,很少显得慌乱急躁焦虑亢奋,自有一种内在节奏。习惯坦然面对静止单调,懂得沉默和保持当下某个状态清空的真意。 这是以往经验很少见到的人所持有的闲置状态... (4回应)2011-08-19 22:47:07 21人喜欢
有时他们长时间蹲在一个地方,目视前方无所作为保持不动。这是一路看来印度人最偏好的打发时间的方式。他们看到什么又在想些什么,我的确对此很有感触。他们喝茶,看报,聚集,独处,做这些事情的种种样子,我都觉得好看却不知是何原因。事后想来,那或许因为他们不急迫,很少显得慌乱急躁焦虑亢奋,自有一种内在节奏。习惯坦然面对静止单调,懂得沉默和保持当下某个状态清空的真意。 这是以往经验很少见到的人所持有的闲置状态。在我的生活中,经常可见的是人们恨不能时刻有事情填塞时间,需要不停筹备做出企图实践,绝不能容忍一小会儿的独处或孤独。哪怕坐地铁半个小时也要拿出手机打游戏看新闻目不暇接。这种惧怕里面也许有一种精神根基相互滋生的贫乏和虚弱,与物质丰裕与否无关。 引自第54页 4回应 2011-08-19 22:47:07 -
Yoncin (一只骑马看风景的猫。)
有些时候有些人,你可以爱一辈子,但是他只能被放在心里。你从心底知道自己是爱他的,尽管已经记不起他的样子。因为这爱如此深重,以至于需要你花很多的时间来忘记他,慢慢的,他真的在你的记忆中模糊起来。 意外重逢也许只是生命开的另外一场玩笑,我除了沉默还能做些什么呢?也许爱过的人只适合沉淀在心底,关上门,想念的时候偶尔打开看一眼,再关上门,这样就足够了。 去,旅行 人生选择什么就必须承受什么,得到什么就会失...2011-11-25 23:05:47 10人喜欢
有些时候有些人,你可以爱一辈子,但是他只能被放在心里。你从心底知道自己是爱他的,尽管已经记不起他的样子。因为这爱如此深重,以至于需要你花很多的时间来忘记他,慢慢的,他真的在你的记忆中模糊起来。 意外重逢也许只是生命开的另外一场玩笑,我除了沉默还能做些什么呢?也许爱过的人只适合沉淀在心底,关上门,想念的时候偶尔打开看一眼,再关上门,这样就足够了。 去,旅行 人生选择什么就必须承受什么,得到什么就会失去什么……只是在日复一日如川剧“变脸”般不停转换的角色扮演中,“自己”这个角色反而少有上演的机会,除了午夜场;而在几乎无声也无观众的演出过程里,和“自己”对戏的另一个唯一的角色就叫“回忆”。 这些人,那些事 有时他们长时间蹲在一个地方,目视前方无所作为保持不动。这是一路看来印度人最偏好的打发时间的方式。他们看到什么又在想些什么,我的确对此很有感触。他们喝茶,看报,聚集,独处,做这些事情的种种样子,我都觉得好看却不知是何原因。事后想来,那或许因为他们不急迫,很少显得慌乱急躁焦虑亢奋,自有一种内在节奏。习惯坦然面对静止单调,懂得沉默和保持当下某个状态清空的真意。 这是以往经验很少见到的人所持有的闲置状态。在我的生活中,经常可见的是人们恨不能时刻有事情填塞时间,需要不停筹备做出企图实践,绝不能容忍一小会儿的独处或孤独。哪怕坐地铁半个小时也要拿出手机打游戏看新闻目不暇接。这种惧怕里面也许有一种精神根基相互滋生的贫乏和虚弱,与物质丰裕与否无关。 大方 No.2
回应 2011-11-25 23:05:47 -
阿無 (三月桃花,明日天涯)
隐士与从政被视为月亮的明暗两面,不可分割又互相补足。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去年读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一直很想明白数十年光阴一个人住在山野中,悟出的到底是什么,为自己,为得道羽化登仙,还是为社会,为把修得的道流淌到平原上去。前两天看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说有个人把自己关在家里几周,是真的感觉到了精神力的存在,也就是道,每有所悟,回归现实时,总是依赖一个苹果的味道,却觉得苹果已不是我们平时吃的感觉...2011-11-24 13:02:10 3人喜欢
-
Yoncin (一只骑马看风景的猫。)
有些时候有些人,你可以爱一辈子,但是他只能被放在心里。你从心底知道自己是爱他的,尽管已经记不起他的样子。因为这爱如此深重,以至于需要你花很多的时间来忘记他,慢慢的,他真的在你的记忆中模糊起来。 意外重逢也许只是生命开的另外一场玩笑,我除了沉默还能做些什么呢?也许爱过的人只适合沉淀在心底,关上门,想念的时候偶尔打开看一眼,再关上门,这样就足够了。 去,旅行 人生选择什么就必须承受什么,得到什么就会失...2011-11-25 23:05:47 10人喜欢
有些时候有些人,你可以爱一辈子,但是他只能被放在心里。你从心底知道自己是爱他的,尽管已经记不起他的样子。因为这爱如此深重,以至于需要你花很多的时间来忘记他,慢慢的,他真的在你的记忆中模糊起来。 意外重逢也许只是生命开的另外一场玩笑,我除了沉默还能做些什么呢?也许爱过的人只适合沉淀在心底,关上门,想念的时候偶尔打开看一眼,再关上门,这样就足够了。 去,旅行 人生选择什么就必须承受什么,得到什么就会失去什么……只是在日复一日如川剧“变脸”般不停转换的角色扮演中,“自己”这个角色反而少有上演的机会,除了午夜场;而在几乎无声也无观众的演出过程里,和“自己”对戏的另一个唯一的角色就叫“回忆”。 这些人,那些事 有时他们长时间蹲在一个地方,目视前方无所作为保持不动。这是一路看来印度人最偏好的打发时间的方式。他们看到什么又在想些什么,我的确对此很有感触。他们喝茶,看报,聚集,独处,做这些事情的种种样子,我都觉得好看却不知是何原因。事后想来,那或许因为他们不急迫,很少显得慌乱急躁焦虑亢奋,自有一种内在节奏。习惯坦然面对静止单调,懂得沉默和保持当下某个状态清空的真意。 这是以往经验很少见到的人所持有的闲置状态。在我的生活中,经常可见的是人们恨不能时刻有事情填塞时间,需要不停筹备做出企图实践,绝不能容忍一小会儿的独处或孤独。哪怕坐地铁半个小时也要拿出手机打游戏看新闻目不暇接。这种惧怕里面也许有一种精神根基相互滋生的贫乏和虚弱,与物质丰裕与否无关。 大方 No.2
回应 2011-11-25 23:05:47 -
Not to be (从来尽头是孤独。)
刚刚买到手的书,看看了主编的印度游记加上安妮宝贝不敢恭维的30万象素拍出的照片,天空中泛着成都似的忧郁。想想为什么买这本书?当初也是听说大方两期便停刊,出于猎奇心里和年少时候对安妮宝贝《莲花》那本书的喜好本预想这会有出乎预料的惊喜,不过确实有点小小的失望。2012-03-05 10:38:48
-
你变得不相信人,比较相信机器。因为机器不会犯错,人却常常如此。机器理性,冷静有逻辑,坚守原则,做事讲条理,不会因人而异,而人情绪化,缺乏逻辑,时常自相矛盾,完全因人废言,且爱冲动行事。若要确保一座城市永远运转无误,比起爱情,科学的力量似乎来得更可靠。 ······ 他们总是很有礼貌彼此让路,不断弯腰朝对方表示敬意,深信自己的隐私就靠减少人际互动开始。对他们来说,冲突其实是邀请别人对话,给他人权利...
2016-04-30 13:14:39
你变得不相信人,比较相信机器。因为机器不会犯错,人却常常如此。机器理性,冷静有逻辑,坚守原则,做事讲条理,不会因人而异,而人情绪化,缺乏逻辑,时常自相矛盾,完全因人废言,且爱冲动行事。若要确保一座城市永远运转无误,比起爱情,科学的力量似乎来得更可靠。 ······ 他们总是很有礼貌彼此让路,不断弯腰朝对方表示敬意,深信自己的隐私就靠减少人际互动开始。对他们来说,冲突其实是邀请别人对话,给他人权利进入自己的生活。他们的微笑不是用来引诱你,使你念念不忘,而是为了表示他们的善良无害,请你别猜疑,敬请放心离开。千万不要在我身旁流连忘返。我需要我的空间。 ······ 城市没有说谎,打从一开始,它就告诉你人生无常。兽能为你开门,也能教你尝闭门羹。他能给你的,只是一扇门。这是城市的本质。这是人生的真相。 引自 未来之城 回应 2016-04-30 13:14:39 -
奈保尔在游记里写道:“······在这段过渡时期,我们慢慢抛弃掉祖父辈的道德精神,但我们却没有西方人的纪律和社会正义概念。目前这里的事态很混乱······”又写道:“······我父亲那一代的人一定拥有某种精神或智性上的强大力量,才得以在印度种种东西都如此粗劣的情况中还保持正常的心态。大家都知道东西不是很好,但他们从一个真实或想象的伟大传统中汲取了灵感;他们天生就感受到有一个丰富的古老文化在支...
2016-04-30 12:51:49
奈保尔在游记里写道:“······在这段过渡时期,我们慢慢抛弃掉祖父辈的道德精神,但我们却没有西方人的纪律和社会正义概念。目前这里的事态很混乱······”又写道:“······我父亲那一代的人一定拥有某种精神或智性上的强大力量,才得以在印度种种东西都如此粗劣的情况中还保持正常的心态。大家都知道东西不是很好,但他们从一个真实或想象的伟大传统中汲取了灵感;他们天生就感受到有一个丰富的古老文化在支撑着他们。” ······· 真正的清净圆满和喜悦是什么呢。这是佛教之存在对凡俗生命来说,最难以得到论证的问题。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你所不知道,不代表是不存在的。二,也许有人知道,但他们抵达之后并不觉得这可被言说,或即便言说之后也不被信任。所以,修行,只能是针对自身的一条纵然有百般疑问和困顿仍需坚持突破的实践之道。它漫长,反复,面对不断冲突和迷误带来的压力,最终要导向突破。 ······ 当我意识到在跪拜的过程中有无法放下的自我对抗感时,同行的法师告诉我,佛像本不需要跪拜,佛教本身就反对偶像。跪拜是一个仪式,为了让心恭顺谦卑平和柔顺,在毫无杂念从事这一重复举动时训练自己映照自己,调伏身体中那颗充满傲慢我执的刚硬的心。这其实是一个修行的任务。 ······(菩提伽耶) 所有来到这个地方的人都是试图改变的人。世间凡人摸索前行,凭靠天性、敏锐、洞察、智慧,能走多远就走多远,这是一条艰难的路途横冲直撞来回周折。此刻此地,佛陀成为一个真实可信的前行者给予明确背影。 每个人有不同方式造就不同生活,收获所栽种的这是佛教的因果法则。你可以自由尝试各种途径,世俗的途径也许是麻醉和回避,宗教或者灵性的途径则让人望而生畏无所适从。生命最终将形成一个必然要面对的无法逃避的严肃疑问:你将如何活,或者将如何面对死。 ······ 生命卑微在苦海中沉沦起伏。《西游记》中,唐三藏抵达目的地之后在河边看到漂流过来的尸体,是旧日的自己。 有人说,要记住并感恩:一条能够超脱轮回、去除我们所有污染的道路,确实存在。 引自 在印度 回应 2016-04-30 12:51:49 -
辛迪娜娜 (韶光黯去,只愿你美好如昔。)
杰出的南非作家里安▪马兰(一九五四年生)曾经指出——马兰的作品向来不事浮夸与虚假,时常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方式,试图阐释他的祖国所经历的种族苦难——在非洲,白人为他们自身的文明建造了一个月球基地;当其土崩瓦解之后,黑人白人皆一无所获。 今天是世界杯开赛第五天,早上一打开电脑,就看到一条48名肯尼亚球迷观看世界杯惨遭杀害的新闻。索马里组织声称为此事件负责。血肉模糊的面庞,像废物一样堆积在一起的尸体。2014-06-17 10:05:00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 ̄▽ ̄)~ (Spheniscidae)
- 北发图书网豆瓣网友优惠活动书目 (飛鳥)
- 文艺生活周刊 书•讯 (小雪)
- 山倒和抽丝 (winnerlei)
- 2010-2019购书记 (kingfish)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大方 No.2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昏金暗玉 2011-11-02 20:17:42
原本想着等第三期出了,再把非洲的假面剧补完,谁料一下子成绝唱,措手不及。它没有第一期那份重重的惊艳,但它还那么小,百变也没所谓。第一次看见《蝴蝶》之外的陈雪,短短字数但依然直指人心的故事。一切都会卷土重来,总有一天。
1 有用 锐利修蕊 2011-08-25 11:20:34
总的来说,这真的不是一本好读的杂志。就算无需透彻了解每一位作者的特性,也应该大致知道他创作的意图。俩篇游记,奈保尔和安妮宝贝。读过之后更觉得是一种以前以后的“映照,对比”。小说部分,大爱大宰治的goodbye,也许他在做好与妻自杀的决定后才开始写这样一个不会有终局的故事。董启章的《与作》好看,有人说是现代版的聊斋。真的有点超时代的意思。马世芳和比尔波特就维持在他们所长的部分叙述,同样流露真性情。个... 总的来说,这真的不是一本好读的杂志。就算无需透彻了解每一位作者的特性,也应该大致知道他创作的意图。俩篇游记,奈保尔和安妮宝贝。读过之后更觉得是一种以前以后的“映照,对比”。小说部分,大爱大宰治的goodbye,也许他在做好与妻自杀的决定后才开始写这样一个不会有终局的故事。董启章的《与作》好看,有人说是现代版的聊斋。真的有点超时代的意思。马世芳和比尔波特就维持在他们所长的部分叙述,同样流露真性情。个人认为,弗兰岑的《更远》篇幅过长以至于内容拖沓了,本身框架很好,就是过于冗长。奈保尔的又有些跳跃了,有些和整体不符。不过我们还可以等,等着下一本,下下一本调整到更好的地步。黄碧云说:“我不需要太多人来读我的书。因为我承受不起太多的喜欢和厌恶。”没关系,事已至此,谩骂过去,事实会像淘金者所期待的那样。 (展开)
0 有用 LIÚCC 2011-08-13 11:46:41
比第一期好
0 有用 日记家 2013-03-12 10:20:10
有太宰治的GOODBYE,有空写个续篇。
0 有用 影随茵动 2011-08-01 15:30:21
无论是纸张还是选文,都异常精彩,作家群有了较大的扩展,更重要的是阅读性有了飞跃性的提升。最爱阿契贝的短篇作品,早前读他的《人民公仆》感悟不深,此中所选短篇小说却余味缭绕,有着挥之不去的无力。另外,刊物中的绘本无比奇妙,哲思深刻,画工像极了《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的细腻。还有董启章的作品让人大跌眼镜,非常耐读。另外太宰治的非完结作品让人见识了他不为人知的戏谑一面。如果一... 无论是纸张还是选文,都异常精彩,作家群有了较大的扩展,更重要的是阅读性有了飞跃性的提升。最爱阿契贝的短篇作品,早前读他的《人民公仆》感悟不深,此中所选短篇小说却余味缭绕,有着挥之不去的无力。另外,刊物中的绘本无比奇妙,哲思深刻,画工像极了《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的细腻。还有董启章的作品让人大跌眼镜,非常耐读。另外太宰治的非完结作品让人见识了他不为人知的戏谑一面。如果一篇刊物中80%以上的作品即使在抹去作家名头下依然具有相当的可读性和内涵性,应该说就算是很成功了,可以负责任的说《大方 No.2》绝对具备这种特质。 (展开)
0 有用 🎀 2022-03-26 09:25:05
2015
0 有用 Hsiaotao 2022-03-16 14:52:26
@2011-10-23 15:58:59
0 有用 🏄弄潮鹅 2022-02-09 22:18:32
@2014-06-24 21:12:20
0 有用 相见欢momo 2021-12-11 17:49:20
这一期选题很好。奈保尔《非洲的假面具》和乔纳森.佛兰岑的《更远》不错,陈雪的《沙之书》惊艳。
0 有用 安静地阅读 2021-08-28 23:31:22
这期《大方》里的作品风格各异,作者跨度也大,比较喜欢的是奈保尔、弗兰岑和比尔·波特的几篇,其他有的读起来比较困难。可以看出编者想要汇集各地各风格之优雅文学的用意,书籍做得也美,只是觉得有点凌乱参差,主题并不很统一。